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模式发展战略 被引量:17
1
作者 贾伟 臧建军 +1 位作者 张强 李德发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7,共8页
本文介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模式发展概况,分析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问题,探讨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总结发现,多年来国内外在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模式、农田适宜载畜量参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种养... 本文介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模式发展概况,分析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问题,探讨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总结发现,多年来国内外在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模式、农田适宜载畜量参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种养结合养分不平衡、各种处理过程养分损失大、农田合理施用粪肥原则缺失等问题。下一步的研究应该以"还田利用,环境友好"为目标,引入种养结合粪便养分管理理念,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收集—贮存—处理—还田;开展包括优化还田安全利用技术、种养循环过程温室气体减排、农田对养殖废弃物合理消纳量定量、减少氮磷养分损失避免面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在政策上引导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 养殖场 粪便 废水 种养结合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配施黄腐酸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供应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泽丽 刘之广 +3 位作者 张民 陈琪 邹朋 杨茂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9-968,共10页
【目的】控释尿素可调控氮素缓慢释放使其与作物养分吸收速率基本同步,黄腐酸可调控土壤与肥料养分转化,两者均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然而控释尿素配伍黄腐酸对小麦的协同增效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控释尿素配施黄腐酸对小麦产量和土... 【目的】控释尿素可调控氮素缓慢释放使其与作物养分吸收速率基本同步,黄腐酸可调控土壤与肥料养分转化,两者均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然而控释尿素配伍黄腐酸对小麦的协同增效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控释尿素配施黄腐酸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科学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棕壤。试验设不施氮(CK)、尿素全量(U)、尿素减量1/3(U2/3)、尿素全量及减量配施黄腐酸(U+FA、U2/3+FA)、控释尿素全量及减量(CRU、CRU2/3)、控释尿素全量和减量配施黄腐酸(CRU+FA、CRU2/3+FA)共9个处理。所有处理P_2O_5和K_2O施入量均为150kg/hm^2和75 kg/hm^2,尿素全量处理为N 225 kg/hm^2,黄腐酸处理黄腐酸用量为45 kg/hm^2。控释尿素处理均为一次性基施,普通尿素处理于拔节期追施尿素,基追比为1∶1。于小麦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同时测定株高和叶片SPAD值,收获期调查了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1)控释尿素CRU、CRU2/3较等氮尿素U、U2/3处理产量平均显著增加7.3%,净收益显著提高24.9%;CRU2/3与处理U产量差异不显著;CRU+FA较CRU显著增产6.4%,净收益显著增加12.6%;与U2/3处理相比,U2/3+FA显著增产10.6%;U+FA较U处理显著减产12.8%。2)等氮条件下,CRU、CRU2/3处理与U、U2/3处理小麦株高、叶片SPAD值差异不显著,CRU+FA、CRU2/3+FA与CRU、CRU2/3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3)拔节期,CRU、CRU2/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比等氮U、U2/3处理平均显著高出54.7%,CRU2/3处理与U处理差异不显著;配施黄腐酸处理U+FA、U2/3+FA、CRU+FA、CRU2/3+FA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最后降低的趋势,拔节期CRU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与U处理无显著差异,CRU2/3、U2/3+FA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RU处理显著提高了18.6%和20.6%;拔节期U+FA、U2/3+FA较等氮U、U2/3处理土壤p H平均显著降低了0.11个单位,其他时期U+FA和CRU+FA处理与等量单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控释尿素配施黄腐酸可协同增效,满足小麦各生育期氮素需求,一次性基施显著提高小麦中后期土壤养分供应强度,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净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黄腐酸 小麦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钾肥对玉米产量、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为涛 刘之广 +5 位作者 张民 董树亭 陈剑秋 刘文龙 杨修一 周洪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1-247,共7页
通过玉米—小麦轮作条件下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以钾空白(CK)、普通氯化钾常量(K1)、普通氯化钾高量(K2)为对照处理,研究通过控释氯化钾常量(CRK1)、控释氯化钾高量(CRK2)、氯化钾与控释氯化钾等比掺混常量(BBF1)、氯化钾与控释氯化... 通过玉米—小麦轮作条件下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以钾空白(CK)、普通氯化钾常量(K1)、普通氯化钾高量(K2)为对照处理,研究通过控释氯化钾常量(CRK1)、控释氯化钾高量(CRK2)、氯化钾与控释氯化钾等比掺混常量(BBF1)、氯化钾与控释氯化钾等比掺混高量(BBF2)处理对玉米产量、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1)BBF2玉米-小麦季产量分别为11 697.8kg/hm2和11 921.1kg/hm2,增产和增收效果最好,较K1分别显著增产13.3%和15.7%,较K1分别显著增收16.6%和19.6%;(2)BBF2钾肥农学利用率较K1分别显著提高了49.0%和41.9%,生理利用率较K1分别显著提高了17.6%和34.8%;BBF1钾肥表观利用率最高,玉米—小麦分别为23.73%和35.22%;(3)施用钾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株高和茎粗;BBF2提高了玉米吐絮后期至成熟期的株高;CRK1、CRK2、BBF1、BBF2均提高了玉米吐絮后期叶片SPAD值。本试验条件下,控释氯化钾与普通氯化钾掺混施用可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钾素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和钾肥利用率,BBF2处理为玉米最佳钾肥施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氯化钾 玉米 产量 钾肥利用率 土壤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磷酸二铵配施黄腐酸提高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供应强度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琪 刘之广 +4 位作者 张民 李泽丽 曲兆鸣 杨茂峰 孙玲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72-1484,共13页
