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加工陶瓷材料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白雪清 于爱兵 +1 位作者 贾大为 陈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0-136,共7页
随着可加工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可加工陶瓷材料的机械加工技术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可加工陶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特性、刀具磨损、加工工艺及可加工性评价,内容涉及加工表面质量、去除机理、加工损伤、材... 随着可加工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可加工陶瓷材料的机械加工技术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可加工陶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特性、刀具磨损、加工工艺及可加工性评价,内容涉及加工表面质量、去除机理、加工损伤、材料去除率、刀具参数、切削参数、表面粗糙度、冷却和可加工性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加工陶瓷 材料去除 刀具磨损 加工工艺 可加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刚性陶瓷隔热瓦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琳琳 苗成朋 +5 位作者 张金君 李江涛 陶鑫 王明超 杜海燕 刘家臣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是航天飞行器大面积使用的热防护系统,提高其辐射率、抗冲击、抗热震等可重复使用性能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多元化性能优化背景下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结构设计和材料... 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是航天飞行器大面积使用的热防护系统,提高其辐射率、抗冲击、抗热震等可重复使用性能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多元化性能优化背景下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结构设计和材料改进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的结构设计途径和组成调整思路,涂层从单层致密结构发展到多层梯度结构以及多层鳞片结构,并总结了不同结构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最后指出多层梯度结构涂层由于综合了致密结构和多孔梯度结构的综合优势且具有可调节性仍是当前研究的主流,未来辐射式热防护涂层应进一步优化防/隔热一体化设计,并开展结构、组成对服役仿真环境下的性能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式热防护涂层 刚性陶瓷隔热瓦 可重复使用 多层梯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0.5)W_(0.5))^(5+)掺杂MgNb_(2)O_(6)陶瓷的晶体结构与太赫兹介电性能
3
作者 黄子鹏 贾文晓 李玲霞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655,共9页
MgNb_(2)O_(6)陶瓷具有烧结温度适中和介电损耗低等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6G通信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通信频率将从微波频段迈向太赫兹频段。MgNb_(2)O_(6)陶瓷应用于太赫兹通信器件中可有效降低插入损耗,增大相对带宽... MgNb_(2)O_(6)陶瓷具有烧结温度适中和介电损耗低等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6G通信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通信频率将从微波频段迈向太赫兹频段。MgNb_(2)O_(6)陶瓷应用于太赫兹通信器件中可有效降低插入损耗,增大相对带宽,提高增益。然而,目前仍缺乏关于MgNb_(2)O_(6)结构与太赫兹介电性能关联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MgNb_(2–x)(Ti_(0.5)W_(0.5))_(x)O_(6)(x=0~0.03)陶瓷。采用Rietveld精修、复杂化学键理论和太赫兹时域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MgNb_(2–x)(Ti_(0.5)W_(0.5))_(x)O_(6)(x=0~0.03)陶瓷的晶体结构与太赫兹介电性能之间的关联机制。基于上述分析手段,在单相MgNb_(2)O_(6)体系中引入整体不稳定性指数表征晶格内应变,建立了晶格内应变以及晶格能与太赫兹介电损耗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的(Ti_(0.5)W_(0.5))^(5+)离子可修饰晶体结构,随着掺杂量增加,减小了内应变,增加了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增大了晶格能,进而降低了介电损耗。此外,原子堆积密度随(Ti_(0.5)W_(0.5))^(5+)离子掺杂量增加而增大,这意味着离子间排列更加紧密,从而有效抑制了晶体的非简谐性振动,进一步降低了介电损耗。最终,1340℃烧结的Mg Nb_(2–x)(Ti_(0.5)W_(0.5))_(x)O_(6)(x=0.03)陶瓷具有优异的太赫兹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为19.32,介电损耗为0.003(@0.30 THz),吸收系数为1.64 cm–1(@0.30 THz)。本研究制备的Mg Nb_(2–x)(Ti_(0.5)W_(0.5))_(x)O_(6)(x=0.03)陶瓷在太赫兹器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b_(2)O_(6)陶瓷 晶体结构 复杂化学键理论 内应变 太赫兹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掺杂Na_(0.5)Bi_(4.5)Ti_(4)O_(15)压电陶瓷及其加速度传感器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4
作者 郇正利 冯云云 +2 位作者 费璇 常宁 季惠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16-2227,共12页
以W^(6+)取代Na_(0.5)Bi_(4.5)Ti_(4)O_(15)(NBT)的B位Ti^(4+),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Na_(0.5)Bi_(4.5)W_(2/3x)Ti_(4-x)O_(15)(NBTW-100x,0≤x≤0.16)铋层状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NBTW-100x压电陶瓷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异质离子... 以W^(6+)取代Na_(0.5)Bi_(4.5)Ti_(4)O_(15)(NBT)的B位Ti^(4+),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Na_(0.5)Bi_(4.5)W_(2/3x)Ti_(4-x)O_(15)(NBTW-100x,0≤x≤0.16)铋层状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NBTW-100x压电陶瓷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异质离子掺杂改性机制,阐明了提升材料压电性能和高温电阻率的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x=0.12时,NBTW-100x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其压电系数d_(33)=24.4 pC/N,居里温度T_C=633.2℃,电阻率ρ=2.58×10^(12)Ω·cm,且在500℃保温1 h后,其压电系数d_(33)和电阻率分别高达23.6 pC/N和6.75×10^(6)Ω·cm,是500℃高温下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理想材料。