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市气象因子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新 马秀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9期233-233,235,共2页
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子,对温度、光照、水分、风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陈述及举例,介绍了气象因素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气象因子 影响 新疆克拉玛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市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斌 郑博华 +1 位作者 兰文杰 杨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6-692,共7页
利用克拉玛依区气象站1957—2016年历年12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序列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t-检验法等统计学方法,对开展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前历史期31 a和作业期29 a的年12月降水量作为统计变量,进行系统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开... 利用克拉玛依区气象站1957—2016年历年12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序列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t-检验法等统计学方法,对开展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前历史期31 a和作业期29 a的年12月降水量作为统计变量,进行系统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开展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后克拉玛依市冬季12月降水量明显增加,降水量平均值增加了2 mm。运用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达到0.025,参数性t-检验显著性水平也接近0.025。选取统计显著性水平0.1置信区间,计算得,冬季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后,克拉玛依市平均年12月降水量绝对增加值为1.15 mm,相对增加率为24.5%。从而得出:开展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后,克拉玛依市冬季降水量有了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人工增雪 作业效果 统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1月1日克拉玛依区域降水天气复盘总结
3
作者 马晓慧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184-186,共3页
2022年10月31日夜间至11月1日克拉玛依区域发生了一次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分散性强的降水过程。降水量最大的区域在克拉玛依区金龙镇至白碱滩一线,最强降水落区位于中心城区,日累计降水量17.6 mm(大雨),为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建站... 2022年10月31日夜间至11月1日克拉玛依区域发生了一次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分散性强的降水过程。降水量最大的区域在克拉玛依区金龙镇至白碱滩一线,最强降水落区位于中心城区,日累计降水量17.6 mm(大雨),为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日降水量极值,其他地区以小雨为主;中心城区最大雨强为0.7 mm/min,对应时次雷达图上≥40dBz的回波维持在克拉玛依区至白区一带;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受到大尺度与中小尺度系统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天气 历史同期极值 雨强 中小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俊橙 马晓慧 孜丽哈·金恩斯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231-233,共3页
利用克拉玛依中心城区2017—2021年长征新村监测站逐时观测和克拉玛依国家基本观测站的地面观测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克拉玛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7—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 利用克拉玛依中心城区2017—2021年长征新村监测站逐时观测和克拉玛依国家基本观测站的地面观测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克拉玛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7—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90.4%,空气污染类型主要是供暖期(10月至翌年4月)的PM_(2.5)、PM_(10)污染和夏季的O3污染为主,其贡献率分别为77.91%、9.88%、11.63%。(2)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发生中度污染及以上PM_(2.5)污染时,逆温层厚度≥250 m、逆温强度均≥1.2℃/100 m、逆温层底高≤350 m。当准噶尔盆地中东部出现明显的偏东风,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出现一层逆温、近地面风速均较小、逆温层厚度≤200 m时,可能会出现由PM_(10)造成的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克拉玛依 气象条件 逆温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克拉玛依电力设施的影响浅析
5
作者 周长江 周雪婧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0期97-98,共2页
结合克拉玛依主要灾害天气特点,浅析大风、雷电、暴雨、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对电力设施造成的影响,提出指导性的灾害防御措施。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电力设施 影响 防灾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强下坡风暴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卢冰 史永强 +1 位作者 王光辉 岳斌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8-1230,共13页
