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定量超声测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白孟海 葛宝丰 +3 位作者 刘剑梅 高梅 王琦 郑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2-242,225,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老年人 流行病学 兰州市 定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9
2
作者 马慧萍 贾正平 +3 位作者 白孟海 葛欣 何晓英 陈克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防治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维甲酸灌胃造成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 ,检测灌服高、中、低 3种剂量的淫羊藿总黄酮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尿生化指标、骨矿含量及骨...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防治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维甲酸灌胃造成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 ,检测灌服高、中、低 3种剂量的淫羊藿总黄酮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尿生化指标、骨矿含量及骨密度指标的变化 ,并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个剂量组的血清E2 、T和BGP水平均高于模型组 ,尿Ca/Cr、DPD和血清PTH水平均低于模型组 ,股骨Ca、P和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接近 ,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对维甲酸造成的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与骨密度的变化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大鼠 实验性骨质疏松 生化学指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 被引量:33
3
作者 马慧萍 贾正平 +4 位作者 张汝学 陈克明 任俊 李茂星 王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0-422,428,共4页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extract of Eimedium sagittatum,TFE)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y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将TFE和含淫羊藿总黄酮大鼠血清(Serum of rats administered TFE,SES...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extract of Eimedium sagittatum,TFE)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y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将TFE和含淫羊藿总黄酮大鼠血清(Serum of rats administered TFE,SES)分别以不同浓度加入大鼠MSCs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分析。细胞增殖分析采用MTT法,成骨性分化则检测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钙盐沉积量等分化指标。结果TFE直接加入培养液对: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SES则强烈刺激细胞增殖,成倍增加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克隆数。TFE不影响MSCs的成骨性分化,但SES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量和钙盐沉积量。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活性代谢产物强烈刺激MSCs的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是淫羊藿总黄酮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 淫羊藿总黄酮 细胞增殖 性分化 大鼠 含药血清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骨钙素 碱性磷酸酶 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玉海 杨芳芳 +3 位作者 葸慧荣 李文苑 甄平 陈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胶囊(ITFC)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索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纽、ITFC-1组及ITFC-2组。其中。ITFC-1组和ITFC-2组分别以50mg·k-1...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胶囊(ITFC)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索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纽、ITFC-1组及ITFC-2组。其中。ITFC-1组和ITFC-2组分别以50mg·k-1·d-1ITFC和100mg·kg-1·d-1ITFC灌胃,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在灌胃后4、8、12周测定全身骨密度。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右侧股骨和腰椎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右侧胫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FC-1组和ITFC-2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和8周时,ITFC-1组和ITFc-2组全身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时,ITFC-1组和ITFC-2组大鼠全身骨密度、离体骨密度及血清BALP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TFC-2组大鼠骨小梁宽度和数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RACP5b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TFC-2组大鼠离体骨密度、血清BALP、骨小梁数量和面积百分比均高于ITFC-1组,骨小梁分离度和血清TRACP5b均低于ITFC-1组(均P〈0.05)。结论:ITFc有可能通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及改善骨组织微结构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投药和剂量 淫羊藿甙/治疗应用 骨质疏树中药疗法 骨和骨组织/解剖学和组织学 疾病模型 动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调节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机制 被引量:50
5
