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肌颅骨外板骨瓣转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慎远 汪德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对40侧成尸颅顶区和颞区的动脉来源及其分布进行了观测,认为以颞肌为蒂的颅顶骨外板骨瓣可作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良好骨源。并对其制作要点及术中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了讨论,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实用意义的解剖学资料。
关键词 颞肌 颅骨 外板骨瓣 下颌骨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五根散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皮质与海马中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慎远 陈广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83-84,共2页
本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损伤饲喂藏药五根散后大鼠新皮质和海马中内皮素(ET)含量变化,旨在寻找藏药防治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是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然后给该大鼠喂服藏药,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新皮质和海马)... 本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损伤饲喂藏药五根散后大鼠新皮质和海马中内皮素(ET)含量变化,旨在寻找藏药防治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是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然后给该大鼠喂服藏药,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新皮质和海马)中ET含量,并与喂水组及正常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皮质与海马中ET含量明显升高,喂服藏药治疗组的ET含量比喂水组的明显下降(P<0.05)。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新皮质及海马中的ET含量增加,而藏药可抑制ET合成使其含量下降,具有保护脑组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五根散 缺血性脑损伤 大鼠 新皮质 海马 内皮素 含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后脊髓前角细胞线粒体的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慎远 刘小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观察了游泳耐力训练后大鼠脊髓前角外侧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此群运动神经元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地增多,嵴致密,基质电子密度增高。但未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和空泡化等变性现象。用体视学方法测量了线粒体的数密度和比表面。训练... 观察了游泳耐力训练后大鼠脊髓前角外侧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此群运动神经元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地增多,嵴致密,基质电子密度增高。但未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和空泡化等变性现象。用体视学方法测量了线粒体的数密度和比表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大鼠前角细胞线粒体的数密度分别为0.675±0.19个/μm~3和0.445±0.04个/μm~3(P<0.05),比表面分别为6.35±0.17μm~2μm^(-3)和6.64±0.18μm~2μm^(-3)(P<0.02)。据此提出,耐力训练可引起前角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游泳 线粒体 耐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皮质-后索核-脊髓通路的实验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德成 宫敬忠 郗瑞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63-67,89,共6页