利用美国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3年3月7-8日克拉玛依强风进行了模拟,对下坡风发生、发展和结束3个阶段的三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克拉玛依强下坡风的形成机制模型:上游地区出现中高层西南风、低层西北风并伴有强冷平流的配置... 利用美国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3年3月7-8日克拉玛依强风进行了模拟,对下坡风发生、发展和结束3个阶段的三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克拉玛依强下坡风的形成机制模型:上游地区出现中高层西南风、低层西北风并伴有强冷平流的配置,当风速不断增大时,气流能够翻越加依尔山在背风坡侧形成重力波,重力波相位向气流上游方向倾斜产生非线性效应,促进了波不稳定区域的形成并导致波破碎,形成湍流活跃层,不断把上层的能量向下传播;克拉玛依中低层形成三层夹心的大气层结稳定度分布,出现明显的过渡气流带从而导致强下坡风的形成;南北风分量在低层和中层符号相反,形成了临界层,不断吸收上层波能量并向地面传送,强下坡风暴不断维持发展。最后利用2006-2012年克拉玛依33个强下坡风过程中的探空观测资料对提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下坡风 过渡气流 临界层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7月中旬克拉玛依罕见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卢冰 史永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8-956,共9页
本文利用NCEP—FNL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以及WRF模式的模拟结果,对2012年7月14日新疆克拉玛依罕见的短时强降雨和冰雹强对流天气的机理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尺度湿性不稳定层结的环境场中,冷... 本文利用NCEP—FNL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以及WRF模式的模拟结果,对2012年7月14日新疆克拉玛依罕见的短时强降雨和冰雹强对流天气的机理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尺度湿性不稳定层结的环境场中,冷空气的入侵在山区地形配合下,在背风坡侧造成强烈的水平温度梯度和地面辐合线,利于强对流的发生。WRF模拟结果显示,高低空风速大值区的配置,环境风场的垂直切变,垂直方向上假相当位温的鞍形配置给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提供基础,使最大上升速度达到6.5 m·s^(-1),上升高度达9 krn,同时也看到,由于中层湿中性层结较薄,难以长时间维持上升运动的发展,上升运动区较为窄小,强降雨发生区域仅为二十几千米。山区地形对强对流发展的作用较为复杂但也很明显,地形阻挡加强了地面风场的切变辐合,同时气流过山引发正负位势涡度带的生成和传播,激发垂直环流的形成,为强对流发展提供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强对流 数值模拟 地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夏秋季地面火箭增水作业效果的区域回归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斌 郑博华 +2 位作者 兰文杰 杨琳 窦春苓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3-961,共9页
利用1990—2017年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气象站、百口泉气象站及1994—2017年石化场气象站6—9月月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百口泉气象站作为对比站点,克拉玛依区气象站和石化场气象站作为目标站点,对克拉玛依在2015—201... 利用1990—2017年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气象站、百口泉气象站及1994—2017年石化场气象站6—9月月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百口泉气象站作为对比站点,克拉玛依区气象站和石化场气象站作为目标站点,对克拉玛依在2015—2017年夏秋季开展的地面火箭人工增水作业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距作业点约9 km的石化场气象站作业效果好于距作业点约4 km的克拉玛依区气象站,说明作业效果较好的区域应位于距作业点适当的距离处;(2)2016年7月和2015年7月各作业了13次和9次,作业次数多的相对作业效果好些,作业效果与月作业次数成正相关;(3)每次作业火箭弹数量5—7枚相对作业效果好些。因此,地面增水作业效果好的位置应位于作业点下风方一定的距离处。每次人工增水作业的火箭弹用量应适当,作业量太大会造成减少降水,作业量太少可能又达不到催化效果。通过对克拉玛依市近年来开展的夏秋季地面火箭人工增水作业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初步得出了地面火箭人工增水作业效果与作业方法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科学设计实施地面火箭人工增水作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水 区域回归 效果分析 克拉玛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大风数值预报中的重力波拖曳方案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涵斌 史永强 +1 位作者 崔丽娜 杨程志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位于背风坡,长期受翻山气流形成的局地大风影响。该地区日常大风预报业务主要依托克拉玛依气象局的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为进一步完善该系统的预报效果,本文开展了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应用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组试验方案...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位于背风坡,长期受翻山气流形成的局地大风影响。该地区日常大风预报业务主要依托克拉玛依气象局的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为进一步完善该系统的预报效果,本文开展了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应用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组试验方案:不开启重力波拖曳、只开启外层区域重力波拖曳以及两重嵌套设置下均开启重力波拖曳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克拉玛依大风预报个例中,对于山区地形背风坡处的克拉玛依站,不启动重力波拖曳会导致风速偏大和起风时间较早;开启外层重力波拖曳方案可以延迟克拉玛依站起风时间,两重区域均开启可以进一步延迟该站的起风时间,使起风时间更接近实况;对于非山区地形背风坡处的站点,在内层开启重力波拖曳会导致一定的负效果;对内层区域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不开启重力波拖曳,会使地形复杂区域风场预报存在一定的正偏差,在外层开启重力波拖曳会使正偏差有一定改善,而两重嵌套均开启重力波拖曳方案会导致非地形陡峭区域的负偏差增加。综合全区域内大风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只在外层开启重力波拖曳会获得最小的误差和较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拖曳 数值模式 参数化方案 大风预报 克拉玛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物理过程扰动方案在克拉玛依区域集合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永强 张涵斌 +1 位作者 刘郁珏 张歆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6-937,共12页
