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在胆道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奇男 张玉怀 耿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胆道结石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工具评估文献风...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胆道结石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工具评估文献风险,数据分析使用Rev Man 5.3软件。各研究间的统计学异质性采用χ2检验。结果纳入11项RCT,共计1455例患者(FTS组738例,对照组7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FTS组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均数差(MD)=-4.10,95%可信区间(95%CI):-5.68^-2.52,P<0.000 01)],减少了住院费用(MD=-0.47,95%CI:-0.60^-0.34,P<0.000 01);加快了胃肠恢复时间[标准均数差(SMD)=-2.05,95%CI:-2.84^-1.27,P<0.000 01)],并缩短了首次排便时间(SMD=-1.27,95%CI:-2.08^-0.46,P<0.000 01)。安全性方面,FTS显著降低了胆管结石[风险比(RR)=0.53,95%CI:0.43~0.65,P<0.000 01]和肝胆管结石(RR=0.52,95%CI:0.35~0.77,P=0.001)的总并发症。结论 FTS应用于胆道结石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加快胃肠恢复和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同时降低了术后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围手术期护理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TAGLN2、CTSD等5种早期胃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初步验证
2
作者 杜可为 张尚弟 +3 位作者 胡文飞 高山 甘建新 尤崇革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3-554,共12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发现潜在诊断早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3年6月—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胃... 背景与目的:胃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发现潜在诊断早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3年6月—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胃癌患者血清的临床资料与体检的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资料。所有资料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数据依赖性的采集模式(data-dependent acquisition,DDA)建立蛋白质谱图库后,数据非依赖性的扫描模式(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对各样本进行单独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组学中胃癌血清中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采用KEGG与基因本体GO数据库分析蛋白质对应基因的信号转导通路与功能注释。通过GEPIA2分析基因在胃癌与非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各基因对应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利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验证差异基因在临床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获得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号:2023A-459)并豁免知情同意。结果:最终入组并获得3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血清与29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资料,另获得8例癌旁组织资料。采用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共鉴定到666种交集蛋白,其中在胃癌组中有16种蛋白质对应基因表达上调,22种表达下调(P<0.05,|FC|≥1.5)。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10种上调蛋白质处于互作网络中,KEGG与GO分析表明基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生物过程密切相关。GEPIA 2与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显示B2M、TAGLN2、CTSD、HSP90AB1、SH3BGRL3与CFL1共计6个基因在胃癌组中高表达(P<0.05)且预后不良。qRT-PCR结果表明,TAGLN2、CTSD、SH3BGRL3、CFL1与HSP90A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TAGLN2、CTSD、SH3BGRL3、CFL1与HSP90AB1具有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有利于胃癌的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胃癌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8例报道)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占吉 王国良 +3 位作者 李轩 陈晓 吴玉江 钱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对68例胃癌穿孔患者实施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本组68例患者分为3组,即穿孔修补组(对照组,n=27)、姑息性切除组(n=21)、根治性切除组(n=20)。其中男性60例,女性8...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对68例胃癌穿孔患者实施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本组68例患者分为3组,即穿孔修补组(对照组,n=27)、姑息性切除组(n=21)、根治性切除组(n=20)。其中男性6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8岁。术前诊断胃癌穿孔30例,疑诊胃癌穿孔25例,误诊为胃溃疡病穿孔1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穿孔位于胃上部1/3的6例,中部1/3的12例,下部1/3的50例。BorrmannⅡ型38例,Ⅲ型30例。将姑息性切除组、根治性切除组与穿孔修补组术后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穿孔修补27例;姑息性切除21例;根治性切除20例,包括根2式胃癌次全切除术(D2)8例,根3式胃癌次全切除术(D3)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5/68),手术死亡率5·9%(4/68)。3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穿孔修补组3·7%、0、0;姑息性切除组52·4%、23·8%、0;根治性切除组75·0%、55·0%、10·0%。穿孔修补、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期(月)分别为5·93±4·95、28·33±16·44、35·25±2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姑息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穿孔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丽 李炜佳 +1 位作者 杨子琪(综述) 毛杰(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38-642,共5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策略因分子分型而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策略因分子分型而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CRC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但在错配修复正常/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pro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pMMR/MSI-L)CRC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反应来增强CRC的免疫治疗,并改善免疫治疗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尤其在pMMR/MSI-L CRC中。