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学科期刊的定位与发展路径思考——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锡 周舟 张宇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3,共5页
为缩小国内交叉学科期刊与国外的差距,分析目前国内外交叉学科期刊的发展现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交叉学科期刊的定位策略。交叉学科期刊在定位策略上应注重服务交叉学科发展,服务青年人才成长,服务主管/主办单位科技创新工作。在精准... 为缩小国内交叉学科期刊与国外的差距,分析目前国内外交叉学科期刊的发展现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交叉学科期刊的定位策略。交叉学科期刊在定位策略上应注重服务交叉学科发展,服务青年人才成长,服务主管/主办单位科技创新工作。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交叉学科期刊应遵循以下发展路径:依托单位资源优势,夯实期刊发展基础;加强编审队伍建设,服务专家读者需求;培育期刊品牌特色,推动交叉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期刊 科技期刊 定位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耀 吴佳玮 +5 位作者 肖晋宇 侯金鸣 赵小令 徐雨哲 张哲任 徐政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新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可以为无源电网提供支撑和控制灵活的特点,正逐渐成为构建全球能...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新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可以为无源电网提供支撑和控制灵活的特点,正逐渐成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梳理了柔性直流输电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3种典型应用场景。接着利用PSCAD/EMTDC仿真研究了传统柔性直流在典型应用场景下的故障特性,分析了其应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时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解耦运行能力的基于锂电池储能装置的有源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对其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最后在PSCAD中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有源型MMC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下隔离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侧系统的功率冲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柔性直流 储能装置 解耦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清洁能源并网的跨国互联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储能容量优化规划 被引量:89
3
作者 姜海洋 杜尔顺 +3 位作者 金晨 肖晋宇 侯金鸣 张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01-2114,共14页
高比例清洁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储能是构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关键要素,系统对储能的需求与系统的灵活性稀缺程度紧密相关,而单纯依靠储能来提供系统所需灵活性将造成电力系统投资成本极大增加、设备利用... 高比例清洁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储能是构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关键要素,系统对储能的需求与系统的灵活性稀缺程度紧密相关,而单纯依靠储能来提供系统所需灵活性将造成电力系统投资成本极大增加、设备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储能与互联电网、清洁能源布局协同规划并发挥彼此间的互补效益是提升未来清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性的重要途径。该文从技术经济性的角度出发,考虑多种灵活性资源协同参与的跨国互联电力系统优化规划与运行。首先基于已有研究对各类灵活性资源建模,将年度8760h全景时序运行模拟纳入优化模型,然后提出了面向高比例清洁能源电力系统、考虑多种灵活性资源参与的规划模型并基于东北亚跨国互联电网进行实证分析,量化评估了电网互联、清洁能源布局对储能优化配置的影响,给出了基于不同灵活性资源规划模型的2035—2050年东北亚地区规划结果。算例表明,通过电网互联与多区域风电、光伏清洁能源协同规划可有效减少各区域内储能装机、降低系统的度电成本。算例还进行了储能装机容量、系统度电成本与线路互联容量间的灵敏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灵活性资源 跨国电网互联 源–网–储协同 输电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尺度分层协同的电力系统开放式推演框架
4
作者 孔宇 张恒旭 +2 位作者 施啸寒 肖晋宇 侯金鸣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63-2077,共15页
演化推演是研究未来电网特征、把握演化规律的重要工具,但建模涉及主体类型繁多、时间尺度差异大、不确定性因素强等诸多挑战。通过开放式架构设计,使系统可考虑用户指定的边界条件、成本代价等变化因素,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构建了涵盖... 演化推演是研究未来电网特征、把握演化规律的重要工具,但建模涉及主体类型繁多、时间尺度差异大、不确定性因素强等诸多挑战。通过开放式架构设计,使系统可考虑用户指定的边界条件、成本代价等变化因素,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构建了涵盖设计、规划与运行的多尺度分层模拟协同演化框架,并通过模块化建模保持演化框架开放性。从资源禀赋、负荷增长、技术进步、能源政策等方面构建电网演化驱动因素模型,融合优化理论进行远景设计模拟生成长期发展目标。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生长模型、网源储协同规划模型和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模型,开发实现各演化阶段源、网、储协同演化模拟。最后以某省级电网为例,演示基于分层协同模拟的区域电力系统演化过程及特征,验证所提方法的分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拟 多时间尺度 电力系统 分层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情景的中国气候损失评估
5
