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庚池 牟兰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12,共3页
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常见牙列拥挤、前突、埋伏牙、严重龋齿等需要减数治疗的拔牙病例[1]。牙齿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将出现不可逆的、进行性的吸收,导致牙槽嵴的高度降低和宽度减小[2]。研究发现,牙槽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拔牙后第1个月内... 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常见牙列拥挤、前突、埋伏牙、严重龋齿等需要减数治疗的拔牙病例[1]。牙齿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将出现不可逆的、进行性的吸收,导致牙槽嵴的高度降低和宽度减小[2]。研究发现,牙槽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拔牙后第1个月内,接近2/3的吸收发生在最初的3个月。临床上经常观察到,在开始关闭拔牙间隙时,由于骨量不足使牙齿移动非常困难或者根本不能移动;或者在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根吸收,牙槽骨裂等并发症[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关闭拔牙间隙 剩余牙槽嵴 牙根吸收 保存技术 牙槽骨吸收 牙列拥挤 骨量不足 关闭间隙 埋伏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庚池 张晓波 +2 位作者 牟兰 韩耀辉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病例出现牙龈折痕原因,为临床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拔除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筛查出发生的牙龈折痕病例87例,选择其中一侧出现牙龈折痕,另一侧未出现的病例65例,将出现牙龈折痕...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病例出现牙龈折痕原因,为临床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拔除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筛查出发生的牙龈折痕病例87例,选择其中一侧出现牙龈折痕,另一侧未出现的病例65例,将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实验侧,未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对照侧,通过CBCT测量分析,比较两侧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与出现牙龈折痕的相关性。结果:牙龈折痕多发生在下颌,牙周探针牙龈折痕深度下颌均大于上颌。牙龈折痕侧牙槽骨宽度减小、高度降低以及密度减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牙龈折痕的出现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对软组织支持的丧失,可能是出现牙龈折痕的解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折痕 正畸 拔牙矫治 间隙关闭 牙槽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伴双侧上颌尖牙阻生的正畸治疗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姚红梅 田黎 +2 位作者 尹燕飞 张晓波 葛振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且上颌尖牙严重阻生,因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通过上下颌活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使反得以纠正,面型明显改善,保留了牙列的完整性,咬合关系正常。
关键词 骨性Ⅲ类 尖牙阻生 反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注射淫羊藿苷对大鼠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艳妮 袁学顺 +1 位作者 岳子琪 曹宝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0-403,413,共5页
目的了解局部使用淫羊藿苷对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注射200mg/kg的淫羊藿苷(淫羊藿苷组)或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左侧上颌为阴性对照组。通过SEM、HE及TRAP染色,观察牙根表面的吸收陷窝,并计算吸... 目的了解局部使用淫羊藿苷对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注射200mg/kg的淫羊藿苷(淫羊藿苷组)或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左侧上颌为阴性对照组。通过SEM、HE及TRAP染色,观察牙根表面的吸收陷窝,并计算吸收陷窝率和TRAP阳性细胞数。结果淫羊藿苷组SEM吸收陷窝率和TRAP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测量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淫羊藿苷组和阴性对照组TRAP阳性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SEM吸收陷窝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淫羊藿苷可降低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发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 局部注射 吸收陷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骨缺损区引导骨再生后正畸牙移动的临床观察1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田燕 钱若谷 +2 位作者 张媛 杨晓丽 葛振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引导骨再生(GBR)技术通常用以增加缺损牙槽嵴的宽度及高度,以达到治疗所需的要求。本文报道1例GBR技术与正畸联合应用病例,修复缺损牙槽骨并通过所修复牙槽骨中正畸牙移动关闭缺牙间隙,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正畸 引导骨再生技术 牙槽骨缺损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成人McNamara分析法正常值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车锋哲 郑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0-843,共4页
目的:建立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成人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并研究其颅面结构的性别特征和民族特征。方法:选择72名延边地区正常朝鲜族成人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McNamara分析法进行测量,得到朝鲜族正常成人该分... 目的:建立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成人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并研究其颅面结构的性别特征和民族特征。方法:选择72名延边地区正常朝鲜族成人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McNamara分析法进行测量,得到朝鲜族正常成人该分析法的正常值及标准差。结果:①建立了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成人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及标准差;②朝鲜族正常成人颅面部硬组织结构存在性别差异,上颌突度、下颌突度男性小于女性(P<0.05);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上下颌长度差、前下面高、下切牙突距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结论:朝鲜族正常成人牙、颌面结构存在性别以及种族、民族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研究我国朝鲜族成人牙、颌面特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朝鲜族 MCNAMARA分析法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现状 被引量:22
