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掺杂Cd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1
作者 翟好英 杨琴 +2 位作者 吴毅 蒋洪洋 周文俊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6-1208,共13页
在强光照射下,CdS量子点易发生光腐蚀现象,通过金属掺杂和复合的方式可以提高CdS的光催化性能和光稳定性。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掺杂CdS/g-C_(3)N_(4)复合纳米材料(Zn-CdS/g-C_(3)N_(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在强光照射下,CdS量子点易发生光腐蚀现象,通过金属掺杂和复合的方式可以提高CdS的光催化性能和光稳定性。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掺杂CdS/g-C_(3)N_(4)复合纳米材料(Zn-CdS/g-C_(3)N_(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Zn-CdS/g-C_(3)N_(4)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CdS纳米颗粒附着在g-C_(3)N_(4)表面上,从而形成Zn-CdS/g-C_(3)N_(4)复合材料,且复合后材料带隙减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降低。在500 W Xe灯照射下,研究了Zn-CdS/g-C_(3)N_(4)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在最优条件下,光照40 min后,所制备的Zn-CdS/g-C_(3)N_(4)对Rh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达99%。此外,所合成的Zn-CdS/g-C_(3)N_(4)复合材料光稳定性较高、可再生性好。这归因于Zn和Cd的协同作用以及与g-C_(3)N_(4)的复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 水热法 罗丹明B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包装材料助力食品工业化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穆盛东 伍浪 +5 位作者 饶垚 赵丽 邹婷 赵兴秀 赵长青 赵志峰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保证食品品质安全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常见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现状、规范、分类及面临挑战进行分析总结,作为一种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食品包...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保证食品品质安全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常见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现状、规范、分类及面临挑战进行分析总结,作为一种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包装存在难降解性、回收率低、污染严重等缺点。其次,对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包括纳米包装材料、生物质可降解包装材料(天然生物质可降解包装材料、合成生物质可降解包装材料和微生物聚合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等)、功能性包装材料(抑菌包装材料、阻隔包装材料、智能包装材料、乙烯吸附及释放包装材料等)等进行总结,分析这些新型材料对食品品质与安全的潜在影响。最后,对新型食品包装材料未来研究热点及关键难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工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包装 新型包装材料 功能性 可降解性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sulfur-doped iron-cobalt tannate nanorods for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performance 被引量:1
3
作者 ZHAI Haoying WEN Lanzong +3 位作者 LIAO Wenjie LI Qin ZHOU Wenjun CAO Kun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7-1048,共12页
Sulfur-doped iron-cobalt tannate nanorods(S-FeCoTA)derived from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as electro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The optimized S-FeCoTA was interlaced by loose nano... Sulfur-doped iron-cobalt tannate nanorods(S-FeCoTA)derived from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as electro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The optimized S-FeCoTA was interlaced by loose nanorods,which had many voids.The S-FeCoTA catalysts exhibit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performance with a low overpotential of 273 mV at 10 mA·cm^(-2)and a small Tafel slope of 36 mV·dec^(-1)in 1 mol·L^(-1)KOH.The potential remained at 1.48 V(vs RHE)at 10 mA·cm^(-2)under continuous testing for 15 h,implying that S-FeCoTA had good stability.The Faraday efficiency of S-FeCoTA was 94%.The outstanding OER activity of S-FeCoTA is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among S,Fe,and Co,thus promoting electron transfer,reducing the reaction kinetic barrier,and enhancing the OE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method tannic aci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ELECTROCATALYSIS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化学学科教学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宇萍 郑俊 杨梅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336-338,341,共4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前提,分析了当前中学化学学科教学法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实施中学化学学科教学法,培养创造型、学者型的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学科教学法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一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谭亚南 王大军 +2 位作者 谢春蓉 曾桂英 李欣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17,共8页
