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碱性土壤与农产品中硒分布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伟 李飞 +5 位作者 毕德 王华魁 李海勇 周守标 赵其国 尹雪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2-638,共7页
通过对兰州市主要农业区表层土壤总硒有效硒调查和部分农产品总硒有机硒测定,研究了兰州市碱性农田土壤与农产品中硒的积累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农田表层土壤pH 8.39±0.26,总硒含量为(0.179±0.066)mg/kg(n=473),... 通过对兰州市主要农业区表层土壤总硒有效硒调查和部分农产品总硒有机硒测定,研究了兰州市碱性农田土壤与农产品中硒的积累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农田表层土壤pH 8.39±0.26,总硒含量为(0.179±0.066)mg/kg(n=473),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全市土壤总硒含量区域性差别较大,市辖区明显低于三县,榆中县居全市之首。土壤有效硒与总硒含量显著正相关,有效硒占比为4.63%~15.8%,平均8.27%。农产品中玫瑰(Rosa rugosa),部分西兰花(Brassicaoleracea var.italica)和芹菜(Apium graveolens)样品硒含量高于0.015 mg/kg,为该市天然富硒农产品。农产品中有机硒占总硒比例较高,均值为73.4%。从区域整体来看,土壤硒含量较高的县区农产品硒含量相对也较高,适合富有机硒优质农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碱性土壤 农产品 总硒 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引大秦王川灌区农业综合发展布局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华魁 《甘肃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3-8,共6页
关键词 引大秦王川灌区 农业综合开发 发展布局 自然资源 组合领导 科技 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在蔬菜废弃物厌氧堆肥中的应用方法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付丽 晋小军 +2 位作者 张俊科 王辉 龙维丽 《中国沼气》 2011年第5期38-40,共3页
文章对蔬菜废弃物厌氧堆肥中菌剂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处理3(每1000 kg蔬菜废弃物中添加0.2 kg白糖和复合菌剂10 L组合的厌氧覆膜型堆肥)菌剂应用效果最好。该处理堆肥过程温度上升最快,最高温度达63℃;有机质含量高达1.49%... 文章对蔬菜废弃物厌氧堆肥中菌剂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处理3(每1000 kg蔬菜废弃物中添加0.2 kg白糖和复合菌剂10 L组合的厌氧覆膜型堆肥)菌剂应用效果最好。该处理堆肥过程温度上升最快,最高温度达63℃;有机质含量高达1.49%;氮、磷、钾含量都较高,分别高出大田土样的12.24%,104.54%,1793.03%。在蔬菜废弃物堆肥各处理中,钾素的增加量极为显著,比大田土样增加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厌氧堆肥 复合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抗热应激方法探讨
4
作者 武凡琳 蔺红玲 +1 位作者 纪鹏 马兴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为探讨荷斯坦奶牛抗热应激最佳方案,选用甘肃某奶牛场部分出现热应激症状的奶牛,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另选择未发生应激的奶牛10头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仅采用喷淋和风扇结合方式给奶牛降温,治疗1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烟酰胺... 为探讨荷斯坦奶牛抗热应激最佳方案,选用甘肃某奶牛场部分出现热应激症状的奶牛,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另选择未发生应激的奶牛10头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仅采用喷淋和风扇结合方式给奶牛降温,治疗1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烟酰胺干预,治疗2组采用中草药制剂干预,比较分析各组环境温度、湿度、生理指标、生产性能指标、血液中激素、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1组与治疗2组产奶量、血液中激素、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均在干预前发生显著变化,且经2种方法干预后均出现比较明显恢复(P<0.05)。与治疗1组干预后相比较,治疗2组经干预后,产奶量、血清中皮质醇(COR)、三碘甲腺原氨酸(T3)、胰岛素(INS)、热休克蛋白70(Hsp7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恢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草药制剂可以显著改善热应激奶牛环境温度、湿度、产奶量、激素水平、抗氧化及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抗热应激 生理生化指标 激素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娃娃菜品种在红古区的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建姝 杨晓菊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2期25-26,共2页
在红古区对灌淤土条件下7个娃娃菜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玲珑、金童、百幕春黄等3个品种的风味、株型、紧实度等植物学特性,以及产量、结球率、净菜率等生物学特性都优于其他品种,初步推荐在红古地区示范种植。
关键词 娃娃菜 品种引进 试验 红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古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永学 董芳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62-64,共3页
分析了红古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规模优势;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等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现状 问题 建议 红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西葫芦品种在红古区的引种试验结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思成 张慧芳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24-25,共2页
在红古区平安镇蔬菜基地早春地膜栽培条件下进行了西葫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美葫2号座果率61.5%,早熟性好,折合产量最高,为58 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8.85%。百盛座果能力强,折合产量57 142.8 kg/hm2,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 在红古区平安镇蔬菜基地早春地膜栽培条件下进行了西葫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美葫2号座果率61.5%,早熟性好,折合产量最高,为58 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8.85%。百盛座果能力强,折合产量57 142.8 kg/hm2,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7.24%。百盛2号座果率61.6%,较对照品种翡翠2号增产5.36%。以上3品种瓜形顺直、均匀,可在当地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地膜种植 品种比较 红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古区花椰菜套种玉米复种甘蓝一年三熟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慧芳 张思成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2期48-49,共2页
兰州市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海拔1580-1800m,年均气温7.1-9.1℃,无霜期160-173d。该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农田渠系配套完善,灌溉条件便利,为兰州市高原夏菜主产区之一,也是甘肃省蔬菜生产重点县(... 兰州市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海拔1580-1800m,年均气温7.1-9.1℃,无霜期160-173d。该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农田渠系配套完善,灌溉条件便利,为兰州市高原夏菜主产区之一,也是甘肃省蔬菜生产重点县(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熟栽培技术 花椰菜 红古区 甘蓝 复种 玉米 套种 年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玉米新品种在红古区的适宜密度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红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24-26,共3页
3个引进玉米新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群体的要求不同,中单9409、武禾1号和高油115等3个品种在红古区的适宜密度分别为60.0万、45.0万、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1 209.0、12 654.5、12 824.0 kg/hm2,产量相关因子和生... 3个引进玉米新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群体的要求不同,中单9409、武禾1号和高油115等3个品种在红古区的适宜密度分别为60.0万、45.0万、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1 209.0、12 654.5、12 824.0 kg/hm2,产量相关因子和生物学性状也在各自高产群体下达到相对较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种植密度 红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古区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优势与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晓花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分析了兰州市红古区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基质配方技术研究;完善配套技术体系,提高整体效益等发展思路。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有机无土栽培 优势 思路 红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11
作者 张军成 苗成华 《北方牧业》 2013年第23期25-25,共1页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型布鲁氏杆菌感染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常通过采食被病源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结膜、交配感染。
关键词 牛布鲁氏菌病 防控 布鲁氏杆菌 传播途径 感染 消化道 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