基于NBTW-12压电陶瓷开发了压缩型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产品,其灵敏度在10~10000 Hz内相对偏差为13.29%,在室温至500℃的温度范围内,灵敏度偏差仅为±5%,且在500℃下的绝缘电阻高达4×10~7Ω,有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风机传动、旋转机械等关键部件的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层状 热稳定性 Na_(0.5)Bi_(4.5)Ti_(4)O_(15) 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CePO_4可加工陶瓷材料钻削加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廉洁 于爱兵 +1 位作者 韩建华 刘家臣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分别用高速钢刀具和硬质合金刀具对ZrO_2/CePO_4可加工陶瓷材料进行钻削加工试验。通过比较ZrO_2/Ce-PO_4陶瓷和低碳钢材料的加工过程,分析了ZrO_2/CePO_4陶瓷的加工特性、材料钻削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刀具的磨损是ZrO_2/Ce... 分别用高速钢刀具和硬质合金刀具对ZrO_2/CePO_4可加工陶瓷材料进行钻削加工试验。通过比较ZrO_2/Ce-PO_4陶瓷和低碳钢材料的加工过程,分析了ZrO_2/CePO_4陶瓷的加工特性、材料钻削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刀具的磨损是ZrO_2/CePO_4钻削加工的主要特征之一。钻削ZrO_2/CePO_4陶瓷材料的去除过程可分为高效率和高磨损2个阶段,刀具材料影响ZrO_2/CepO_4可加工陶瓷材料的加工效率。可加工陶瓷的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刀具参数和加工工艺参数,以获得良好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O4 可加工陶瓷 ZrO2 去除 陶瓷材料 磨损 高效率 钻削加工 高速钢刀具 硬质合金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加工陶瓷材料ZrO_2/CePO_4钻削刀具的磨损 被引量:7
6
作者 于爱兵 马廉洁 +2 位作者 刘家臣 杜海燕 于思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9-673,共5页
通过ZrO2/CePO4陶瓷的钻削实验,研究刀具磨损特性,分析各因素对刀具磨损的影响.分别应用硬质合金和高速钢钻头对制备的可加工陶瓷ZrO2/CePO4进行钻削加工.通过主后刀面的磨损测试和电镜观察,考察ZrO2/CePO4钻削中的刀具磨损形态、过程... 通过ZrO2/CePO4陶瓷的钻削实验,研究刀具磨损特性,分析各因素对刀具磨损的影响.分别应用硬质合金和高速钢钻头对制备的可加工陶瓷ZrO2/CePO4进行钻削加工.通过主后刀面的磨损测试和电镜观察,考察ZrO2/CePO4钻削中的刀具磨损形态、过程以及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冷却条件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钢刀具因磨损严重,不适于ZrO2/CePO4陶瓷的钻削.可加工陶瓷ZrO2/CePO4钻削过程中,硬质合金钻头的磨损主要包括3种形态:主后刀面磨损、第一副后刀面磨损和横刃磨损.与低碳钢比较,钻削ZrO2/CePO4陶瓷时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速度增长较快,冷却条件对刀具磨损的影响显著.刀具材料和冷却条件是影响ZrO2/CePO4陶瓷钻削刀具磨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加工陶瓷 钻削 磨损 ZrO2/C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陶瓷的磨削加工性 被引量:6
7
作者 于爱兵 王敏 +1 位作者 钟利军 张义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2-846,共5页
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进行评价.选择影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性能参数和加工过程/输出参数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建立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Saaty 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 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进行评价.选择影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性能参数和加工过程/输出参数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建立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Saaty 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分别通过一级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每种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等级.作为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分别被划分为易加工、较易加工、较难加工和难加工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考虑影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多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客观确定各种因素对磨削加工性的影响权重,评价结果能够细致划分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磨削 磨削加工性 模糊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 被引量:7
8
