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热湿传递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的影响
1
作者 王烨 李永全 +2 位作者 朱欣悦 党闻语 梁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土壤温湿度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兰州地区不同气象参数条件下杂散电流随土壤热湿传递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的影响,运用熵权法得到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 为研究土壤温湿度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兰州地区不同气象参数条件下杂散电流随土壤热湿传递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的影响,运用熵权法得到土壤温湿度对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壤土、砂土及砂石土中杂散电流均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在土壤温度上升幅度较大时,杂散电流呈小幅度上升趋势;砂石土的杂散电流最小,可知其比壤土和砂土更有利于减小杂散电流的泄漏量;土壤深度为10 cm时,高温季节温度对杂散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值小于含水率;土壤深度为30 cm时,3种土壤在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时均是温度对杂散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更大,其温度对杂散电流密度的影响权重高温季节为55%~64%,低温季节为6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杂散电流 土壤 温度 含水率 热湿传递 试验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絮凝剂PDTAM去除水中Cr(Ⅵ)的抗环境干扰性研究
2
作者 杨晓敏 王刚 +2 位作者 王雪 桑芳娟 杨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230,共8页
探究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二硫代羧基化丙烯酰胺(PDTAM)去除Cr(Ⅵ)的性能,以实验室配制的含Cr(Ⅵ)模拟废水样为考察对象,通过PDTAM投加量、絮凝水力条件和初始pH值等确定了PDTAM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最佳絮凝条件;参考实际含Cr(Ⅵ)废水中... 探究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二硫代羧基化丙烯酰胺(PDTAM)去除Cr(Ⅵ)的性能,以实验室配制的含Cr(Ⅵ)模拟废水样为考察对象,通过PDTAM投加量、絮凝水力条件和初始pH值等确定了PDTAM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最佳絮凝条件;参考实际含Cr(Ⅵ)废水中常见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浊度作为环境干扰因素,研究了其对PDTAM处理含Cr(Ⅵ)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样初始pH值为3.0时,在最佳絮凝水力条件为120 r/min快搅1.5 min、40 r/min慢搅15 min下投加540 mg/L的PDTAM,Cr(Ⅵ)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7.51%。在PDTAM低投加量下共存物质对去除Cr(Ⅵ)皆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可通过增加PDTAM的投加量来减弱或消除;但是共存离子IO_(3)~-、BrO_(3)~-、Ba^(2+)和Ni^(2+)对PDTAM去除Cr(Ⅵ)仍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揭示了PDTAM对Cr(Ⅵ)的去除机理主要有氧化还原、螯合沉淀和以吸附架桥为主的絮凝沉降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絮凝剂 含Cr(Ⅵ)废水 共存物质 絮凝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国珍 刘杰 南忠仁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49,共2页
在对兰州市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角度提出了治理兰州市水环境污染的3种方案。运用理想系数法对这3种方案及其互斥组合的各项功能指标进行评选,结果表明,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 在对兰州市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角度提出了治理兰州市水环境污染的3种方案。运用理想系数法对这3种方案及其互斥组合的各项功能指标进行评选,结果表明,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排污权和水资源交易市场是兰州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 理想系数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公共娱乐场所室内热环境调查分析
4
作者 王烨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8年第3期83-86,共4页
针对兰州地区网吧普遍存在的通风不良、空气质量恶劣的现象,从热环境的角度对某大型网吧的室内参数进行了现场实测,揭示了像网吧这样的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的潜在危险,提出了不同的新风补充方案及空气品质改善措施。
关键词 热环境 现场实测 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燕 张国珍 +1 位作者 张红斌 周添红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以黄河兰州段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数学的模糊识别和最大隶属度应用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2018年丰水期黄河主流6个检测断面7项水环境质量因子进行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以黄河兰州段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数学的模糊识别和最大隶属度应用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2018年丰水期黄河主流6个检测断面7项水环境质量因子进行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6个检测断面水质均为Ⅰ类,单因子指数评价水质都为Ⅱ类,均达到既定的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限值,模糊综合评价在综合考虑各项污染因子对水质的贡献的同时,将不同水质类别分界线模糊化,更能全面客观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模型 黄河兰州段 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缺水地区“四水四定”创新管理战略研究