作者 刘昌义 史向珍 +3 位作者 杨历 刘杰 刘文锴 史学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评估气候损失有助于量化碳中和目标下气候政策的潜在成本和效益。目前,针对中国气候损失评估的研究较少,在评估模型方法、分领域影响机理、数据一致性等方面,不同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结果缺乏可比性。该研究基于简化气候模型构建一... 评估气候损失有助于量化碳中和目标下气候政策的潜在成本和效益。目前,针对中国气候损失评估的研究较少,在评估模型方法、分领域影响机理、数据一致性等方面,不同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结果缺乏可比性。该研究基于简化气候模型构建一个气候损失的综合评估框架,并利用最新的CMIP6情景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中国8个领域的气候损失函数进行修订和校准,量化测算了3组SSPs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市场领域和非市场领域的气候损失,率定了中国总气候损失函数。相较于其他直接将基于全球设定的气候损失函数应用于中国或直接设定总气候损失函数的研究,该研究率定的分领域气候损失函数及总气候损失函数更符合中国实际。量化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总气候损失随温升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在与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排放路径较接近的SSP2-4.5情景下,中国温升将于2040年后超过2℃,导致每年超过5%的GDP潜在损失。非市场领域气候损失远高于市场领域气候损失,其中人类健康气候损失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气候损失是未来中国气候损失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气象灾害、农业、水资源、林业、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费。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可以避免巨大的气候损失,到21世纪末,在实现全球1.5℃和2℃温控目标下,中国总气候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比例分别为3.9%、5.8%,相较于基准情景SSP5-8.5,可分别避免22.95%和21.02%的额外气候损失。此外,通过对比CMIP5和CMIP6的气候变量及经济社会因素对中国气候损失的影响,发现CMIP6下的总气候损失绝对量有所增加,总气候损失占GDP的比例增加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综合评估模型 气候损失 气候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日低风速事件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对电力供应影响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循岩 肖晋宇 +3 位作者 侯金鸣 金晨 姜海洋 杜尔顺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9,共11页
储能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带来的系统供应充裕度不足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小概率的长时间“微风寡照”气象事件将给电力可靠供应带来高风险影响。考虑事件发生规律在空间上的互补特性,在规划... 储能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带来的系统供应充裕度不足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小概率的长时间“微风寡照”气象事件将给电力可靠供应带来高风险影响。考虑事件发生规律在空间上的互补特性,在规划阶段对新能源基地选址进行统筹优化,是提高受电地区新能源发电充裕度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基于高分辨率、长周期历史气象分析数据集,聚焦连续多日低风速静稳天气事件时空分布特性,提出了连续多日低风速静稳天气事件的界定指标,完成了静稳天气筛选,并量化分析了单一地理格点的时序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事件空间形态特征的中国电力气象分区测算结果,量化评估了低风速长期静稳天气事件对电力供应充裕度及新能源布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连续多日低风速事件 静稳天气 时空分布 电力充裕度 规划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7
作者 刘泽洪 郑炜 +2 位作者 李佳朋 梁才浩 肖晋宇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9-415,共17页
构网型技术能够使新能源、储能等电力电子设备在稳态、暂态等全工况下表现出受控电压源特性,使其具备电压及频率支撑能力,是适应未来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综述了构网... 构网型技术能够使新能源、储能等电力电子设备在稳态、暂态等全工况下表现出受控电压源特性,使其具备电压及频率支撑能力,是适应未来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综述了构网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一是从定义内涵的角度梳理了构网型技术相关概念的发展历程、主流控制策略和应用载体;二是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探讨了构网型设备的基本涉网特性要求;三是分析了构网型技术在多机系统稳定性分析、跟/构网设备容量配比及协同运行、复杂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指出了需要深化研究的方向;四是根据不同的系统需求与技术应用定位,对未来构网型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技术 新能源并网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电力清洁化转型中的储能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51
8
作者 任大伟 侯金鸣 +3 位作者 肖晋宇 金翼 金晨 惠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51-2759,共9页
储能在确保能源生产与消费平衡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能源系统的经济性水平。只有储能技术性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才能推动能源系统清洁转型不断深入。首先阐述了能源清洁转型中储能的定位与形式演变,其次梳理了储能技术及应... 储能在确保能源生产与消费平衡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能源系统的经济性水平。只有储能技术性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才能推动能源系统清洁转型不断深入。首先阐述了能源清洁转型中储能的定位与形式演变,其次梳理了储能技术及应用现状,主要包括技术和经济指标、各种应用场景、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适用度及容量配置、应用规模等;再次提出了能源清洁转型对储能技术类型及储能技术和经济指标的未来需求,即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总目标;最后从储能本体、系统集成、应用规划、运行控制、评价与标准5个维度提出储能关键技术的分项目标及相应的技术路线,形成能源清洁转型下的储能关键技术发展路线,以期为储能相关从业者开展政策制定、战略研究、项目开发、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清洁转型 储能定位与演变 关键技术 应用与配置 技术经济性需求 发展目标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电力碳中和实现路径及实施关键问题 被引量:60