作者 马小妮 葛宝丰 +7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石文贵 谢艳芳 郭晓宇 吕享 成魁 高玉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加入10-5mol/LICA12、24、36、48h后,用real-time RT-PCR检测骨源性分化的调节基因OSX、Runt相关基因2(Runx-2)、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加入10-5mol/LICA12、24、36、48h后,用real-time RT-PCR检测骨源性分化的调节基因OSX、Runt相关基因2(Runx-2)、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lagenⅠ)、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OPG、RANKL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加入10-5mol/LICA作用10~90min,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A能明显促进骨形成,表现为OSX、Runx-2、ALP和Collagen Ⅰ基因表达量及Collagen Ⅰ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1),同时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ICA也能明显抑制骨吸收,表现为提高OPG及OPG/RANKL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论 ICA可能是通过促进OSX、Runx-2、ALP和Collagen Ⅰ基因表达,提高CollagenⅠ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并通过促进OPG及OPG、RANKL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来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淫羊藿苷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薯蓣皂苷元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军 何晓乐 +2 位作者 甄平 周胜虎 李旭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3-460,共8页
目的:在小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中观察薯蓣皂苷元(Dgn)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代谢和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以及Dgn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5只C57BL/6小鼠随... 目的:在小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中观察薯蓣皂苷元(Dgn)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代谢和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以及Dgn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纽和Dgn组,相应处理4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将模型对照组培养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四组:①模型对照组;②Dgn组;@Dgn+阻断剂组;④阻断剂对照组。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纽软骨细胞中P-JAK2、p-STAT3、Bax、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蛋白表达,并用比色法测定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活性。结果:软骨组织形态学方面,模型对照组软骨细胞变化最明显,Dgn组细胞形态维持较好,软骨细胞膜完整;电镜下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软骨组织标本表面损伤较为严重,而Dgn组软骨组织标本表面平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Dgn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均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SDH、COX蛋白表达水平、SOD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增加(均P〈0.05);而与Dgn组比较,Dgn+阻断剂组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SDH、COX蛋白表达水平及SOD含量降低(均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与OA软骨细胞病理变化密切相关。Dgn可以通过激活JAK2/STAT3通路,有效减轻OA病理过程中软骨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发挥对OA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病理学 薯蓣皂甙/药理学 STAT3转录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软骨细胞病理学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通过OPG/RANKL信号途径调节骨吸收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马小妮 葛宝丰 +6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王嘉琪 郭晓宇 宋鹏 吕享 成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抑制骨吸收的机理。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检测细胞纯度。加入10-5M淫羊藿苷12 h、24 h、36 h、48 h后用Real-time-RT-PCR检测OPG和RANKL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第2代培养细...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抑制骨吸收的机理。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检测细胞纯度。加入10-5M淫羊藿苷12 h、24 h、36 h、48 h后用Real-time-RT-PCR检测OPG和RANKL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第2代培养细胞的纯度达到95%以上。OPG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24 h时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OPG和RANKL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淫羊藿苷主要通过提高OPG及OPG和RANKL的比值来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淫羊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通过PI3K/AKT-eNOS信号途径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性分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晓宇 李唯 +5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杨柯 鲁金星 郝海婷 高玉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6-970,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促进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rBMSCs,传至第2代后用流式法鉴定细胞纯度并用于机制研究。细胞铺满皿底后分为ICA组(...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促进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rBMSCs,传至第2代后用流式法鉴定细胞纯度并用于机制研究。细胞铺满皿底后分为ICA组(1×10-5mol.L-1)、LY294002组(5×10-5 mol.L-1)、ICA+LY294002组和空白对照组。不同处理24 h后分别用Real-time PCR法检测ALP、eNOS和iNOS的基因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eNOS和iNOS蛋白表达量,同时测定TNOS、iNOS活性和NO生成量。结果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检测结果均显示,10-5mol.L-1ICA明显提高rBMSCs的ALP表达水平(P<0.01),PI3K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可抑制ICA对ALP的提高作用,亦明显降低p-AKT的表达水平。