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鹏宁 李琳 +1 位作者 陈新 聂京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磁致伸缩效应是变压器、电抗器铁心振动的主要原因,文中基于内能机械能守恒理论,分析了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正常运行和含有直流分量时的振动机理,并通过搭建振动试验测量平台,测量了电抗器正常空载情况下铁心上不同点振动加速度,分... 磁致伸缩效应是变压器、电抗器铁心振动的主要原因,文中基于内能机械能守恒理论,分析了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正常运行和含有直流分量时的振动机理,并通过搭建振动试验测量平台,测量了电抗器正常空载情况下铁心上不同点振动加速度,分析了相应的振动特性。进一步对直流偏磁情况下的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振动特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电抗器铁心振动随直流分量的增加而增大,波形畸变程度加剧,各次谐波都呈现增加趋势,且增幅各异。研究结果验证了双极磁阀电抗器铁心直流偏磁振动特征,同时为后续的减振降噪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阀 可控电抗器 磁致伸缩 直流偏磁 试验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电磁条件下不同取向硅钢的铁损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富尧 程灵 +4 位作者 马光 陈新 卢理成 张书琦 毛卫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5-88,共4页
在不同谐波次数(3,5,7次)、谐波含量(10%,30%,50%,70%)和不同直流偏磁磁场(5~120A·m^(-1))下测试了不同取向硅钢的铁损,分析了谐波和直流偏磁对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硅钢的铁损均随谐波次数及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与谐波次数... 在不同谐波次数(3,5,7次)、谐波含量(10%,30%,50%,70%)和不同直流偏磁磁场(5~120A·m^(-1))下测试了不同取向硅钢的铁损,分析了谐波和直流偏磁对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硅钢的铁损均随谐波次数及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与谐波次数呈线性关系;硅钢厚度越小,其铁损随谐波含量增加的幅度越小;直流偏磁对铁损的影响小于谐波的,铁损随直流偏磁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并最终趋于恒定;27K090硅钢在3次谐波、30%含量叠加30A·m^(-1)直流偏磁磁场下的铁损实测值为0.982 53 W·kg^(-1),大于单一谐波或直流偏磁磁场下的铁损之和(0.927 18 W·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变压器 谐波 直流偏磁 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弦激励下硅钢片的磁滞特性模拟及损耗计算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琳 宋雅吾 +1 位作者 韩钰 刘洋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利用硅钢磁环极限磁滞回线测量值推导出起始于极限磁滞回线下降支的一阶回转曲线从而得到用于模拟磁滞特性的 Everett 函数并给出利用 Everett 函数计算高阶回转曲线的方法实现了基于 Preisach 模型的硅钢磁环磁滞特性模拟然后从磁滞损... 利用硅钢磁环极限磁滞回线测量值推导出起始于极限磁滞回线下降支的一阶回转曲线从而得到用于模拟磁滞特性的 Everett 函数并给出利用 Everett 函数计算高阶回转曲线的方法实现了基于 Preisach 模型的硅钢磁环磁滞特性模拟然后从磁滞损耗定义出发对含不同幅值小磁滞回环时的磁滞损耗进行分析计算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种磁滞特性模拟方法能够简化 Preisach 模型的实现并能够准确地模拟出磁性材料的高阶回转曲线利用该方法分析计算得到的静态磁滞损耗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且损耗值与小磁滞回环的幅值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滞回线 非正弦激励 PREISACH模型 小磁滞回环 磁滞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规格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过程中Goss织构演变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光 陈新 +5 位作者 卢理成 信冬群 孟利 王浩 程灵 杨富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315,332,共4页
通过EBSD实验获取了薄规格取向硅钢(0.18mm厚)初次再结晶样品表面晶粒组织的取向数据,并以此构建模拟的初始组织。采用Potts模型Monte Carlo方法对薄规格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样品的二次再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表面能对Goss织构... 通过EBSD实验获取了薄规格取向硅钢(0.18mm厚)初次再结晶样品表面晶粒组织的取向数据,并以此构建模拟的初始组织。采用Potts模型Monte Carlo方法对薄规格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样品的二次再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表面能对Goss织构演变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Goss取向晶粒与相邻晶粒的表面能差是Goss取向晶粒异常长大的重要驱动力;表面能差存在一个临界值(约12%),只有当表面能差大于此临界值时才会发生表面能驱动Goss取向晶粒的异常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规格 取向硅钢 Monte CARLO模拟 Goss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导线的腐蚀分析与防护 被引量:12
5
作者 祝志祥 陈保安 +4 位作者 张强 韩钰 杨长龙 王红梅 张玉燕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3,共6页
