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实验性高原肺水肿中T-AOC、MDA、SOD、CAT和IL-6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生宝亮 徐刚 +6 位作者 陈德伟 陈建 高文祥 李晓栩 杨娟 刘福玉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64-2367,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缺氧致大鼠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变化,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C)组、模拟急性高原缺氧(H)6、12、24、48和72 h组(n=12)。H组动物...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缺氧致大鼠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变化,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C)组、模拟急性高原缺氧(H)6、12、24、48和72 h组(n=12)。H组动物置于减压舱内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暴露相应时间;分别在平原和模拟高原环境取材,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血浆及肺组织IL-6。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缺氧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P<0.01);MDA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缺氧72 h达到最高(P<0.01);SOD在缺氧12、24 h显著降低(P<0.05),在缺氧48、72 h进一步降低(P<0.01);T-AOC、CAT随缺氧时间延长在24、48、72 h显著降低(P<0.05);血浆IL-6在缺氧24、48、72 h组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IL-6在缺氧48(P<0.01)、72 h(P<0.05)组显著增加。结论急性缺氧诱导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和氧化应激有关,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增加是HAPE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高原肺水肿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成分与模拟急进高原环境有氧运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周思敏 崔宇 +4 位作者 杨诚忠 黄缄 甯交琳 袁超 李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成分与模拟急进高原环境有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以45名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身体成分。在平原环境和模拟海拔4000 m低压氧舱中进行踏阶运动,阶高0.40 m,踏阶速度25 b/min,运动5 min。记录血氧饱和... 目的:探讨人体成分与模拟急进高原环境有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以45名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身体成分。在平原环境和模拟海拔4000 m低压氧舱中进行踏阶运动,阶高0.40 m,踏阶速度25 b/min,运动5 min。记录血氧饱和度、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即刻心率,通过公式计算VO_(2max)(mL/kg·min),并采用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人体成分与VO_(2max)的相关性。以每种体成分的均值为界将受试者分为低于均值组和高于均值组,探讨单一体成分对ΔVO_(2max)(ΔVO_(2max)=平原VO_(2max)-高原VO_(2max))的影响。结果:与平原相比,模拟高原环境人体VO_(2max)显著下降。受试者人体成分均在正常值范围,但有6名受试者体重指数(BMI)>24 kg/m^(2),占13%。上肢和躯干肌肉为95%左右,需加强锻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体成分与VO_(2max)无显著相关。单一体成分对ΔVO_(2max)的影响结果显示,人体总水分高值组ΔVO_(2max)显著低于低值组。结论:急进高原环境初期人体有氧运动能力下降,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人体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改善高原环境下的有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 最大摄氧量 人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原反应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黄庆愿 高钰琪 +4 位作者 刘福玉 牟信兵 周其全 蒋春华 翟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 建立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预测AMS的发生。方法 在平原,对进藏人员用V max229D型肺功能仪测试肺功能;定量饮水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累计尿量进行饮水试验;吸入低氧气体(10... 目的 建立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预测AMS的发生。方法 在平原,对进藏人员用V max229D型肺功能仪测试肺功能;定量饮水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累计尿量进行饮水试验;吸入低氧气体(10% O2,90% N2)10min进行低氧反应试验。空运进藏后,对AMS进行症状学评分。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经相关分析,初选出受试者胸廓体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饮水1000 ml后1.5h内尿量、2h内尿量、2.5h内尿量及低氧反应7min时的心率是与AMS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经逐步回归,消除自变量间的共线性后,筛选出4个重要指标,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AMS评分=16.108-0.00304×(饮水1000 ml后2.5h内尿量)-0.441×PEF-0.0487×(低氧反应7min时的心率)-0.240×胸廓体积。回归效果检验的F值=5.889(P〈0.01)。结论 肺功能、饮水1000 ml后1.5-2.5h排出的尿量、低氧反应7min时的心率及胸廓体积可作为预测AMS发生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 预测模型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居高原青年官兵脑功能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高伊星 李鹏 +4 位作者 蒋春华 陈郁 刘春 高钰琪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研究长期移居高原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移居高原时间、睡眠质量、脑组织氧供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平原青年男性官兵65例、移居4 500 m高原地区1~15年的青年男性官兵64例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和匹... 