研究包膜磷酸二铵及其配施黄腐酸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供应强度的影响,可为其科学施用提供依据。以磷酸二铵(P,150 kg·hm^(-2)(以P_2O_5计,下同))、磷酸二铵减磷20%(P80%,120 kg·hm^(-2))处理为对照,通过小麦(Triticum aestiv... 研究包膜磷酸二铵及其配施黄腐酸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供应强度的影响,可为其科学施用提供依据。以磷酸二铵(P,150 kg·hm^(-2)(以P_2O_5计,下同))、磷酸二铵减磷20%(P80%,120 kg·hm^(-2))处理为对照,通过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磷酸二铵(CP)及其减磷20%(CP80%)、磷酸二铵配施黄腐酸(P+FA)及其减磷20%配施黄腐酸(P80%+FA)、包膜磷酸二铵配施黄腐酸(CP+FA)及其减磷20%配施黄腐酸(CP80%+FA)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各生育期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土壤pH及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CP、P+FA、CP+FA较等磷量P处理分别提高小麦产量7.7%、5.1%、24.0%(P<0.05),肥料磷素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9.14个百分点、9.74个百分点、17.00个百分点,净收益增加6.3%、1.1%、22.5%;减磷20%时,CP80%、P80%+FA、CP80%+FA处理较P处理分别提高小麦产量10.6%、7.2%和4.8%(P<0.05),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9.88%、18.53%和11.54%,CP80%、P80%+FA处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8.54%和10.42%,CP80%+FA处理收益持平。磷酸二铵包膜及配施黄腐酸均可提高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同施磷处理对土壤中无机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可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对氮素和钾素的需求。本研究条件下,包膜磷酸二铵配施黄腐酸有效增加了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和土壤养分供应强度,减磷20%依然增产或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磷酸二铵 黄腐酸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细活化磷肥对小白菜生长及磷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桂伟 陈宝成 +4 位作者 王国鹏 李晗灏 梁海 周华敏 陈剑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为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损失,提高其有效性,增加作物产量,通过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超微细活化磷肥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磷肥与钾肥、腐植酸、沸石粉、硅藻土... 为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损失,提高其有效性,增加作物产量,通过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超微细活化磷肥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磷肥与钾肥、腐植酸、沸石粉、硅藻土不同搭配并进行超微细化处理。结果表明:超微细活化磷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产量,增产率达0.44%~12.82%;与氮磷钾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超微细磷钾-腐植酸-硅藻土-沸石粉活化处理小白菜的Vc含量增加了5.3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8.23%,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53.13%,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7.20%~24.87%,磷肥利用率提高了3.28~8.47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在肥料生产和施用中选择超微细磷钾-腐植酸-沸石粉活化处理的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活化 小白菜 产量 品质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膜和喷涂诱抗剂提高滨海盐化潮土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洪猛 杨贵婷 +4 位作者 刘之广 张民 王庆彬 王怀利 杨子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89-219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包膜磷肥配施植物诱抗剂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代谢产物对盐化潮土玉米产量及磷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化潮土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包膜磷肥配施植物诱抗剂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代谢产物对盐化潮土玉米产量及磷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化潮土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设置正常施磷(1.80 g/pot)和减施20%磷(1.44 g/pot)2个水平;4个供试磷肥包括普通磷酸二铵(DM)、普通磷酸二铵配施诱抗剂(PE+DM)、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C-DM)、包膜磷酸二铵配施诱抗剂(PE+C-DM),共9个处理。在玉米播种后58天收集根际土壤,测定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采集最大功能叶片,测定相关的淀粉酶、光合酶活性。