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病毒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强 高鹏 +6 位作者 周琼琼 周磊 盖新娜 韩军 郭鑫 张永宁 杨汉春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8,共11页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猪的一种热性、出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ASF以高热、皮肤发绀和多种脏器广泛出血等病理损伤为特征,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目前,该病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猪的一种热性、出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ASF以高热、皮肤发绀和多种脏器广泛出血等病理损伤为特征,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目前,该病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因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ASFV主要靶向猪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常引发淋巴细胞耗竭以及靶细胞和旁细胞死亡,其中细胞凋亡是关键的死亡形式之一。研究已证实,诱导细胞凋亡是ASFV重要的致病机制,与其引起的病理损伤密切相关。ASFV基因组庞大且可编码众多蛋白,尽管许多蛋白功能尚待探索,但已有证据显示,ASFV能够通过编码多种病毒蛋白来精细调控宿主细胞的凋亡过程。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ASFV抑制细胞凋亡以促进病毒复制;而在感染后期,ASFV诱导细胞凋亡以利于子代病毒的释放和传播,并帮助病毒逃逸宿主的免疫应答,反映了ASFV在不同复制阶段对细胞凋亡调控的复杂性。本文旨在综述ASFV的概况、细胞凋亡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以及ASFV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该病毒的基础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ASF) 非洲猪瘟病毒(ASFV) 病理损伤 细胞凋亡 致病机制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月 张雪勇 +2 位作者 汤树生 郝智慧 代重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抗生素添加在动物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开发危害小、不易产生耐药性菌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中草药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抗生素添加在动物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开发危害小、不易产生耐药性菌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中草药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已成为研究热点。银杏叶提取物(GBE)是银杏的干燥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及抗生物活性,在饲料中添加能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本文系统总结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抗炎等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银杏叶提取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萝酸的抗菌活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春红 沈俊烨 +1 位作者 代重山 汤树生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0-410,共11页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在中国较为突出,严重威胁养殖安全,新型抗菌药物或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发已经迫在眉睫。松萝酸,又名地衣酸,是松萝属、石蕊属等植物提取物中的主要...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在中国较为突出,严重威胁养殖安全,新型抗菌药物或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发已经迫在眉睫。松萝酸,又名地衣酸,是松萝属、石蕊属等植物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因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结核、抗寄生虫和镇痛解热等多种药理学活性而被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松萝酸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涉及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干扰外排泵、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细菌代谢稳态及抑制生物膜形成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菌药物。松萝酸也是一种较强的抗菌增效剂,能够逆转多重耐药细菌对多黏菌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目前,松萝酸的低溶解性及潜在的毒性问题仍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笔者综述了松萝酸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潜在毒性以及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松萝酸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纳米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书慈 张海林 +7 位作者 汪渤森 张永宁 周磊 盖新娜 郭鑫 韩军 杨汉春 高鹏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107,共10页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猪的网状内皮系统感染、高热、全身性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威胁全球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无确实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生物安全仍是该病防控的主...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猪的网状内皮系统感染、高热、全身性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威胁全球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无确实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生物安全仍是该病防控的主要和首要措施。疫病防控,检测先行,对ASFV进行及时、高效、准确的检测和监测是其生物安全防控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ASFV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ASF) 非洲猪瘟病毒(ASFV)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5
作者 康浩然 黄雨薇 +7 位作者 宋程 高鹏 张永宁 周磊 盖新娜 韩军 郭鑫 杨汉春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共9页
