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野外台站服务本科实践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以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自奎 杨惠敏 +4 位作者 杨宪龙 马景永 王先之 杨倩 沈禹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8-623,共6页
在高等教育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等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校野外台站的定位也应在注重科学观测研究的同时,更加重视本科生实践教育功能的挖掘与利用。为此,以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例,分析了试... 在高等教育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等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校野外台站的定位也应在注重科学观测研究的同时,更加重视本科生实践教育功能的挖掘与利用。为此,以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例,分析了试验站服务本科生实践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加强野外台站本科生实习功能建设的对策。庆阳站基础设施良好、科研基础扎实,已经依托站内试验田、子午岭等试验站周边自然资源及企业等开展了多年实践教学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议在台站布局上突出区位和学科特色,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台站及周边资源,加强野外观测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积极联系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等。论文可为高等学校野外台站建设和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台站 实践教学 学科建设 庆阳试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动物生产类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以兰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乐祥鹏 李发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2382-2388,共7页
在各涉农高校积极建设新农科背景下,作为兰州大学为数不多的涉农专业,草业科学需要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变,为国家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动物生产类课程作为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体系,对学生掌握动物性基础知识,动物生产原... 在各涉农高校积极建设新农科背景下,作为兰州大学为数不多的涉农专业,草业科学需要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变,为国家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动物生产类课程作为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体系,对学生掌握动物性基础知识,动物生产原理、技术手段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草业科学专业及课程体系发展历程、我国草业科学专业动物生产类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动物生产类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设置、课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引导、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正在发展壮大的草业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草畜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动物生产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涂雄兵 杜桂林 +21 位作者 李春杰 尉亚辉 张卫国 贠旭江 洪军 李彦忠 王保海 赵莉 张蓉 庞保平 段廷玉 刘玉升 刘长仲 刘晓辉 李志红 杨定 丛斌 纪明山 王小奇 王贵强 张泽华 南志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0-788,共9页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草地有害生物生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有害生物 生物防治 优先发展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除甘肃臭草对不同放牧方式亚高山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鹏 李飞 +4 位作者 白彦福 潘剑玲 刘志云 孙涛 尚占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6,共7页
为探究放牧方式对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恢复效果的影响,在祁连山北坡选取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喷施臭草利宁后,分别以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方式进行利用,8a后对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肥力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轮牧草地甘肃臭草消失,自由放... 为探究放牧方式对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恢复效果的影响,在祁连山北坡选取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喷施臭草利宁后,分别以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方式进行利用,8a后对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肥力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轮牧草地甘肃臭草消失,自由放牧草地甘肃臭草再生,但与对照相比重要值显著降低;灭除甘肃臭草后轮牧草地和自由放牧草地植物群落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灭除甘肃臭草后,轮牧草地0~30cm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但是,自由放牧草地0~30cm土壤pH无显著变化,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0~20cm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因此,臭草利宁对甘肃臭草斑块的扩张具有明显遏制作用,化学灭除甘肃臭草与轮牧方式相结合,既能增加可食牧草比例,又有利于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的提高,是治理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臭草 亚高山草地 化学除草 放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5