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有效磷含量;测定玉米植株的生物量、产量和磷含量。【结果】等量磷条件下,与DM处理相比,C-DM可显著增产5.89%~10.10%,提高磷肥利用率6.8~8.1个百分点;PE+DM可显著增产7.46%~9.31%,磷肥利用率提高4.8~6.2个百分点,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17.65%~27.90%;PE+C-DM显著增产7.78%~16.30%,磷肥利用率提高8.8~14.0个百分点。减磷20%时,包膜和喷涂诱抗剂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与C-DM和PE+DM处理相比,PE+C-DM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21.8%、11.7%,提高丙酮酸磷酸双激酶活性33.3%、14.3%,提高AGPase活性75.5%、47.6%,提高播种后58和103天土壤有效磷含量33.7%、19.4%和15.0%、26.1%,产量与常规磷量下(1.80 g/pot)的DM处理差异不显著,实现减肥稳产。【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包膜磷酸二铵配施诱抗剂可提高玉米关键生育期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强土壤磷素供应强度,提高叶片光合酶、淀粉酶活性,进而提高磷肥利用率,在减磷20%条件下,依然保持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磷酸二铵 植物诱抗剂 光合酶活性 玉米产量 盐化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普通肥分层施肥对氮磷钾养分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梁海 陈宝成 +4 位作者 韩惠芳 王少博 王桂伟 韩哲 陈剑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对养分迁移的影响,通过土柱淋洗试验,以混施(肥料撒施后翻耕)为对照,设置不施肥、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分别与磷钾肥掺混后进行1层(深度5cm)、2层(5,10cm)、3层(5,10,15cm)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处理对养分淋洗... 为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对养分迁移的影响,通过土柱淋洗试验,以混施(肥料撒施后翻耕)为对照,设置不施肥、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分别与磷钾肥掺混后进行1层(深度5cm)、2层(5,10cm)、3层(5,10,15cm)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处理对养分淋洗总量、肥料养分淋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肥分层施肥的无机氮淋洗总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中3层施肥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控释肥各分层施肥处理无机氮淋洗量总体低于控释肥混施,但未达显著水平;各分层施肥处理对有效磷的总淋洗量无显著影响;普通肥3层施肥处理速效钾淋洗总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普通肥混施,而控释肥分层施肥中速效钾淋洗总量也是以3层施肥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控释肥1层施肥。不同分层施肥对肥料养分淋洗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普通肥混施处理氮淋洗率为9.9%,普通肥1层、2层、3层处理淋洗率分别为6.31%,4.91%,2.70%,分层施肥各处理淋洗率均显著低于混施处理,控释肥混施处理淋洗量为3.28%,控释肥1层、2层、3层处理淋洗率分别为1.48%,2.00%,2.63%,分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均低于混施处理,但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肥分层施肥处理磷肥损失率为0.03%~0.05%,而控释肥分层施肥处理磷肥损失率为0.07%~0.08%,均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肥分层施肥处理中混施钾肥淋洗率为0.35%,1层、2层、3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分别为0.40%,0.49%,0.55%,其中3层处理淋洗率显著高于混施处理,控释肥混施处理钾肥淋洗量为0.24%,1层、2层、3层施肥处理淋洗率分别为0.20%,0.27%,0.37%,其中控释肥3层淋洗率显著高于混施处理。各处理pH总体为7.22~8.24,各次淋洗各处理间pH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电导率随着淋洗的进行出现显著的下降,第1次淋洗普通肥各处理电导率为7547.00~9360.00μS/cm,控释肥各处理电导率为5570.00~9370.00μS/cm,至第4次则分别下降为1985.67~2470.00μS/cm与1804.67~2576.67μS/cm。综上,普通尿素分层施肥无机氮淋洗总量显著低于肥料混施,以3层施肥最低;控释尿素各分层施肥无机氮淋洗量总体低于肥料混施,但差异不显著;各分层施肥对磷素总淋洗量无显著影响;普通肥3层施肥速效钾淋洗总量显著高于肥料混施;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多,各处理淋溶液电导率均出现显著的下降,pH则不同程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普通肥 分层施肥 养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副产磷石膏大宗利用清洁生产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高璐阳 陈宏坤 +4 位作者 王怀利 张强 刘文龙 张素素 徐广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19,共2页
概述了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磷石膏大宗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并对该技术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磷石膏 大宗利用 清洁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度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冀建华 李絮花 +7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王子君 吕真真 蓝贤瑾 陈剑秋 黄祥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5-906,共12页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酸碱缓冲容量和碱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0~30 cm土壤pH,导致土壤酸化,酸化率为2.88 kmol·hm^-2·a^-1;与之相反,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处理在0~15 cm和15~30 cm分别提高了1.22~1.58和0.35~0.64个pH单位,并产生大量碱,在0~30 cm达到了9.93~13.82 kmol·hm^-2·a^-1,其中0~15 cm占80%。与CK处理相比,硅钙钾镁肥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EC、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及0~15 cm交换性K^+,减少0~30 cm交换性酸,特别是交换性Al^3+。