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4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生命输送健康源泉——记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王云峰 《生物产业技术》 2008年第2期85-87,共3页
位于中国北方名城——哈尔滨市的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于一体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实验室。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技术 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健康 输送 生命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预防兽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
作者 童光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4,共4页
一、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疾病的诊断是最近二十年受现代生物技术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这种影响主要源于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以及一种可以快速体外扩增基因的PCR等技术的建立。单克隆抗体具有许多常规免疫血清无法相比的优点,尤其是对疫... 一、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疾病的诊断是最近二十年受现代生物技术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这种影响主要源于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以及一种可以快速体外扩增基因的PCR等技术的建立。单克隆抗体具有许多常规免疫血清无法相比的优点,尤其是对疫苗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兽医学 生物技术 疾病诊断 基因工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崔宇超 崔尚金 《猪业科学》 2011年第8期32-37,共6页
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在,多种猪病混合感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本文简述了生物技术在猪病的诊断和防治中的部分应用。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 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在,多种猪病混合感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本文简述了生物技术在猪病的诊断和防治中的部分应用。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技术,从而做成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试剂盒;生物技术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研单位疫苗、(非复制性及)活载体疫苗和干扰素等。生物技术在猪病的诊断和防治中还有很多其他应用,本文只是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猪病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与制药
4
作者 孟庆文 李媛 +1 位作者 金红 于康震 《草食家畜》 2001年第S2期63-64,92,共3页
关键词 基因组学 医药生物技术 功能性 重点实验室 基因疗法 蛋白质组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哈尔滨 兽医研究所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抑制生物被膜机制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梁桂星 张文婷 +5 位作者 汪最 张腾飞 郭云清 卢琴 罗青平 杨玉莹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鸡白痢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危害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持续和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为探究没食子酸对二者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没食子酸对鸡白痢沙门菌CVCC519和金黄色葡萄球... 鸡白痢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危害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持续和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为探究没食子酸对二者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没食子酸对鸡白痢沙门菌CVCC51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共孵育测定最小生物被膜抑制浓度(MBIC)和最小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BEC);采用结晶紫染色和硫酸-苯酚法分别测定其对试验菌生物被膜及胞外多糖(EPS)的抑制率,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态;最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其对试验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对CVCC519和ATCC 25923的MIC分别为4 mg/mL和8 mg/mL,MBC分别为8 mg/mL和16 mg/mL,MBIC均为8 mg/mL,MBEC均为16 mg/mL。此外,没食子酸在不显著影响试验菌生长的浓度下,能有效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和EPS的产生。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没食子酸处理使生物被膜生成量显著减少,结构松散、变薄。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在不显著影响试验菌生长的浓度下,能显著抑制CVCC519菌毛基因csgA、csgD,纤维素基因bcsA、adrA,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luxS的表达,而对ATCC 25923的ica操纵子和luxS并无显著调控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不显著影响鸡白痢沙门菌生长的浓度下,可通过下调其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胞外基质的合成,产生抗生物被膜的作用;也能通过ica非依赖途径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多糖的分泌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为没食子酸防控鸡白痢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生物被膜 鸡白痢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4年广西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6