7
作者 高洁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4-1276,共3页
骨性Ⅲ类错畸形是正畸治疗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广泛应用,为掩饰性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牙列整体远移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椅弓滑动法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安晓莉 陈宏伟 +3 位作者 司庆宗 周又和 刘斌 王记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摇椅弓应用于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的力学效应。方法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上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深度摇椅弓和不同高度牵引钩内收上前牙时对6个上前牙阻抗中心产生的转矩,并观察二者联合应用时上前牙初始移动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摇椅弓应用于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的力学效应。方法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上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深度摇椅弓和不同高度牵引钩内收上前牙时对6个上前牙阻抗中心产生的转矩,并观察二者联合应用时上前牙初始移动情况。结果选择不同深度的摇椅弓可产生不同的冠唇向转矩,用以抵消摩擦力及不同高度牵引钩滑动法内收产生的冠舌向转矩,进而实现上前牙的整体移动。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应用种植体支抗时,2 mm深度的摇椅弓可配合使用7.2 mm高度的牵引钩来实现上前牙的压低及整体内收。结论摇椅弓可以有效改善内收前牙时出现的直立和舌倾状态,实现压低和转矩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椅弓 滑动法 整体内收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点保存术在关闭拔牙间隙预防牙龈折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庚池 韩耀辉 +1 位作者 牟兰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作为对照,术后6周开始正畸治疗。选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对比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上颌1例患者,下颌所有患者中均出现牙龈折痕,实验组观察到牙龈折痕的出现。结论:位点保存术能够对抗拔牙窝的萎缩,有效的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折痕 位点保存术 拔牙窝 牙槽骨 间隙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彩霞 田佳灵 葛振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有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片断弓技术排齐整平后牙,之后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后。对矫正开始之前(T1)期与磨牙远移到位后(...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有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片断弓技术排齐整平后牙,之后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后。对矫正开始之前(T1)期与磨牙远移到位后(T2)期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评价推磨牙向后的距离及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结果。结果:上颌磨牙向后推移平均约4.35 mm,上颌前牙无任何支抗丧失,种植体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能有效地推磨牙向后,拓展了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磨牙向后 微螺钉种植体 片断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盐小球中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利玲 冯雪 +3 位作者 马东洋 王建卫 陈富林 丁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为海藻酸盐水凝胶作为软骨细胞三维培养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酶消化法获取的P1代软骨细胞包裹在20 g/L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中持续培养4周,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适量的小球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E、番红"O"染色及Ⅱ型胶... 目的为海藻酸盐水凝胶作为软骨细胞三维培养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酶消化法获取的P1代软骨细胞包裹在20 g/L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中持续培养4周,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适量的小球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E、番红"O"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增殖;二甲基亚甲兰法进行氨基葡聚糖(GAG)含量测定。结果在海藻酸钙小球内培养的软骨细胞能够保持球形状态,且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逐渐聚集成簇;细胞外基质沉积逐渐增加,GAG含量增多。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鉴定证实为具有正常表型的软骨细胞。结论软骨细胞在海藻酸盐凝胶小球中培养有效维持了细胞的分化状态,细胞增殖并具有良好的分泌蛋白功能。海藻酸钙凝胶适合于软骨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海藻酸盐 三维培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面部组织与微笑相关数据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元华 栗震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面部软硬组织与美的微笑的关系。方法:用数码相机拍摄60名个别正常牙合的青少年面部正面像各数张(男30名,女30名),由正畸医生和普通人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判美的微笑,用微笑网格软件测量微笑照片相关15项数据后经统... 目的:研究面部软硬组织与美的微笑的关系。