土壤交换性酸消耗量中硅钙钾镁肥释放的交换性盐基和相应碱贡献了104.3%,是交换性酸减少的主要途径。总之,多次大量施用硅钙钾镁肥在显著提高0~30 cm交换性Ca^2+、Mg^2+和0~15 cm交换性K^+含量的同时,有效改良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稻田土壤酸性,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释放的Ca^2+、Mg^2+盐基离子和碱是土壤酸化阻控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钾镁肥 水稻 土壤改良 土壤PH 土壤交换性盐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和控释钾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于小晶 田晓飞 +4 位作者 张民 李成亮 孙玲丽 刘之广 陈剑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1,共9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和控释钾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于2014年和2015年在山东省金乡县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CK),研究普通尿素60%基施(CRNK)对棉花产量、品质和0~100 cm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加树脂... 为探究控释氮肥和控释钾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于2014年和2015年在山东省金乡县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CK),研究普通尿素60%基施(CRNK)对棉花产量、品质和0~100 cm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树脂包膜氯化钾田间养分释放期分别为65、86、82 d,一次性基施可供应棉花整个生育期养分需求。与CK相比,CRN和CRNK处理提高了棉花单铃质量和成铃数,分别显著提高皮棉产量15.0%~20.1%CRNK处理显著提高了皮棉产量,分别增产9.3%~13.7%产量无显著差异,但CRNK较CRN处理增产2.5%~7.2%。与CK处理相比,CRNK处理棉花收获期0~20 cm土壤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38.5%壤硝态氮及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棉花单铃质量和成铃数,从而提高皮棉产量,节时省工增效,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棉花 产量 品质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复合肥配施保水剂的盆栽月季节水保肥效果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晨浩 张民 +4 位作者 刘之广 张强 郑文魁 杨修一 马金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5-182,共8页
该文旨在探究肥料配施保水剂对土壤节水保肥能力的影响及其在盆栽月季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其科学施用提供依据。采用土柱模拟和盆栽月季试验,研究普通复合肥与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搭配0、0.25‰和0.5‰土壤质量的保水剂对土壤水、氮、钾淋... 该文旨在探究肥料配施保水剂对土壤节水保肥能力的影响及其在盆栽月季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其科学施用提供依据。采用土柱模拟和盆栽月季试验,研究普通复合肥与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搭配0、0.25‰和0.5‰土壤质量的保水剂对土壤水、氮、钾淋失率及月季生长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柱淋溶条件下,与普通复合肥配施等量保水剂处理相比,控释复合肥处理的氮、钾淋失率分别降低了72.4%~75.6%和81.5%~84.2%;普通复合肥两处理间的氮淋失量无差异,但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钾淋失量显著减少11.6%~26.3%;月季盆栽试验中,与普通复合肥配施等量保水剂处理相比,控释复合肥配施保水剂的处理使月季初花期提前5~7 d,盛花期延长5~10 d,株高增加12.8%~36.0%,茎粗增加5.4%~15.2%,分别提高了月季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活性12.6%~33.0%和14.5%~31.1%。控释复合肥配施0.25‰土壤质量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节水、保肥能力和盆栽月季观赏价值,更能满足盆栽月季的生长及生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生理 控释复合肥 保水剂 土柱模拟 保水保肥 月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定位试验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无机磷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海龙 张民 +3 位作者 刘之广 于小晶 赵洪猛 陈海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8-324,共7页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与各无机磷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初始土壤相比,N0P0K0、N2P0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降低了15.2%,29.7%,无机磷总量降低了13.5%,11.8%,N2P2K2、N2P3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增加了8.2%,27.2%,无机磷总量增加了11.1%,27.8%。供试土壤无机磷含量以Ca_(10)-P、Ca_8-P为主,施用磷肥可提高Ca_2-P、Ca_8-P、Al-P、Fe-P占无机磷总量的相对比例。(2)磷耗竭状态下,植物利用的无机磷来源于缓效磷源(Ca_8-P、Al-P、Fe-P;75%)、无效磷源Ca_(10)-P(11.5%~14.0%)、速效磷源Ca_2-P(7.5%~8.9%);无机磷盈余状态下,积累的无机磷主要转化为Ca_8-P(50%~70%)、Al/Fe-P(10%~23%)、O-P(8%)、Ca_2-P(0.2%~1.8%)。(3)Ca_2-P、AlP对3种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均具有正向作用且贡献率较大。Olsen法测定的无机磷主要是Ca_2-P、Ca_8-P,Mehlich3法主要是Ca_2-P、Ca_8-P、Al-P,阴离子交换树脂法主要是Ca_2-P、Fe-P。(4)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均适于评价土壤有效磷水平,Olsen法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石灰性潮土 无机磷分级 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增强水稻抗低温胁迫的最佳施用水平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晓琪 姚媛媛 +4 位作者 陈宝成 张民 刘之广 马金昭 王庆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33-2141,共9页