作者 于爱兵 王敏 田欣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提出一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评价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影响陶瓷磨削加工性的多种因素。选择陶瓷材料为聚类对象,选取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影响因素作为聚类指标,将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分为不同的灰类等级。确定陶瓷磨削加工性影响因素... 提出一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评价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影响陶瓷磨削加工性的多种因素。选择陶瓷材料为聚类对象,选取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影响因素作为聚类指标,将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分为不同的灰类等级。确定陶瓷磨削加工性影响因素的灰类白化函数,利用离差法计算磨削加工性影响因素的灰色定权系数,经过计算得到每种陶瓷材料的聚类向量,通过比较聚类系数确定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等级。以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和氧化锆4种陶瓷材料为例,同时考虑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加工过程/输出参数,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4种陶瓷材料被分为3个不同的磨削加工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灰色定权聚类是一种可行的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材料 陶瓷 磨削 磨削加工性 灰色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可加工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 被引量:3
9
作者 于爱兵 陈垚 +1 位作者 赵楠 贾大为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为了客观评价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建立了可加工陶瓷材料可加工性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选取被评价的可加工陶瓷材料为决策单元,将材料的性能参数经过数据处理后作为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将材料的加工过程参数经过数据处理后作为决策单... 为了客观评价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建立了可加工陶瓷材料可加工性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选取被评价的可加工陶瓷材料为决策单元,将材料的性能参数经过数据处理后作为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将材料的加工过程参数经过数据处理后作为决策单元的输出指标,分别生成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数据序列和输出指标数据序列,并构造数学规划模型,根据优化理论求出可加工陶瓷材料决策单元的最优解,通过比较最优解评价材料的可加工性.以5种复合陶瓷Ce-ZrO2/CePO4作为评价实例,综合考虑可加工陶瓷材料性能参数和加工过程参数之间的关系,获得材料的可加工性排序.评价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法能够客观评价可加工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加工 可加工陶瓷 数据包络分析 可加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有向图法评价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利军 于爱兵 +1 位作者 马廉洁 刘继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38,共4页
提出了一种陶瓷材料可加工性综合评价的新方法———有向图法,并制备出六种不同CePO4含量的Ce-ZrO2/CePO4复合陶瓷材料,进行了可加工性评价和钻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对材料的可加工性评价排序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该方法可用于陶瓷材料... 提出了一种陶瓷材料可加工性综合评价的新方法———有向图法,并制备出六种不同CePO4含量的Ce-ZrO2/CePO4复合陶瓷材料,进行了可加工性评价和钻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对材料的可加工性评价排序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该方法可用于陶瓷材料可加工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加工陶瓷 可加工性 评价 有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结合、可加工Ce-ZrO_2/CePO_4陶瓷材料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志锋 刘家臣 +3 位作者 邱世鹏 王丽娟 高海 霍伟荣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6-30,共5页
对含有弱结合界面的可加工Ce-ZrO2 /CePO4陶瓷材料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Ce -ZrO2 中引入CePO4后可形成强弱界面共存的情况 ,弱界面处易形成微裂纹 ,并发生裂纹桥联等形式 ,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但Ce -ZrO2 /CePO4材料的强... 对含有弱结合界面的可加工Ce-ZrO2 /CePO4陶瓷材料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Ce -ZrO2 中引入CePO4后可形成强弱界面共存的情况 ,弱界面处易形成微裂纹 ,并发生裂纹桥联等形式 ,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但Ce -ZrO2 /CePO4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能受温度等工艺因素影响较大 ,在 15 5 0℃× 2h下颗粒尺寸与发生裂纹桥联等形式相适应 ,耗散了主裂纹扩展的能量 ,增加了材料的断裂功 ,从而使得Ce -ZrO2 /CePO4陶瓷材料具有可加工性的同时仍可维持一定的力学性能 ,且加工损伤变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结合 可加工 Ce—ZrO2/CePO4 陶瓷材料 桥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继广 钟利军 +1 位作者 于爱兵 马廉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3-59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应用图论中的有向图理论,以材料磨削加工性属性为顶点,以各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边,建立了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评价的有向图模型。根据有向图模型,建立磨削加工属性矩阵,并由矩阵的... 提出了一种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应用图论中的有向图理论,以材料磨削加工性属性为顶点,以各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边,建立了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评价的有向图模型。根据有向图模型,建立磨削加工属性矩阵,并由矩阵的积和式函数计算出材料的磨削加工性指标,从而判断材料的磨削加工性。有向图模型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属性及属性间的相互关系,可对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做出正确、完整的评价。论文选择陶瓷材料的硬度、断裂韧性和弹性模量3个力学性能参数作为磨削加工属性,根据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对4种典型工程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磨削加工性指标进行排序,在材料机械加工之前确定其磨削加工性。通过磨削实验验证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将对陶瓷材料加工中工具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加工性 评价 有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润滑陶瓷主轴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帅 林彬 张晓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77-486,共10页