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核@壳结构,可在同一种催化剂上实现不同的孔道结构、酸-碱性活性位和粒径大小等的组合,解决了催化剂选择性差以及单反应器实现多反应的难题,但目前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规模化生产和工业推广仍存在... 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核@壳结构,可在同一种催化剂上实现不同的孔道结构、酸-碱性活性位和粒径大小等的组合,解决了催化剂选择性差以及单反应器实现多反应的难题,但目前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规模化生产和工业推广仍存在困难。综述了近年来以不同种类分子筛为基础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一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多种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物化性质,以期为高活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C1化学 分子筛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F-TiO_(2)异质结的制备及光降解罗丹明B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敏 王碧玉 +4 位作者 韩炎霖 邱晓虹 刘洪材 徐先念 张理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3-1706,共14页
构建异质结型光催化剂是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光催化处理有机废水的重要技术策略.采用沉淀胶溶法制备出F-TiO_(2),并与MoS_(2)复合构建兼具吸附-光催化性能的MoS_(2)/FTiO_(2)异质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构建异质结型光催化剂是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光催化处理有机废水的重要技术策略.采用沉淀胶溶法制备出F-TiO_(2),并与MoS_(2)复合构建兼具吸附-光催化性能的MoS_(2)/FTiO_(2)异质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可见吸收光谱(UV-Vis-Ab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术分别对MoS_(2)/FTiO_(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oS_(2)/F-TiO_(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0%MoS_(2)/F-TiO_(2)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溶液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MoS_(2)和F-TiO_(2)形成异质结催化剂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率和寿命,从而产生更多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以提高光催化效率;并且1.0%MoS_(2)/F-TiO_(2)异质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加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和有机物在材料表面的吸附,使其35 min后降解率高达95.73%,显著高于纯TiO_(2)和F-TiO_(2).此外,MoS_(2)/FTiO_(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5次重复降解测试,其对RhB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O_(2) MoS_(2) 异质结 有机染料 吸附-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敏 黄秀 张理元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7,共10页
光催化技术具有合成过程简便、反应条件易控制、充分利用太阳能且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势,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和缓解全球能源短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光生载流子低的转移和分离效率,实际的光化学转换效率提升受到了限制... 光催化技术具有合成过程简便、反应条件易控制、充分利用太阳能且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势,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和缓解全球能源短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光生载流子低的转移和分离效率,实际的光化学转换效率提升受到了限制。新兴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由于其在空间上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转移分离并展现出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太阳燃料制备和环境治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综述了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和S型异质结的基本原理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突出优势,并提出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为开发具备高效光催化活性的新型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光催化 析氢 二氧化碳还原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光催化一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氟化二氧化钛(MOFs/F-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理元 张玉娇 +7 位作者 刘佳 彭茜 董小菲 胡毅 应佳欣 刘敏 陈艳 邓胜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12-4324,共13页
以硫酸钛为钛源,氟化氢为氟源,氨水为沉淀剂,采用简单沉淀法制备了氟化二氧化钛(F-TiO_(2)).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IL-100(Fe)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并通过水热法将MIL-100(Fe)与F-TiO_(2)复合,成功制备了兼具吸附和光催化功能的MIL-100(Fe)... 以硫酸钛为钛源,氟化氢为氟源,氨水为沉淀剂,采用简单沉淀法制备了氟化二氧化钛(F-TiO_(2)).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IL-100(Fe)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并通过水热法将MIL-100(Fe)与F-TiO_(2)复合,成功制备了兼具吸附和光催化功能的MIL-100(Fe)/F-TiO_(2)纳米复合材料(MOFs/F-TiO_(2)),以罗丹明B为模拟有机污染物,研究了样品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循环稳定性能以及复合改性机理.采用SEM、XRD、FT-IR、XPS、UV-vis-Abs、EP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0%MIL-100(Fe)/F-TiO_(2)表现出最好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黑暗条件下处理60 min,对50 mg·L^(−1)罗丹明B的吸附率达到60.6%,光照20 min,对其的脱色率达到96.4%.MIL-100(Fe)/F-TiO_(2)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遵循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复合材料出色的光催化性能归功于F-TiO_(2)和MIL-100(Fe)的协同作用及Z型异质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O_(2) 金属有机骨架 (MOFs) 罗丹明 B 吸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甲基联苯胺和吖啶橙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比率型荧光测定左氧氟沙星 被引量:1