猪肺炎支原体(Mhp)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MPS)的病原,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快速诊断和实时监测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难以满足临床上即时检测(POCT)的实际需求。本试验针对Mhp细胞膜表面脂蛋白基... 猪肺炎支原体(Mhp)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MPS)的病原,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快速诊断和实时监测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难以满足临床上即时检测(POCT)的实际需求。本试验针对Mhp细胞膜表面脂蛋白基因p46,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性的引物筛选设计了exo探针及其对应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AA)技术引物对,建立了Mhp实时荧光(real-time)RAA快速检测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并使用该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比检测临床样本。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猪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猪格拉瑟氏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Mhp real-time RAA及其可视化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8和29 copies/μL(95%置信区间),敏感性强;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8.0%,重复性好;对108份猪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及其可视化方法与Mhp qPCR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8.15%和99.07%。本试验所建立Mhp real-time RAA方法可以通过便捷式蓝光仪器实现结果的可视化,更适用于资源匮乏的诊断实验室和基层现场,为MPS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猪肺炎支原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安徽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和抗原性分析
6
作者 李玉冬 周迎春 +13 位作者 段倩倩 曹婕 董金泽 陈洪壮 束思成 佟琪 赵传阔 王维 刘畅 王军 陈静 蒲娟 何长生 朱良强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为了解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安徽省的遗传进化特征和抗原性变化,本试验于2024年在安徽省城乡农贸活禽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厂采集家禽咽拭子并进行AIV分离鉴定。挑选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 为了解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安徽省的遗传进化特征和抗原性变化,本试验于2024年在安徽省城乡农贸活禽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厂采集家禽咽拭子并进行AIV分离鉴定。挑选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结合安徽省所有H9N2亚型AIV公开序列数据,进行8个基因片段(PB2、PB1、PA、HA、NP、NA、M、NS)的同源性分析、遗传进化分析、关键氨基酸和糖基化位点分析以及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采集了1033份拭子样本,鉴定出334株H9N2亚型AIV,分离率为32.33%。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的PB1、PA、HA基因序列一致度差异较大(88.65%~98.05%),而PB2、NP、NA、M、NS基因序列一致度较为接近(92.19%~99.08%)。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鸡源和1株鸭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属于B谱系的B4.7.2分支,1株鹅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属于B谱系的B4.7.3分支;PB2、PB1、PA、NP、NA、M、NS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与近年来的人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遗传距离接近,2024年2月鸡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的PA基因与野鸟源H9N2亚型AIV的亲缘关系较近。关键氨基酸分析显示,与参考株序列相比,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HA蛋白的130-loop、150-loop和190-helix存在明显氨基酸多态性;鹅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HA蛋白在第289~291位可能出现了N-糖基化修饰的缺失,值得关注。抗原性评估显示,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均属于当前优势流行的抗原群,鹅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表现出明显的抗原漂移。结果表明,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在不同宿主中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A蛋白的受体结构域存在变异和抗原性漂移,有向家禽和人类传播扩散的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 遗传进化 抗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焦孔素B同源异构体的鉴定、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分析
7
作者 黄宁 黄心钰 +2 位作者 姚瑶 原梦琪 刘平黄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62,共10页
焦孔素(GSDM)家族成员焦孔素B(GSDMB)在感染性疾病、癌症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为了阐明猪GSDMB(pGSDMB)的组织分布、同源异构体特征及其功能活性,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GSDMB在不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 焦孔素(GSDM)家族成员焦孔素B(GSDMB)在感染性疾病、癌症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为了阐明猪GSDMB(pGSDMB)的组织分布、同源异构体特征及其功能活性,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GSDMB在不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通过PCR克隆并鉴定其同源异构体;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其蛋白结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和碘化丙啶(PI)染色评估其N端结构域的焦亡活性。qPCR结果显示,pGSDMB在猪回肠上皮细胞(IPI-2I)和猪肠道组织中高表达。本试验首次鉴定出pGSDMB存在pGSDMB2和pGSDMB3两种同源异构体。