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调控CRC免疫治疗的关键作用及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饮食、益生菌及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的临床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化与去泛素化修饰在肿瘤免疫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 石文贵 焦作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7-2433,共7页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癌症、免疫疾病等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泛素化及去泛素化不仅涉及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等过程,而且能调节免疫检查点,改变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率。基于此,靶向泛素化及...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癌症、免疫疾病等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泛素化及去泛素化不仅涉及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等过程,而且能调节免疫检查点,改变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率。基于此,靶向泛素化及去泛素化过程能改善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浸润数量并下调免疫检查点,进一步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药物联用能显著增强抗肿瘤效果。因此,本综述重点介绍了泛素化及去泛素化酶在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中的作用,并总结其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发现和应用,为通过靶向泛素化及去泛素化改善免疫微环境,提高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去泛素化 肿瘤免疫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清华 汪浩浩 +2 位作者 陈庆杰 罗瑞英 罗长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0-584,共5页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高度敏感。ICIs治疗dMMR/MSI-H胃癌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挑战。如何在这一特殊分子亚型的胃癌中选择合适的ICIs和克服耐药性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ICIs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dMMR/MSI-H胃癌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耐药性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奇综合征-横结肠癌同时性合并胃癌1例
7
作者 李若云 刘清华 +2 位作者 潘超凡 罗文彬 罗长江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85-1186,共2页
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余”于2023年3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腹部增强CT示:肝曲结肠管壁增厚、僵硬,浆膜面模糊(图1A),周围肠间隙渗出并淋巴结增大,考虑结肠癌伴淋巴结转移,初步TNM分期为T4bN2bMx;前列腺增生;盆腔... 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余”于2023年3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腹部增强CT示:肝曲结肠管壁增厚、僵硬,浆膜面模糊(图1A),周围肠间隙渗出并淋巴结增大,考虑结肠癌伴淋巴结转移,初步TNM分期为T4bN2bMx;前列腺增生;盆腔少量积液;贫血征象;双肺轻度坠积性改变。肠镜检查示:横结肠可见环周溃疡型病变,底覆厚污苔,周边黏膜呈不规则隆起,致管腔狭窄(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奇综合征 横结肠癌 胃癌 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eta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曹宏泰 韩继祥 +3 位作者 张冬红 俞泽元 王满才 焦作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对比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对比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2013年11月.纳入甲状腺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对比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7篇,共2 1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甲状腺次全切相比,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后结节复发率低(OR=0.13,95% CI:0.07~0.22,P<0.001),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较高(OR=2.33,95% CI:1.72~3.17,P<0.001),而在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OR=0.81,95% CI:0.24~2.74,P=0.74)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OR=2.94,95% CI:0.48~18.11,P=0.24)方面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结节复发率明显降低,并未增加永久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丽平 李斌 +2 位作者 朱磊 窦志敏 李玉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7-651,共5页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将符合标准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硝酸甘油...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将符合标准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硝酸甘油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0.5~1.0mg/h静脉泵入。入组后0、6、24、72h记录两组各项监测指标,包括一般情况、APACHEⅡ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及28d病死率、免疫指标(CD4+/CD8+)及炎症指标等。结果共43位患者入选,其中对照组21例,硝酸甘油组22例。在治疗24、72h时点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心率、肺动脉压(PAP)、乳酸及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 O2)、气道阻力、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均较入组时及治疗6h时下降,且72h时硝酸甘油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p H值、动脉氧分压(Pa O2)、潮气量(VT)、肺顺应性、氧合指数、CD4+/CD8+在治疗24h、72h时较入组时及6h时明显升高,且72h时硝酸甘油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组机械通气(MV)时间为4.3±0.6d,明显低于对照组(6.1±0.7d,P〈0.05);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8±0.8d、9.3±0.6d,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2±0.9d、12.9±1.3d,P〈0.05);住院病死率及28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可以使呼吸机条件改善,降低机械通气、ICU停留及总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这可能与硝酸甘油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及全身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休克 脓毒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小荣 张立婷 +3 位作者 蒋妮 肖萍 彭雪彬 张有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基因型与地区分布、性别、HCV-RNA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中国大陆不同地区28家医院的1014例汉族CHC患者,对其性别、分布区域、HCV基因型、HCV-RNA复制水平等指标进行...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基因型与地区分布、性别、HCV-RNA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中国大陆不同地区28家医院的1014例汉族CHC患者,对其性别、分布区域、HCV基因型、HCV-RNA复制水平等指标进行调查,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分析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①中国大陆HCV1型患者人数最多(56.80%);除西南、华南、华中地区外,其余地区HCV基因型分布频度均为HCV1型〉HCV2型〉HCV3型〉HCV6型。