9
作者 翟好英 赵文林 周文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33,共8页
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和吖啶橙(AO)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一种快速、低背景干扰、高灵敏度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LVF)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在pH 5.0 NaAc-HCl缓冲溶液中,在3... 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和吖啶橙(AO)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一种快速、低背景干扰、高灵敏度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LVF)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在pH 5.0 NaAc-HCl缓冲溶液中,在310 nm的光激发下,TMB在350~500 nm处的荧光光谱和AO的吸收光谱重叠。以TMB作为能量供体,AO作为能量受体,构建了FRET体系。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该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为62.5%,供体-受体间距离为2.17 nm,进一步说明TMB和AO之间发生了FRET。当在体系中加入LVF后,TMB将荧光能量转移给LVF,LVF又作为供体将能量转移给AO。LVF在TMB和AO之间起到桥梁作用,LVF将吸收的TMB荧光能量转移给AO,使得TMB荧光强度明显降低,AO的荧光强度则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体系的FRET效率。在最优实验条件下,F546 nm与F402 nm之比与LVF浓度(2~80μmol·L^(-1))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_(546 nm)/F_(402 nm)=87.916c+3.10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LOD)为15.7 nmol·L^(-1)。一些常见的阳离子(K^(+),Mg^(2+),Ca^(2+),Cu^(2+),Mn^(2+),Zn^(2+),Co^(2+),Ni^(2+),Cr^(3+)等)、阴离子(F^(-),Br^(-),NO_(3)^(-),IO_(3)^(-),CO_(3)^(2-),SO_(4)^(2-)等)、糖类(葡萄糖,蔗糖和淀粉)、药物(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和异烟肼)和几种氨基酸(甘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等)均不干扰LVF的测定,表明该比率型荧光探针对LVF具有高选择性。该方法用于商用药物制剂中LVF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3%~97%之间。该比率型荧光探针在临床研究中对LVF的检测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开发一种简便、选择性和灵敏的检测药物制剂中LVF含量的传感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提高LVF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水平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 吖啶橙 左氧氟沙星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比率型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对钛锂离子筛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理元 张菁菁 +1 位作者 吴娜 沈如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4-61,共8页
以二氧化钛为钛源,氢氧化锂为锂源,氟化铵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氟改性钛酸锂(F-Li_(2)TiO_(3)),经盐酸洗脱得到氟化钛锂离子筛(F-H_(2)TiO_(3))。研究氟化铵用量和煅烧温度对Li_(2)TiO_(3)前驱体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F-Li_(2)TiO... 以二氧化钛为钛源,氢氧化锂为锂源,氟化铵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氟改性钛酸锂(F-Li_(2)TiO_(3)),经盐酸洗脱得到氟化钛锂离子筛(F-H_(2)TiO_(3))。研究氟化铵用量和煅烧温度对Li_(2)TiO_(3)前驱体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F-Li_(2)TiO_(3)洗脱和F-H_(2)TiO_(3)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别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晶相组成、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元素含量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氟钛比为0.15时,可以得到颗粒分散且具有多孔结构的F-Li_(2)TiO_(3),经过700℃热处理的样品各晶面结晶度最完整,洗脱率达到96.98%,显著高于未改性样品(90.55%)。F-H_(2)TiO_(3)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6.52 mg/g,与未改性样品(35.51 mg/g)相比有较大提升,对Li+的吸附速率明显加快,吸附平衡时间从12 h缩短到10 h。F-H_(2)TiO_(3)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方式为化学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锂离子筛 氟化 水热法 洗脱率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胶溶法制备铝掺杂偏钛酸型锂离子筛前驱体
11
作者 张菁菁 张理元 +3 位作者 许霜 赵甜甜 刘佳 刘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73-2884,共12页