结构分析显示,与pGSDMB3相比,pGSDMB2缺失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结构区域(β-折叠结构和部分无规则卷曲区域)。功能试验证实,与空载体对照相比,pGSDMB N端1~245位氨基酸具有极显著焦亡活性(P<0.0001),而缺失21个氨基酸的pGSDMB N端1~222位氨基酸则丧失该功能。综上所述,本试验检测了pGSDMB在不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揭示了其同源异构体的序列差异和结构特征,并确定了pGSDMB N端的焦亡活性区域(1~245位氨基酸区域),为深入理解pGSDMB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孔素B(GSDMB) 组织分布 同源异构体 结构分析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健康”视野下环境-微生物-机体三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时云龙 陈宗诚 +2 位作者 王宇翔 施菲阳 王晓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4,共8页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驱动下,“同一健康”理念以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的协同统一为核心,致力于构建覆盖多元健康主体、兼顾生态平衡的系统性健康生态体系。其中,环境-微生物-机体三间关系直接关联传染病传播链和生态安全...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驱动下,“同一健康”理念以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的协同统一为核心,致力于构建覆盖多元健康主体、兼顾生态平衡的系统性健康生态体系。其中,环境-微生物-机体三间关系直接关联传染病传播链和生态安全,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科学命题。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通过微生物学、媒介生物学、流行病学和环境学专家的合作,近年来在环境-微生物-机体三间关系的生态定位、机制解析、技术革新和干预策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以“环境-微生物-机体”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解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机制和生态调控策略,为“同一健康”理念指引下的传染病防控、生态安全维护提供科学支撑,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多元健康目标的协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微生物 机体 传播 同一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弱毒株与其返强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9
作者 胡晓阳 黄晶晶 +1 位作者 彭铎 张大丙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84-4290,共7页
【目的】探究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 genotype 3,DHAV-3)弱毒株毒力返强的机制,通过雏鸭试验和基因组序列分析对DHAV-3弱毒株与其返强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方法】用DHAV-3分离株YDF的第140代鸡胚化弱毒株Y14... 【目的】探究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 genotype 3,DHAV-3)弱毒株毒力返强的机制,通过雏鸭试验和基因组序列分析对DHAV-3弱毒株与其返强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方法】用DHAV-3分离株YDF的第140代鸡胚化弱毒株Y140及其第4代雏鸭传代毒株Y140/4R接种1日龄北京鸭,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雏鸭肝脏、肾脏和血清中的病毒RNA水平。对Y140株及其第1~4代雏鸭传代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探究与毒力返强有关的分子机制。【结果】接种Y140株的雏鸭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接种Y140/4R株的雏鸭出现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和大体病变,死亡率为40%。与Y140株相比,Y140/4R株感染后3 d存活鸭肝脏和肾脏中病毒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2~3 d死亡鸭肝脏和肾脏中病毒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2~4 d,Y140/4R株产生的病毒血症水平显著高于Y140株(P<0.05)。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从第2代开始,2C、3D蛋白和3′-非翻译区分别发生I149V、V236I和A25G突变;从第3代开始,VP1蛋白发生E202D突变。【结论】雏鸭传代可驱动DHAV-3弱毒株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毒力变异株出现,使病毒在靶器官的复制能力以及形成病毒血症的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DHAV-3) 弱毒株 毒力返强 复制 病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生素抗性基因人体暴露剂量的畜禽养殖量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楚天舒 杨宇辰 +4 位作者 朱克白 冯若妤 贺雪妮 陈晨晨 汤树生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沿着“畜禽→畜禽粪肥→粮田土壤→人体”系统间传播,对动物健康、土壤健康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选取14个省/自治区粮田为研究对象,根据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计算粮田途径A...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沿着“畜禽→畜禽粪肥→粮田土壤→人体”系统间传播,对动物健康、土壤健康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选取14个省/自治区粮田为研究对象,根据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计算粮田途径ARGs人体暴露剂量;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ARGs人体暴露剂量阈值,运用风险评估模型与土壤静态环境容量模型,估算出14个省/自治区粮田适宜的畜禽粪肥施用量与畜禽养殖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的人体ARGs暴露剂量为20913~230330 copies·kg^(-1)·d^(-1)。粮田可承载的生猪、肉牛、奶牛、肉鸡、蛋鸡和羊的养殖量分别为34~105头·hm^(-2)、82~376头·hm^(-2)、49~136头·hm^(-2)、9755~37423羽·hm^(-2)、1814~5492羽·hm^(-2)和3510~10649头·hm^(-2)。相比基于作物氮养分需求的畜禽粪便粮田承载力,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江苏、湖北、广东、海南、山西、河南和山东的承载力估算结果偏低,这说明其土壤ARGs将限制粪肥施用与畜禽养殖。若将畜禽粪便和农田土壤中ARGs丰度降低50%时,畜禽粪便粮田承载力可提升218%。因此,建议加强针对ARGs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降低土壤ARGs的输入、积累和传播,保障粪肥安全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畜禽粪便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粮田 人体暴露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11