用Nauta法和HRP法研究了35只猫的皮质后索核投射和后索核脊髓投射。结果表明,投向后索核的皮质纤维起自后乙状回第Ⅴ层锥体细胞,该回的内侧面和十字沟上岸投向薄束核,背外侧面外2/3投向楔束核,内1/3投向二核。皮质纤维下行于锥体束内,... 用Nauta法和HRP法研究了35只猫的皮质后索核投射和后索核脊髓投射。结果表明,投向后索核的皮质纤维起自后乙状回第Ⅴ层锥体细胞,该回的内侧面和十字沟上岸投向薄束核,背外侧面外2/3投向楔束核,内1/3投向二核。皮质纤维下行于锥体束内,大部分经锥体交叉达对侧后索核,少量不交叉的纤维至同侧。后索核的中间腹侧部是皮质纤维分布的中心。投向脊髓灰质的后索核纤维主要发自核中间腹侧部的大、中型三角、多角和梭形细胞。薄束核投向下段脊髓灰质,楔束核投向上段脊髓灰质。后索核纤绀经后角尖周围的白质下行,主要终止于同侧脊髓灰质Ⅳ、Ⅴ层。皮质纤维在后索核中的终止部位与后索核脊髓纤维的起源区基本一致,据此试将两者归为一个投射系统,即皮质-后索核-脊髓通路加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后索核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质投向小脑前核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白德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用溃变电镜法观察了12只大鼠小脑前核中皮质下行纤维终末的溃变变化、纤维形式及突触联系.结果表明,皮质纤维有三种溃变变化,以电子致密型变化为主.电子致密型溃变终末有三种纤维形式,即含圆形清亮小泡、多形小泡和混合型小泡终... 用溃变电镜法观察了12只大鼠小脑前核中皮质下行纤维终末的溃变变化、纤维形式及突触联系.结果表明,皮质纤维有三种溃变变化,以电子致密型变化为主.电子致密型溃变终末有三种纤维形式,即含圆形清亮小泡、多形小泡和混合型小泡终末.其突触联系主要是轴树和轴体突触.各核中出现的溃变变化、纤维形式,在数量上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突触 超微结构 皮质纤维 小脑前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节细胞经前根向脊髓的投射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慎远 程彦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53-57,168,共6页
本文报告了切断猫脊神经前根后,其相应各脊神经节细胞发生了逆行性变化。切断6只猫的19条脊神经前根后,在相应的19个脊神经节中发现8073个溃变细胞,平均每个节为425个。这一结果表明,这些溃变细胞的轴突是通过前根的。从而在形态学上证... 本文报告了切断猫脊神经前根后,其相应各脊神经节细胞发生了逆行性变化。切断6只猫的19条脊神经前根后,在相应的19个脊神经节中发现8073个溃变细胞,平均每个节为425个。这一结果表明,这些溃变细胞的轴突是通过前根的。从而在形态学上证明脊神经节细胞有经前根传入脊髓的纤维。本文还就神经细胞逆行性变化的指征及脊神经节细胞经前根向髓内投射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前根 逆行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旁核—嗅球传入纤维的另一来源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德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31-34,共4页
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16只猫臂旁核(PB)向嗅球(OB)投射的起源细胞,将HRP注入OB的所有例均在PB内出现数量不等、而形态、分布相同的标记细胞,以同侧为主。臂旁内侧核(PBm)中出现的标记细胞最多,其次是臂旁外侧核(PB1),结合臂(CB)内最... 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16只猫臂旁核(PB)向嗅球(OB)投射的起源细胞,将HRP注入OB的所有例均在PB内出现数量不等、而形态、分布相同的标记细胞,以同侧为主。臂旁内侧核(PBm)中出现的标记细胞最多,其次是臂旁外侧核(PB1),结合臂(CB)内最少。这些标记细胞主要出现在PB的吻侧2/3,中等大的梭形细胞居多。实验证明,PB是OB传入纤维的另一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核 嗅球 HR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中脑腹侧被盖区向嗅球的投射——HRP逆轴突传递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宫敬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37-40,165,共5页
将HRP注入猫的一侧嗅球后,在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规律性地出现不等量的标记细胞。这些细胞紧依红核的腹侧,分布于腹侧被盖区的全长。大多数标记细胞呈梭形,少数为卵圆形。腹侧被盖区是嗅球传入纤维的另一来源。
关键词 腹侧被盖区 嗅球 HR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学习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慎远 谭多盛 王飞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1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探讨藏药防治脑缺血后血供恢复期内认知功能障碍等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可靠方法 ,采用交替夹闭与松解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动物模型 ,用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 ,并测定大鼠海马的 MDA(丙二醛 )含量变化 ,对比... 为探讨藏药防治脑缺血后血供恢复期内认知功能障碍等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可靠方法 ,采用交替夹闭与松解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动物模型 ,用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 ,并测定大鼠海马的 MDA(丙二醛 )含量变化 ,对比观察藏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脑缺血后血供恢复 50 d内 ,治疗组穿行迷宫时间缩短 ,海马中 MDA含量降低 ,均与未治疗组有显著差异 ( P<0 .0 5)。上述两组大鼠穿行迷宫的时间比假手术对照组延长 ,MDA含量升高 ,有极显著差异 ( P<0 .0 1)。表明藏药有改善和增强学习记忆能力之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 丙二醛 藏药 学习记忆障碍 自由基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定位投射