6
作者 王浩 周祖昊 +8 位作者 褚俊英 王花兰 熊伟 周添红 左芸 张旭昇 马凯 马明月 邓全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北方缺水地区代表,分析了存在的主要水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甘肃省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创新管理的战略对策,包括开展顶层设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推进开展试点建设等。北方缺水地区实施“四水四定”的核心在于要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优化生态、能源和粮食发展格局,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的人口、城市、灌溉和产业发展规模,提升水与“城-地-人-产”的适配性,从根本上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甘肃省 刚性约束 体制创新 管理机制 北方缺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超声联合厌氧发酵强化污泥释磷及蓝铁矿法磷回收研究
7
作者 马娟 周怡君 +4 位作者 蔡雨麒 周园 张贤庆 赵龙 于占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污泥厌氧处理过程中不同铁源,无定形铁(γFeOOH)、赤铁矿(Fe_(2)O_(3))及针铁矿(αFeOOH),被异化金属还原菌(DMRB)还原的难易及酸碱+超声联合预处理对污泥释磷乃至蓝铁矿生成的提升影响。结果表明... 以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污泥厌氧处理过程中不同铁源,无定形铁(γFeOOH)、赤铁矿(Fe_(2)O_(3))及针铁矿(αFeOOH),被异化金属还原菌(DMRB)还原的难易及酸碱+超声联合预处理对污泥释磷乃至蓝铁矿生成的提升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铁源体系铁还原率分别为γFeOOH(68.28%)、αFeOOH(20.92%)、Fe_(2)O_(3)(5.32%),铁被还原的难易受铁源结晶度的影响最大,结晶度越低,越易被微生物利用。酸/碱+超声预处理均能有效促进磷的释放,且超声条件相同,碱性环境的释磷性能显著优于酸性环境,初始pH=9和11条件下PO_(4)^(3-)释出量相较中性条件分别提高了68%和80%。另外,中性偏碱环境也有利于DMRB的异化铁还原过程,有利于系统内释出的磷和还原态铁结合,从而促进蓝铁矿的生成。相较于单独厌氧发酵体系,预处理联合厌氧发酵系统的PO_(4)^(3-)释放量增加94%,蓝铁矿产量提升至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处理 超声 磷回收 蓝铁矿 市政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混交灌木根区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胡广录 李昊辰 +3 位作者 李嘉楠 刘鹏 杨鹏华 樊亚仑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探明黑河中游不同混交灌木根区土壤水分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研究区防风固沙工程中植物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选取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沙拐枣×泡泡刺为研究对象,对三... 探明黑河中游不同混交灌木根区土壤水分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研究区防风固沙工程中植物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选取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沙拐枣×泡泡刺为研究对象,对三种混交灌木根区0~120 cm土层土壤进行采样并测定分析土壤含水率与主要理化指标。结果显示:灌木根区的土壤含水率在5-8月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9-10月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月际间梭梭×泡泡刺根区土壤含水率总体上高于其他两种混交灌木。三种不同类型的混交灌木根区土壤含水率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月际间同类型混交灌木土壤含水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种混交灌木根区的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容重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含量、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梭梭×泡泡刺根区的有机质含量、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表现出优于其他两种混交灌木的特点。三种混交灌木中梭梭×泡泡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最为突出,能够更好地保蓄土壤水分,今后研究区应优先选择梭梭与泡泡刺混交的栽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混交灌木 土壤含水率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罗永清 陈银萍 +2 位作者 陶玲 李玉强 王晓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4,共7页
通过测定兰州市三县五区主要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砷、铅、铜、锌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兰州土壤背景值及国家标准(GB15618-1995),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国家标准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兰州市农田... 通过测定兰州市三县五区主要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砷、铅、铜、锌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兰州土壤背景值及国家标准(GB15618-1995),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国家标准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兰州市农田土壤总体综合污染指数为0.81,污染水平为警戒级,单因子污染程度为砷>铅>铜>锌;西固区、红古区、皋兰县单因子污染程度为砷>铅>铜>锌,而市区、永登县、榆中县单因子污染程度为砷>铜>铅>锌,其中市区和西固区砷含量达到轻度污染水平;不同地区的综合污染程度为西固区>市区>皋兰县>永登县>红古区>榆中县,西固区和市区达到轻度污染水平,皋兰县污染水平为警戒级,永登县、红古区和榆中县污染水平为安全级.