作者 尹彦文 熊陈勇 +14 位作者 韦伟 施开创 郑敏 崔鹏飞 韦显凯 李致远 刘惠心 冯淑萍 卢春花 屈素洁 陆文俊 李雪珍 王睿敏 邓国华 欧长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58-4367,共10页
【目的】探究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广西毒株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20—2024年广西各地的家禽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鉴别检测H3N2亚型AIV,选取部分阳性样本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收集鸡胚尿囊液,... 【目的】探究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广西毒株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20—2024年广西各地的家禽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鉴别检测H3N2亚型AIV,选取部分阳性样本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收集鸡胚尿囊液,提取核酸后通过PCR扩增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并测序,进行序列相似性、系统发育、氨基酸变异位点及遗传进化速率分析。【结果】共获得43株HA和NA基因序列,编码区大小为1 701和1 410 bp。相似性比对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HA和NA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0%~99.9%和89.7%~99.9%,与GenBank中禽源、人源、猪源和犬源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8.4%~99.7%和78.1%~99.1%。广西H3N2亚型AIV毒株HA和NA基因属于欧亚谱系,与禽源亲缘关系最近,与人源/猪源最远。HA蛋白在第18—20、22—24、38—40、54—56、61—63、181—183、301—303和499—501位氨基酸处出现糖基化,NA蛋白在第61—63、69—71、86—88、143—145、146—148、200—202、234—236、313—315和402—404位氨基酸处出现糖基化,部分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HA蛋白裂解位点为340PEKQTR↓GLF348和340PERQTR↓GLF348。遗传进化速率估算结果显示,HA和NA基因遗传进化速率分别为3.26×10^(-3)和3.67×10^(-3)替换/(位点·年),HA基因种群规模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动态进化特征。【结论】H3N2亚型AIV广西流行毒株与同种流行毒株亲缘性较近,部分HA和NA蛋白发生特有氨基酸突变,不同种属毒株进化趋势不一致,具有遗传多样性特征。试验结果为防控H3N2亚型AIV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3N2亚型 遗传进化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贺秀媛 刘胜旺 +3 位作者 王玮 刘丽玲 孔宪刚 王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9-353,共5页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鸡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出血点病变的腺胃组织中分离病毒 ,在 9~ 11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 9次 ,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动态变...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鸡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出血点病变的腺胃组织中分离病毒 ,在 9~ 11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 9次 ,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动态变化、病毒在CEF中的增殖特性、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来研究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该毒株的第一代尿囊液对鸡胚无肉眼可见的致病作用 ,当继代到第 5代后 ,胚体严重病变 ;电镜观察该病毒为典型的冠状病毒 ;病毒在鸡胚中随着接种病毒时间的延长 ,其效价增高 ,96小时可达到 48小时的 1倍 ,该毒株可在CEF上生长 ,但不能形成明显的蚀斑 ;并且经 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 ;鸡胚的第 4代尿囊液病毒回归动物体 ,可致鸡病变病死鸡肾脏病变尤为明显 ,呈典型的花斑肾 ,腺胃则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 ,接种鸡、同居鸡和对照鸡之间NDV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 ,但从发病症状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支气管炎 病毒 地方分离株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HG5/82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桂霞 刘胜旺 +2 位作者 孔宪刚 谷守林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1982年黑龙江某鹅场发生的鹅细小病毒病疑似病例的肝病变组织病毒分离,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肝脏加PBS研磨后,-70℃/37℃反复冻融三次,除菌过滤后接种12日龄鹅胚。发现病毒对鹅胚的致死时间为5~6d,胚体体表有轻微出血点。鹅... 本研究通过对1982年黑龙江某鹅场发生的鹅细小病毒病疑似病例的肝病变组织病毒分离,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肝脏加PBS研磨后,-70℃/37℃反复冻融三次,除菌过滤后接种12日龄鹅胚。发现病毒对鹅胚的致死时间为5~6d,胚体体表有轻微出血点。鹅胚尿囊液经磷钨酸染色,可见具有典型特征的细小病毒粒子。将该病毒尿囊液在12日龄鹅胚中连续传16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胚体多集中在3~4d死亡。病毒传至第三代时死亡胚体头、颈、背部出现较为严重的出血点,体表有水肿。第五代病毒尿囊液(命名为HG5/82)对12日龄鹅胚的ELD50为10-5.92/0.1mL。将20只12日龄雏鹅分为三个试验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各组分别接种鹅胚尿囊液104.92ELD50、103.92ELD50、102.92ELD50及生理盐水,发现雏鹅接种HG5/82后4d出现轻微腹泻,随后恢复正常。用套式PCR检测雏鹅肛拭子病毒的体外排放情况。发现三个试验组在接种病毒后1~20d用套式PCR均可检测到病毒。对照组及试验组接种后20~56d没有检测到病毒。将套式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于参考毒株进行比较,表明该序列具有GPV相应区域的共同分子特征,与GPV参考毒株B的相应序列同源性达93.6%。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为典型的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对雏鹅的致病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小鹅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9