10
作者 施际武 饶志仁 郗瑞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53-57,88,共6页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投射。结果是:(1)冠状回前部投至两侧三叉脊束核的背内侧部,对侧稍多于本侧。向尾侧亚核的投射,由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延髓下部平面只有对侧投射。(2)冠状回中、后部基本上投至对侧三...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投射。结果是:(1)冠状回前部投至两侧三叉脊束核的背内侧部,对侧稍多于本侧。向尾侧亚核的投射,由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延髓下部平面只有对侧投射。(2)冠状回中、后部基本上投至对侧三叉脊束核。在尾侧亚核,中部主要投至吻侧半,向尾侧逐渐减少,于延髓下部平面消失;后部来的投射山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核心部位移至尾侧半并延伸到最尾端。在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其投射区随注射部位从前向后移而由内向外移。(3)于尾侧亚核,投射区主要为Ⅲ,Ⅳ层,但Ⅰ、Ⅱ层内也有少量标记终末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回 三叉脊束核 定位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前根中神经细胞突起的去向
11
作者 冯慎远 程彦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73-77,90,共6页
分别切断15只成年猫的前、后根及颈、腰部交感干,观察到前根细胞的溃变,初步查明了前根细胞突起的去向。1.断前根组18条前根中发现31个细胞,其中有18个溃变细胞,占58%;断后根组11条前根中发现116个细胞,其中有80个正常细胞,占69%。这说... 分别切断15只成年猫的前、后根及颈、腰部交感干,观察到前根细胞的溃变,初步查明了前根细胞突起的去向。1.断前根组18条前根中发现31个细胞,其中有18个溃变细胞,占58%;断后根组11条前根中发现116个细胞,其中有80个正常细胞,占69%。这说明大多数前根细胞的中枢突是经前根进入脊髓的。2.断前根组的31个细胞中,有5个正常细胞,占16%,断后根组的116个细胞中有15个溃变细胞,占12.9%。这一事实说明前根细胞的中枢突,也有经后根入脊髓的。3.断腰交感干组的14条前根中发现132个细胞,其中溃变细胞为77个,占58%,断颈交感干组的9条前根中发现63个细胞,其中37个为溃变细胞,占60%。由此证明半数以上的前根细胞的周围突是通过交感神经分布的。4.本文就前根细胞突起可能存在的其他去向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前根 脊神经前根神经元 前根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臂旁核向大脑皮质的投射——HRP逆轴突传递法研究
12
作者 白德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27-30,34,133,共6页
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24只猫臂旁核(PB)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涉及到的所有皮质区均从PB接受数量不等的投射纤维。PB投射纤维的起源细胞主要分布在臂旁内侧核(PBm),少量在臂旁外侧核(PB1)和结合臂(CB)内;这些细胞主要... 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24只猫臂旁核(PB)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涉及到的所有皮质区均从PB接受数量不等的投射纤维。PB投射纤维的起源细胞主要分布在臂旁内侧核(PBm),少量在臂旁外侧核(PB1)和结合臂(CB)内;这些细胞主要出现在PB的吻侧2/3,以中等大的梭形细胞居多。根据各注射例PB内标记细胞数的多少可知:PB发出的纤维广泛投向皮质各脑回,重点投向前半皮质,其中前,后乙状回是投射中心,其余各脑回(包括未见报道的听区、梨状区、压上回、压旁回和海马)只接受PB的少量上行投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核 大脑皮质 HR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蓝斑核向嗅球、嗅前核的投射——HRP逆轴突传递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园 宫敬忠(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127-133,177,共8页