ICA可提高rBMSCs的eNOS和iNOS表达水平,但LY294002只能抑制eNOS的增加,对iNOS无影响。TNOS和NO与eNOS和ALP的变化趋势一致,iNOS活性不受LY294002的影响。结论 ICA通过PI3K/AKT-eNOS途径促进rBMSCs的成骨性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淫羊藿苷 NOS AKT 阻断剂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韩桂秋 王鸣刚 +5 位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马慧萍 周建 明磊国 朱瑞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1-677,共7页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在缺氧培养条件下对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成骨分化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并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和缺氧加药组,其中缺氧加药组进一...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在缺氧培养条件下对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成骨分化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并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和缺氧加药组,其中缺氧加药组进一步分为10-6、10-5和10-4 mol·L-1组,分别加入10-6、10-5和10-4 mol·L-1芒柄花素。于缺氧处理36 h后分析各组的细胞存活率、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并用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及Caspase-3的基因表达情况。缺氧处理48 h后检测ALP活性、钙化结节面积等成骨分化指标。结果与缺氧对照组比较,芒柄花素可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减少细胞凋亡并提高G1期细胞百分比,提高HIF-1α和Bcl-2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对ALP活性和钙化结节面积等也有提高作用,且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特点。结论芒柄花素对成骨细胞缺氧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芒柄花素 成骨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弦波电磁场激活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国政 葛宝丰 +3 位作者 陈克明 李志锋 周建 韦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研究正弦波电磁场(SEM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是否与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相关.首先检测成骨细胞经正弦电磁场作用0h、0.5h、1h、1.5h、2h、2.5h、3h、3.5h和4h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探明电磁场是否影响NO的合成;其次,在细胞培... 研究正弦波电磁场(SEM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是否与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相关.首先检测成骨细胞经正弦电磁场作用0h、0.5h、1h、1.5h、2h、2.5h、3h、3.5h和4h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探明电磁场是否影响NO的合成;其次,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NOS的阻断剂L-NAME以阻断NO信号通路,观察电磁场促进骨形成作用是否受到影响.结果发现,经正弦波电磁场处理后,NOS活性升高,在0.5h达到峰值,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Osterix基因的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化结节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NAME组各项指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SEMF+L-NAME组则略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低于SEMF组.以上结果表明SEM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过程中NO信号通路被激活,如该通路被抑制,则SEMF的促成骨作用被抵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波电磁场 成骨细胞 分化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后路复位与固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秋明 田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手术切开复位 后路 椎弓根钉棒系统 脊髓功能恢复 脊柱稳定性 脊髓神经 短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成骨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2 位作者 刘兴炎 白孟海 郑荣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将大鼠骨髓单细胞悬液静置培养 36h,利用骨髓基质细胞贴壁能力强的特点对其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 .采用爬片培养、HE染色、组化染色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等手段研究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分化和分泌基质情况 .结果表明 ,非... 将大鼠骨髓单细胞悬液静置培养 36h,利用骨髓基质细胞贴壁能力强的特点对其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 .采用爬片培养、HE染色、组化染色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等手段研究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分化和分泌基质情况 .结果表明 ,非诱导培养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呈梭形 ,部分传代细胞中可观察到脂肪细胞和肌细胞 .经成骨性诱导培养后 ,骨髓基质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 ,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 ,钙含量增加 ,最终形成典型的矿化结节 .提示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分化成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能力 ,但其分化成骨的潜能最为强大 .本实验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式有可能适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骨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 体外定向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3 位作者 李旭升 陆皓 田琦 高明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成人脊柱结核患者286例,其中单椎体结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38岁,平均26.2岁。均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病变均在腰椎,L11例,L22例,L32例,... 