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锐彤 赵海峰 +4 位作者 王晓东 陈甜甜 王晓欢 张璇 张皓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inoma,PDAC)恶性程度极高且预后极差,淋巴结转移是其晚期和不良预后极为重要的指标。术前预测PDAC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最佳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传统影...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inoma,PDAC)恶性程度极高且预后极差,淋巴结转移是其晚期和不良预后极为重要的指标。术前预测PDAC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最佳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传统影像学检查难以对其进行准确预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及影像组学因能够发现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影像学特征及提取图像中的定量信息而逐渐被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AI在术前评估PDAC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AI及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以辅助临床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 淋巴结转移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祥博 赵海峰 +1 位作者 杜雯娟 张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0-234,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影像学方法难以深入分析肿瘤内部信息。近年来,影像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通过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医学影像中的定量特征,为深入挖掘...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影像学方法难以深入分析肿瘤内部信息。近年来,影像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通过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医学影像中的定量特征,为深入挖掘肿瘤内部信息、揭示肿瘤微环境异质性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影像组学有望成为MM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策略。本综述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概述了影像组学在MM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反应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临床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未来影像组学在MM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预测 精准医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乳腺癌微环境缺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璇 赵海峰 +1 位作者 赵祥博 张皓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5,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缺氧现象。缺氧是实体肿瘤的一个关键特征,通常由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氧与肿瘤的侵袭性、治疗耐药性以及不良的临床结局紧密相关,是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MRI技...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缺氧现象。缺氧是实体肿瘤的一个关键特征,通常由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氧与肿瘤的侵袭性、治疗耐药性以及不良的临床结局紧密相关,是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MRI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信息,包括血管功能和细胞内缺氧状态,在无创性评估乳腺癌缺氧状态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和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多模态MRI技术,如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和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RI,BOLD-MRI)等在乳腺癌缺氧状态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通过无创性缺氧评估为优化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和提升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缺氧 肿瘤微环境 磁共振成像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诊断和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屈孟孟 冯雯 +2 位作者 刘欣然 卢星如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合成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MRI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定量弛豫和对比度图像,为疾病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合成MRI原理及其在乳腺癌综合诊断、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进...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合成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MRI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定量弛豫和对比度图像,为疾病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合成MRI原理及其在乳腺癌综合诊断、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分析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小菊 雷军强 +3 位作者 高玉岭 郭转转 胡国翠 张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_(2)WI-FS与ADC图影像组学标签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术后病理特征以及横轴位T_(2)WI...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_(2)WI-FS与ADC图影像组学标签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术后病理特征以及横轴位T_(2)WI-FS与ADC(b=0/900 s/mm^(2))图像。利用A.K.软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后导入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病灶ROI,将所有患者预处理图像与ROI图像依次导入A.K.软件分别提取T_(2)WI-FS与ADC图像中每个病灶的402个组学特征。所有组学特征经ANOVA+MW联合LASSO方法进行特征降维。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行连续变量t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分类无序变量卡方检验,分析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LVSI相关的临床基本特征。此外,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的影像组学标签,利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估组学标签模型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与LVSI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和LVS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且LVSI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T_(2)WI-FS与ADC组学标签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50(95%CI:0.751~0.921)、0.887(95%CI:0.787~0.951);评估LVSI的AUC分别为0.816(95%CI:0.712~0.895)、0.850(95%CI:0.747~0.923)。结论:基于T_(2)WI-FS与ADC的影像组学标签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与LVSI,且功能成像ADC图的组学特征优于T_(2)WI-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MRI评估长跑后膝关节微观损伤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海峰 杜雯娟 +1 位作者 赵祥博 张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8-1111,共4页