作者 黄文洁 曾桐瑶 黄晓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32-1043,I0004,共13页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重要感应器,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选取2001–2015年MODIS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16 d最大值合成产品MOD1...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重要感应器,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选取2001–2015年MODIS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16 d最大值合成产品MOD13A1,以TIMESAT 3.2平台为基础,采用阈值法提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期,包括返青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 SOG)、枯黄期(end of growth season, EOG)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2001–2015年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条件的差异,青藏高原由东南向西北,返青期逐渐推迟,从儒略日第110天推迟到第170天;枯黄期逐渐提前,从儒略日第300天提前到第260天;生长季长度逐渐缩短,由170 d逐渐缩短为100 d。不同草地类型的物候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年际变化中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也呈提前趋势,整体上,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海拔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类型物候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在3 500 m以下,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在3 500–5 000 m,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随着海拔升高,不同草地类型的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期长度也逐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青藏高原AMSR2地表温度降尺度反演
6
作者 胡翠琴 马英 +1 位作者 黄晓东 赵林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2,共12页
地表温度作为陆面过程研究的重要参数,对能量辐射收支平衡和气候系统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高精度地表温度数据对明晰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气象站地表温度观测资料、高级微波... 地表温度作为陆面过程研究的重要参数,对能量辐射收支平衡和气候系统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高精度地表温度数据对明晰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气象站地表温度观测资料、高级微波辐射计(AMSR2)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地形因子,基于随机森林构建了地表温度降尺度模型,发展了2013年1 km分辨率的逐日地表温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降尺度地表温度具有较高精度,并且夜间地表温度的降尺度反演精度比白天高,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4.31和1.33 K。相比于MYD11A1地表温度产品,降尺度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的RMSE分别降低了0.92和0.31 K,夜间的偏差更小,Bias为-1.96 K,并且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纬度和坡度条件下,模型的稳定性均较好。本研究可以为精细化地表温度降尺度模型的构建和产品的研发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降尺度 随机森林 高精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比例对系统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小明 来兴发 +3 位作者 杨宪龙 王自奎 蒋海亮 沈禹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于大田试验条件下探究了燕麦(Avena sativ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间作系统饲草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对施氮和不同间作比例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多元化粮改饲种植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本研究于大田试验条件下探究了燕麦(Avena sativ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间作系统饲草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对施氮和不同间作比例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多元化粮改饲种植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田试验于2012年在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进行,设不施氮(N0)和施氮N 46 kg/hm^2(N_(46))两个氮水平,在每个氮水平下各设7个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比例(1∶0、4∶1、2∶1、1∶1、1∶2、1∶4和0∶1)。于箭筈豌豆的花期和乳熟期,测定并分析了饲草的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及吸氮量;在花期,分析测定了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在箭筈豌豆的乳熟期,分析了不同间作比例下间作系统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结果】生长至第60 d(花期)和第90 d(乳熟期)时,N_(46)水平下系统的平均干物质总产量较N0水平分别提高了31.6%和24.2%;N0水平下系统的干物质产量分别在2∶1和1∶0下达到最大值,较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102.5%和107.9%,N_(46)水平下分别在1∶1和4∶1下最大,较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103.5%和111.1%。生长至花期(第60 d)时,N0水平下间作系统的LER值均大于1,生长至乳熟期(第90 d)时,N_(46)水平下除4∶1外均小于1。施氮后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降低了50.6%,燕麦的吸氮量占比平均增加了17.2%。4∶1间作比例下系统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最大。无论施氮与否,燕麦相对于箭筈豌豆的氮素营养竞争比率(CROV)在4∶1间作比例下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箭筈豌豆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结论】施氮提高了间作系统中燕麦的吸氮量占比和体系干物质总产量,但降低了箭筈豌豆的固氮量。在4∶1间作比例下,系统具有较高的作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和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15)N自然丰度 生物固氮 氮阻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和施氮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冯萌 于成 +3 位作者 林丽果 吴冬强 宋锐 刘慧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3-1632,共10页
确定河西地区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的合理施氮量和灌溉量,对优化当地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生物量分配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W1:当地灌溉量的60%;W2:当地灌溉量的80%;W3:当地灌溉量1 920 m3&#... 确定河西地区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的合理施氮量和灌溉量,对优化当地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生物量分配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W1:当地灌溉量的60%;W2:当地灌溉量的80%;W3:当地灌溉量1 920 m3·hm-2)和施氮量[N1:0 kg(N)·hm-2;N2:40 kg(N)·hm-2;N3:80 kg(N)·hm-2;N4:120 kg(N)·hm-2]对2年生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量为W2和W3时均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株高、单株分枝数、地上生物量,及20-40 cm、40-60 cm和0-60 cm土层的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W2和W3的紫花苜蓿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明显,说明采用当地灌溉量的80%水量时,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随着施氮量增加,紫花苜蓿单株分枝数、叶茎比、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比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80 kg(N)·hm-2时最大,说明紫花苜蓿根系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氮的响应均存在剂量效应。