目的研究长期移居高原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移居高原时间、睡眠质量、脑组织氧供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平原青年男性官兵65例、移居4 500 m高原地区1~15年的青年男性官兵64例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调查,并进行血氧饱和度和左、右脑组织氧合指数的检测。结果久居高原者左、右脑组织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1),并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364,P<0.01)。长期高原移居者对颜色尤其是蓝色反应延迟(P<0.05),颜色辨别能力下降(P<0.01),短时视觉记忆能力降低(P<0.01),运动稳定性降低(P<0.05)等。久居高原者焦虑、抑郁、敌意、困惑等不良情绪状态增强(P<0.05),睡眠质量下降(P<0.01)。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脑组织氧合指数有相关性(r=-0.287,P<0.05)外,久居高原者其他脑功能的变化与脑组织氧供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认知功能中平均颜色反应时、本顿视觉保留测试得分两项指标与移居高原时间呈显著相关性(r=0.268,r=-0.277,P<0.05)。结论长期移居高原对视觉功能、运动稳定性、情绪和睡眠有显著负面影响,脑氧合指数和移居高原时间是脑功能降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缺氧 神经行为学表现 认知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有 高钰琪 +3 位作者 李素芝 赵忠诚 刘福玉 牟信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通过模拟高原环境,研究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时诱发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的可能性.方法利用低压氧舱减压大鼠,观察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条件下的肺血流动力学、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在模拟... 目的通过模拟高原环境,研究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时诱发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的可能性.方法利用低压氧舱减压大鼠,观察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条件下的肺血流动力学、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在模拟高原海拔4 000 m、白昼10 ℃、夜间4 ℃、适度运动条件下,PaO2、SaO2、PaCO2均显著降低,24、48、72 h之间无显著差异;肺动脉压在72 h时显著升高,这与临床观察到HAPE通常在进入高原2~5 d发病相符.病理切片结果:缺氧寒冷运动组70.2%可见肺间质增厚、肿大,大量多核细胞,肺泡腔变小,肺泡腔内无液体渗出,呈间质性肺水肿改变,未见肺泡型肺水肿发生.结论可采用该实验模型复制间质性HAPE动物模型,而肺泡型HAPE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缺氧 寒冷 运动 SD-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运动大鼠心肌重塑与肌球蛋白重链的适应性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蔡明春 黄庆愿 +2 位作者 高钰琪 高文祥 刘福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观察缺氧及缺氧复合运动条件下大鼠心肌重塑与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异构体组成的变化。方法Wisa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缺氧组、平原运动组和缺氧复合运动组。缺氧复合运动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m高... 目的观察缺氧及缺氧复合运动条件下大鼠心肌重塑与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异构体组成的变化。方法Wisa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缺氧组、平原运动组和缺氧复合运动组。缺氧复合运动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5周,每天降至4000m高原进行游泳运动1h(6d/周),运动结束后回升至5000m;缺氧组大鼠同时在低压舱内相同海拔高度饲养,但不进行游泳运动;平原运动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舱外同时饲养,其中平原运动组每天进行游泳运动1h(6d/周)。在末次运动结束后24h处死大鼠,分离左、右心室,称重并计算左、右心室重量指数。用含10%甘油的SDS-PAGE电泳分离左、右心室MHC异构体,观察心室肌MHC异构体组成变化。结果缺氧35d大鼠右心室重量指数增加,缺氧复合运动组大鼠左、右心室重量指数均增加。缺氧组右室MHC异构体组成比例与平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平原运动组右室α-MHC异构体比例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缺氧复合运动组右室α-MHC异构体比例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和缺氧组,低于平原运动组。左室MHC异构体组成比例变化趋势与右心室相似。结论缺氧复合运动条件下,心肌纤维MHC异构体由β-MHC向α-MHC转换,可能是缺氧条件下适度运动促进机体对高原习服适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缺氧 心脏 运动 肌球蛋白重链 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AS1基因rs6756667及rs7583392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郁 蒋春华 +2 位作者 罗勇军 刘福玉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PAS蛋白1(EPAS1)基因rs6756667、rs7583392多态性与汉族男性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APC患者318例(HAPC组)与高原同期汉族男性健康对照316例(对照组),采用PCR.HRM分析方法检测EVAS1基因rs6... 目的探讨内皮PAS蛋白1(EPAS1)基因rs6756667、rs7583392多态性与汉族男性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APC患者318例(HAPC组)与高原同期汉族男性健康对照316例(对照组),采用PCR.HRM分析方法检测EVAS1基因rs6756667及rs7583392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搜集人类单倍体计划数据库中北京汉族人群和既往文献中藏族人群的基因多态性数据,与本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rs6756667及rs7583392存在AA、AG、GG基因型。