为研究架空输电导线的腐蚀行为及防护技术,介绍了架空导线的腐蚀原理、形成原因及腐蚀形式,概述了国内外架空导线主要防腐技术手段及其性能特点、防腐材料开发应用及标准化建设发展现状。结合中国的电网发展与建设要求,指出了架空导线... 为研究架空输电导线的腐蚀行为及防护技术,介绍了架空导线的腐蚀原理、形成原因及腐蚀形式,概述了国内外架空导线主要防腐技术手段及其性能特点、防腐材料开发应用及标准化建设发展现状。结合中国的电网发展与建设要求,指出了架空导线防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对新型高性能防腐油脂材料及产品的制备工艺和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导线 大气腐蚀 防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Li_(0.5)Fe_(2.5)O_4防护涂层及其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祝志祥 韩钰 +3 位作者 陈新 马壮 杨长龙 张宏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以Li_2CO_3和Fe_2O_3粉末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煅烧、喷雾造粒及热处理制备出纯净单相的Li_(0.5)Fe_(2.5)O_4热喷涂粉体,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沉积出Li_(0.5)Fe_(2.5)O_4铁氧体涂层,并研究其微观组织结构、物理电气和耐腐蚀性... 以Li_2CO_3和Fe_2O_3粉末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煅烧、喷雾造粒及热处理制备出纯净单相的Li_(0.5)Fe_(2.5)O_4热喷涂粉体,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沉积出Li_(0.5)Fe_(2.5)O_4铁氧体涂层,并研究其微观组织结构、物理电气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热喷涂制备的Li_(0.5)Fe_(2.5)O_4涂层表面致密均匀,平均孔隙率为4.1%,且与钢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结合强度平均值为27.6 MPa,涂层电阻率为2.14×10^(-5)Ω·m,且涂层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良好,3.5%NaCl溶液介质中的平均腐蚀速率约为0.003 7 mm/a,显示等离子喷涂制备的高质量Li_(0.5)Fe_(2.5)O_4涂层可较好满足接地材料防护涂层对其耐蚀和导电性方面的要求,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腐蚀防护措施应用在传统钢质接地材料防腐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防护 铁氧体 接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振动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鹏宁 陈新 +2 位作者 李琳 贺新营 聂京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86,共6页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振动主要取决于硅钢片的磁致伸缩效应,文中从内能机械能守恒的角度,对铁心磁致伸缩进行了理论推导。在瞬态电磁场和结构力场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COMSOL对一台5 400 var的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进行了仿真研...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振动主要取决于硅钢片的磁致伸缩效应,文中从内能机械能守恒的角度,对铁心磁致伸缩进行了理论推导。在瞬态电磁场和结构力场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COMSOL对一台5 400 var的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中旁轭点的振动加速度呈明显的周期性,并且振动主要集中在100 Hz,与理论推导相一致。并搭建双级磁阀电抗器振动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研究,仿真数据和试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磁阀处的振动明显大于旁轭处。文中模型的建立对于电抗器设计阶段计算铁心振动大小以及降振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电抗器 磁致伸缩 铁心振动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硅原子比对超细晶Al-Mg-Si合金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保安 祝志祥 +6 位作者 韩钰 张强 陈新 刘刚 邵迪 彭朝 李新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01-106,共6页
研究了Mg/Si原子比对超细晶铝镁硅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原子比对析出相的尺寸十分敏感,同时析出相的密度及析出相的间距也与Mg/Si原子比有很强的关系。最优的Mg/Si原子比为1.48,此时析出相最密集,并且使... 研究了Mg/Si原子比对超细晶铝镁硅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原子比对析出相的尺寸十分敏感,同时析出相的密度及析出相的间距也与Mg/Si原子比有很强的关系。最优的Mg/Si原子比为1.48,此时析出相最密集,并且使得合金具备最高的硬度和导电率。通过分析超细晶尺度下的析出行为以及析出相与硬度-导电率的关系,认为试验结果是合理的。考虑了超细晶Al-Mg-Si合金中晶粒尺寸、位错、固溶原子和析出相对强度的综合贡献,建立了强度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也很好的契合了试验结果。超细晶Al-Mg-Si合金中的析出相可同时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这对于设计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超细晶铝合金具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Al-Mg-Si合金 析出相 硬度-电导率关系 Mg/Si比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