克拉玛依气象局研发了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并已实现业务运行,该系统仅采用了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ETKF)初值扰动,导致离散度发展受到限制,为改善区域集合预报的离散度,本文尝试在初值扰动基础上引入随机物理过程倾向(SPPT)模式扰动方案。通... 克拉玛依气象局研发了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并已实现业务运行,该系统仅采用了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ETKF)初值扰动,导致离散度发展受到限制,为改善区域集合预报的离散度,本文尝试在初值扰动基础上引入随机物理过程倾向(SPPT)模式扰动方案。通过开展SPPT方案关键参数的敏感性试验,确定了适用于本系统的参数设置,构建了初值-物理过程扰动方案(ETKF-SPPT),并与仅采用初值扰动的集合方案(ETKF)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TKF初值扰动方法能够产生具有动力学结构的初值扰动,但是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集合离散度增长很快达到饱和,并在侧边界约束下逐渐减小;ETKF初值扰动结合SPPT模式扰动可使集合离散度在各个预报时效均保持增长状态;集合预报检验结果表明,仅采用ETKF初值扰动的集合预报概率分布可靠性较低,概率预报准确性也较差;ETKF-SPPT方法可获得更好的概率预报结果,可靠性更好,均方根误差更低。对克拉玛依城区一次大风预报个例表明,ETKF方案对大风起风时间和量级把握较差,而ETKF-SPPT可以增加集合离散度,起风时间和风速预报更准确。综合而言,增加SPPT扰动可以有效改善克拉玛依区域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初值扰动 模式扰动 随机物理过程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2015年一次寒潮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303-305,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实况资料、EC物理量场资料,从天气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等方面,对2015年克拉玛依春季出现的一场寒潮、大风、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全疆大部均出现寒潮、降水天气;降水量... 利用常规天气实况资料、EC物理量场资料,从天气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等方面,对2015年克拉玛依春季出现的一场寒潮、大风、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全疆大部均出现寒潮、降水天气;降水量大,克拉玛依大部分区域均出现小到中雨,部分地区达大雨;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亚低涡;天气发生前,克拉玛依处在涡前,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充分的水汽自孟加拉湾输送至本地;高层强烈的辐散运动和低层的辐合运动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水汽条件、上升运动为克拉玛依降水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区域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晓慧 李文博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6期146-148,共3页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将克拉玛依地区4个地区的气温序列统一订正到1960—2019年,通过线性趋势法、五年滑动平均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日较差进行了趋势研究,并应用相关统计法进一步分析影响日较差变化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将克拉玛依地区4个地区的气温序列统一订正到1960—2019年,通过线性趋势法、五年滑动平均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日较差进行了趋势研究,并应用相关统计法进一步分析影响日较差变化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地区四季日较差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冬季最显著,空间分布北部最显著。四季中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最高气温上升趋势较弱,仅有秋季达到显著水平。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水汽压、总云量、降水量以及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最强。年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气温序列订正 趋势分析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区域雾的成因分析
13
作者 菅人乐 容娜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198-200,共3页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雾天气对公路交通安全,特别是航空安全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给人们的出行、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由于雾滴具有吸附有害气体、颗粒物、细菌等的能力,吸入雾滴后,人体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人体保...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雾天气对公路交通安全,特别是航空安全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给人们的出行、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由于雾滴具有吸附有害气体、颗粒物、细菌等的能力,吸入雾滴后,人体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人体保持健康。因此,对雾的特征和成因展开研究非常重要。总结了克拉玛依区域大雾天气的形成特点,旨在提高相关部门对此类天气的认识、预报、预警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当地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克拉玛依 区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2020年夏季强对流天气雷达分析
14
作者 菅人乐 史昀 +2 位作者 马晓慧 李文博 崔丽娜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是能开展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低槽 雷暴单体 锋面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克拉玛依“7·3”大降水成因分析
15
作者 谢云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2期40-41,44,共3页
利用克拉玛依气象站观测资料、ECWMF(0.25°×0.25°)、T639(1°×1°)资料、克拉玛依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4年7月3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境内的一次对流性天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 利用克拉玛依气象站观测资料、ECWMF(0.25°×0.25°)、T639(1°×1°)资料、克拉玛依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4年7月3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境内的一次对流性天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降水前存在高空分流区,中低层的西南低空急流、中尺度切变线、辐合线等多个中尺度系统,同时低层的偏东气流触发此次天气;探空物理量参数指示着大气不稳定能量的集聚;降水区域低空到高空同时出现的强烈上升运动,以及水汽在中低层的集中,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雷达数据产品展示出超级对流单体的演变、低空大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降水 中尺度系统 雷达回波特征 克拉玛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16