rs6756667的这三种基因型在HAPC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9%、16.0%、82.1%和3.2%、22.8%、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其中GG基因型频率在HAP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25),而A等位基因频率与G等位基因频率在HAPC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1,OR=0.645,95%CI0.459~0.908)。rs7583392三种基因型在HAPC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7.7%、18.6%、3.7%和69.0%、24.0%、7.0%,但频率分布不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与人类单倍体计划数据库中北京汉族人群的数据相比,HAPC组rs675666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但与既往文献中藏族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3,P〈0.0001)。结论EPAS1基因rs6756667多态性与汉族男性HAP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HAPC的保护因素,而GG基因型可能是HAPC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红细胞增多症 内皮PAS蛋白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龈沟液中TNF-α、PGE_2、IL-8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孔燕 肖娴 +3 位作者 张纲 裘松波 谭颖徽 高钰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2-604,共3页
目的:研究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牙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氧对照组、缺氧实验组、常氧对照组及常氧实验组),每组20只,成功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缺氧实验组、常氧... 目的:研究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牙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氧对照组、缺氧实验组、常氧对照组及常氧实验组),每组20只,成功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缺氧实验组、常氧实验组)后,在常氧与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000m高原、23h/d)下饲养8周,检测AL、PLI、BI等牙周临床指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每组大鼠龈沟液中TNF-α、PGE2、IL-8的含量。结果:缺氧实验组龈沟液中TNF-α、PGE2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且与牙周指数呈正相关(P<0.01),而IL-8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与AL、PLI呈负相关(P<0.01),与BI无相关(P>0.05)。结论: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牙周炎模型龈沟液中TNF-α、PGE2水平较平原条件下升高,而IL-8减少,促使牙周组织炎症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缺氧 牙周炎模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白介素-8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氧饱和度与急性高原病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游海燕 李潇潇 +1 位作者 黄朝晖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规模人群急进高原时易感危险因素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急性高原病(AMS)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Springer、Elsevier、Lww等全文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外2000年-20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人群AMS与易感因子SaO... 目的探讨大规模人群急进高原时易感危险因素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急性高原病(AMS)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Springer、Elsevier、Lww等全文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外2000年-20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人群AMS与易感因子SaO2关系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人9篇关于人群AMS与危险因素SaO2关系的研究文献。异质性检验表明9篇文章的研究属于同一性质(Q=12.98.df=10,P〉0.05),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合并后累计AMS症状组246例,非AMs症状组557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测试总体效应,结果表明AMS组SaO2值显著低于非AMS组(WMD=4.04,95%CI3.36~4.71,P〈0.00001),提示SaO2是有统计学意义的AMS易感危险因子。结论健康人员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SaO2与AMS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监测急进高原人群SaO,的变化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危险因素 血氧饱和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作训任务对常驻高原官兵静息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璐 徐刚 +3 位作者 李鹏 张二龙 陈莉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不同作训任务官兵静息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常驻高原官兵分为驻营区官兵(海拔4030m和4600m)和野外驻训官兵(海拔4300m),对驻营区官兵和野外驻训30d的官兵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包括心率(HR)、血压、...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不同作训任务官兵静息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常驻高原官兵分为驻营区官兵(海拔4030m和4600m)和野外驻训官兵(海拔4300m),对驻营区官兵和野外驻训30d的官兵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包括心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SpO_2)、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值(A/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AST/ALT比值。