在水氮互作条件下,处理W2N2或W2N3中紫花苜蓿株高、单株分枝数、根系体积和0-20 cm、20-40 cm、0-60 cm根系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结合上述分析得出在灌溉量W2和施氮N3时,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达最大值,表明河西走廊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的适宜灌溉量为当地灌溉的80%,施氮量为80 kg·hm-2,此时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配置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互作 河西走廊 紫花苜蓿 产量构成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一年生饲草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清平 田莉华 +2 位作者 蒋海亮 刘渊博 沈禹颖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干物质产量、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干物质、干物质采食量、相对饲喂价值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陇东黄土高原九种春播一年生饲草作物的生产性能进行了量化评估。九种春播...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干物质产量、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干物质、干物质采食量、相对饲喂价值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陇东黄土高原九种春播一年生饲草作物的生产性能进行了量化评估。九种春播一年生饲草作物生产性能的加权关联度排序与等权关联度排序基本一致,加权关联度综合评价后排序为玉米>春小麦>苏丹草>糜子>谷子>大豆>燕麦>箭筈豌豆>豌豆,等权关联度综合评价后排序为玉米>苏丹草>春小麦>糜子>谷子>大豆>燕麦>箭筈豌豆>豌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一年生栽培草地 饲草营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富集铯的特点及其抗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亓琳 杨莹博 +3 位作者 申志强 张文彦 赵威 王晓凌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96-1404,共9页
为探明金属铯对燕麦(Avena sativa)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燕麦为材料,施加不同浓度铯(25、100、500和1 000 mg·kg^(–1))土培处理30 d,研究不同浓度铯处理对燕麦体内铯的富集和分布特征,生长指标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超... 为探明金属铯对燕麦(Avena sativa)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燕麦为材料,施加不同浓度铯(25、100、500和1 000 mg·kg^(–1))土培处理30 d,研究不同浓度铯处理对燕麦体内铯的富集和分布特征,生长指标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铯处理下,燕麦幼苗的根长、株高、生物量随着土壤中金属铯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燕麦的根、茎、叶均能富集金属铯,但富集金属铯的能力在不同器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并表现为叶>根>茎,且不同铯浓度处理下各器官的积累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处理中金属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着铯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SOD活性在铯浓度25~500 mg·kg–1时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 0.05),1 000 mg·kg–1时显著下降。POD和CAT活性均随着铯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燕麦的根、茎、叶均能积累铯,叶片的富集能力最强。低浓度铯可以诱导燕麦中POD和CAT活性增强,提高其抗胁迫的能力;高浓度铯抑制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同位素 植物修复 土壤 抗氧化酶 转移系数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绩效评估影响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佳 霍学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254-261,共8页
绩效问题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以陕西省7个苹果重点生产县的131个苹果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从社员异质性角度出发,对比社员合作社事务的参与程度及其对合作社运营情况的了解程度,构建有序Logit模型,分析社员对... 绩效问题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以陕西省7个苹果重点生产县的131个苹果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从社员异质性角度出发,对比社员合作社事务的参与程度及其对合作社运营情况的了解程度,构建有序Logit模型,分析社员对其所在合作社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较弱的盈利能力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合作社从均衡合作社利润分配方式、增大运营透明度、重视普通社员的需求等方面入手提高合作社运营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核心社员 普通社员 合作社 理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退化青藏苔草草原植物生态位的特征
12
作者 肖玉 贾婷婷 +2 位作者 赵旭 雒明伟 郭正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退化青藏苔草草原植物生态位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青藏苔草草原的退化,青藏苔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逐渐降低,莎草科的高山嵩草、禾本科的紫羊茅和波伐早熟禾、豆科的黄花棘豆和多枝黄耆的生态位宽...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退化青藏苔草草原植物生态位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青藏苔草草原的退化,青藏苔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逐渐降低,莎草科的高山嵩草、禾本科的紫羊茅和波伐早熟禾、豆科的黄花棘豆和多枝黄耆的生态位宽度先升高后降低,轻度和中度退化阶段时最大,杂类草西伯利亚蓼自出现后随退化程度增强,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加。不同退化阶段,植物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的物种对存在分异,在未退化、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阶段,青藏苔草分别与矮火绒草、紫羊茅、珠芽蓼和高山嵩草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中度退化时,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最低的是兰石草和线叶龙胆,但其余各阶段多枝黄耆是生态位重叠度最低的物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苔草草原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退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时间对中华羊茅种子内生真菌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文进 李春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0-935,共6页