9
作者 周原冰 杨方 +1 位作者 余潇潇 江涵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的现实国情,分析中国碳中和机理框架和中国能源互联网减排思路。按照全社会减排成本最优,应用综合评估模型MESSAGE研究提出中国全社会碳中和整体路径和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结果表明:中国2060年前全社... 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的现实国情,分析中国碳中和机理框架和中国能源互联网减排思路。按照全社会减排成本最优,应用综合评估模型MESSAGE研究提出中国全社会碳中和整体路径和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结果表明:中国2060年前全社会实现碳中和路径总体可按尽早达峰、快速减排、全面中和3个阶段推进,全社会碳排放2028年左右达峰,2060年90%能源需求由非化石能源满足,全社会2/3的能源使用均为电能,实现能源使用体系全面转型。同时着重分析了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减排速度和节奏、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转型成本和疏导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能源互联网 碳中和 碳达峰 综合评估模型 能源转型 清洁替代 电能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惯量约束对灵活性分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江涵 岳程燕 +3 位作者 严兴煜 侯俊贤 刘舒然 赵腾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4-51,共8页
在风电、光伏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系统的背景下,系统惯量降低造成的系统频率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灵活性资源配置中有必要考虑系统惯量的影响。从系统灵活性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净负荷的特点以及... 在风电、光伏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系统的背景下,系统惯量降低造成的系统频率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灵活性资源配置中有必要考虑系统惯量的影响。从系统灵活性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净负荷的特点以及基于系统发电机惯量和容量的系统惯量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基于系统最大频率变化率限制和最大功率变化量,提出了系统最低惯量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灵活性的分析过程,提出了考虑最低惯量约束在灵活性分析中的考虑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灵活性资源优化过程中,可以改变系统低惯量状态下的灵活性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惯量,进而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实现系统灵活性、频率特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资源 惯量 间歇式可再生能源 互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运行模拟的新能源配置储能替代火电规划模型 被引量:20
11
作者 任大伟 金晨 +3 位作者 侯金鸣 肖晋宇 杜尔顺 周原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26,共9页
随着风电、光伏自身成本不断下降,经济性上逐步具有替代火电的条件,同时,随着风电、光伏替代火电规模的增加,系统需要引入储能来应对系统不断增强的净负荷波动。为更加科学地量化评估新能源配置储能替代火电的经济性和规模,首先建立计... 随着风电、光伏自身成本不断下降,经济性上逐步具有替代火电的条件,同时,随着风电、光伏替代火电规模的增加,系统需要引入储能来应对系统不断增强的净负荷波动。为更加科学地量化评估新能源配置储能替代火电的经济性和规模,首先建立计及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基于精细化时序曲线运行模拟的电源和储能联合优化规划模型,以系统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考虑投资决策约束和运行约束,统筹优化不同成本情景下的电源和储能容量,提出新能源配置储能替代火电的经济性分析流程。其次,基于以上模型方法,优化计算某区域电网高、中、低3种成本情景下的电源和储能容量,并分析不同成本情景下新能源配置储能替代火电的演变过程。最后,提出新能源配置储能不同程度替代火电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储能 替代火电 时序运行模拟 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零碳能源系统构建框架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钟淇 肖晋宇 +3 位作者 吴佳玮 朱建军 张瑾轩 李鹏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8-545,共8页
我国农村清洁能源开发潜力较大。经测算,我国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屋顶光伏等复合光伏利用模式的总开发潜力可达120亿kW,年发电量达14.4万亿kW·h。光伏发电可以作为我国农村能源系统的电量主体。生物质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农村清洁能源开发潜力较大。经测算,我国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屋顶光伏等复合光伏利用模式的总开发潜力可达120亿kW,年发电量达14.4万亿kW·h。光伏发电可以作为我国农村能源系统的电量主体。生物质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能够解决农村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每年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质总量可超过20亿t标煤。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须要加快电能替代进程,预计2050年我国农村耗电量将达2万亿kW·h。未来我国农村能源系统将呈现“百分百清洁能源+生物质规模化利用+高电气化率”的特征。