结果驻训官兵HR(82.25±14.10次/min)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74.18±9.02次/min,P<0.01),其Sp O2(88.25%±2.41%)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89.38%±2.44%,P<0.05),两单位人员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Hb含量(211.6±17.4g/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199.3±22.7g/L,P<0.001),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55.6%)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5.7%,P<0.001)。驻营区官兵和驻训官兵的血清蛋白质含量均充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的血脂异常患病率(70.5%)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34.0%,P<0.001),其中驻训官兵的HDL-C含量(0.81±0.21nmol/L)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1.01±0.27nmol/L,P<0.001),其低HDL-C血症患病率(65.9%)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9.8%,P<0.001),驻训官兵和驻营区官兵的TC、TG、LDL-C含量及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LDH含量(273.70±136.74U/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05.19±77.94U/L,P<0.01),其LDH异常率(72.7%)也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51.1%,P<0.05)。结论高原驻训官兵蛋白质营养充足,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和LDH异常率高于驻营区官兵,严重威胁着驻训官兵的身体健康,常驻高原官兵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和科学安排训练强度,定期体检,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血红蛋白 蛋白质 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青年男性急性高原反应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玉 李鹏 +3 位作者 高钰琪 宋桐林 罗勇军 刘运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56-659,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青年男性进藏后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地区人群高原环境适应能力的医学地理学差异。方法对从不同地区进入高原的青年男性AMS发生情况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参照军用标准,采用AMS症状学评分法对其进行分度与...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青年男性进藏后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地区人群高原环境适应能力的医学地理学差异。方法对从不同地区进入高原的青年男性AMS发生情况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参照军用标准,采用AMS症状学评分法对其进行分度与评分。为区分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对人员生活所在地自然地理因素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用非参数检验进行验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地区青年男性AMS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生活所在地分为5个地区,各组地理指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显示不同地区人群AMS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地区2人员的AMS发生率显著高于地区3、4、5(P<0.05)。地区2人员头痛发生率为82.8%,与地区3、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力和嗜睡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2.4%、27.6%,与地区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为37.9%,与地区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1和地区3人员眼花症状发生率与地区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人群AMS的发生存在明显医学地理差异,不同地区人群对高原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来自低海拔地区人群的AMS症状较高海拔地区人群重。应根据人群地域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AMS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反应 急性 地理因素 地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年男性快速进入高原早期肺功能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翟羽 高钰琪 +3 位作者 刘福玉 周其全 黄庆愿 蒋春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研究健康青年男性快速进入高原后早期肺功能及肺弥散能力的改变。方法对96名健康青年男性分别检测在海拔300 m和乘飞机快速进入海拔3 700 m后72 h的肺功能及肺弥散能力。结果快速进入高原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 iratory volu... 目的研究健康青年男性快速进入高原后早期肺功能及肺弥散能力的改变。方法对96名健康青年男性分别检测在海拔300 m和乘飞机快速进入海拔3 700 m后72 h的肺功能及肺弥散能力。