以分别保存于2004—2006年的带Epichlo?内生真菌(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内生真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中华羊茅种子带菌率、幼苗带菌率以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 以分别保存于2004—2006年的带Epichlo?内生真菌(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内生真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中华羊茅种子带菌率、幼苗带菌率以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长均有降低的趋势,同一年种子带菌率均高于幼苗带菌率,2006年带菌率最高,种子为95.80%,幼苗为93.10%;以3个年份的(E+)中华羊茅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3个年份的带菌草粉浸提液对3种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保存时间越长,其抑菌能力越弱,2006年的抑菌率为63.51%,2004年为25.49%,而2006年的抑制产孢能力为69.25%,2004年仅为26.34%。同时,从不同保存年份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在相同条件下再培养结果显示,保存时间越长的内生真菌生长越缓慢,产孢能力越弱,2006年的菌落直径为26.4 mm,而2004年仅为17.4mm。说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内生真菌活力在逐渐下降,导致自身生长以及促进种子生长,抑制真菌的活性也开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羊茅 带菌率 菌落生长 内生真菌活力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盐碱地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钊 郑桂亮 +7 位作者 何峰 仝宗永 姬娇娇 徐洪雨 李振松 曹婧 万里强 李向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6-472,共7页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等6个紫花苜蓿主产区的盐碱地上进行了紫花苜蓿肥料施用试验,处理组(T)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300kg·hm^(-2),对照组(CK)施用磷酸二铵225kg·hm^(-2),分析土壤养分含量、...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等6个紫花苜蓿主产区的盐碱地上进行了紫花苜蓿肥料施用试验,处理组(T)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300kg·hm^(-2),对照组(CK)施用磷酸二铵225kg·hm^(-2),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第一茬干草产量以及牧草营养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T处理的第一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各地区试验中T处理植株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都显著高于CK,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显著低于CK;整体上T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高于CK。通过多点肥效试验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苜蓿干草产量、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有机无机复混肥 干草产量 土壤养分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不同生育时期紫花苜蓿茎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陆姣云 杨惠敏 +3 位作者 田宏 张鹤山 熊军波 刘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4,共10页
通过设置35%(Low water,LW)、50%(Medium water,MW)和80%(High water,HW)的最大田间持水量(Maximum field water capacity,FWC)3个水分处理,探索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地上营养器官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水分添加的响应规律。... 通过设置35%(Low water,LW)、50%(Medium water,MW)和80%(High water,HW)的最大田间持水量(Maximum field water capacity,FWC)3个水分处理,探索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地上营养器官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水分添加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1)碳受水分和生育时期的影响较小;分枝期和现蕾期茎中氮含量随水分增加递减,现蕾期和初花期叶中氮、磷含量随水分增加递增,分枝期和初花期茎中磷含量随水分增加递增,而现蕾期相反。2)随紫花苜蓿生长,茎中碳含量逐渐增加,叶中氮和磷含量逐渐降低,茎叶中氮、磷含量可影响碳氮比、碳磷比及氮磷比。综上所述,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叶片对干旱胁迫响应更加敏感,而茎叶中磷含量可影响紫花苜蓿生长,适量添加水分能够缓解贫瘠土壤中紫花苜蓿茎叶磷含量受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生育时期 碳氮磷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饲草重大病虫鼠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霜 杜桂林 +6 位作者 尹晓飞 刘晓辉 蒋细良 李彦忠 李新一 涂雄兵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6,共8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饲草重大病虫鼠害分布和危害,充分掌握其传播扩散规律及其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我们系统分析了我国饲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危害情况,总结了国内外饲草病虫鼠害防控现状与研究进展,提出了饲草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对... 为全面了解我国饲草重大病虫鼠害分布和危害,充分掌握其传播扩散规律及其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我们系统分析了我国饲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危害情况,总结了国内外饲草病虫鼠害防控现状与研究进展,提出了饲草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对策,为保障饲草产业和草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我国饲草病虫鼠害的防控难题,为今后饲草病虫鼠害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 苜蓿 生物灾害 发生规律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Igt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秦天元 刘玉汇 +6 位作者 孙超 毕真真 李安一 许德蓉 王一好 张俊莲 白江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0-786,共7页