【目的】施用生物刺激素是可持续农业中缓解作物低温胁迫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了本课题组从野生沙棘内生菌提取的一种新型生物刺激素(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增强水稻抗低温胁迫的最佳施用浓度和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培养,于野... 【目的】施用生物刺激素是可持续农业中缓解作物低温胁迫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了本课题组从野生沙棘内生菌提取的一种新型生物刺激素(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增强水稻抗低温胁迫的最佳施用浓度和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培养,于野生沙棘体内分离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菌株,菌株再经发酵和提纯获得供试生物刺激素PVE(Paecilomyces variotiiextracts)。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了萌发和液培试验,试验设0、0.05、0.10、0.20、0.50和1.00μg/L 6个PVE施用水平,研究了低温(15℃)胁迫下不同浓度PVE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光合特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1)施用PVE的各处理提前打破了种子休眠,种子发芽率在第5天和第6天较CK分别提高66.7%~106.7%和28.2%~47.8%。2)PVE在0.05~0.50μg/L浓度范围较CK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7.9%~20.4%,提高了根系重量12.5%~28.1%。3)PVE在0.10μg/L浓度条件下,较CK显著提高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48.0%、36.6%、36.2%和35.2%。4)PVE在0.05~0.50μg/L浓度范围较CK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光合速率5.1%~34.4%,并提高了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5)PVE在0.10μg/L浓度条件下较CK显著提高叶片SOD、CAT和POD活性46.9%、9.6%和18.4%,提高根系SOD、CAT和POD活性28.0%、12.7%和16.4%,并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中MDA含量22.0%和29.8%。6)PVE在0.05~0.50μg/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缓解低温胁迫的能力,以0.10μg/L为最佳施用浓度。当超过0.10μg/L,PVE对低温胁迫的缓解能力随着施用浓度的提升反而减弱。【结论】PVE在0.10μg/L的浓度下可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增加根系吸收养分的面积,显著缓解低温对水稻幼苗的胁迫。建议PVE的施用水平为0.1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 水稻 低温胁迫 发芽率 根系形态 光合能力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生理适应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晓琪 姚媛媛 +4 位作者 刘之广 陈宝成 张民 马金昭 王庆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探讨沙棘内生菌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素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于沙棘内生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中提取了生物刺激素PVE(Paecilomyces variotii extracts),并经液相色谱对PVE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富集纯化。通过水稻... 为探讨沙棘内生菌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素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于沙棘内生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中提取了生物刺激素PVE(Paecilomyces variotii extracts),并经液相色谱对PVE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富集纯化。通过水稻液培试验,设无盐(CK)、添加NaCl(NS)、添加PVE和NaCl(PN1)、添加PVE纯化物和NaCl(PN2)4个处理,研究生物刺激素对水稻的耐盐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刺激素能够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生长造成的严重抑制。PN1、PN2处理较NS处理提高了叶片与根系的干质量,减少了植株体内的水分流失,增加了根系的直径和吸收面积,但根长相较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N2处理叶片鲜质量、叶片含水量、根系含水量较PN1处理分别增加了12.44%、1.13%和0.42%。与NS处理相比,PN1和PN2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34.08%和40.82%,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3.90%和18.86%,PN1和PN2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使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8.36%和20.97%。PN2处理叶片和根系中的Na^+含量较NS处理分别降低了36.31%和10.85%,从而降低了Na^+/K^+,保证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研究表明,PVE及PVE纯化物在极低的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并通过减少水分流失、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速率来减轻氧化损伤,同时以降低Na+流入的方式缓解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盐胁迫 根系形态 抗氧化酶 光合作用 钠钾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40
15
作者 韩科峰 陈余平 +4 位作者 胡铁军 张丰 周飞 陈剑秋 吴良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明确新型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连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钙钾镁肥不同用量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水稻增产明显,以施用硅钙... 为了明确新型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连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钙钾镁肥不同用量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水稻增产明显,以施用硅钙钾镁肥1 500 kg·hm^(-2)增产效果较好。在土壤改良方面,施用硅钙钾镁肥可以提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有效硅和盐基离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调理剂 土壤改良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控释掺混肥配施调理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家辉 诸葛玉平 +5 位作者 陈宝成 王晓琪 周华敏 梁海 刘之广 陈剑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1期7-12,19,共7页