结果快速进入高原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 iratory volum e in one second,FEV1.0)和FEV1.0/FVC无显著改变,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 ity,FVC)和肺泡容积(alveolar ventilation,VA)显著低于对照组,肺-氧化碳弥散量(D lco)、肺-氧化碳弥散常数(d iffusion constant,D l-co/VA)以及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 iratory flow,PEF)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肺功能的改变特别是肺泡弥散能力的增强使肺换气能力增加可能是造成急性低氧性缺氧时肺代偿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习服 肺功能 肺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甲基糠醛对模拟高原大鼠血红蛋白氧结合特性及游泳耐力和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官立彬 李晓栩 +5 位作者 李锦松 杨诚忠 谭小玲 崔宇 高钰琪 黄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61-15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变构剂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furfural,5-HMF]对血红蛋白氧结合特性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空白组、高原空白组、平原用药组、高原用药组。空白组用生理...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变构剂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furfural,5-HMF]对血红蛋白氧结合特性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空白组、高原空白组、平原用药组、高原用药组。空白组用生理盐水、用药组以50 mg/kg 5-HMF腹腔给药。高原暴露采用模拟海拔5 000 m低压舱内24 h。各组按原剂量经腹腔重复给药30 min后从腹主动脉采血,测血气及氧平衡曲线。大鼠经过游泳训练后,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检测负重游泳力竭时间。大鼠经过记忆训练后,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结果高原空白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目标象限大鼠滞留时间、穿越平台位置次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等指标,较平原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高原用药后这些指标显著升高,但是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目标象限大鼠滞留时间仍低于平原水平。各给药组P50、希尔系数均较相应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平原用药组较平原空白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降低(P<0.05),血氧分压显著升高,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HMF在低氧条件下可增加血红蛋白氧亲和力、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增强游泳耐力和空间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作业能力 氧亲和力 5-HMF 游泳耐力 空间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右心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高原低氧适应过程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宇亮 高文祥 +1 位作者 高钰琪 刘福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研究低氧(2%O2)对成年雄性SD大鼠心脏右心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sion enzyme 2,ACE2)mRNA、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常氧与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000m高原、23h/d)下饲养SD大鼠,并随机分为缺氧1、3、30d组和常氧... 目的研究低氧(2%O2)对成年雄性SD大鼠心脏右心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sion enzyme 2,ACE2)mRNA、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常氧与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000m高原、23h/d)下饲养SD大鼠,并随机分为缺氧1、3、30d组和常氧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在模拟海拔5000m高原低压舱内缺氧各组)和舱外(常氧对照组)测定肺动脉压、右心室功能、左右心室质量指数,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右心室心肌ACE2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压、右心室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30d组右心室明显肥大伴右心功能显著上调,同时右心室ACE2 mRNA、蛋白合成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慢性低压低氧环境下SD大鼠心脏右心室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蛋白水平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心室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居高原(4520m)汉族青年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特点及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中伟 刘福玉 +4 位作者 徐刚 蒋春华 官立彬 黄庆愿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59-864,共6页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汉族青年男性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特点及其与黄嘌呤氧化酶(X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移居海拔4520m高原的汉族青年男性240名,年龄16~36岁(平均22.1岁),高原居住时间0.25~10.8年(平均2.3年)。...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汉族青年男性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特点及其与黄嘌呤氧化酶(X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移居海拔4520m高原的汉族青年男性240名,年龄16~36岁(平均22.1岁),高原居住时间0.25~10.8年(平均2.3年)。通过问卷及常规检查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生理指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及XO浓度,并对XO基因的rs17038412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析。结果 240名受试者中存在HUA者(HUA组)186人,占77.5%,血尿酸正常者(正常组)54人,占22.5%。与正常组比较,HUA组XO浓度明显升高,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高(P〈0.01),且血尿酸浓度与血红蛋白水平及XO浓度均呈正相关(P〈0.01,P〈0.001)。