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下床活动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琦 姚亚丽 +3 位作者 韩冰 汪涛 张彩云 魏万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3 h下床活动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单或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26例患者,均使用双极主动螺旋电极,按随机奇偶数分为观察组107例与对照...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3 h下床活动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单或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26例患者,均使用双极主动螺旋电极,按随机奇偶数分为观察组107例与对照组 119例,观察组术后3 h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24 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毕、出院前以及出院后1、3、6个月随访时平静状态下测定的起搏器电极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在A和V波振幅、起搏阈值、电极阻抗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4 h下床活动相比较,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早期3 h下床活动并不影响起搏器植入后的电极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永久起搏器 早期下床 电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878靶向调控Pim1促进线粒体分裂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淑文 张晶晶 +1 位作者 白明 牛小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2-923,共12页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对MI/R损伤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确定微小RNA-878(miR-878)对MI/R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H9c2细胞中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对MI/R损伤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确定微小RNA-878(miR-878)对MI/R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H9c2细胞中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线粒体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miR-878与Pim1的结合位点。RNA免疫沉淀(RIP)实验验证miR-878与Pim1的结合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878在H/R处理的H9c2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1.00±0.25)vs(9.70±2.63),P<0.01)。在H/R诱导的细胞中,转染miR-878抑制剂能够显著增加细胞活力((46.67±3.00)vs(74.62±4.08),P<0.0001),并降低LDH释放量((358.58±41.71)vs(179.09±15.59),P<0.0001)及细胞凋亡率((43.41±0.72)vs(27.42±4.48),P<0.01)。同时,下调miR-878表达能够显著抑制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及mtROS产生((6.60±0.57)vs(4.32±0.91),P<0.0001)。机制研究显示,miR-878能够靶向结合Pim1 mRNA的3'-UTR区域并抑制Pim1的表达水平。挽救实验证明,下调Pim1表达能够显著逆转miR-878抑制剂抗H9c2细胞损伤的作用(均P<0.01),并出现线粒体过度分裂及mtROS产生增加(均P<0.05)。结论在H/R条件下,miR-878通过靶向抑制Pim1表达而促进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最终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878 Pim1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干预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乾 周灵杉 +2 位作者 朱友琦 乙成成 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亚低温在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2b在不同时间点刺激人心肌细胞AC16,CCK-8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素-α2b刺激心肌细胞后常温、亚低... 目的:分析亚低温在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2b在不同时间点刺激人心肌细胞AC16,CCK-8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素-α2b刺激心肌细胞后常温、亚低温对细胞的影响;线粒体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成像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通过线粒体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成像评估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与线粒体的共定位情况及不同干预条件对线粒体的影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磷酸化Drp1 Ser616、Drp1、核酶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剪切型PARP1(cleaved-PAR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干扰素-α2b抑制AC16细胞增殖,并可诱导AC16细胞凋亡,亚低温干预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不同干预条件下,AC16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不一,表现为亚低温干预细胞具有较好的线粒体形态和更高的线粒体膜电位;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检测发现心肌细胞损伤时Drp1从胞浆转移至线粒体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且亚低温干预发挥抑制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亚低温干预后磷酸化Drp1 Ser616/Drp1和cleaved-PARP1/PARP1显著降低,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预处理可部分逆转上述现象。结论:亚低温干预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Ⅰ型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亚低温 心肌炎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小娟 邓爱云 +6 位作者 白明 张钲 姚亚丽 周兴虎 赵晶 高海叶 彭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VVI)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的右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为肺动脉高压组,并根据三维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分为两个亚组:RVEF≤40%亚组和RVEF...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VVI)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的右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为肺动脉高压组,并根据三维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分为两个亚组:RVEF≤40%亚组和RVEF>40%亚组,每组43例,选择3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VVI技术测量右心房三个节段的应变、应变率、整体应变、整体应变率、右心房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右心房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SR-SD)、右心房射血分数(RAEF)、右心房每搏量(RASV)、右心房舒张末期容积(RAEDV)和右心房收缩末期容积(RAESV),评估患者右心房失同步性,并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RVEF≤40%亚组患者的RAEF明显减低,RAEDV、RAESV、RASV均增加。