为了研究控释掺混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滨海盐碱地上施用对作物生长及盐碱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试验利用渤海盐碱地大田试验,与农民习惯施肥进行对比,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研究了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对轻度盐化... 为了研究控释掺混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滨海盐碱地上施用对作物生长及盐碱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试验利用渤海盐碱地大田试验,与农民习惯施肥进行对比,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研究了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对轻度盐化滨海盐碱土夏玉米栽培上的土壤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腐植酸缓控释肥、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配施、控释掺混肥配施微生物有机肥相比农民习惯施肥不同程度降低滨海盐碱地土壤pH值;各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土壤含盐量有所增加,但大多差异不显著;控释掺混肥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在玉米生育期大部分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_3^-)与铵态氮(NH_4^+)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14.5%和16.1%;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处理玉米千粒重最高,为353.2 g,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玉米产量和纯收入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产量达8832 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5.23%,纯收入增加2578元/hm^2,均达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在低含盐量滨海盐碱土种植玉米,建议施用控释掺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滨海盐碱地 控释掺混肥 土壤化学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配施控释氯化钾对土壤肥力和牡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晨浩 李泽丽 +4 位作者 张强 李磊 孟伦 刘之广 张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9,共8页
通过研究控释尿素和控释氯化钾配施对土壤供肥能力和牡丹生长的影响,为牡丹大范围种植中控释肥替代传统化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农民习惯普通尿素配施氯化钾基肥加追肥2次的处理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控释尿素(135,270,405 kg/h... 通过研究控释尿素和控释氯化钾配施对土壤供肥能力和牡丹生长的影响,为牡丹大范围种植中控释肥替代传统化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农民习惯普通尿素配施氯化钾基肥加追肥2次的处理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控释尿素(135,270,405 kg/hm2)和控释氯化钾(90,180,270 kg/hm2)交互一次性施肥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黄翠羽”品种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静水浸提条件下,控释尿素和控释肥氯化钾的累积养分释放率分别在84,112天达到80%,养分持续供应能力显著高于普通氮钾肥。等施肥量下控释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68.0%~157.8%,铵态氮含量46.6%和速效钾含量16.1%~122.6%;提高了牡丹株高8.6%、茎粗25.3%和单株花数25.1%。控释氮钾配施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牡丹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试验条件下优选的控释尿素和控释氯化钾用量分别为270,90 kg/hm2。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和控释氯化钾较习惯施肥省时省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牡丹生长,在牡丹种植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牡丹 控释尿素 控释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樱桃萝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贾春花 刘之广 +4 位作者 张民 贾继文 郑磊 王庆彬 王洪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为探讨植物内生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提取物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碧护(0.136%芸苔·吲乙·赤霉酸)、腐植酸钠、海藻酸为对照,通过对樱桃萝卜(Raphanus sativus L.var.radculus pers)浸种及灌根的基质栽培试... 为探讨植物内生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提取物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碧护(0.136%芸苔·吲乙·赤霉酸)、腐植酸钠、海藻酸为对照,通过对樱桃萝卜(Raphanus sativus L.var.radculus pers)浸种及灌根的基质栽培试验,探讨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萝卜块根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以及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2.50μg·L^(-1)的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和2.00×10~5μg·L^(-1)的腐植酸钠处理的萝卜块根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4.2%和25.7%;1.00×10~5μg·L^(-1)的碧护与1.00×10~6μg·L^(-1)的海藻酸处理的萝卜块根产量分别显著降低45.8%和30.3%,其他浓度各处理的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2.50μg·L^(-1)的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处理的萝卜块根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67.7%;2.50μg·L^(-1)的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和2.00×10~5μg·L^(-1)的腐植酸钠处理的萝卜根冠比分别显著提高87.1%、60.9%。