本研究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28只猫蓝斑核(LC)向嗅球(OB)、嗅前核(AON)的投射,结果如下:1.于OB注射例中,LC内出现少到中等量的标记细胞,其分布状况在各例大致相同:全长分布,中间居多,两端渐少;各亚核的细胞数为蓝班主核多于蓝班α核... 本研究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28只猫蓝斑核(LC)向嗅球(OB)、嗅前核(AON)的投射,结果如下:1.于OB注射例中,LC内出现少到中等量的标记细胞,其分布状况在各例大致相同:全长分布,中间居多,两端渐少;各亚核的细胞数为蓝班主核多于蓝班α核外侧部,后者又多于其内侧部,即pLC>ILCa>mLCa。细胞以中型为主,少量小及大型细胞,多为卵圆、三角和梭形。同侧LC中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对侧。2.于AON注射例中,LC内出现不等量的标记细胞,其分布特点、细胞大小及形态与OB例基本相同,LC中出现的标记细胞数平均多于OB例。3.注HRP于OB和AON例中,LC中出现的标记细胞显著多于OB或AON注射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核 嗅球 嗅前核 HR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Darkschewitsch氏核向大脑皮质的投射——HRP逆轴突传递法研究
14
作者 方园 白德成 何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214-218,274,共6页
本文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猫中脑Darkschewitsch氏核(DK)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观察了起源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证明DK仅投向前、后乙状回(感觉运动皮质),其余各脑回或机能区均不接受DK的投射;DK只投向感觉运动皮质的前肢区,而不投向后... 本文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猫中脑Darkschewitsch氏核(DK)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观察了起源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证明DK仅投向前、后乙状回(感觉运动皮质),其余各脑回或机能区均不接受DK的投射;DK只投向感觉运动皮质的前肢区,而不投向后肢区和面区。标记细胞以中等大小的卵圆形、梭形和三角形为主,散在分布于同侧DK的全长,对侧几乎无标记。核的吻段较尾段的标记细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schewitsch氏核 前乙状回 后乙状回 HR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中缝核向嗅球的投射——HRP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烨 宫敬忠(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135-140,178,共7页
本研究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猫脑干中缝各核向嗅球的上行投射。实验证明,将HRP注入一侧嗅球后,标记细胞规律性地出现在上位脑干的各中缝核中,即中缝背核(RD)、中央上核(CS)、中间线形核(LI)和吻侧线形核(LR);下位脑干的中缝各核(中... 本研究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猫脑干中缝各核向嗅球的上行投射。实验证明,将HRP注入一侧嗅球后,标记细胞规律性地出现在上位脑干的各中缝核中,即中缝背核(RD)、中央上核(CS)、中间线形核(LI)和吻侧线形核(LR);下位脑干的中缝各核(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和中缝桥核)全无标记。四个核中出现的标记细胞数各不相同,细胞的分布各有特点。RD中的标记细胞数是四个核中最多的,它们沿中线排列,主要集中于核的中、吻段,尾段极少。CS内的标记细胞数占第二位,仅见于核的尾段,吻段无标记。LI中的标记细胞最少,分散在核的全长。LR中的标记细胞不多,主要出现在同侧核的腹侧部。本研究支持文献中关于RD和CS与嗅球的上行联系的报导,证明了尚未见报导的LI和LR是嗅球传入纤维的另外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核 嗅球 HR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嗅结节与丘脑的双向纤维联系—HRP法研究
16
作者 蒲树业 宫敬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应用HRP顺、逆轴突传递法研究了29例大鼠嗅结节(OT)与丘脑的纤维联系,结果如下:将HRP注入一侧嗅结节,逆行标记细胞规律性地出现在丘脑同侧室旁核(Pv),带旁核(Pt)和束旁核(Pf)。大多数例中还出现在同侧背内侧核(Tm)、后正中核(PoMn)和束... 应用HRP顺、逆轴突传递法研究了29例大鼠嗅结节(OT)与丘脑的纤维联系,结果如下:将HRP注入一侧嗅结节,逆行标记细胞规律性地出现在丘脑同侧室旁核(Pv),带旁核(Pt)和束旁核(Pf)。大多数例中还出现在同侧背内侧核(Tm)、后正中核(PoMn)和束旁下核(Spf)。上述各核按标记细胞的多少排列依次为:Pf、Tm、Pv、Pt、PoMn和Spf。顺行标记终末在Tm中央部和外侧缰核(Lh)中较密集,在Fv、Pt、Pf、PoMn和Spf中较稀疏。实验证明,凡发纤维至OT的丘脑核团,同时也接受OT的纤维,它们之间存在着往返纤维联系。大鼠PoMr和Spf与OT的纤维联系为本文首次报告,前人关于丘脑与嗅结节联系的分歧意见在本实验中得到了澄清;本文最后对嗅结节与丘脑联系的机能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结节 丘脑 双向联系 HR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