以Ti(SO_(4))_(2)为钛源、CH_(3)COOLi为锂源,AlCl_(3)为掺杂源,采用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铝掺杂锂离子筛前驱体,探究铝掺杂对Li_(2)TiO_(3)前驱体溶胶稳定性及前驱体形貌、组成等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 以Ti(SO_(4))_(2)为钛源、CH_(3)COOLi为锂源,AlCl_(3)为掺杂源,采用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铝掺杂锂离子筛前驱体,探究铝掺杂对Li_(2)TiO_(3)前驱体溶胶稳定性及前驱体形貌、组成等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Zeta电位仪等对样品表面形貌、晶相组成、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及其相应的化学价态、溶胶体系的分散性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50℃煅烧下,当铝掺杂的固液比为1.087 g·L^(-1)时,溶胶ζ电位绝对值达到45.4 mV,溶胶的稳定性最好,可以得到结构完整的介孔状前驱体。铝掺杂使得锂离子筛前驱体的比表面积从5.22 m^(2)·g^(-1)增加到6.16 m^(2)·g^(-1),平均孔容从0.000967 cm^(3)·g^(-1)增加到0.002394 cm^(3)·g^(-1),平均孔径从14.76 nm增加到36.42 nm,晶面出现取向生长,有利于后续锂离子筛前驱体的洗脱、锂离子筛的吸附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锂离子筛 前驱体 AL掺杂 沉淀胶溶法 取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总黄酮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汪建红 廖立敏 王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以低温烘干的柠檬渣为原料,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g/mL、硫酸铵... 以低温烘干的柠檬渣为原料,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g/mL、硫酸铵用量为24g、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30min时,提取率最高.在此条件下进行了5次平行实验,平均提取率可达1.58%,而且实验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渣 双水相 正交实验 平行实验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用于超声波提取柠檬皮渣果胶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建凤 任磊 +1 位作者 王真 廖立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柠檬皮渣果胶的工艺条件,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方案,以pH、液料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果胶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柠檬皮渣果胶的提取条件:pH为1.0,液料比为20∶1,提取时间为50mi...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柠檬皮渣果胶的工艺条件,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方案,以pH、液料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果胶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柠檬皮渣果胶的提取条件:pH为1.0,液料比为20∶1,提取时间为50min。此条件下的5次平行实验柠檬皮渣果胶粗产品提取率平均值为26.45%,实际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能够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皮渣 超声波提取 果胶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用于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廖立敏 刘月 +1 位作者 李建凤 王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9-572,共4页
以60℃下烘干的柠檬皮渣为原料,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试验方案,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比和微波处理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最终得出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为60%、液料比为30、微波处理时间为... 以60℃下烘干的柠檬皮渣为原料,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试验方案,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比和微波处理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最终得出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为60%、液料比为30、微波处理时间为4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表明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提取率高,而且试验的重现性好,此时平均提取率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皮 总黄酮 响应曲面 微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_2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金洋 黄敏 +3 位作者 李琴 刘敏 付孝锦 雷光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2-1669,共8页
吸附法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重要方法,开发新型吸附剂一直是研究热点。利用浸渍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和无定形的纳米CeO_2吸附剂,探讨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分析pH、吸附时间、六价铬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循环吸... 吸附法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重要方法,开发新型吸附剂一直是研究热点。利用浸渍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和无定形的纳米CeO_2吸附剂,探讨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分析pH、吸附时间、六价铬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循环吸附实验考察纳米CeO_2吸附剂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厚度30 nm、直径大小约为400nm的片状CeO_2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快的吸附速率,8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两种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为3;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纳米CeO_2对六价铬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片状CeO_2四次吸附-解吸实验之后吸附率稍有下降,表明片状CeO_2吸附剂有较好的再生能力,因而,该片状CeO_2吸附剂适用于与酸性Cr(Ⅵ)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CeO2 无定型CeO2 六价铬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洋葱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建凤 黄辉 +1 位作者 周强 王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3-496,共4页