HUA组rs17038412位点A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T基因型是移居高原汉族青年男性发生HUA的危险因素(OR=3.96,95%CI 1.42~11.08)。结论移居高原汉族青年男性HUA的发病率高,其血尿酸浓度与血红蛋白水平及XO浓度呈正相关。XO基因rs17038412多态性位点可能与移居高原汉族青年男性HUA的发病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高尿酸血症 黄嘌呤氧化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缺氧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及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定周 周其全 +1 位作者 李素芝 刘福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环境暴露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谷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探讨高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缺氧组(H组)和Gln保护组(HG组),每...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环境暴露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谷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探讨高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缺氧组(H组)和Gln保护组(HG组),每组10只。H和HG组动物在模拟海拔7000m的低压舱内生存72h,C组在平原环境下生存72h。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肠上皮细胞凋亡、肠道细菌移位情况,并应用邻联二回香胺显色剂法检测血清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Gln的含量。结果 H、HG组大鼠肠黏膜损伤严重,紧密连接间隙增宽,硝酸镧示踪法可见镧颗粒进入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间隙内以及基底膜外侧周围组织间隙或细胞内。H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有细菌移位,移位细菌数为0.47±0.83CFU/g;HG组各器官移位细菌明显减少,细菌移位数为0.22±0.42CFU/g(P<0.05)。原位末端标记切口平移双标记法(TUNEL法)检测显示,H组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增多,凋亡指数为16.2%±2.2%;与H组比较,HG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为13.3%±4.6%(P<0.05)。与C组血清内毒素(0.032±0.003kEU/L)、血清DAO(0.861±0.359kU/L)、血清Gln(3.083±0.186mmol/L),小肠DAO(0.516±0.062kU/L)、小肠Gln(0.573±0.032mmol/L)比较,H组血清内毒素(0.277±0.053kEU/L)和DAO(3.533±0.584kU/L)水平显著增高,血清Gln(1.472±0.079mmol/L)及小肠DAO(0.325±0.0533kU/L)、Gln(0.377±0.010mmol/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H组比较,HG组血清内毒素(0.113±0.015kEU/L)和DAO(1.810±0.450kU/L)水平显著降低,血清Gln(1.951±0.070mmol/L)及小肠DAO(0.431±0.049kU/L)、Gln(0.448±0.021mmol/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原缺氧能引起严重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促进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是高原MODS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Gln对高原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细菌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环境暴露 肠黏膜屏障 缺氧 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36v2量表在高原移居人群生活质量评价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中伟 刘春 +2 位作者 官立彬 黄庆愿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考察简体中文SF-36v2量表评测移居高原青年男性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移居海拔4520m高原的青年男性248名,所有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2.1(16.0~36.0)岁,高原平均居住时间2.3(0.3~10.8)年。采用... 目的考察简体中文SF-36v2量表评测移居高原青年男性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移居海拔4520m高原的青年男性248名,所有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2.1(16.0~36.0)岁,高原平均居住时间2.3(0.3~10.8)年。采用自排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和简体中文SF-36v2量表以自填形式进行调查。间隔4周后再次随机抽测34名进行问卷重测。结果发出问卷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98.4%)。简体中文SF-36v2量表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各维度得分分别为78.50±15.34、63.30±39.65、70.60±17.69、56.40±18.21、59.10±18.18、85.70±18.90、53.68±41.65、59.35±13.61分;地板效应除了RP(17.80%)和RE(27.92%)外,其余均为0;天花板效应分别为5.08%、40.11%、3.55%、0、2.54%、9.64%、31.47%、0。SF-36v2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32~0.800,Cranbach'sα系数为0.641~0.824,重测信度系数为0.543~0.848。集合效度成功率100%,总区分效度成功率95.36%。因子分析提取2个主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9.5%。