方法:用数码相机拍摄60名个别正常牙合的青少年面部正面像各数张(男30名,女30名),由正畸医生和普通人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判美的微笑,用微笑网格软件测量微笑照片相关15项数据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经方差分析(F=7.415,P<0.05),显示正畸医生与普通人的微笑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2)经Pearson相关分析,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牙龈暴露量呈负相观(r=-0.275,P<0.05),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209,P<0.05),与上下唇间隙呈负相观(r=-0.40,P<0.05),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345,P<0.05)。3)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牙龈暴露量,上切牙暴露量,上下唇间隙,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仅为上切牙暴露量。结论:1)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审美观不一致,正畸临床诊治患者过程中,双方需加强沟通。2)上切牙暴露量是影响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主要因素,提示正畸医生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应注意上切牙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笑 牙龈暴露量 上切牙暴露量 上下唇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TiO_(2-x)N_x薄膜托槽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颖杰 曹宝成 +3 位作者 王育华 王璞 张旭 李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30-1635,共6页
目的制备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并评价薄膜托槽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直丝弓金属托槽原材料试样表面制备锐钛矿相掺氮TiO2-xNx薄膜:①将薄膜材料(薄膜托槽组)和普通托槽材料(普通托槽组)分别缝合于大鼠颊黏膜2侧,2周后... 目的制备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并评价薄膜托槽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直丝弓金属托槽原材料试样表面制备锐钛矿相掺氮TiO2-xNx薄膜:①将薄膜材料(薄膜托槽组)和普通托槽材料(普通托槽组)分别缝合于大鼠颊黏膜2侧,2周后肉眼观察和组织学评价薄膜的口腔黏膜刺激性;②分别用薄膜材料(薄膜托槽组)、普通托槽材料(普通托槽组)浸提液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给小鼠灌胃1周,观察小鼠的临床毒性体征、体质量增长率和重要脏器组织学变化以评价薄膜材料的短期全身毒性作用;③薄膜材料对兔血的溶血实验评价材料的溶血性;④分组同②,各组小鼠在24 h内给予对应液灌胃2次,制备小鼠骨髓涂片评价薄膜材料可能的致畸致突变作用。结果大鼠饮食、活动如常,薄膜托槽组的口腔黏膜与普通托槽组组织学表现一致,表明薄膜托槽无明显口腔黏膜刺激作用;短期全身毒性实验中,3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动物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毒性体征,病理解剖也未观察到明显异常,表明薄膜托槽无明显短期全身毒性作用;溶血实验中,薄膜托槽组溶血率<5%,未发现红细胞破象,表明薄膜试样不引起急性溶血;微核实验中生理盐水组、薄膜托槽组和普通托槽组的微核率分别为1.48‰、2.08‰和2.16‰,均低于5‰,且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无口腔黏膜刺激性、无短期全身毒性、无溶血性以及无遗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氮TiO2-xNx薄膜 MBT直丝弓金属托槽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移下颌磨牙矫治反[牙合]伴下颌偏斜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牟兰 姚红梅 +1 位作者 杨艺强 葛振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37,共3页
介绍1例通过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后牙,配合Ⅲ类牵引及斜牵纠正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的成人错畸形患者,矫正后患者的Ⅲ类骨面型及下颌偏斜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下颌偏斜 种植体支抗 推磨牙远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与第三磨牙缺失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艳妮 曹宝成 +1 位作者 袁学顺 潘晓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垂直骨面型与第三磨牙缺失是否存在关联。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07名患者,根据头颅侧位片上MP-SN角,分为均(99例)、高(45例)、低角(63例)型;在曲面断层片统计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第三磨牙缺失率。SPSS 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 目的:了解不同垂直骨面型与第三磨牙缺失是否存在关联。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07名患者,根据头颅侧位片上MP-SN角,分为均(99例)、高(45例)、低角(63例)型;在曲面断层片统计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第三磨牙缺失率。SPSS 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高角面型组无论在上颌或下颌、单侧或双侧第三磨牙缺失率均高于低角面型组(P<0.05);女性双侧上颌第三磨牙缺失率高于男性(P<0.05);上颌第三磨牙缺失率显著高于下颌(P<0.05)。结论:垂直骨面型与第三磨牙缺失率有相关性,高角面型者第三磨牙缺失率明显高于低角面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第三磨牙 缺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TiO_(2-x)N_x薄膜托槽粘接强度的研究
16
作者 王璞 曹宝成 +3 位作者 王婧 曹帅 高静 王育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研究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的制备过程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磁控溅射法在普通金属托槽表面制备TiO2-xNx薄膜得到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将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通入氮气后在450℃条件下退火处理2h得到退火后掺氮TiO2-xNx薄膜托... 目的研究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的制备过程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磁控溅射法在普通金属托槽表面制备TiO2-xNx薄膜得到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将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通入氮气后在450℃条件下退火处理2h得到退火后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通过X射线衍射观察普通金属托槽及退火前、退火后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表面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3种托槽网底形貌。将60颗因正畸需要已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按照3种托槽和2种储存条件(室温蒸馏水、冷热循环)随机分为6组,每组10颗,使用京津釉质粘合剂按要求粘接,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并记录所有托槽的剪切强度,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表面为均一的锐钛矿相结构,晶粒粒径为30nm。