作者 蒋皓静 刘丽蓉 +4 位作者 神方芳 赵子曈 张倩 蒋晓琼 楚电峰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93-99,共7页
鸡毒支原体是全球养禽业中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给养禽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鸡毒支原体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在亚洲西南部、非洲南部地区流行较为广泛,在我国东南沿海、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地区均有报道。目前对鸡毒支... 鸡毒支原体是全球养禽业中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给养禽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鸡毒支原体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在亚洲西南部、非洲南部地区流行较为广泛,在我国东南沿海、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地区均有报道。目前对鸡毒支原体感染主要使用疫苗和抗生素进行防治,但目前使用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有限,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导致其防治效果不佳。随着“限抗”政策的实施,迫切需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研发新型疫苗和有效药物,形成综合防控体系。本文对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现状、诊断方法以及疫苗及防治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对开发新型疫苗及防治药物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和防控鸡毒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流行现状 诊断方法 疫苗研究 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抗菌复方制剂的活性成分常见配伍策略
12
作者 张雪纯 朱奎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9期53-58,共6页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及动物体病原菌混合感染情况的加剧,兽用抗菌复方制剂凭借其协同抗菌增效作用、延缓耐药性发展作用及简化用药操作等众多优势,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总结了兽用抗菌复方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常见组合策略及...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及动物体病原菌混合感染情况的加剧,兽用抗菌复方制剂凭借其协同抗菌增效作用、延缓耐药性发展作用及简化用药操作等众多优势,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总结了兽用抗菌复方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常见组合策略及其配伍合理性,并通过实际使用情况论证了研发和使用兽用抗菌复方制剂的必要性,旨在为后续兽用抗菌复方制剂的理性设计、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抗菌复方制剂 抗菌药物 配伍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鹏 叶苗苗 +5 位作者 张永宁 周磊 盖新娜 郭鑫 杨汉春 韩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8,共12页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家猪致死率可达100%,严重威胁我国及世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无确实安全有效的预防用疫苗。本文总结了ASFV的流行历史与态势、生物学特性与复制、感染与致病...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家猪致死率可达100%,严重威胁我国及世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无确实安全有效的预防用疫苗。本文总结了ASFV的流行历史与态势、生物学特性与复制、感染与致病机制、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并讨论了相关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期为我国ASFV研究和防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流行病学 病原生物学 感染与致病机制 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四极杆线形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检测牛奶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楚君 谢洁 +7 位作者 屈子裕 张莉蕴 张谛 戴新华 方向 江游 江海洋 吴聪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9,共10页
为给国产质谱提供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参考依据,本试验首次基于自主研制液相色谱-四极杆线形离子阱质谱法(LC-Q-LIT),建立了牛奶中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液液萃取方法,牛奶样品经乙腈提取,正... 为给国产质谱提供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参考依据,本试验首次基于自主研制液相色谱-四极杆线形离子阱质谱法(LC-Q-LIT),建立了牛奶中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液液萃取方法,牛奶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取适量提取液,经氮气吹至近干,初始流动相复溶后,进行LC-Q-LIT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按照空白添加的方法进行制备。仪器条件按照色谱峰形及其响应强度进行优化。LC-Q-LIT检测牛奶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方法学验证指标包括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将LC-Q-LIT方法与文献中报道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进行对比,并采用LC-Q-LIT方法检测5份实际样品。经优化选择依利特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分离目标物;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V/V)为11种磺胺类药物的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V/V)为9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正离子电离(ESI+)和选择反应监测模式。结果显示,在牛奶基质中,11种磺胺类药物在5~500μg/L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检测限、定量限和添加回收率范围分别为1.0~3.0μg/L、2.5~10.0μg/L和77.39%~119.44%,日内精密度为1.21%~6.04%,日间精密度为2.25%~9.45%;9种喹诺酮类药物在10~450μg/L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0),检测限、定量限和添加回收率范围分别为5.0~9.0μg/L、10.0~20.0μg/L和81.97%~118.49%,日内精密度为1.64%~10.94%,日间精密度为2.05%~12.69%。LC-Q-LIT方法的回收率与LC-MS/MS方法相近,可达到仪器准确度要求。5份实际样品经LC-Q-LIT检测,未测出磺胺类药物,测得司帕沙星残留量为0.84μg/L。