②HCV1型在华南地区男性患者多见(P〈0.05);HCV2型在华北地区女性多见(P〈0.05);HCV3型在华北、西北地区男性多见(P〈0.05);HCV6型在西北地区男性多见(P〈0.05),其余各地区不同性别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⑧在HCV1、HCV2、HCV3、HCV6型中,均多见HCV-RNA高水平复制,低水平复制患者数最少。结论:中国大陆汉族CHC患者HCV基因型在各地区分布不同,并与性别、HCV-RNA复制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病毒学 肝炎病毒/遗传学 基因型 肝炎 慢性/病毒学 序列分析 基因 病毒/遗传学 中国 性别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沉默GP73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默 赵坤 +5 位作者 柳鹏程 王根年 魏丰贤 倪睿 徐小东 张有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8-1593,共6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人肝癌HepG2细胞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因表达后,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设计合成的GP73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HepG2细胞。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人肝癌HepG2细胞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因表达后,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设计合成的GP73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HepG2细胞。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GP73 siRNA干扰组。各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ELISA法检测转染后HepG2细胞中GP7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Transwell迁移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及侵袭实验分别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GP73 siRNA能显著降低HepG2细胞中GP7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其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siRNA干扰介导GP73基因沉默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 RNA干扰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尔基体蛋白73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丰贤 刘钊 +5 位作者 耿婕 苏国宏 陈默 王满才 曹维嘉 张有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95-1598,共4页
正常人体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水平很低,而在肝病及肝细胞癌患者中显著表达,因此其或可成为一种新型的肝细胞癌标志物。介绍了GP73在人体内的分布,初步划分了GP73的亚型,并依据不同亚型探讨了其与肝脏良恶性病变和相关外科手术... 正常人体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水平很低,而在肝病及肝细胞癌患者中显著表达,因此其或可成为一种新型的肝细胞癌标志物。介绍了GP73在人体内的分布,初步划分了GP73的亚型,并依据不同亚型探讨了其与肝脏良恶性病变和相关外科手术的关系,以及GP73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现状。鉴于GP73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故对最新的相关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阐述了岩藻糖基化GP73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结构基础及已发现的信号通路,并列举了其他可能影响GP73表达水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肝疾病 早期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海绵状血管瘤并慢性出血1例报告(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耕源 罗长江 +5 位作者 赵斌 展昊 龙勃 郭凌云 周辉年 焦作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6-868,共3页
小肠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毛细血管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该病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由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慢性出血甚是少见。该病的确... 小肠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毛细血管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该病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由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慢性出血甚是少见。该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本文报告1例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慢性出血病例,病人男,44岁,主诉"乏力伴头晕2年,加重1月",血常规显示为重度贫血,胶囊内镜显示小肠糜烂并出血,小肠隆起性肿物。遂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检提示为小肠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西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汉伟 张明 +1 位作者 白银亮 张有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02-3708,共7页
甘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用植物之一,甘草属的不同提取物以及分离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甘草西定最初是从光果甘草根部提取并鉴定得到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_(26)H_(32)O_(5),化学结构为3′,6-双异戊烯基-2′,4′,7-三羟基-5-甲... 甘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用植物之一,甘草属的不同提取物以及分离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甘草西定最初是从光果甘草根部提取并鉴定得到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_(26)H_(32)O_(5),化学结构为3′,6-双异戊烯基-2′,4′,7-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烷。甘草西定作为甘草的活性成分之一,其特殊的化学结构所赋予的广泛药理学作用正在被相继报道。研究发现,甘草西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菌以及多种口腔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在肿瘤的防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甘草西定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本文将从提取方法、药动学特征及药理学作用等多角度,综述甘草西定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探讨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该化合物成为新药研发的候选分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西定 提取方法 药动学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倒捻子素通过加剧自噬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杰 赵斌 +3 位作者 赵军 张军强 郭凌云 郭继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α-倒捻子素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及自噬相关... 目的探讨α-倒捻子素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的正态性检验采用Shapir-Wilk;服从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矫正检验,两两间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α-倒捻子素(10、15、20、25、30μmol/L)处理后组间细胞活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表明,LC3而非Caspase蛋白的mRNA水平与α-倒捻子素浓度呈正相关(r=0.976,P<0.05)。