干旱胁迫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马铃薯在抵御干旱胁迫的过程中,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构型分布发挥着重要作用。Igt基因家族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功能基因,在调控植物根系构型和提高植株抗逆性等方面效果显... 干旱胁迫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马铃薯在抵御干旱胁迫的过程中,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构型分布发挥着重要作用。Igt基因家族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功能基因,在调控植物根系构型和提高植株抗逆性等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以马铃薯双单倍体‘DM-v4.03’高质量基因组为参考,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鉴定了StIgt基因家族的成员,并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树构建、染色体定位、保守蛋白结构域、基因结构和顺式元件预测。同时,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对马铃薯四倍体品系在不同干旱条件下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了StIgts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在马铃薯中共鉴定获得10个StIgt家族成员,其中StIgt1由本课题组前期克隆获得。除StIgt1位置信息不明外,其余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2、5、7、10和11号染色体上。StIgt家族蛋白长度为110~283个氨基酸,分子量介于13.136~32.542 kD之间,预测等电点为3.82~9.86。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族,亚族间的基因结构、蛋白保守域和顺式作用元件差别明显。干旱胁迫下的表达谱分析表明,StIgt6、StIgt7、StIgt9和StIgt10响应早期干旱胁迫,在干旱2 h时即迅速上调表达。这些结果为阐明StIgt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和进一步研究其成员的功能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马铃薯 StIgt基因家族 干旱胁迫 表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与舍饲对育肥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雨薇 任春环 +3 位作者 赵梦宇 唐俊 张子军 黄桠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9-1082,共14页
随着我国对羊肉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而全舍饲饲养方式片面追求羊肉产量,易导致羊肉品质劣化问题。研究表明:肉羊生长性能、瘤胃发育和肉品质等指标受饲养方式的影响较大,因此饲养方式在指导肉羊生产... 随着我国对羊肉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而全舍饲饲养方式片面追求羊肉产量,易导致羊肉品质劣化问题。研究表明:肉羊生长性能、瘤胃发育和肉品质等指标受饲养方式的影响较大,因此饲养方式在指导肉羊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舍饲、放牧及其两者结合方式对肉羊生长性能,瘤胃组织发育、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背最长肌的食用品质、常规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肉羊生长性能提高和肉品质改善提供实践技术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肉羊 生长性能 瘤胃发育 微生物区系 背最长肌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AV成像高光谱图像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以海北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苗春丽 伏帅 +7 位作者 刘洁 高金龙 高宏元 包旭莹 冯琦胜 梁天刚 贺金生 钱大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92-2004,共13页
天然牧草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对畜牧业的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多光谱遥感因较少及不连续的光谱通道在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AGB)估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无人机(UAV)成像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草地... 天然牧草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对畜牧业的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多光谱遥感因较少及不连续的光谱通道在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AGB)估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无人机(UAV)成像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方面的应用,为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高精度估测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以海北试验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结合UAV成像高光谱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资料,利用最小绝对压缩变量筛选方法(LASSO)和随机森林(RF)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高寒天然草地的估测模型,并对海北试验区高寒草甸生长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5月-9月中,8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平均值达3025.70 kg·hm^(-2);高寒草甸AGB的敏感波段位于成像高光谱的绿波波段(503、510、513、536、566和573 nm)、红光波段(733 nm)和近红外波段(803、850、875和879 nm)区域。2)RF机器学习建模方法适用于高寒草甸AGB的估测,最优RF估测模型验证集的R^(2)为0.81,均方根误差(RMSE)为489.36 kg·hm^(-2),训练集的R^(2)为0.95,RMSE为248.70 kg·hm^(-2)。3)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实现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高精度监测。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高精度监测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成像高光谱 地上生物量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转录因子FtNAC11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迪 张凯旋 +4 位作者 赵辉 伍小方 杨克理 周美亮 张金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0-1441,共12页
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苦荞品苦1号为材料,从中克隆得到FtNAC11基因。其cDNA全长为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954.58 Da,等电点为5.91。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 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苦荞品苦1号为材料,从中克隆得到FtNAC11基因。其cDNA全长为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954.58 Da,等电点为5.91。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tNAC11与拟南芥AtNAC61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显示FtNAC11在苦荞中的表达受NaCl和PEG的诱导。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FtNAC11的C末端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显示,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tNAC11基因转入拟南芥,过表达FtNAC11基因显著提高了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和抗旱性。以上结果表明,FtNAC11参与苦荞非生物胁迫适应过程,为进一步研究FtNAC11调控苦荞抗旱和耐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前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NAC11 克隆 功能分析 抗旱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