作者 孙东波 冯力 +1 位作者 时洪艳 陈建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0期11-14,共4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Vero细胞上培养成功后,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和分子结构特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技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的机理,疫苗和病毒的细胞受体等方面得...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Vero细胞上培养成功后,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和分子结构特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技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的机理,疫苗和病毒的细胞受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与其他冠状病毒相比,猪流行腹泻病毒的研究还比较滞后,许多研究还没有开展或不够深入,为了能加快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程,对其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子生物学 分子结构特征 病原学 血清学 诊断技术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田国彬 曾显营 +7 位作者 钟功勋 姜永萍 李雁冰 施建忠 毛胜刚 冯菊艳 王君伟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7-720,共4页
本实验对经反向遗传方法构建的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效力进行研究。将Re-4株接种SPF鸡胚后37℃培养72h,鸡胚存活,无病变,HA滴度达29;以0.1mL(106.0EID50/0.1mL)的剂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7d后血... 本实验对经反向遗传方法构建的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效力进行研究。将Re-4株接种SPF鸡胚后37℃培养72h,鸡胚存活,无病变,HA滴度达29;以0.1mL(106.0EID50/0.1mL)的剂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7d后血清HI抗体转阳,无任何症状,也不排毒;SPF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以Re-4重组株为种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3周后平均HI抗体效价达8.75log2;免疫鸡对亲本强毒株CKSX/06,以及变异株CKNX/06和流行株GSGD/96攻击提供完全保护。以上结果表明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对SPF鸡胚和SPF鸡无致病性、适合鸡胚增殖、抗原针对性强,并且以该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是研制预防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山西变异株的理想疫苗种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5N1 变异株 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马兽疫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M-like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淑杰 姜成钢 +5 位作者 武嘉男 刘永刚 金家民 刘鹤 蔡雪辉 张秀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8-881,共4页
为鉴定锦州某猪场引起关节炎病疫情的病原,本研究将患猪关节液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致病性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M-like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周围具... 为鉴定锦州某猪场引起关节炎病疫情的病原,本研究将患猪关节液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致病性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M-like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周围具有透明的β溶血环的革兰氏阳性中长链球菌,经生化反应及M-like基因鉴定为马兽疫链球菌(命名为10JZ12);分离株10JZ12对小鼠的致死剂量为1.75×108cfu;并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多粘菌素B、呋喃妥因敏感,对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兽疫链球菌 分离 鉴定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2013年我国养猪重点省份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丽萍 乔传玲 +7 位作者 杨焕良 隋金钰 王昌建 陈艳 邱立新 唐小明 何世成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1-434,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猪流感病毒(SIV)的流行现状,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从全国养猪重点省份的养殖场、屠宰场采集猪血清样品共计5 856份,以类禽型H1N1(EA H1N1)、2009甲型H1N1(pdm/09 H1N1)和H3N2亚型SIV 抗原作为标准抗...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猪流感病毒(SIV)的流行现状,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从全国养猪重点省份的养殖场、屠宰场采集猪血清样品共计5 856份,以类禽型H1N1(EA H1N1)、2009甲型H1N1(pdm/09 H1N1)和H3N2亚型SIV 抗原作为标准抗原,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我国猪群中S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52 %、13.92 %和2.00 %,其中EA H1N1 SIV抗体平均阳性率高于其它亚型。2013年1月和3月份,又集中在广东和湖南两个省份的部分养殖场和屠宰场采集猪血清样品共计9 910份,采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血清3 518份,平均阳性率分别为36.14 %和34.89 %。本实验结果表明2012年~2013年我国猪群中SIV感染比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 血清学抗体 血凝抑制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β-防御素6基因的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宗玺 廖文艳 +2 位作者 王瑞琴 邵昱昊 马得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6-480,共5页