(2)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右心房各节段应变、整体应变、整体应变率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比较,RVEF>40%亚组、RVEF≤40%亚组的右心房整体应变、右心房整体应变率均减低(P均<0.05)。与RVEF>40%亚组相比,RVEF≤40%亚组的右心房整体应变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RVEF>40%亚组、RVEF≤40%亚组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指标SD-TS、TSR-SD均延迟,与RVEF>40%亚组比较,RVEF≤40%亚组的SD-TS、TSR-SD均延迟(P均<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右心房SD-TS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正相关(r=0.283,P=0.019),与右心房整体应变(r=-0.231,P=0.011)、RVEF(r=-0.534,P=0.000)呈负相关;TSR-SD与PASP呈正相关(r=0.219,P=0.014),与右心房整体应变(r=-0.203,P=0.027)、RVEF(r=-0.382,P=0.001)呈负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房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右心房收缩失去同步性,且随着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变化更加明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三维超声技术可敏感地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速度向量 实时三维超声 右心房功能 右心房收缩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Apelin-13对大鼠阿霉素心力衰竭模型的影响与一氧化氮途径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胜叶 黄晏 +3 位作者 赵乾 牛欢 李一佳 尹鸿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研究Apelin 13对大鼠阿霉素心力衰竭的影响与NO途径的关系。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60只采用阿霉素8次隔日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17~20 d将造模成功的5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1只,Apelin-13组16只,A... 目的研究Apelin 13对大鼠阿霉素心力衰竭的影响与NO途径的关系。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60只采用阿霉素8次隔日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17~20 d将造模成功的5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1只,Apelin-13组16只,Apelin-13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联合组)18只;Apelin-13组给予Apelin 13,联合组预先给予LNAME.然后给予Apelin-13,2组对应的药物连续尾静脉注射1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周后,左心室插管法测心功能,ELISA法测血浆B型钠尿肽(BNP)、NO浓度;HE染色法观察心脏、肺脏、肝脏的病理学变化,VG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变化,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模型组死亡11只,Apelin-1 3组死亡6只,联合组死亡8只,死亡率分别为52.38%、37.50%、44.44%。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下降,模型组下降最明显,治疗组下降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BNP、NO、CVF均升高,模型组升高最明显,治疗组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 Apelin-13对阿霉素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部分抵消Apelin-13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NO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利钠肽 模型 动物 多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美玲 姚亚丽 康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8,共3页
2006年Bauer等首次提出了心率减速力(DC)在心肌梗死后猝死预警方面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检测DC,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及功能受损程度,从而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及预后。DC是指在动态心电图记录的24h心电... 2006年Bauer等首次提出了心率减速力(DC)在心肌梗死后猝死预警方面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位相整序信号平均技术检测DC,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及功能受损程度,从而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及预后。DC是指在动态心电图记录的24h心电信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减速 心血管系统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过氧化物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筛查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庆华 邓爱云 +5 位作者 张钲 刘兴荣 潘明 申希平 白明 王志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临床筛查价值。方法将78例胸痛患者按ACC/AHA标准确诊ACS 4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7例,其余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水平。结果 ACS组MPO水平明显...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临床筛查价值。方法将78例胸痛患者按ACC/AHA标准确诊ACS 4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7例,其余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水平。结果 ACS组M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SAP组M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PO≥212.59μg/L组MPO、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及ACS患者例数明显高于MPO<212.59μg/L组(P<0.05);MPO水平与neutrophils、肌酸激酶同工酶及ACS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h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绘制ROC曲线(A=0.927,P<0.001),MPO诊断界值为212.59μg/L,MPO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86.5%。本法与临床诊断ACS方法进行Kappa检验,P<0.001,Kappa系数值为0.819;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MPO预测ACS总正确率为94.9%。结论 MPO是一种预测易损性斑块的炎症标志物,其能有效地早期筛查AC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标志物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注射血管内皮抑制因子-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长源 白明 +4 位作者 康宏 赵存瑞 牛欢 乙成成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经静脉注射血管内皮抑制因子-2(vasostatin-2,VS-2)对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只1±16周龄、体质量为160~250g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n=6):经股静脉导管注入生理盐水(1... 目的:观察经静脉注射血管内皮抑制因子-2(vasostatin-2,VS-2)对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只1±16周龄、体质量为160~250g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n=6):经股静脉导管注入生理盐水(100gl/kg);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组(n=6):经股静脉导管注入catestatin(20μg/kg);极低剂量VS-2组(n=6):经股静脉导管注入VS-2(5μg/kg);低剂量VS-2组(n=6):经股静脉导管注入VS-2(10μg/kg);中等剂量VS-2组(n=6):经股静脉导管注入VS-2(20μg/kg);高剂量VS-2组(n=6):经股静脉导管注入VS-2(40μg/kg).