以兰州土壤背景值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兰州市农田土壤总体综合污染指数为2.20,污染水平为中度污染,单因子污染程度为铜>铅>砷>锌;各县区单因子污染程度与国家标准评价结果相同;不同地区的综合污染程度为西固区>市区>皋兰县>永登县>红古区>榆中县,西固区为重度污染,市区、皋兰县为中度污染,其余为轻度污染.兰州市农业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安全级,非农业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土壤-蔬菜系统铅污染特征及全钾速效钾与pH对其富集特性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永清 陈银萍 +1 位作者 陶玲 李玉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7-1482,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蔬菜体系49个样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蔬菜与土壤的铅污染水平以及蔬菜铅富集效应特性。结果表明:①蔬菜种植地土壤铅平均含量为26.30 mg.kg-1,合格率为93.62%...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蔬菜体系49个样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蔬菜与土壤的铅污染水平以及蔬菜铅富集效应特性。结果表明:①蔬菜种植地土壤铅平均含量为26.30 mg.kg-1,合格率为93.62%,在不同县区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红古区>榆中县>永登县;②蔬菜铅平均含量为0.59 mg.kg-1,合格率为60.78%,在不同县区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永登县>榆中县>红古区;③蔬菜铅富集系数为(1.69±2.99)%,永登县蔬菜的铅富集能力显著高于榆中县和红古区,不同种类蔬菜铅富集能力在不同县区具有差异性;④土壤全钾除与白菜和甘蓝有正相关性以外,与其他蔬菜均为负相关性,其中与白菜、番茄、土豆显著相关,与胡萝卜为极显著相关;⑤土壤速效钾与各种蔬菜的铅富集能力均为正相关性,其中与胡萝卜、甜菜、甘蓝为显著正相关,与番茄、土豆、菜花为极显著正相关;⑥土壤pH值与胡萝卜、甜菜铅富集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菜花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兰州市不同蔬菜产区的各类蔬菜对土壤铅的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不同形态的钾元素及土壤pH值对蔬菜铅富集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铅污染 土壤-蔬菜体系 铅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窖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浩 张国珍 +3 位作者 杨晓妮 李健 宋小三 王宝山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探究窖水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16S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水窖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γ-变形菌纲、... 为探究窖水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16S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水窖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γ-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β-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等为水窖沉积物中的优势菌;细菌群落的分布符合生态学中描述群落结构的、经典的物种多度分布模式,且与水窖沉积物不同环境因子间有着显著的正、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微生物群落结构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水窖沉积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褚润 张国珍 谢红刚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59-62,共4页
以兰州市大气污染为研究对象,针对兰州市区特殊情况,分别从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采暖污染源,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地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阐明影响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兰州 大气污染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郊农村不同类型饮用水安全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宗娟 陈银萍 +2 位作者 王晓梅 于飞 张静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73-179,共7页
通过测定兰州市郊63个农村饮用水水体样本的感官性状及物理指标(pH值、电导率、浑浊度)、无机非金属指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金属指标(Cu、Zn、Pb、Cd)等,结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统计... 通过测定兰州市郊63个农村饮用水水体样本的感官性状及物理指标(pH值、电导率、浑浊度)、无机非金属指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金属指标(Cu、Zn、Pb、Cd)等,结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统计分析兰州市郊农村不同类型饮用水安全现状.