3种托槽的底板网格清晰,排列整齐,无明显不同。冷热循环条件下的3种托槽粘接强度均低于室温蒸馏水保存下的托槽粘接强度(P<0.01),同一处理条件下3种托槽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掺氮TiO2-xNx薄膜托槽的粘接强度没有受到制备过程的影响,能够满足临床正畸治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托架 掺氮TiO2薄膜 粘接强度 冷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的CBCT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建新 刘敏 +4 位作者 赵蕾 管默 万芬 武涛 潘晓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通过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类患者上切牙不同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CBCT片,其中安氏Ⅱ1组、安氏Ⅱ2组、个别正常牙合组各50例,在牙体长轴矢状面上对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唇侧牙槽骨占... 目的:通过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类患者上切牙不同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CBCT片,其中安氏Ⅱ1组、安氏Ⅱ2组、个别正常牙合组各50例,在牙体长轴矢状面上对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唇侧牙槽骨占总牙槽骨厚度的百分比。结果:1)不同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个别正常牙合组最大,安氏Ⅱ1组次之,安氏Ⅱ2组最小;其中在根尖部位安氏Ⅱ1组最大,个别正常牙合组次之,安氏Ⅱ2组最小。2)根尖部唇侧牙槽骨厚度最大,根中部和根颈部较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错牙合的类型有关,除中切牙根尖区外,其它部位唇侧牙槽骨厚度均小于2mm,唇侧牙槽骨占总牙槽骨厚度的百分比不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安氏Ⅱ类错[牙合] 上切牙 牙槽骨厚度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承灵 王军 +2 位作者 任卫萍 周瑞 栗震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研究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拍摄31位错牙合畸形初诊患者的CBCT和头颅定位侧位片,腭骨厚度测量方法:前后向从双侧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接触点(P1P2)到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触点(M1M2),CBCT测量... 目的:研究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拍摄31位错牙合畸形初诊患者的CBCT和头颅定位侧位片,腭骨厚度测量方法:前后向从双侧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接触点(P1P2)到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触点(M1M2),CBCT测量值取偏心距1.5~10 mm。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P1P2和P2测量平面上,CBCT在1.5mm和5mm偏心距时的腭骨厚度测量值小于头颅定位测量值(P〈0.05);偏心距为10mm时所有测量平面的CBCT测量值与头颅定位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个偏心距上CBCT测量值及头颅定位测量值均从P1P2点向M1M2点递减。结论:10 mm偏心距时CBCT测量值与头颅定位测量值最为接近。P1P2测量平面上偏心距为5mm和7.5mm区域相对安全,可以考虑植入微种植体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骨厚度 CBCT 头颅定位侧位片 微种植体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共掺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兢 朱博武 +2 位作者 杨蕾 林永盛 曹宝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评价纳米二氧化钛和纤维素共掺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机械性能及抗菌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3组,2wt%二氧化钛组(T)、2wt%二氧化钛+0.4wt%纳米纤维素的共掺杂组(C)以及未改性水门汀的对照组(CG)。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摩擦磨损试... 目的:评价纳米二氧化钛和纤维素共掺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机械性能及抗菌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3组,2wt%二氧化钛组(T)、2wt%二氧化钛+0.4wt%纳米纤维素的共掺杂组(C)以及未改性水门汀的对照组(CG)。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各组材料的抗压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菌落计数法评价材料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结果:与未改性组相比,共掺杂组的抗压强度提高了21.8%(P<0.001);磨损量降低为35.9%(P<0.001);抗菌效果提高到92.3%(P<0.001)。扫描电镜可见C组的裂纹显著减少。结论:纳米纤维素和纳米二氧化钛共掺杂显著提高了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压性能、耐磨性以及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离子水门汀 纳米粒子 力学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活镍钛弓丝矫治效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洁 马锐 葛振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热激活镍钛弓丝在正畸治疗中的矫治效率。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比较热激活镍钛弓丝与其他... 目的系统评价热激活镍钛弓丝在正畸治疗中的矫治效率。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比较热激活镍钛弓丝与其他镍钛弓丝矫治效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都为建库到2017年11月30日。文献筛选及提取资料均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然后利用Cochrane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iew Manager(RevMan)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篇研究,456名受试者,并对其中4个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激活镍钛弓丝与对照镍钛弓丝相比,两者在排齐整平时间、托槽脱落次数、总疗程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指数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定性分析结果与Meta分析结果一致,同时两者在弓丝断裂次数方面也有显著差异,但在排齐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激活镍钛弓丝在排齐整平时间、总疗程、托槽脱落次数、弓丝断裂次数和患者舒适感等方面均优于其他镍钛弓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热激活镍钛弓丝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