目的:探讨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成人脊柱结核患者286例,其中单椎体结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38岁,平均26.2岁。均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病变均在腰椎,L11例,L22例,L32例,L41例。6例均行脊柱X线平片、CT扫描及MRI检查,X线平片上均无阳性发现;腰椎常规CT扫描2例发现椎体下缘孤立性囊性病灶,4例为轻度椎间盘突出;MRI检查均显示单椎体内圆形病灶,T1低信号、T2高信号改变,邻近椎间盘、附件信号正常,病变椎体轮廓及高度无异常。对病变椎体行CT扫描,可见椎体内为孤立性囊性溶骨性病灶,椎旁软组织未受累。2例术前未确诊,行病灶探查清除植骨术;4例结合临床诊断为单椎体结核,经抗结核治疗2~3周后行椎体内病灶清除、髂骨填塞植骨术。术后均行抗结核药物治疗8~10个月。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椎体病变均为结核改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3个月,半年内血沉均恢复正常,腰痛症状逐渐消失,X线片证实植骨均愈合,平均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结论:成人单椎体孤立性结核临床较为少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CT和MRI联合检查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及骨破坏类型,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合病灶清除椎体内植骨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非典型 单椎体 孤立性 影像学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体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标志物介导姜黄素抑制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军 何晓乐 +2 位作者 甄平 周胜虎 李旭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47、L-选择素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表达的变化以及姜黄素(Cur)的干预作用。方珐:建立C57BIM6小鼠OA模型,20只小鼠随机分为手...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47、L-选择素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表达的变化以及姜黄素(Cur)的干预作用。方珐:建立C57BIM6小鼠OA模型,20只小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ur25组和Cur50组(术后分别每日接受25μmol/L和50μmol/L浓度姜黄素腹腔注射)。4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超微结构;培养各组软骨细胞,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MMP-2、MCP-1和CD47表达,ELISA和分光光度法检测L-选择素水平及AOPP浓度变化。结果:软骨组织标本形态学变化模型对照组最明显,Cur25组次之;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ur25组、cur50组软骨细胞MMP-2、MCP-1表达均增多(均P〈0.05),CD47表达均下降(均P〈0.05),L.选择素水平及AOPP浓度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ur25组和Cur50组软骨细胞MMP-2、MCP-1、L-选择素及AOPP的表达下降(均P〈0.05),CIM7的表达上升(均P〈0.05),且与Cur25组比较,Cur50组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MMP-2、MCP—1、CD47、L-选择素及AOPP的异常表达与OA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相关。姜黄素可缓解关节软骨的退变,减轻软骨炎症,提高软骨细胞的代谢活性,且此作用与姜黄素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病理学 姜黄素/药理学 姜黄素/投药和剂量 基质金属蛋 白酶2 趋化因子CCL2 抗原 CD47 L选择素 蛋白水解产物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5 位作者 甄平 李旭升 付晨 刘占宏 高秋明 王宏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脊柱结核并脊髓受压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误诊、误治达 3 5~ 18个月 (平均6 5个月 )的 18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之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诊断中 10例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 ,...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脊柱结核并脊髓受压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误诊、误治达 3 5~ 18个月 (平均6 5个月 )的 18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之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诊断中 10例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 ,5例被误诊为脊柱转移瘤 ,3例被误诊为非结核性感染。CT、MRI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给予抗结核及手术治疗后获较满意恢复。结论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脓肿形成可出现明显局限性 ,临床缺乏典型表现。CT、MRI检查可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即时抗结核治疗及手术入路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结核 脊柱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明暄 周胜虎 +2 位作者 邓晓文 李旭升 雷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椎弓螺钉的稳定性,为椎弓根内固定在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的选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椎弓螺钉的稳定性,为椎弓根内固定在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的选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四个水平。然后,每个骨密度水平,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钉24枚,进行螺钉轴向拔出实验,测定最大拔出力、刚度和能量吸收值三项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骨密度水平间的对比分析。结果骨密度水平从正常下降到重度疏松程度,最大拔出力、刚度均随之下降,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骨密度水平的能量吸收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重度疏松(P<0.05),但与骨量减少水平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骨量减少水平的能量吸收值显著性高于重度骨质疏松水平(P<0.05),但与骨质疏松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映椎体骨质质量的骨密度是决定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拔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与金雀异黄酮骨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成魁 陈克明 +3 位作者 葛宝丰 甄平 马慧萍 高玉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通过淫羊藿苷(icariin,ICA)和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幼龄大鼠和切除卵巢大鼠的药物干预,比较其抗骨质疏松的药理活性。