结果表明:榆中县吕家岘村的窖水、永登县吕家嘴村的泉水及三庄村的窖水和皋兰县阴洼窑村的河水浑浊度严重超标,建议沉淀后再饮用;七里河区阿干镇煤矿区的河水、深井水和浅井水亚硝酸盐氮含量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建议处理后再饮用或不要饮用;皋兰县阴洼窑村河水Cu的含量严重超标,榆中县连搭村的窖水、七里河区阿干镇和西固区大坪山村的浅井水Cd的含量严重超标,建议不要饮用;研究区其它类型饮用水所测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郊 水源类型 农村饮用水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未碧贵 常青 闫彩云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引入指数表达式,利用曲边代替"梯形"结构的直边,将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的白化函数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已知的信息,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用该方法对阜新市1996-2000年连续5年的大气质量监测结果... 引入指数表达式,利用曲边代替"梯形"结构的直边,将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的白化函数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已知的信息,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用该方法对阜新市1996-2000年连续5年的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关联度判断出1996年的大气环境质量为第Ⅲ级,1997-2000年为第Ⅱ级,环境质量优劣次序为:1998>1999>2000>1997>1996,与实际的污染程度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是合适的.与经典的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相比较,验证了此法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关联法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白化函数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农村生活用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银萍 罗永清 +1 位作者 陶玲 李玉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8,共6页
结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兰州市不同类型农村生活用水(水窖水、井水、泉水、河水、水库水及自来水等)的主要阴阳离子、矿化度、总硬度、pH、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体矿化度为0.14~2.72g&#... 结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兰州市不同类型农村生活用水(水窖水、井水、泉水、河水、水库水及自来水等)的主要阴阳离子、矿化度、总硬度、pH、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体矿化度为0.14~2.72g·L-1,平均矿化度为0.76±0.63g·L-1,不同水体存在显著差异性,其大小顺序为:井水〉泉水〉水库水〉自来水〉河水〉水窖水;各类水体平均总硬度为397.06±307.13mg·L-1,除水库水外,其余水体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其大小顺序为:井水〉河水〉自来水〉泉水〉水窖水〉水库水;除钾离子外,其余阴阳离子在不同类型水体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井水中各离子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水体;水体硝态氮、硫酸盐及氯化物含量在部分井水水样中有超标现象,但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额;各类水体pH与电导率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水窖水、河流水及自来水水体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井水以HCO3-Cl-Ca-Mg型为主,泉水以HCO3-Cl-Ca型为主,水库水以HCO3-Cl-SO4-Ca-Na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农村生活用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含量 矿化度 总硬度 水化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农村饮用水中硝态氮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银萍 罗永清 +1 位作者 陶玲 李玉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水体硝态氮污染是水污染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兰州市7个县区农村98个生活饮用水水样的测定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标准(GB5749—2006),对兰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硝态氮含量进行评价,并通过回归分析推断了不同水源类型水体硝酸根与电导率的相... 水体硝态氮污染是水污染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兰州市7个县区农村98个生活饮用水水样的测定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标准(GB5749—2006),对兰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硝态氮含量进行评价,并通过回归分析推断了不同水源类型水体硝酸根与电导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兰州农村生活饮用水水体硝态氮平均含量为(5.42±6.63)mg·L-1,合格率为86.73%;②皋兰县、西固区和安宁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硝态氮含量无超标现象,榆中县、七里河区、永登县、红古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硝态氮含量较高,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合格率分别为77.27%、77.78%、80.00%和83.33%;③不同水源类型水体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自来水、河水和水库水合格率均为100%;窖水、深井水(>30m)和泉水硝态氮含量较高,合格率分别为92.00%、91.66%和55.56%;浅井水(<30m)硝态氮平均含量最高,为(22.27±10.54)mg·L-1,合格率仅为25.00%;④除水库水和浅井水,其他类型水体硝酸根与电导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⑤浅井水中水体硝态氮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⑥浅井水和泉水水体硝态氮含量与农田氮投入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饮用水 硝态氮 分布特征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性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炜 孙强 +3 位作者 李杰 王亚娥 谢慧娜 宋鹏飞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83-90,104,共9页