2.50μg·L^(-1)的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处理的萝卜可溶性蛋白总量显著提高50.1%;2.00×10~5μg·L^(-1)碧护处理的萝卜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了31.3%。本试验条件下,2.50μg·L^(-1)的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可显著提高樱桃萝卜块根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和品质,其有效浓度仅为碧护和腐植酸钠浓度的约1/30 000,海藻酸浓度的约1/300 000,表明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和较低的应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 海藻酸 腐植酸钠 樱桃萝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高永祥 李若尘 +4 位作者 张民 周洪印 郑文魁 陈德清 刘之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7-1519,共13页
探讨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科学合理配伍提供依据。2014—2018年开展了控释掺混尿素(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为3.5︰3.5︰3)应用于夏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的田间长期定位试... 探讨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科学合理配伍提供依据。2014—2018年开展了控释掺混尿素(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为3.5︰3.5︰3)应用于夏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1)不施氮且秸秆不还田处理(CK1);2)不施氮但秸秆还田处理(CK2);3)普通尿素但秸秆不还田处理(BBF1);4)普通尿素且秸秆还田处理(BBF2);5)控释掺混尿素但秸秆不还田处理(CRF1);6)控释掺混尿素且秸秆还田处理(CRF2)。成熟期测定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值(SPAD),调查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同时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相关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BBF2相比BBF1处理,5年平均玉米产量和氮素累积利用率显著提高5.9%和13.3%;CRF2、CRF1相比BBF2处理玉米5年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2.0%和4.2%,氮素累积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57.3%和42.4%;2)较2013年基础土壤,2018年玉米收获季CRF2、BBF2、CRF1和BBF1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33.5%、25.9%、19.5%和11.4%,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6.6%、18.6%、9.9%和7.0%;3)秸秆还田的CRF2、BBF2较同类肥料秸秆不还田的CRF1、BBF1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8%、13.0%,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5.2%、10.9%;4)较BBF1处理,CRF1处理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显著提高52.0%、18.6%、19.5%和24.7%;秸秆长期还田进一步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CRF2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6.3%、25.2%、47.5%和30.4%。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可协同增效,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氮素累积利用率和净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氮素累积利用率 一次性施肥 小麦玉米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优化光谱参数估测太湖地区土壤全氮含量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雪 张民 +4 位作者 周洪印 于小晶 刘之广 徐子云 王有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明确太湖地区土壤全氮的高光谱特征,构建定量分析模型,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地理位置跨度大、土壤质地相似的93个样品,进行土壤风干样品全氮含量测定和光谱数据采集,对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运用相关系数峰谷值法筛... 为明确太湖地区土壤全氮的高光谱特征,构建定量分析模型,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地理位置跨度大、土壤质地相似的93个样品,进行土壤风干样品全氮含量测定和光谱数据采集,对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运用相关系数峰谷值法筛选敏感波长,将敏感波长两两结合进行土壤调节光谱指数(MSASI)运算。将两两结合后敏感波段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土壤全氮含量的定量高光谱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全氮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正相关,敏感波段包括420~444 nm和480~537 nm。基于土壤调节光谱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敏感波段诊断的效果最佳(R^2=0.98、RMSE=0.04),其精度高、可靠性强,是筛选出的最佳土壤全氮含量估测模型。偏最小二乘法模型(R^2=0.70、RMSE=0.13)次之,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2=0.69、RMSE=0.15)精度最低。该研究结果为太湖地区土壤全氮水平的高光谱快速估测提供了方法借鉴,可为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氮 高光谱分析 模型 快速评估 敏感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