结果表明,LC-Q-LIT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且灵敏度高,定性和定量准确,适用于牛奶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磺胺类 喹诺酮类 液相色谱-四极杆线形离子阱质谱法(LC-Q-L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病原谱和主要病原菌耐药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玥 宋世豪 +5 位作者 倪婉仪 赵恪 邓昭举 汪洋 吴聪明 孙城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7,共10页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其病原菌种类多样,流行分布呈一定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病原菌耐药特征差别较大。为系统了解我国各地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病原谱和主要病原菌耐药特征,本文梳理了近十年在我国各地区牧场开...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其病原菌种类多样,流行分布呈一定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病原菌耐药特征差别较大。为系统了解我国各地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病原谱和主要病原菌耐药特征,本文梳理了近十年在我国各地区牧场开展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奶牛子宫内膜炎在我国各地牧场的发生率普遍较高;各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谱存在差异,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芽孢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各地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谱和主要病原菌耐药特征的研究在流行病学设计、疾病诊断、病原菌分离培养和数据统计等层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未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并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为指导临床兽医科学用药和制定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病原谱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和囊膜蛋白(gp8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钊灿 游广炬 +4 位作者 杨金易 苏晓娜 高丽 王永强 郑世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流行特征和演化趋势,本试验于2021—2022年从国内某鸡场采集蛋清ALV衣壳蛋白(p27)抗原阳性的鸡血浆,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DF-1)分离病毒并进行亚群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囊...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流行特征和演化趋势,本试验于2021—2022年从国内某鸡场采集蛋清ALV衣壳蛋白(p27)抗原阳性的鸡血浆,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DF-1)分离病毒并进行亚群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囊膜蛋白(gp85)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与ALV不同亚群毒株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选取氨基酸变化差异较大的分离毒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7株ALV毒株(3株J亚群,4株K亚群),ALV-J分离毒株CAU4932、CAU4860和CAU2259的gp 85基因片段长度为918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分离毒株之间gp 8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5%~95.2%,gp85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95.1%~99.3%;ALV-K分离毒株CAU7049、CAU5006、CAU7176和CAU7168的gp 85基因片段长度为1008 bp,编码336个氨基酸,分离毒株之间gp 8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9.4%~92.3%,gp85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94.0%~99.7%。gp85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分离株gp85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会发生突变,但高变区hr1和hr2所占比例较多,证实了gp85的高变性。在gp85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中存在部分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gp85蛋白抗原性发生变化。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5株分离毒株均可在DF-1细胞内复制并存在可被抗体识别的p27抗原表位。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的7株ALV毒株是国内ALV-J和ALV-K流行毒株的突变株,不仅丰富了ALV基因组库资源,且为后续研究ALV的遗传变异特征和流行趋势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K亚群 gp 85基因 序列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食源性沙门菌消毒剂抗性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征 翟卫帅 +4 位作者 邹之宇 吴聪明 沈建忠 汪洋 刘德俊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为了解北京地区消毒剂抗性基因分布、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采集北京市6个行政区共计39家超市及农贸市场的猪肉和鸡肉样品,分离培养沙门菌并进行鉴定,随后结合Seqsero2、Staramr和Diamond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沙门菌的... 为了解北京地区消毒剂抗性基因分布、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采集北京市6个行政区共计39家超市及农贸市场的猪肉和鸡肉样品,分离培养沙门菌并进行鉴定,随后结合Seqsero2、Staramr和Diamond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沙门菌的消毒剂抗性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筛选与分析。结果显示,从28家超市和11家农贸市场的148份猪源和147份鸡源样品中共分离得到79株(26.78%)沙门菌。所有分离菌株共预测得到17种血清型,其中71株鉴定得到16种序列型(ST),大部分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ST型一一对应,其中优势菌株为肠炎沙门菌ST11(n=24)。共检出32个消毒剂抗性基因,其中非共同携带的抗性基因有5个,包括外膜孔道蛋白基因opmD/npmC(携带率72.15%)、有机汞调控蛋白基因merR2(携带率37.97%)、季铵盐类消毒剂抗性基因qacEΔ1(携带率21.52%)和qacF(携带率12.66%)、外排泵基因oqxAB(携带率1.27%)。