在15μmol/L而非10μmol/L的α-倒捻子素处理系统中,6-氨基-3-甲基嘌呤(3-MA,10μmol/L)、巴弗洛霉素A(10μmol/L)、LY294002(10μmol/L)等自噬抑制剂均能显著缓解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结论α-倒捻子素可能主要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而影响人胃癌细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α-倒捻子素 自噬 增殖与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肝细胞肝癌SATB1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正奎 杨定华 +5 位作者 李湘竑 黄毓 张国强 钟克波 毕民平 李光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7-1211,1215,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提取10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并将其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中SATB1mRNA的表达,并分析SATB1基因的表达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 目的探讨肝癌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提取10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并将其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中SATB1mRNA的表达,并分析SATB1基因的表达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是癌旁组织的3.27倍(P<0.001),有统计学差异。癌组织中SATB1mRNA表达的高低与肝硬化、AFP、肿瘤大小、癌栓、病理分化、TNM分级、术后复发转移有关系(P<0.05)。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肿瘤的数目、包膜无关(P>0.05)。SATB1mRNA显著高表达组、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2.68%,0,0;而三组的一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52.63%,100%。结论 SATB1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复发转移有关,SATB1有望成为肝癌复发与转移的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信使RNA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率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丰贤 阎于珂 +3 位作者 魏振刚 第伍丹琲 倪倩 张有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β受体阻滞剂(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RCT文献,检索时限为建... 目的系统评价β受体阻滞剂(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RCT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4年11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7篇RCT进入Meta分析,共纳入1 097例患儿(β-R组585例,对照组512例)。1普萘洛尔治疗有效率高于泼尼松(OR=6.15,95%CI:1.69~22.40,P=0.006);低于激光(OR=0.13,95%CI:0.02~0.67,P=0.02);高于Sr-Y敷贴、维生素E、安慰剂等其他干预措施(OR=22.64,95%CI:9.16~55.96,P<0.000 01);与噻吗洛尔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4,95%CI:0.31~1.35,P=0.24)。2噻吗洛尔+激光治疗有效率与激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0,95%CI:0.14~23.37,P=0.65);噻吗洛尔有效率高于空白对照(OR=21.80,95%CI:7.10~66.90,P<0.05)。3普萘洛尔与其他干预措施(Sr-Y敷贴、维生素E、安慰剂)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10,95%CI;0.67~6.58,P=0.20),普萘洛尔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泼尼松(OR=0.20,95%CI:0.06~0.65,P=0.007);高于噻吗洛尔(OR=5.74,95%CI:2.30~14.36,P=0.000 2)。β-R对患儿的心率、甲状腺功能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优于传统的泼尼松,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泼尼松。在不同的β-R中,噻吗洛尔体现出与普萘洛尔相近的疗效和较低不良反应的趋向,有待补充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噻吗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兰宁 张有成 +2 位作者 周晓伟 张玉怀 张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的内毒素(ET)、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验。结果谷氨酰胺干预组和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相...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的内毒素(ET)、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验。结果谷氨酰胺干预组和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相比,谷氨酰胺干预组血清中的sIL-2R较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ET和sIL-2R水平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酰胺对良性梗阻性黄疸术后的免疫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谷氨酰胺 抗体生成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肥胖及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加峰 张有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06-2408,共3页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5是SFRP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新型的抗炎脂肪因子。已有研究表明,SFRP5的表达与糖尿病、肥胖相关,其可竞争性结合Wnt信号通路胞外配体Wnt5a蛋白,从而抑制Wn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本文对SFRP5...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5是SFRP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新型的抗炎脂肪因子。已有研究表明,SFRP5的表达与糖尿病、肥胖相关,其可竞争性结合Wnt信号通路胞外配体Wnt5a蛋白,从而抑制Wn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本文对SFRP5与肥胖及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今后提高对2型糖尿病的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肥胖症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与胃癌风险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继武 李斌 +2 位作者 王涛 陈茂盛 马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914-1919,共6页
目的纳入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系统评价绿茶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11... 目的纳入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系统评价绿茶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11月。纳入研究为绿茶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性的队列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队列研究。未调整混杂因素的数据合并结果显示:与绿茶最低摄入量的暴露因素相比,绿茶最高摄入量的暴露因素人群在随访过程中胃癌的发生风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4,95%CI:1.10-1.65,P=0.005);然而调整后的数据合并结果显示:与绿茶最小摄入量的暴露因素相比,绿茶最大摄入量的暴露因素人群在随访过程中胃癌的发生风险方面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4-1.11,P=0.67)。亚组分析提示:女性每日绿茶最大摄入量暴露因素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RR=0.78,95%CI:0.64-0.95,P=0.01)。结论长期饮用绿茶可能会降低女性胃癌的发病风险,但并不能降低男性胃癌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胃癌 队列研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