方法 1月龄♀SD大鼠灌服25 mg·kg-1·d-1淫羊藿苷和10 mg·kg-1·d-1金雀异黄酮3个月,6... 目的通过淫羊藿苷(icariin,ICA)和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幼龄大鼠和切除卵巢大鼠的药物干预,比较其抗骨质疏松的药理活性。方法 1月龄♀SD大鼠灌服25 mg·kg-1·d-1淫羊藿苷和10 mg·kg-1·d-1金雀异黄酮3个月,6月龄SD切除卵巢大鼠灌服同样的剂量3个月,检测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血清骨钙素与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和骨组织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1月龄大鼠口服淫羊藿苷后,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和骨质量均增加,而金雀异黄酮效果甚微。然而,切除卵巢大鼠在口服金雀异黄酮后,比淫羊藿苷更有效的抑制了骨量丢失和骨组织微结构的退化。结论相比较金雀异黄酮,淫羊藿苷有更强的成骨活性,但雌激素活性较弱,能更强地提高幼鼠峰值骨量。切除卵巢大鼠内环境由雌激素主导,因此,金雀异黄酮比淫羊藿苷能更强地减缓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金雀异黄酮 骨密度 峰值骨量 骨质疏松 切除卵巢 雌激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植骨联合非接触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八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秋明 薛云 +3 位作者 邓银栓 周顺刚 厉孟 时培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1-635,共5页
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对8例股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锁定钢板非接触技术固定骨折端,钢板置于大腿外侧皮下、股外侧肌的外侧。Ⅰ期切取不带皮质髂骨颗粒状松质骨植在清创后血运良好的骨缺损部位,尽量... 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对8例股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锁定钢板非接触技术固定骨折端,钢板置于大腿外侧皮下、股外侧肌的外侧。Ⅰ期切取不带皮质髂骨颗粒状松质骨植在清创后血运良好的骨缺损部位,尽量充满死腔,术后放置引流管。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30±10)min;术后使用抗菌药物6周;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8d左右;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19±7)个月。其中7例术后复查X线摄片显示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5)周;1例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后改行骨搬移术。8例均未发生钢板及螺丝钉断裂、松动及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方法学 骨移植 骨髓炎/病因学 股骨 股骨骨折/外科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云云 赵兴绪 +3 位作者 赵红斌 葛宝丰 刘兴炎 陈克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21-24,36,共5页
为了探讨川芎嗪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E)阳性对照组和川芎嗪诱导组。采用荧光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 为了探讨川芎嗪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E)阳性对照组和川芎嗪诱导组。采用荧光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和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RT-PCR检测诱导不同时间对神经细胞相关基因Nestin、NSE、β-微管蛋白III(β-Tubulin III)和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诱导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突起形成且数目不等,形成神经元样细胞。细胞死亡率低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免疫荧光化学法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川芎嗪诱导后的细胞nes-tin和NSE蛋白表达呈阳性,且表达丰度显著高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川芎嗪作用不同时间的BMSCs表达神经细胞相关基因Nestin、β-Tubulin III、NSE和Nurrl。结果表明川芎嗪能定向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是较理想的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弦交变电磁场提高大鼠峰值骨量存在时间效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玉海 李唯 +5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成魁 马小妮 石文贵 李少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探讨50 Hz 0.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不同时长暴露干预对SD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5 min组、90 min组、180 mi... 目的探讨50 Hz 0.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不同时长暴露干预对SD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5 min组、90 min组、180 min组和270 min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实验组每天给予相应时长50 Hz 0.1 mT磁场强度的SEMFs干预。8周后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AG-X系列台式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椎体生物力学性能,ELIS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浓度,品红-苦味酸染色(Van Gieson,VG)进行骨形态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90 min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椎体骨密度、椎体生物力学参数和血清中OC的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80 min组股骨、椎体骨密度和血清中OC、全身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 min组股骨骨密度和椎体骨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 min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RACP 5b的含量无明显变化。90、180、270 min组骨小梁数目、厚度和面积均增加,而骨小梁间隙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5 min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50 Hz 0.1 mT磁场强度提高了SD大鼠峰值骨量,但是存在时间"窗口效应",90 min效果最好,不同时长对峰值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交变电磁场 骨密度 峰值骨量 骨质疏松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