共检测出50个耐药基因,覆盖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等共10类抗菌药物,其中氨基糖苷类占比最高(36.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消毒剂抗性基因个数与耐药基因种类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3,P=6.3×10^(-5)),提示沙门菌在携带消毒剂抗性基因的同时,可能也携带更多种类的耐药基因。本试验为指导食品消毒剂的合理使用、保障北京地区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全基因组测序 消毒剂抗性基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2121例犬心脏超声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媛媛 张静 +4 位作者 傅梦竹 张迪 邝怡 陆梓杰 刘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本研究对2022年1—12月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影像中心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2 121例犬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各心脏病的检出率,及其在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中的流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共有1 464例(69.02%)犬检出患有心脏病,其中3... 本研究对2022年1—12月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影像中心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2 121例犬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各心脏病的检出率,及其在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中的流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共有1 464例(69.02%)犬检出患有心脏病,其中31例犬至少患2种心脏病,共计检出心脏病1 496例次。根据检出心脏病种类划分,犬最高发心脏病种类是获得性瓣膜病(1 332例次,89.04%),其中粘液瘤样二尖瓣疾病最常见(1 322例次,占心脏病检出数量的88.37%),多发于贵宾犬、混血犬和博美犬等,其中雄性较雌性高发,老年犬高发;其次高发疾病是心包积液(78例次,5.21%);第三高发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56例次,3.74%),最常见的种类是动脉导管未闭(23例次,占先天性心脏病检出数量的41.07%)、房间隔缺损(9例次,占先天性心脏病检出数量的16.07%)、肺动脉狭窄(8例次,占先天性心脏病检出数量的14.29%)和主动脉狭窄(8例次,占先天性心脏病检出数量的14.29%)。本研究确定了不同种类心脏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对心脏病的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中可参考相应特征,提高心脏病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流行特征 心脏超声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美耳球虫的遗传操作:平台建立、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瑞英 索静霞 +4 位作者 梁琳 刘贤勇 丁家波 索勋 汤新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62-3373,共12页
艾美耳属球虫是畜牧生产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引起鸡、兔、羊、牛等养殖动物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先后建立了艾美耳球虫的瞬时转染、稳定筛选和基因编辑等遗传操作平台,实现了... 艾美耳属球虫是畜牧生产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引起鸡、兔、羊、牛等养殖动物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先后建立了艾美耳球虫的瞬时转染、稳定筛选和基因编辑等遗传操作平台,实现了艾美耳球虫的基因过表达、基因敲除和基因编辑等操作,极大推进了艾美耳球虫基础生物学和作为新型真核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围绕艾美耳球虫遗传操作平台建立的关键技术、创新性设计、存在的技术瓶颈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为其他畜禽寄生虫遗传操作平台的构建提供参考,也为球虫病新型防控制剂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耳球虫 遗传操作 基因编辑 技术瓶颈 疫苗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好 杨霞 +8 位作者 张素 赵一萌 汤君宇 高丽 曹红 马国明 王占新 郑世军 王永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禽呼肠孤病毒(AR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家禽后使其出现病毒性关节炎、生长不良和产蛋量下降等表现,对我国养禽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国蛋鸡群中ARV的流行情况及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本试验在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从北京... 禽呼肠孤病毒(AR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家禽后使其出现病毒性关节炎、生长不良和产蛋量下降等表现,对我国养禽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国蛋鸡群中ARV的流行情况及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本试验在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和重庆9个省市的45个蛋鸡养殖场(其中包括祖代蛋鸡群、父母代蛋鸡群和商品代蛋鸡群),收集共计45份调查问卷和968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ARV抗体,并结合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找到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风险因素。ELISA检测结果显示,968份血清样本中检出阳性863份,阳性率为89.15%(95%CI:87.0%~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下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区域性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或不同日龄、不同批次混养饲养模式下的蛋鸡,且具有较强程度的关联(P<0.05,0.1<OR<0.3);生物安全防控严格的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5万只以上)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生物安全防控存在不足的小型养殖场(2万~5万只)的蛋鸡,且具有较强程度的关联(P<0.05,0.1<OR<0.3);员工不注意对鸡舍消毒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员工对鸡舍具有较强或一般消毒意识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具有中等程度的关联(P<0.05,1.5<OR<3.0)。综上所述,饲养模式、养殖场规模和员工对鸡舍的消毒意识可能是产蛋鸡群感染ARV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禽呼肠孤病毒(ARV) 抗体检测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