为探明医院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Anderson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PSW6),对医院不同功能区域空气微生物采样,分析气溶胶浓度及其粒径中值直径特性,评价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医院不同区域微生物浓度和粒径存在差异,呼... 为探明医院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Anderson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PSW6),对医院不同功能区域空气微生物采样,分析气溶胶浓度及其粒径中值直径特性,评价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医院不同区域微生物浓度和粒径存在差异,呼吸科病房、中心花园和门诊大厅空气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分别为1243±102CFU/m^3、1117±104CFU/m^3和1211±94CFU/m^3,其中细菌含量介于71.80%~82.15%之间,明显高于真菌和放线菌(P<0.05).微生物中值粒径分布关系为细菌>真菌>放线菌.健康风险程度为呼吸科病区病房>门诊大厅>中心花园,在所有采样点男性呼吸和皮肤感染风险明显高于女性,这一结果可作为医院控制空气质量和疾病传播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粒数中值直径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城市极端暴雨内涝风险动态评估
18
作者 李孟泽 褚俊英 +4 位作者 周祖昊 唐明 原康琦 许文斌 唐佐槐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为有效识别和评估城市内涝风险,提出了针对人类、车辆、普通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不同个体的风险计算与评级方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暴露性与脆弱性的多层次动态评估模型,该模型集成了包括风险、人类、车辆、建筑和政府的五大智能体系统,... 为有效识别和评估城市内涝风险,提出了针对人类、车辆、普通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不同个体的风险计算与评级方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暴露性与脆弱性的多层次动态评估模型,该模型集成了包括风险、人类、车辆、建筑和政府的五大智能体系统,并应用于南昌市乌沙河流域。结果表明:南昌市乌沙河流域的地形条件和排水系统特征是影响内涝风险的主要因素;人员和车辆的时空分布进一步影响了内涝风险等级,其中凤凰洲排水区和新建区排水区的风险等级较高;内涝风险的时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风险值的峰值在工作日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期,节假日则在午间达到峰值,政府预警可有效调节研究区内涝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极端暴雨 多智能体系统 内涝风险值 动态评估 乌沙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供暖情况下室内热环境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烨 王靖文 +1 位作者 王良璧 张文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1-1445,共5页
为研究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与供暖季室内散热器传热特性的关联性,采用一种修正的湍流k-ε模型对兰州地区某民用住宅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分析,获得了该住宅在4种外墙类型情况下的散热器传热特性和室内流场、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在满... 为研究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与供暖季室内散热器传热特性的关联性,采用一种修正的湍流k-ε模型对兰州地区某民用住宅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分析,获得了该住宅在4种外墙类型情况下的散热器传热特性和室内流场、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在满足室内供暖温度要求条件下(室内平均温度达到18°C),散热器表面对流换热能力随外墙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室内形成了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外墙导热系数越大,接近地板的温度越低,形成的"冷气湖"厚度自东墙朝西墙方向逐渐变薄;选择不同的外墙类型,室内速度场的变化很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围护结构 自然对流 供暖 数值模拟 热环境 散热器 温度 室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行为及其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洪梅 魏东洋 +2 位作者 万大娟 孙云娜 许振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412-9415,9429,共5页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溴联苯醚(PBDEs)的环境行为及降解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PBDEs在水、大气、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中均能稳定存在,降解PBDEs的方法主要集中在生物降解和光降解2个方面,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关降...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溴联苯醚(PBDEs)的环境行为及降解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PBDEs在水、大气、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中均能稳定存在,降解PBDEs的方法主要集中在生物降解和光降解2个方面,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关降解机理报道甚少,亟需研发新的降解PBDEs方法和探索降解机理,并就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法降解环境中的PBDEs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环境行为 降解 臭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