跑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负荷可对膝关节微观结构造成影响。定量MRI技术可用于观察膝关节微观结构,是评估长跑后膝关节改变的重要影像学技术。本文就定量MRI用于评估长跑后膝关节微观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膝关节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梓娴 张莉 +3 位作者 南江 庄辛 郭顺林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CMD是发生左心室不良重构、收缩功能障碍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因此准确评估CMD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制订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在...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CMD是发生左心室不良重构、收缩功能障碍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因此准确评估CMD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制订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在CMD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心脏磁共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用于宫颈癌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辛仲宏 雷军强 +2 位作者 郭城 张亚萍 陈梓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9-782,共4页
宫颈癌(CC)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人工智能(AI)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行为的科学;以AI为核心技术的智能医学是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DL)为AI新领域,... 宫颈癌(CC)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人工智能(AI)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行为的科学;以AI为核心技术的智能医学是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DL)为AI新领域,在图像分析领域展示出巨大应用潜力,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等具有特有优势。本文对DL用于筛查和诊断CC、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定量评估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胡瑞 刘峰 +3 位作者 安小霞 梁程 陈梓娴 郭顺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2-896,共5页
微循环障碍是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有力因素,近年来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评估微循环障碍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定量心肌灌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将在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与指导治疗中发... 微循环障碍是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有力因素,近年来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评估微循环障碍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定量心肌灌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将在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与指导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对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定量评估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心肌灌注显像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海峰 赵祥博 +1 位作者 杜雯娟 张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229,共6页
下腰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MR技术常用于椎间盘退变及其并发症的常规诊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定量技术的发展,基于T2WI的纹理分析以及各种MR定量... 下腰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MR技术常用于椎间盘退变及其并发症的常规诊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定量技术的发展,基于T2WI的纹理分析以及各种MR定量技术逐渐成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早期诊断、致痛性椎间盘识别以及治疗方案决策、椎间盘再生医学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有望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椎间盘新兴治疗的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致痛性椎间盘的高特异性识别序列如CEST、MRS等的应用以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与脑功能结合研究也将带来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本文重点对T2WI、定量MRI等MRI技术在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予以综述,旨在为其早期诊断和椎间盘再生医学疗效评估提供更具潜力的MRI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源性腰痛 磁共振成像 定量技术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n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3
11
作者 LI Pengqiang LIU Nianjun +5 位作者 ZHANG Yanli WANG Yanfei LAN Jinhui REN Huling DOU Yu LEI Junq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is a new spectrum CT ima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tector being able to obtain both images similar to true plain and spectral images in one time scanning.The reconstructed multi-paramet...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is a new spectrum CT ima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tector being able to obtain both images similar to true plain and spectral images in one time scanning.The reconstructed multi-parameter spectral images can not only improve image quality,enhance tissue contrast,increase the visualization and detection ability of occult lesions,but also provi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lesions,so as to provide more imaging inform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diagnostic basis.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ual-layer spectral detector CT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n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neoplasm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峰度成像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艳利 王天红 +5 位作者 郭顺林 雷军强 王帅文 南江 王少彧 岳梦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观察弥散峰度成像(DKI)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迟发性脑病(DE)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ACOP患者,于其中毒后7天内行DKI扫描,获得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及径向峰度(RK)图;手动于6个部位放置9个ROI,包括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后部... 目的观察弥散峰度成像(DKI)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迟发性脑病(DE)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ACOP患者,于其中毒后7天内行DKI扫描,获得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及径向峰度(RK)图;手动于6个部位放置9个ROI,包括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后部)、胼胝体(膝、干及压部)、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随访3个月,分为DE组和非DE组进行观察。结果与非DE组相比,DE组各ROI的MK、AK及RK值呈升高趋势;DE组半卵圆中心前部MK值和半卵圆中心前部及后部、胼胝体膝、额叶及顶叶AK值均明显高于非DE组(P均<0.05);半卵圆中心前部AK值预测DE的AUC最大(0.78,P<0.01),95%CI为0.68~0.89.以AK值1.05为临界值,诊断敏感度81.82%(18/22),特异度60.38%(32/53),阳性预测值46.15%(18/39),阴性预测值88.89%(32/36),准确率66.67%(50/75)。