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能够以100%清洁能源满足能源需求,实现农村能源系统零碳排放,具备较高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 清洁能源 光伏发电 生物质 电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低碳发展背景下跨国互联电力系统规划方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原冰 江涵 +1 位作者 肖晋宇 梁才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共9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清洁低碳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当前跨国互联电力系统研究在地域范围、时间跨度、多层次协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提出了协同有序完整的跨国互联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体系框架,重点介绍情景设置、网源协同规划、环境气候-经...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清洁低碳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当前跨国互联电力系统研究在地域范围、时间跨度、多层次协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提出了协同有序完整的跨国互联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体系框架,重点介绍情景设置、网源协同规划、环境气候-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关键技术模型;基于“工作体系”和“支撑体系”,设计了总体工作流程;以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约束为目标,对全球电力需求、电源结构、电能流动等问题开展了情景分析,评估研究综合效益。最后对规划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电力规划 跨国互联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极端天气条件下供电安全性的提升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余潇潇 宋福龙 +2 位作者 李隽 孟婧 汪洋子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为有效评估极端天气对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的措施,首先对极端天气下负荷特性及新能源出力特性进行建模仿真,其次对极端天气情况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进行生产模拟,从源... 为有效评估极端天气对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的措施,首先对极端天气下负荷特性及新能源出力特性进行建模仿真,其次对极端天气情况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进行生产模拟,从源、网、荷、储各环节提出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的方案,最后以某省级电力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新能源 供电安全 极端天气 生产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能源转型及氢能发展展望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旭 江涵 张锐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54-2365,共12页
在当前世界能源结构清洁化的情况下,长期依赖石油经济的沙特阿拉伯提出能源转型和经济多元化发展目标。基于此,文章对沙特能源转型动因及发展方向进行剖析,提出氢能发展构想,并对其氢能中长期开发与国际贸易的经济性进行量化分析。调研... 在当前世界能源结构清洁化的情况下,长期依赖石油经济的沙特阿拉伯提出能源转型和经济多元化发展目标。基于此,文章对沙特能源转型动因及发展方向进行剖析,提出氢能发展构想,并对其氢能中长期开发与国际贸易的经济性进行量化分析。调研显示,在中短期内借助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先发展蓝氢,构建产业链,后期利用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开发绿氢将成为沙特能源转型重要机遇。而相似国家可借鉴沙特能源结构化调整措施,实现本国的能源转型和氢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中东北非 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碳中和形势盘点与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士宁 谭新 +2 位作者 侯方心 杨方 任宏涛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3期264-272,共9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首先梳理了全球碳中和形势,并分析了各国自主贡献目标雄心、具体履约情况以及2020年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次,从应对气候变化&qu...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首先梳理了全球碳中和形势,并分析了各国自主贡献目标雄心、具体履约情况以及2020年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次,从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心"、"行动力"、"承压力"3个维度构建了全球碳中和发展指数,旨在评估各国碳中和进程及绩效。最后,对覆盖全球85%以上碳排放总量且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共50个国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欧盟各国在责任心、行动力和承压力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引领全球碳中和形势;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在首位,为努力实现全球碳中和做出了榜样;超过3/4的国家在近期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履约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实现碳中和亟需强化自主贡献目标,并严格落实完成减排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中和 碳中和发展指数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电随机性的跨区域电-气互联系统分散协调调控
17
作者 张瀚 黄琨 +3 位作者 刘凤全 王成福 周万鹏 肖少华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6,共8页