利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技术监测静脉注射VS-2及catestati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与用药前相比,中等剂量VS-2及高剂量VS-2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升高压力反射敏感性[中等剂量VS-2组:(341.3±19.3)次/min vs(365.5±25.5)次/min、(133.0±8.9)mmHg(1mmHg=0.133kPa)vs(147.5±11.2)mmHg、(0.52±0.18)ms/mmHg vs(0.37±0.12)ms/mmHg;高剂量VS-2组:(348.8±30.8)次/min vs(374.5±34.8)次/min、(131.5±9.3)mmHg vs(151.7±10.8)mmHg、(0.53±0.05)ms/mmHg vs(0.38±0.03)ms/mmHg,P均〈0.01];catestatin也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升高压力反射敏感性[(318.7±13.4)次/min vs(365.5±25.5)次/min、(119.7±7.3)mmHg vs(147.5±11.2)mmHg、(0.58±0.15)ms/mmHg vs(0.35±0.11)ms/mmHg,P均〈0.01);同等剂量(20μg/kg)的VS-2与catestatin比较,VS-2对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影响较弱[(341.3±19.3)次/min vs(318.7±13.4)次/min、(133.0±8.9)mmHg vs(119.7±7.3)mmHg,均P〈0.01),但是对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18)ms/mmHg vs(0.58±0.15)ms/mmHg,P〉0.05]。结论:经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VS-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压力反射敏感性有显著影响。与同剂量(20μg/kg)的catestatin比较,VS-2对血压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 大鼠 近交SHR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牛镜磊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517,共2页
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心血管事件和血浆炎症标志物强烈相关,因此通过对血浆炎症标志物定量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将有助于识别心血管事件高危个体,但目前临床检测的炎... 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心血管事件和血浆炎症标志物强烈相关,因此通过对血浆炎症标志物定量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将有助于识别心血管事件高危个体,但目前临床检测的炎症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不强。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标志物,以便于早期识别心血管事件高危个体,并提供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体丙酮浓度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王晶 王姣 +3 位作者 吴波 何智余 姚亚丽 杨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研究呼出气体丙酮(EBA)浓度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64例HFpEF患者作为心力衰竭(HF)组,分析两组间EBA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差异及不同NYHA分级下EBA浓度的差... 目的研究呼出气体丙酮(EBA)浓度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64例HFpEF患者作为心力衰竭(HF)组,分析两组间EBA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差异及不同NYHA分级下EBA浓度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BA浓度、NT-proBNP以及两者联合诊断HFpE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F组的EBA浓度[(0.156±0.285)mg/L]高于对照组[(0.025±0.023)mg/L],NT-proBNP[(3874.34±2913.06)pg/ml]高于对照组[(691.81±396.59)pg/m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NYHA分级越高,EBA浓度、NT-proBNP水平越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EBA浓度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和E/e’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e’平均值呈负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示EBA浓度和NT-proBNP对HFpEF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和0.911,EBA浓度诊断敏感度为72.6%,特异度为84.6%。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96.2%。结论EBA浓度对HFpEF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HFpEF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体丙酮 心力衰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控制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存瑞 白明 +6 位作者 张博 王东 彭瑜 张艳 庞军 王燚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控制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1至2012-12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首次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1例,所有患者均常规口服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并于术... 目的:探讨血脂控制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1至2012-12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首次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1例,所有患者均常规口服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并于术后3~12个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其中ISR组25例,无ISR组186例,所有入选患者于PCI术前及复查造影时采集外周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定量分析两次血脂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ISR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家族史、术前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吸烟、饮酒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36.0%)较无ISR组(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总胆固醇未下降(比值比=1.07,95%可信区间:0.38~2.62,P=0.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控制在1.8 mmol/L以下或较PCI术前未下降50%(比值比=11.33,95%可信区间:3.62~35.52,P〈0.01)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比值比=3.00,95%可信区间:1.04~8.67,P=0.04)与ISR呈正相关。结论:PCI术后总胆固醇未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是后期ISR发生的高危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苏昱润 潘晨亮 +2 位作者 彭瑜 白明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690例,... 目的:探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690例,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实践指南》CI-AKI定义将STEMI患者分为CI-AKI组和非CI-AKI组。