从鸡骨髓细胞中分离提取总RNA,经过RT-PCR扩增出鸡β-防御素-6(AvBD6)基因。经克隆测序表明扩增出的cDNA碱基数为204bp,编码68个氨基酸残基。根据已发现的禽β-防御素和鼠β-防御素-6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鸡AvBD6氨基酸序... 从鸡骨髓细胞中分离提取总RNA,经过RT-PCR扩增出鸡β-防御素-6(AvBD6)基因。经克隆测序表明扩增出的cDNA碱基数为204bp,编码68个氨基酸残基。根据已发现的禽β-防御素和鼠β-防御素-6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鸡AvBD6氨基酸序列与鸡AvBD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62.7%。将该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电泳表明,表达的重组鸡AvBD6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2ku。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与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重组鸡AvBD6融合蛋白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弱,对猪霍乱沙门氏菌无抗菌活性。重组鸡AvBD6蛋白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31.25μg/mL~250μg/mL。此外,重组鸡AvBD6蛋白对温度和酸碱度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β-防御素-6 遗传进化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鹅源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春国 刘明 +5 位作者 张云 刘大飞 潘蔚绮 孙恩成 杜金玲 李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1,共7页
分离到一株鹅源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99,但鸭子对该病毒不敏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不致病,但能够在肺内有效复制,表明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风险.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裂解位点上插入有多个连... 分离到一株鹅源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99,但鸭子对该病毒不敏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不致病,但能够在肺内有效复制,表明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风险.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裂解位点上插入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RRRKKR-),从分子上证实这是一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核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分离的流感病毒HA基因与A/chicken/Hubei/489/2004(H5N1)同源率达到99.4%,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与A/chicken/Jilin/53/01(H9N2)同源率达到99.8%;氨基酸水平上,HA与2004年分离到的A/chicken/Hubei/489/2004(H5N1)、A/swan/Guangxi/307/2004(H5N1)、A/wildduck/Guangdong/314/2004(H5N1)和A/chicken/Henan/210/2004(H5N1)同源率均为99.3%,NA与A/chicken/Jilin/53/01(H9N2)同源率为99.6%.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流感病毒分离株可能是由H5N1和H9N2两个亚型病毒重排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N2亚型 致病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5
作者 欧阳凤菊 李兆利 +7 位作者 赫明雷 刘慧芳 司微 刘思国 王春来 倪洪波 王宇 曲娟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2-676,共5页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病性E.coli其宿主体外BF最适形成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8h,培养基为5%TSB、引导载体为平底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美国Corning Costar)。其生长周期为8h时开始起始粘附、24h形成若干微菌落、36h微菌落粘连、48h形成完整的BF、72h细菌脱落开始下一轮的BF生长。糖分和适量的无机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和被膜内细菌的粘附性提高。该研究表明禽致病性E.coliBF的形成周期,并为抑制其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细菌粘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邓小芸 祁小乐 +4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秦立廷 王永强 王笑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96,共4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流行 感染 基因重组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β-防御素10基因的克隆、遗传进化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廖文艳 马得莹 +4 位作者 王瑞琴 韩宗玺 邵昙昊 李慧昕 刘胜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0-1326,共7页
旨在从鸭肝脏组织中克隆鸭β-防御素10(AvBD10)基因,并在原核表达重组鸭AvBD10蛋白,研究重组鸭AvBD10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试验采用RT-PCR法,从鸭肝脏组织中扩增鸭AvBD10基因,测定该基因在鸭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将鸭AvBD10基... 旨在从鸭肝脏组织中克隆鸭β-防御素10(AvBD10)基因,并在原核表达重组鸭AvBD10蛋白,研究重组鸭AvBD10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试验采用RT-PCR法,从鸭肝脏组织中扩增鸭AvBD10基因,测定该基因在鸭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将鸭AvBD10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duck AvBD1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利用薄层平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测定重组鸭AvBD10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鸭AvBD10 cDNA大小为169bp,编码55个氨基酸残基,与鸡AvBD10氨基酸同源性为85.5%。