针对风电出力强随机性和不同能源主体间信息私密性,影响跨区域能源合作协调调控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计及风电随机性的跨区域电-气互联系统(Cross-Regional Integrated Electricity-Gas System,CRIEGS)分散协调调控策略。首先,介绍CRIEGS... 针对风电出力强随机性和不同能源主体间信息私密性,影响跨区域能源合作协调调控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计及风电随机性的跨区域电-气互联系统(Cross-Regional Integrated Electricity-Gas System,CRIEGS)分散协调调控策略。首先,介绍CRIEGS内、外双层结构及跨区协调特点,并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和节点撕裂法在联络管线和耦合元件处实现系统分解,利用场景法表征风电出力随机性;然后,以各个能源主体运行成本的期望值最小为目标,构建CRIEGS日前优化调控模型,并采用了变惩罚参数的交替迭代方式,分别对非线性交流潮流模型、潘汉德尔修正稳态潮流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最后,通过多个算例对所提CRIEGS分散分布式协调调控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出力随机性 跨区电-气互联系统 分散分布式 场景法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北非电网互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凯峰 黄磊 +3 位作者 闫涛 冯宗邦 刘武艺 Radia Sedaoui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2年第1期71-84,共14页
中东北非地区能源转型进展缓慢,加速部署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动电源、电网协同规划与项目开发融资模式创新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电力市场缺乏顶层设计,电网消纳和调节能力不足,限制了中东北非可再生能源大... 中东北非地区能源转型进展缓慢,加速部署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动电源、电网协同规划与项目开发融资模式创新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电力市场缺乏顶层设计,电网消纳和调节能力不足,限制了中东北非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此,详细梳理了中东北非电源开发以及电网互联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中东北非电源、电网规划目标,明确了区域当前电力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当前中东北非能源现状,探讨提出“清洁开发-规模储能-海水淡化-绿色制氢-电力出口联动发展模式”,为中资电力环保企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市场,以及中国牵头建设东北亚电力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东北非 电网互联 能源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概率模型和预测负荷区间模型的输电网规划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立波 高骞 +3 位作者 周勤勇 韩奕 申洪 贺庆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9年第1期62-69,共8页
针对电网规划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数学模型类型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了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概率模型和预测负荷区间模型的输电网规划方法。首先给出了考虑区间数的扩展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然后建立了以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支路潮流... 针对电网规划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数学模型类型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了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概率模型和预测负荷区间模型的输电网规划方法。首先给出了考虑区间数的扩展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然后建立了以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支路潮流的扩展随机机会测度作为约束条件,同时考虑随机不确定因素和区间不确定因素的输电网规划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规划方案,采用准蒙特卡洛模拟和改进的分支定界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安全校验。IEEE RTS-24节点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的案例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规划 区间模型 预测负荷 概率模型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替代”趋势下的欧洲跨国电力互联通道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腾 邬炜 +4 位作者 李隽 江涵 王璐 高超 罗雯清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年第6期632-642,共11页
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逐渐成为世界能源电力发展的趋势,欧洲在推动"两个代替"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该趋势下,对未来欧洲电网的跨国互联需求和潜在互联项目进行分析及评估。首先,考虑欧洲"两个替代"程度日益深化,从电... 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逐渐成为世界能源电力发展的趋势,欧洲在推动"两个代替"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该趋势下,对未来欧洲电网的跨国互联需求和潜在互联项目进行分析及评估。首先,考虑欧洲"两个替代"程度日益深化,从电力需求和电力装机预测2个方面,构建未来欧洲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清洁能源情景,并对该情景下的2种极限装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次,考虑输电通道边际收益,通过基于Zonal模型的输电需求分析,得出1种可行的欧洲跨国输电通道加强方案及装机方案;最后,计及未来欧洲新增输电需求,利用基于TOPSIS技术的输电项目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对未来各输电通道具有开发潜力的输电项目进行评估。所用方法与得出结果可为后续跨国跨洲输电需求分析及项目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互联电网 清洁替代 电能替代 需求分析 成本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