收集一般人口资料、实验室指标、介入治疗资料、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CI-AKI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CI-AKI组患者60例(8.7%)。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入院肾功能不全(OR=2.249,95%CI:1.004~5.038,P=0.049)、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OR=3.569,95%CI:1.630~7.816,P=0.001)、心原性休克(OR=4.972,95%CI:1.905~12.972,P=0.001)及对数(ln)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OR=2.544,95%CI:1.817~3.562,P<0.001)与CI-AKI独立相关。将上述危险因素联合构建预测模型,与Mehran评分、ln峰值NT-proBNP进行ROC曲线分析及比较,AUC分别为0.823、0.769及0.802(P均<0.001)。结论:在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CI-AKI发病率较高,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心原性休克及峰值NT-proBNP是CI-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评估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海叶 邓爱云 +6 位作者 王小娟 彭芮 刘天蕊 张璐 张艳 任凤霞 安玉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内的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确诊的8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肺动脉收缩压将其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29例),另选...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内的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确诊的8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肺动脉收缩压将其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29例),另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得三维右心室的整体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收缩期最大容积、舒张期最大容积,评估右心室的整体收缩功能。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右心室整体应变、应变率、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评估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右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右心室收缩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右心室整体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逐渐减低,舒张期最大容积指数、收缩期最大容积指数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右心室整体应变、应变率均减低,且随肺动脉压力升高呈减低趋势;肺动脉高压三个组的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均延长,且随肺动脉压力升高而逐渐延长。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右心室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324,P=0.000),与右心室整体应变(r=-0.292,P=0.003)、右心室整体应变率(r=-0.245,P=0.014)、右心室射血分数(r=-0.509,P=0.000)呈负相关。右心室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429,P=0.000),与右心室整体应变(r=-0.534,P=0.000)、右心室整体应变率(r=-0.331,P=0.000)、右心室射血分数(r=-0.391,P=0.000)呈负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减低,右心室收缩失同步性,且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变化更加明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实时、敏感地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牛镜磊 彭瑜 +5 位作者 白明 高鑫宇 马红利 潘晨亮 蒋英志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2015-03至2016-09因胸痛住院321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2015-03至2016-09因胸痛住院321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2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93例,ELISA法检测血浆su PA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校正后,ACS组的血浆su 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R=0.104,95%CI:0.048~0.223,P<0.01],在ACS组中随着Gensini积分增高,血浆su PAR水平逐渐升高;根据ROC曲线获得su PAR预测ACS对应界值:1.8μg/L,敏感性0.732,特异性0.7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吸烟、Gensini积分、血尿酸是影响血浆su PAR水平主要因素。结论:升高的血浆su PAR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这种关系优于传统炎症标记物hs-CRP,有可能成为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危险分层的新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患者院际转运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瓦永凌 卢安东 +3 位作者 高涵翔 赵晶 乙成成 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9-525,共7页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团队在“EFFECT(E:efficient,高效;F:fast,快速;F:flexible,灵活;E:equipment,设备;C:cooperation,合作;T:timely,及时)原则”指导下进行远程救治和院际转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团队在“EFFECT(E:efficient,高效;F:fast,快速;F:flexible,灵活;E:equipment,设备;C:cooperation,合作;T:timely,及时)原则”指导下进行远程救治和院际转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ECMO团队在“EFFECT原则”指导下转运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ECMO适应证、ECMO置管模式、转运方式、院际转运距离、转运期间并发症以及结局。结果:46例转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8)岁,其中男性30例(65.2%);ECMO适应证包括心原性休克35例(76.1%)、严重呼吸衰竭6例(13.0%)、其他原因导致的循环衰竭5例(10.9%);ECMO采用静脉-动脉模式40例(87.0%),采用静脉-静脉模式6例(13.0%)。所有患者在“EFFECT原则”指导下均成功转运,均经救护车转运至我院,转运最远距离1095 km,平均距离为(267.87±271.05)km。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转运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发热(9例,19.6%)和置管处渗血(7例,15.2%),均未造成严重后果。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7)d,ECMO平均辅助时间为(6±2)d;29例(63.0%)患者存活出院。结论:ECMO辅助患者在“EFFECT原则”指导下,转运更加快速、高效,这种方法有利于西北地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 呼吸衰竭 循环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7
16
作者 剡冬冬 张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12,共4页