作者 崔丽娜 郭晓静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期157-159,共3页
通过对比分析克拉玛依区和百口泉气温、降水、大风等气象要素,研究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得出结论:自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地区植被覆盖量有所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极端高温日数与低温日数减少,大风日数减少,降水量... 通过对比分析克拉玛依区和百口泉气温、降水、大风等气象要素,研究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得出结论:自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地区植被覆盖量有所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极端高温日数与低温日数减少,大风日数减少,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均有所增加,各种气象条件向好发展,使克拉玛依的生态、气候环境朝着更加宜居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高温日数 大风日数 大雾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山区水汽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丽娜 崔彩霞 +1 位作者 李春花 谢金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244-17248,共5页
利用沙漠腹地地基GPS数据、周边探空资料、MODIS近红外水汽数据,分别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水汽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了解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结果的分析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 利用沙漠腹地地基GPS数据、周边探空资料、MODIS近红外水汽数据,分别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水汽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了解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结果的分析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相对高值区,水汽值普遍高于其周边山区;沙漠西南部靠近青藏高原一带为水汽的低值区。无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年内变化都是一致的,夏季最大,秋季高于春季,冬季大气可降水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基GPS MODIS 大气可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网格的昌吉州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简咏梅 李江 刘江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0期49-51,共3页
以每日最高空气温度、最小相对温度、最大风力等级、当日降水量及其后的连续无降水日数为基本气象因子,综合防火期内生物及非生物物候季节的影响指数,利用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建立森林火险等级精细化预报模型,输出了昌吉州... 以每日最高空气温度、最小相对温度、最大风力等级、当日降水量及其后的连续无降水日数为基本气象因子,综合防火期内生物及非生物物候季节的影响指数,利用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建立森林火险等级精细化预报模型,输出了昌吉州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结果,并结合昌吉州森林资源分布图、林业管护站点分布图进行了直观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网格 森林火险 气象等级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
19
作者 王继新 余小玲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6期190-190,194,共2页
本文重点对新疆克拉玛依市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进行分析,整理成以下内容,希望能够对当地的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减少气象灾害对当地百姓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人工影响 防灾减灾 气象灾害 影响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适应重力波拖曳方案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张涵斌 史永强 +2 位作者 卢冰 夏宇 吴志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802,共14页
随着数值模式分辨率越来越高,在复杂地形区域仅考虑高层重力波拖曳作用和地形阻塞作用具有局限性,WRFv4.3模式中新型重力波拖曳方案在原有大尺度重力波拖曳和地形阻塞作用基础上新加入了边界层小尺度重力波拖曳作用,且对湍流地形拖曳作... 随着数值模式分辨率越来越高,在复杂地形区域仅考虑高层重力波拖曳作用和地形阻塞作用具有局限性,WRFv4.3模式中新型重力波拖曳方案在原有大尺度重力波拖曳和地形阻塞作用基础上新加入了边界层小尺度重力波拖曳作用,且对湍流地形拖曳作用增加了描述,从而可以达到尺度适应。为了验证新的重力波拖曳方案的效果,本文基于华北区域3 km对流可分辨模式开展了2021年冬季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应用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组试验方案:不开启重力波拖曳、原有的仅考虑大尺度重力波拖曳和阻塞作用的方案以及新型的尺度适应方案的模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原有重力波拖曳方案仅考虑重力波拖曳和大尺度地形阻塞,在3 km模式中对复杂地形附近整层风场影响较大,但是正效果有限;新型尺度适应重力波拖曳方案在3 km分辨率模式中大尺度重力波拖曳和阻塞拖曳作用为0,仅由边界层内小尺度重力波拖曳和湍流地形拖曳起作用,能够达到尺度适应效果;由于高层重力波拖曳为0,开启新型重力波拖曳会降低低空尤其是边界层内风场预报正偏差,对高空风场无影响;对模拟区域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新型重力波拖曳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地形复杂区域近地面风场预报的误差,但对温度等其它要素的改善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拖曳 尺度适应 数值天气预报 参数化方案 强风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