本文以洋葱为原料,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糖含量。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最佳配比为18∶5∶10,进而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洋葱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 本文以洋葱为原料,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糖含量。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最佳配比为18∶5∶10,进而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洋葱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55℃、时间120min、pH为5.0、酶用量为0.4%、料液比为1∶40(m/V)时,洋葱多糖提取率为3.27%,多糖含量高达50.5%,实验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多糖 提取 复合酶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洋葱多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文俊 王福海 +1 位作者 黄茂盛 王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3-698,共6页
以洋葱干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方法和正交实验法探索了果胶酶法提取洋葱多糖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果胶酶法提取洋葱多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50℃,酶解时间90min,缓冲溶液的pH值为3.7,5000u·mg-1·mL-1果胶酶用量2mL,料... 以洋葱干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方法和正交实验法探索了果胶酶法提取洋葱多糖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果胶酶法提取洋葱多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50℃,酶解时间90min,缓冲溶液的pH值为3.7,5000u·mg-1·mL-1果胶酶用量2mL,料液比1∶15(W/V)时,洋葱多糖提取率可达7.4%,纯度达45.6%,自由基消除能力实验表明该洋葱多糖能够较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多糖 果胶酶 单因素 正交实验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法提取洋葱多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碧 廖立敏 +1 位作者 张宜英 黄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32-233,254,共3页
以新鲜洋葱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法提取了洋葱多糖。考察了pH、木瓜蛋白酶加入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洋葱多糖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6.0、加酶量为0.2%、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为90min时,洋葱多糖的提取率达5.36%... 以新鲜洋葱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法提取了洋葱多糖。考察了pH、木瓜蛋白酶加入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洋葱多糖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6.0、加酶量为0.2%、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为90min时,洋葱多糖的提取率达5.36%±0.21%,其纯度达50.3%±0.20%。本文对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多糖 木瓜蛋白酶 提取率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柠檬渣的结构特征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王庆 李小雪 黄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4,共9页
为研究柠檬渣对污水中Cu^(2+)的吸附性能,利用H_2SO_4与NaOH对柠檬渣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测试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容与孔径等性能,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热分析(TG-DTA)、X射... 为研究柠檬渣对污水中Cu^(2+)的吸附性能,利用H_2SO_4与NaOH对柠檬渣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测试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容与孔径等性能,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电镜(SEM)和能谱(EDS)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佳改性条件:H_2SO_4改性后的炭化温度为80℃,NaOH改性后的炭化温度为90℃,w(NaOH)∶w(H_2SO_4)为0.3.改性后的柠檬渣较原柠檬渣比表面积由88.3 m^2/g增至392.2 m^2/g,灰分率降低了90.7%,碘吸附值提高了近5倍,孔径分布主要是中孔;柠檬渣属于无定型结构,改性后的柠檬渣有CC生成,形成了芳香烃,表面形成了密集的孔;改性后柠檬渣主要由碳元素组成,从而能有效吸附Cu^(2+),对Cu^(2+)的吸附率能达到85.3%.由红外分析可知,改性后的柠檬渣吸附Cu^(2+)后3 804 cm^(-1)处的吸收峰消失,说明Cu^(2+)取代了这个吸收峰所代表的官能团及部分O—H中的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性 吸附率 响应曲面法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建凤 廖立敏 王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6-429,共4页
以自然风干的柠檬皮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分析得出柠檬皮渣总黄酮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5℃、液料比为20、提取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提取率高,而且实... 以自然风干的柠檬皮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分析得出柠檬皮渣总黄酮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5℃、液料比为20、提取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提取率高,而且实验的重现性好,此时平均提取率为1.8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皮 总黄酮 正交设计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