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血管正常或有轻度狭窄,但远端血流减慢的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临床常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类似冠心病症状,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主要停留在筛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病... 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血管正常或有轻度狭窄,但远端血流减慢的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临床常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类似冠心病症状,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主要停留在筛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临床特点总结较少,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增多,CSF检出率也相应增加,本文就近期国内外CSF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类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病因 病理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转录因子6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沛 彭瑜 张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397,共5页
激活转录因子6(ATF6)是一种位于内质网的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包括心肌在内的多种组织,主要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来参与内质网应激,是器官及组织稳态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多项研究表明,ATF6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 激活转录因子6(ATF6)是一种位于内质网的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包括心肌在内的多种组织,主要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来参与内质网应激,是器官及组织稳态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多项研究表明,ATF6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糖尿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就ATF6的结构、分型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转录因子6 心血管疾病 内质网应激 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俭涛 徐明国 +4 位作者 王润青 王彦飙 刁攀 杨寅 高延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采用体外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GYZ记忆合金板)置入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男性,年龄55.2±7.1岁,身高175.4±3.8cm,体重72.3±6.0kg。通过... 目的:采用体外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GYZ记忆合金板)置入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男性,年龄55.2±7.1岁,身高175.4±3.8cm,体重72.3±6.0kg。通过薄层CT及骨密度检查,排除畸形、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所有标本剔除脊柱周围血管、肌肉等软组织,保留韧带、关节囊后,先后制作为生理组、损伤组、新型合金板组、传统钛板组4组:生理组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标本仅将C3/4椎间盘破坏;新型合金板组将C3/4椎间盘切除后置入椎间融合器,前路辅助GYZ记忆合金板融合固定;传统钛板组前路辅助传统钛板固定。每组标本均在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方向上给予1.5N·m的载荷。记录第3次试验的结果并对四组标本C3/4椎间隙在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扭转方向上的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置入物位置良好。生理组C3/4在前屈、背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为4.8°±0.5°、2.5°±0.1°、2.4°±0.3°、2.6°±0.3°、2.0°±0.2°与3.9°±0.1°;损伤组分别为6.0°±0.7°、3.4°±0.3°、3.4°±0.5°、3.8°±0.6°、2.4°±0.9°与5.7°±1.3°,较生理组明显增大(P<0.05)。新型合金板组C3/4椎间隙在上述六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为0.6°±0.1°、0.4°±0.1°、0.5°±0.1°、0.7°±0.1°、0.6°±0.1°及1.0°±0.1°,传统钛板组分别为0.6°±0.1°、0.5°±0.1°、0.5°±0.1°、0.7°±0.1°、0.5°±0.1°与1.0°±0.1°,两组在各方向上的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型记忆合金板可以获得与传统钛板相似的固定强度和重建手术部位的即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研究 尸体标本 颈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武锋超 蓝庆肃 +3 位作者 马兰虎 韩俊先 王姣 姚亚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心力衰竭(HF)的疗效及安全性(不管是否存在糖尿病)。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SGLT2i对比安慰剂治疗HF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 目的 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心力衰竭(HF)的疗效及安全性(不管是否存在糖尿病)。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SGLT2i对比安慰剂治疗HF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7 61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使用SGLT2i显著降低了HF住院(HR=0.69,95%CI:0.63~0.77)、心血管死亡(HR=0.86,95%CI:0.78~0.95)、全因死亡(HR=0.83,95%CI:0.75~0.92)、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风险(HR=0.74,95%CI:0.69~0.80);在射血分数保留的HF亚组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益处;此外,使用SGLT2i减少肾脏相关不良反应(RR=0.84,95%CI:0.72~0.99)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9,95%CI:0.85~0.93),但是增加了生殖器感染发生率(RR=2.48,95%CI:1.56~3.95)。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不管是否存在糖尿病,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可改善HF患者心肾结局,并且减少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了生殖器感染风险,但对射血分数保留的HF无明显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力衰竭 有效性 安全性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衔接蛋白p66Shc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沛 剡冬冬 +1 位作者 彭瑜 张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首选治疗策略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缺血恶化及加速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目前MIRI的预防和治疗仍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大量研...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首选治疗策略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缺血恶化及加速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目前MIRI的预防和治疗仍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大量研究表明,衔接蛋白p66Shc在包括MIRI对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针对衔接蛋白p66Shc在MIRI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调节作用机制,以及以p66Shc为靶点的相关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MIR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P66SHC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