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5 位作者 甄平 李旭升 付晨 刘占宏 高秋明 王宏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脊柱结核并脊髓受压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误诊、误治达 3 5~ 18个月 (平均6 5个月 )的 18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之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诊断中 10例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 ,...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脊柱结核并脊髓受压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误诊、误治达 3 5~ 18个月 (平均6 5个月 )的 18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之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诊断中 10例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 ,5例被误诊为脊柱转移瘤 ,3例被误诊为非结核性感染。CT、MRI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给予抗结核及手术治疗后获较满意恢复。结论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脓肿形成可出现明显局限性 ,临床缺乏典型表现。CT、MRI检查可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即时抗结核治疗及手术入路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结核 脊柱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文献对足底内侧动脉分支描述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宇 高秋明 +3 位作者 邓银栓 薛云 时培晟 邓小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足底和足内侧区切取游离或带蒂皮瓣时供区部位隐蔽,皮瓣血管蒂位置表浅易于解剖,不损害主要血管,皮瓣质地与手部皮肤相似,可携带神经重建受区感觉功能。因此,该处是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前足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重要供区,也是游... 足底和足内侧区切取游离或带蒂皮瓣时供区部位隐蔽,皮瓣血管蒂位置表浅易于解剖,不损害主要血管,皮瓣质地与手部皮肤相似,可携带神经重建受区感觉功能。因此,该处是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前足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重要供区,也是游离皮(肌)瓣修复手部创而的良好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动脉分支 皮瓣转移修复 周围软组织缺损 带蒂皮瓣 文献 中外 手部皮肤 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飞 杨巧巧 刘黎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34-36,共3页
2007年,美国学者首次建议将由大便或小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损伤称为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1]。IAD是皮肤暴露于尿液或粪便中引起的皮肤炎症,是大小便失禁引起的临床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7年,美国学者首次建议将由大便或小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损伤称为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1]。IAD是皮肤暴露于尿液或粪便中引起的皮肤炎症,是大小便失禁引起的临床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报道[1-8]显示,IAD的发生率波动范围较大,从5.6%至50.0%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便失禁 相关性 影响因素 发生现状 皮炎 DERMATITIS 常见并发症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晓燕 范丽娟 梁文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95-2396,共2页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疾病,由于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我科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应用微创小切口(切口长度8~10cm,平均8.5cm)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由于该手...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疾病,由于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我科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应用微创小切口(切口长度8~10cm,平均8.5cm)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由于该手术有切口小、出血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半髋关节 股骨颈骨折 微创小切口 高龄患者 置换治疗 护理 生活质量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单椎体结核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葛宝丰 李旭升 付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单椎体结核合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7月~2002年3月收治的7例单椎体结核进行总结.病灶部位在颈椎1例,胸椎1例,腰椎5例.3例有神经症状.MRI检查5例,均发现椎管内脓肿.CT检查7例,均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局限性破... 目的:探讨单椎体结核合并椎管内脓肿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7月~2002年3月收治的7例单椎体结核进行总结.病灶部位在颈椎1例,胸椎1例,腰椎5例.3例有神经症状.MRI检查5例,均发现椎管内脓肿.CT检查7例,均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局限性破坏.7例均行椎管探查减压、病灶清除术,4例附加内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7例术后局部无复发.3例合并神经症状者2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单椎体结核应用MRI检查可清晰显示出椎管内脓肿的大小及范围.椎管内脓肿宜早期进行病灶清除及椎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单椎体结核 椎管内脓肿 诊断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秋明 付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0-190,197,共2页
我科自1996年2月~2000年3月共收治椎管内腰骶神经根囊肿7例,均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囊中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晓文 高秋明 +1 位作者 樊海城 张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无负压引流方式...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无负压引流方式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间、术后60天内创面愈合情况。于术后0.5~1年内随访,检查两组患者肢体外观和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60天内创面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全部痊愈后出院,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1.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80.5天)。试验组患者肢体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接近正常水平,较对照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 VSD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效果良好,较常规方法有显著进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软组织损伤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前臂蔓状血管瘤误诊为慢性骨髓炎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顺刚 樊晓海 高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2-1032,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右前臂间断性疼痛8月余”于2011年12月6日入院。患者自述8个月前天气变阴或右前臂挤压时出现疼痛;另述右前臂6年前曾受伤,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肿胀及疼痛症状缓解(具体药物剂量不详)。在当地医院...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右前臂间断性疼痛8月余”于2011年12月6日入院。患者自述8个月前天气变阴或右前臂挤压时出现疼痛;另述右前臂6年前曾受伤,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肿胀及疼痛症状缓解(具体药物剂量不详)。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示:右尺桡骨相邻骨皮质凹凸不平,可见骨质破坏,诊断为骨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骨髓炎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腓骨中下段硬化性骨髓炎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顺刚 高秋明 +1 位作者 樊晓海 刘景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1-882,共2页
硬化性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yelitis)最早由瑞士科学家Garré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了描述,故又名Garré骨髓炎(Garré's osteomyelitis)。本病常见于成人及较大的儿童,多发生在胫骨、尺骨等长管状骨。起病缓慢... 硬化性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yelitis)最早由瑞士科学家Garré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了描述,故又名Garré骨髓炎(Garré's osteomyelitis)。本病常见于成人及较大的儿童,多发生在胫骨、尺骨等长管状骨。起病缓慢,发病隐匿,全身症状轻微,常因局部胀痛不适而就诊。检查时发现局部疼痛、压痛及皮温增高,有时可触及增粗的骨干,很少有红肿、破溃。腓骨硬化性骨髓炎国内少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硬化性 腓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方清清 李志忠 +4 位作者 周建 石文贵 闫娟丽 谢艳芳 陈克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研究50 Hz 0.6 m T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是否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s),传代融合后采用50 Hz 0.6 m T低频脉冲电磁场... 目的研究50 Hz 0.6 m T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是否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s),传代融合后采用50 Hz 0.6 m T低频脉冲电磁场处理不同时间后检测细胞内cAMP浓度及PKA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使用2',3'-双脱氧腺苷(DDA)抑制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检测经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后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性基因转录的变化;使用KT5720抑制PKA的磷酸化,检测经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后细胞成骨性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50 Hz 0.6 m T低频脉冲电磁场处理20 min后,ROBs内cAMP浓度显著升高,持续至40 min后迅速下降,至2 h时再次升高,p-PKA亦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说明低频脉冲电磁场激活了cAMP/PKA信号通路;使用DDA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后,由低频脉冲电磁场引起的ALP活性及成骨性基因转录升高显著下降,同样使用KT5720抑制PKA磷酸化后,由低频脉冲电磁场引起的成骨性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亦下降,说明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ROBs分化的过程。结论 50 Hz 0.6 m T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ROBs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脉冲电磁场 成骨细胞 cAMP/PK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