该基因仅在不同日龄鸭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大量表达。重组鸭AvBD10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0 ku,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4%。重组鸭AvBD10蛋白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活性。结果,从鸭肝脏组织中扩增了鸭AvBD10基因,该基因仅在不同日龄鸭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大量表达。重组鸭AvBD10融合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该重组蛋白对温度和酸碱度有很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BD10 重组蛋白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血清31型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淑杰 段贵鑫 +5 位作者 刘永刚 何海娟 姜成刚 王刚 涂亚斌 蔡雪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7-349,共3页
为了检测2015年12月黑龙江省萝北市某猪场2只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将发病猪迫杀后无菌采集的脑组织于血平板培养基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带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小菌... 为了检测2015年12月黑龙江省萝北市某猪场2只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将发病猪迫杀后无菌采集的脑组织于血平板培养基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带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小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双球及短链球菌。经猪链球菌(S.suis)种PCR鉴定及血清凝集试验分型鉴定该菌为S.suis血清31型,其毒力基因型为gdh+、mrp-、ef-、sly-、89KPaI-,将其命名为15LB12株。经MLST分型分析,其等位基因图谱为1、35、2、7、1、52、28,经与ST型数据库比对,显示其为ST421。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该S.suis可导致小鼠发病及死亡,死亡率为12.5%,并且其可突破血脑屏障引起化脓性脑炎。本研究为了解S.suis的遗传多样性、微进化和毒力提供了新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血清型 分离鉴定 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E184L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
作者 李雪雯 李婷婷 +4 位作者 李长尧 焦爽 郑君 荣俊 翁长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本研究旨在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E184L蛋白(pE184L),并制备单克隆抗体(mAb),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物质基础。首先,构建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1a-E184L并表达重组pE184L-His蛋白,使用镍亲和层析的方法对pE184L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蛋白对小... 本研究旨在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E184L蛋白(pE184L),并制备单克隆抗体(mAb),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物质基础。首先,构建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1a-E184L并表达重组pE184L-His蛋白,使用镍亲和层析的方法对pE184L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蛋白对小鼠进行免疫,随后取阳性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能稳定分泌pE184L mAb的杂交瘤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过表达的外源pE184蛋白以及ASF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表达的内源pE184蛋白。IFA结果表明该株mAb能特异性标记过表达的pE184L蛋白及在ASFV感染的PAMs细胞中表达的内源pE184L蛋白。Co-IP试验结果表明该株mAb能特异性结合过表达的pE184L蛋白及在ASFV感染的PAMs细胞中表达的内源pE184L蛋白。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可溶性E184L蛋白,并制备了1株pE184L mAb,该mAb与pE184L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这为ASFV pE184L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FV E184L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
作者 焦爽 李长尧 +2 位作者 张朝霞 翁长江 熊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6,共7页
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中富含抗原表位区段进行融合表达及纯化,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以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小鼠经3次免疫后,利用iELISA检测其血清中抗gB蛋白的抗体效价,并将抗体效价... 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中富含抗原表位区段进行融合表达及纯化,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以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小鼠经3次免疫后,利用iELISA检测其血清中抗gB蛋白的抗体效价,并将抗体效价达到2×10~4以上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随后通过iELISA和IFA实验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经3~4次亚克隆筛选后,得到了1株可以稳定分泌gB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293。同时,对其进行亚类鉴定发现该株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型为IgM型。本研究为建立新型ELISA检测试剂盒、新型疫苗的开发,以及后续中和抗体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B基因 昆虫杆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