结论 ACOP患者脑白质DKI参数值升高与DE关系密切,半卵圆中心前部AK值>1.05预示D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白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脑皮层体积变化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帅文 张艳利 +3 位作者 苟露斌 高玉岭 雷军强 郭顺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体积与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结合帕金森运动评分探讨存在体积差异的皮质信号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32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PD-wCI)及3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首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体积与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结合帕金森运动评分探讨存在体积差异的皮质信号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32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PD-wCI)及3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首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对每例被试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Siemens Skyra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纳入两组受试者行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MPRAGE)序列T 1WI扫描,采用DPABI软件中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两组间皮层体积的差异(GRF检验,voxel P<0.001,cluster P<0.05),将有显著差异脑区的体积与UPDRS-Ⅲ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组患者右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的皮层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01),而且这两个脑区的体积与UPDRS-Ⅲ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右侧中央前回:r=-0.472,P=0.006;右侧中央后回:r=-0.510,P=0.003)。结论:PD患者大脑皮层部分区域的体积较小且减小程度与运动功能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提示脑功能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帕金森病所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皮层体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 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感觉运动控制与调节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及临床运动功能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帅文 雷军强 郭顺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与正常对照大脑感觉运动控制与调节功能区的时间动态功能网络连接(tdFNC)状态,分析PD患者各独立成分内连接强度与临床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PD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通过...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与正常对照大脑感觉运动控制与调节功能区的时间动态功能网络连接(tdFNC)状态,分析PD患者各独立成分内连接强度与临床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PD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通过独立成分分析法(ICA)软件将全脑分为33个独立成分(IC),比较双侧感觉运动网络、岛叶网络及小脑网络各IC之间的tdFNC,并经FDR多重比较校正,观察组间差异;分析PD患者各IC的连接强度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tdFNC中state 2存在显著差异。双侧躯体感觉皮层IC 1与IC 13之间连接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5);岛叶网络IC 30与小脑网络IC 8功能连接减低(t=-2.78,P<0.05);同时state 2的平均驻留时间明显升高(t=2.28,P<0.05)。临床运动功能评分与左侧躯体感觉皮层(r=-0.734)、感觉运动皮层(r=-0.367)及小脑网络(r=-0.416)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D患者动态功能网络连接异常及脑网络独立成分与运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可为本病的运动功能异常等症状提供客观解释,并为进一步研究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 动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PY2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郁 马娴 余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CNPY2激活AKT/GSK3β途径增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侵袭和迁移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KT/GSK3β途径在CNPY2诱导下上皮、间质标志物以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目的探讨CNPY2激活AKT/GSK3β途径增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侵袭和迁移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KT/GSK3β途径在CNPY2诱导下上皮、间质标志物以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修复实验观察过表达CNPY2对NSCLC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CNPY2和E-cadherin在mRNA水平的表达呈负相关。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CNPY2促进NSCL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CNPY2可以激活AKT/GSK3β途径,导致GSK3β失活,增加Snail的水平,进而降低E-cadherin的表达,促进细胞发生EMT。结论CNPY2促进NSCLC细胞的EMT过程,在NSCLC侵袭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CNPY2可作为治疗NSCLC的新型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CNPY2 E-CADHERIN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SN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诊断左室肥厚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瑞 李瑞 +2 位作者 杨鹏程 陈梓娴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53,170,共4页
目前对左室肥厚型疾病进行无创准确诊断仍面临诸多挑战,而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是评估和诊断左心室肥厚病因的有力工具,不仅能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还能利用延迟强化、参数定量、特征追踪技术及弥散... 目前对左室肥厚型疾病进行无创准确诊断仍面临诸多挑战,而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是评估和诊断左心室肥厚病因的有力工具,不仅能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还能利用延迟强化、参数定量、特征追踪技术及弥散张量成像准确评估心脏功能及心肌情况,并且通过一系列后处理得到T1 mapping、细胞外容积分数及应变,可定量心肌损伤及功能。这些技术在鉴别左心室肥厚的病因和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方面是非常有潜力的。本文就各类左心室肥厚型疾病的典型心脏磁共振表现及其鉴别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心脏磁共振 延迟强化技术 T1 mapping 细胞外容积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淀粉样变性 高血压心脏病 主动脉狭窄 法布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回波时间和零回波时间MRI评估膝关节炎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珊 郭红红 张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7-1590,共4页
超短回波时间(UTE)和零回波时间(ZTE)MRI可有效显示并定性、定量评估软骨、韧带及骨皮质等短T2结构,对于临床早期诊断膝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由此有望实现软组织及骨骼一站式高分辨成像。本文就UTE和ZTE MR成像原理及其临床评估膝关节炎应... 超短回波时间(UTE)和零回波时间(ZTE)MRI可有效显示并定性、定量评估软骨、韧带及骨皮质等短T2结构,对于临床早期诊断膝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由此有望实现软组织及骨骼一站式高分辨成像。本文就UTE和ZTE MR成像原理及其临床评估膝关节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回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鹏程 杨正高 +1 位作者 陈小莉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集成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定量磁共振技术,可以量化多种弛豫参数,仅通过一次图像采集就可以获得多序列对比加权图像。目前,集成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较新的MRI扫描技术已经应用于全身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其在颅内疾病的诊断及脑实质发... 集成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定量磁共振技术,可以量化多种弛豫参数,仅通过一次图像采集就可以获得多序列对比加权图像。目前,集成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较新的MRI扫描技术已经应用于全身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其在颅内疾病的诊断及脑实质发育的评估方面应用最广泛。本文对集成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现状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