结论简体中文SF-36v2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较好的信度及效度,可用于高原移居人群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临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6量表 生活质量 高原移居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驻防军人焦虑、抑郁情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晓红 罗勇军 +1 位作者 袁志兵 罗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0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驻防军人焦虑、抑郁情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120例青藏高原驻防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 目的探讨高原驻防军人焦虑、抑郁情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120例青藏高原驻防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军人的睡眠质量,比较不同睡眠质量的军人抑郁和焦虑发生情况及评分,分析高原驻防军人的睡眠质量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军人的平均PSQI评分分别为(6.2±1.9)分与(6.1±2.3)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睡眠质量优的军人26例(21.67%),睡眠质量差的军人43例(35.83%),睡眠质量中的军人51例(42.50%),不同性别的军人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睡眠质量差的军人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睡眠质量中和睡眠质量优的军人(P<0.05)。睡眠质量优的军人SDS、SAS评分均低于睡眠质量中与睡眠质量差的军人(P<0.05);睡眠质量中的军人SDS、SAS评分低于睡眠质量差的军人(P<0.05);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SQI评分与SDS评分、PSQI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与SAS评分之间的交互效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驻防军人的睡眠质量总体较差,且睡眠质量、抑郁、焦虑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高原驻防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低压低氧暴露小鼠记忆损伤与脑海马体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华平 钟志凤 +4 位作者 李鹏 黄沛 田怀军 谢佳新 周思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1-301,共11页
目的观察低压低氧致小鼠记忆损伤及脑海马体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探寻低压低氧引起记忆损伤的关键磷酸化修饰蛋白和通路。方法40只7~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g,按体质量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和低... 目的观察低压低氧致小鼠记忆损伤及脑海马体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探寻低压低氧引起记忆损伤的关键磷酸化修饰蛋白和通路。方法40只7~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g,按体质量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和低压低氧组(n=20)。常氧组小鼠在常氧条件下喂养,低压低氧组小鼠在模拟海拔6000 m的低压舱中喂养7 d。低压低氧暴露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脑海马体组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89.66±3.27)vs(38.61±4.83)s,P<0.01]、游泳距离显著增加[(959.21±99.61)vs(550.39±59.43)cm,P<0.01]。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共检测到显著差异表达磷酸化肽段136个,其中上调92个,来自79个蛋白;下调44个,来自42个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磷酸化修饰蛋白主要分布在突触后密集区、非对称性突触和基底细胞膜,主要参与细胞连接组装、突触构成、突触中囊泡介导的运输、树突发育、认知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磷酸化修饰蛋白质主要富集在胰岛素分泌、胰液分泌、谷氨酸能突触、内吞和长时程抑制等信号通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层面,构成以AGAP2、SYNGAP1、DRP2、DRP3和PSD93等蛋白为核心的蛋白互作网络。结论低压低氧可致小鼠记忆损伤脑海马体磷酸化修饰蛋白及通路发生改变,AGAP2、SYNGAP1、DRP2、DRP3和PSD93可能是关键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海马 记忆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兵摩托化进驻4300m高原半年内习服状况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燕 赵群 +5 位作者 王福领 刘福玉 罗勇军 蒋春华 李潇潇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4-877,共4页
目的调查步兵摩托化进驻4 300 m高原1周至半年习服状况,分析影响习服的主要因素。方法整群抽取从海拔1 400 m驻地摩托化进驻4 300 m地区1周[109人,(19.71±1.46)岁]、1个月[122人,(19.63±1.29)岁]和半年[127人,(20.45±1.... 目的调查步兵摩托化进驻4 300 m高原1周至半年习服状况,分析影响习服的主要因素。方法整群抽取从海拔1 400 m驻地摩托化进驻4 300 m地区1周[109人,(19.71±1.46)岁]、1个月[122人,(19.63±1.29)岁]和半年[127人,(20.45±1.60)岁]的步兵为研究对象,以平原士兵为对照[358人,(19.66±1.55)岁]。测量脉搏(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大摄氧量(VO2m ax)、血红蛋白(Hb),进行急性高原病症状评分,依据国家军用标准G JB4301-2002进行高原习服状况评价。结果从海拔1 400 m摩托化进驻4 300 m高原士兵1周初步习服者占84.40%;1个月基本习服者占90.16%;6个月达到完全习服者占88.98%。进驻高原1周和1个月未达到初步习服(15.6%)和基本习服(9.84%)的主要因素是HR和SBP高出标准规定的水平,进入高原半年后未达到完全习服标准(11.02%)的中主原因是Hb偏高,其中2人(1.57%)发生红细胞增多症(Hb≥210 g/L)。HR:初步习服和基本初习服阶段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P<0.05),完全习服阶段显著低于初步基习服和基本初习服阶段(P<0.05)。SBP:初步习服阶段与基本习服阶段显著高于平原对照(P<0.05),完全习服阶段显著低于对照、初步习服阶段与基本习服阶段(P<0.05)。DBP:各习服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Hb:各习服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完全习服阶段显著高于初步习服阶段和基本习服阶段(P<0.05)。VO2max:基本习服组和完全习服组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由1 400 m驻地摩托化进驻4 300 m高海拔地区士兵大多能较好地习服高原环境,在初步习服阶段应重点采取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措施以提高习服水平,进驻较长时间(半年)则应着重预防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采取综合措施提升高原官兵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士兵 习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