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75铝合金刚柔耦合结构表面疲劳性能探究
1
作者 张继林 王栋梁 易湘斌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6,75,共5页
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改善7075铝合金疲劳性能,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7075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不同功率密度下的强化试验,测定其在激光冲击下的表面形貌及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结合其疲劳试验,探究激光强化对材料性能的影... 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改善7075铝合金疲劳性能,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7075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不同功率密度下的强化试验,测定其在激光冲击下的表面形貌及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结合其疲劳试验,探究激光强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使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增大,并产生残余压应力;当功率密度增加到10.19 GW/cm^(2)时,残余压应力不再增大;激光冲击试样的疲劳寿命比未冲击试样提高了1倍,减小了断裂扩展范围;残余压应力的存在增加了铝合金的裂纹萌生难度,延长了其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柔耦合结构 疲劳性能 粗糙度 激光冲击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却润滑条件车削高硬高强高耐磨淬硬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建成 唐林虎 +2 位作者 易湘斌 孙永吉 李宝栋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6-69,共4页
通过6种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高硬高强高耐磨淬硬钢Cr12Mo V(60±1HRC)的车削试验,研究了冷风(-20℃)、油雾、水雾、冷风+油雾(-20℃)、水雾+油雾、干式6种不同冷却润滑条件对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6种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高硬高强高耐磨淬硬钢Cr12Mo V(60±1HRC)的车削试验,研究了冷风(-20℃)、油雾、水雾、冷风+油雾(-20℃)、水雾+油雾、干式6种不同冷却润滑条件对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三向切削力F_Y>F_Z>F_X,其中径向力F_Y的变化幅度较大,而主切削力F_Z及进给力F_X的变化幅度平缓;油雾冷却润滑时,径向力F_Y最大,油雾+冷风及油雾+水雾对于减小径向力F_Y效果明显;干式和冷风条件下可得到比微量润滑条件下更小表面粗糙度;油雾、水雾、冷风+油雾(-20℃)、水雾+油雾4种冷却润滑方式均可有效降低切削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润滑条件 淬硬钢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切削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Gd和Nd对Cu基块状非晶形成能力及压缩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玲 罗德春 +2 位作者 寇生中 易湘斌 常文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8,共6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3mm、成分为Cu_(50-x)Zr_(42)Al_8Rex(Re=Nd、Gd)的合金圆棒,对其进行结构、热稳定性及压缩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Cu_(50-x)Zr_(42)Al_8Ndx(x=0,1,3)和Cu_(50-x)Zr_(42)Al_8Gdx(x=0,1,3)组织均为明显的非晶相,Cu_(...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3mm、成分为Cu_(50-x)Zr_(42)Al_8Rex(Re=Nd、Gd)的合金圆棒,对其进行结构、热稳定性及压缩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Cu_(50-x)Zr_(42)Al_8Ndx(x=0,1,3)和Cu_(50-x)Zr_(42)Al_8Gdx(x=0,1,3)组织均为明显的非晶相,Cu_(47)Zr_(42)Al_8Nd3和Cu_(47)Zr_(42)Al_8Gd3都具有最大的过冷液相区(ΔTx分别达71、92K)和最大的热稳定性.在CuZr-Al三元合金体系中,Nd元素的添加,最大抗压强度可提高至1 771 MPa,压缩断口呈韧窝状形貌;添加Gd元素后,块状非晶Cu_(47)Zr_(42)Al_8Gd3与Cu49Zr_(42)Al_8Gd1的脉络状纹路的断口不同,呈现出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分析认为:添加适量的Nd元素,可提高Cu基非晶的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抗压强度和塑性.在添加适量的Gd元素后,塑性有所降低,Cu_(47)Zr_(42)Al_8Gd3的断裂是由断裂尖端产生的塑性变形和位移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块状非晶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压缩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车削不同淬硬状态下Cr12MoV钢表面粗糙度规律分析
4
作者 张继林 唐林虎 +2 位作者 马富荣 李忠林 哈金福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为研究干式车削不同淬硬状态的Cr12MoV钢表面粗糙度的规律,首先采用四因素(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a_(p)、走刀量f、硬度H)四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然后进行车削实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影响因素给定的... 为研究干式车削不同淬硬状态的Cr12MoV钢表面粗糙度的规律,首先采用四因素(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a_(p)、走刀量f、硬度H)四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然后进行车削实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影响因素给定的范围内,切削速度v、切削深度a_(p)、走刀量f、工件硬度H等4个因素对粗糙度Ra影响程度由主到次的顺序依次是走刀量f>切削速度v>工件硬度H>切削深度a_(p);(2)以粗糙度最小为优化目标,不同淬硬状态下Cr12MoV钢最优的车削参数为A_(2)B_(3)C_(1),即切削速度v=150 m/min、切削深度a_(p)=0.2 mm、走刀量f=0.05 mm;(3)建立粗糙度预测的指数模型(正交回归法,Orthogonal Regression Methodology)和非线性模型(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分析并比较可知二次RSM模型预测Cr12MoV淬硬钢车削加工粗糙度的精度比ORM预测模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淬硬钢 表面粗糙度 正交回归法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