介绍了水润滑陶瓷主轴的概念和特点,概述了水润滑陶瓷主轴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工业应用,对水润滑陶瓷主轴的关键技术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1)材料摩擦学方面,需加强对低成本、高性能水基润滑添加剂、高韧性硅... 介绍了水润滑陶瓷主轴的概念和特点,概述了水润滑陶瓷主轴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工业应用,对水润滑陶瓷主轴的关键技术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1)材料摩擦学方面,需加强对低成本、高性能水基润滑添加剂、高韧性硅基陶瓷材料、长寿命陶瓷涂层的研究;2)轴承润滑建模与分析方面,需综合考虑陶瓷零件加工精度、水基润滑剂非牛顿效应、高速湍流效应、温黏效应等因素,实现精确建模与分析;3)高速主轴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面,需借助降阶分析理论的最新成果,实现系统非线性行为的精准预测与调控;4)表面织构在水润滑陶瓷主轴上的应用方面,需加强对表面织构和宏观结构的协同效应、表面织构的设计与优化,以及陶瓷表面织构的低成本高效加工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切削机床 水润滑 主轴 陶瓷摩擦学 转子动力学 降阶方法 表面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加工Ce-ZrO_2/CePO_4陶瓷的“塑性化”及其机理
14
作者 葛志平 刘志锋 +1 位作者 刘家臣 王丽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针对工程陶瓷材料本征脆性问题,作者从应力 应变曲线、压痕及压痕尖端的裂纹扩展等方面探讨了可加工Ce ZrO2/CePO4材料的"塑性化",并从显微结构入手,研究了使这种材料产生"塑性化"的机理,即除CePO4本身具有一定的... 针对工程陶瓷材料本征脆性问题,作者从应力 应变曲线、压痕及压痕尖端的裂纹扩展等方面探讨了可加工Ce ZrO2/CePO4材料的"塑性化",并从显微结构入手,研究了使这种材料产生"塑性化"的机理,即除CePO4本身具有一定的台阶和层片状断裂外,主要由于CePO4的引入出现了强弱界面共同存在的网络结构,弱界面可以产生和捕获微观缺陷,耗散主裂纹扩展能量,导致局部的剪切变形,从而赋予陶瓷"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应变曲线 压痕 塑性化 弱界面 陶瓷 本征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综合评判方法
15
作者 钟利军 于爱兵 田欣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84-1287,共4页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本文以陶瓷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为依据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建立了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提出了一种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进行综合评判的新方法。选...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本文以陶瓷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为依据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建立了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提出了一种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进行综合评判的新方法。选择陶瓷材料的 3个力学性能参数构成因素集合 ,根据提出的评判方法 ,对 4种典型工程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进行评价 ,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评判结果合理 ,评价方法易于运用计算机来处理 ,简单实用。此方法将工程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的评价建立在材料性能参数分析的基础上 ,在磨削加工之前确定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评价结果对工程陶瓷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磨削加工性 综合评判 模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能
16
作者 吕绪明 张云汉 +2 位作者 石国华 王嘉炜 孙晓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9-665,共7页
AlN陶瓷硬度高、脆性大,难以烧结致密,作为熔炼容器时会因高温变形或被温度变化引起热冲击破坏。将YAlO_(3)作为颗粒增强相加入AlN中,通过无压烧结方法制备AlN/YAlO_(3)复合陶瓷,研究不同温度下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分析... AlN陶瓷硬度高、脆性大,难以烧结致密,作为熔炼容器时会因高温变形或被温度变化引起热冲击破坏。将YAlO_(3)作为颗粒增强相加入AlN中,通过无压烧结方法制备AlN/YAlO_(3)复合陶瓷,研究不同温度下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分析热震前后AlN/YAlO_(3)复合陶瓷的物相结构、断口形貌和表面形貌,并阐明热震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AlN陶瓷中加入YAlO_(3)能够促进AlN陶瓷的烧结,将致密度提升至98.37%,同时细化晶粒,提高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在温度较高的热震试验中,当热震温度升高至600℃后,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残余强度保持率显著高于AlN陶瓷,表明添加YAlO_(3)能够有效提高AlN陶瓷的抗热震性能,这主要归因于微裂纹增韧及裂纹的偏折、分叉等机制的协同作用减缓了AlN/YAlO_(3)复合陶瓷抗弯强度的降低速度。此外,当热震温度达到1 000℃时,AlN发生氧化生成Al_(2)O_(3),导致AlN/YAlO_(3)复合陶瓷抗弯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YAlO_(3)复合陶瓷 抗热震性能 抗弯强度 强度保持率 表面形貌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加工中心立柱结构静、动态设计 被引量:36
17
作者 郭志全 徐燕申 +1 位作者 张学玲 林汉元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7-291,共5页
运用结构动态设计原理和有限元法的变量化分析技术,用ANSYS软件对加工中心立柱部件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研究立柱内部三种不同结构肋板对其静、动态性能的影响,给出内部肋板的最佳结构形式。
关键词 立柱 有限元分析 静力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陶瓷的热稳定性和显微结构 被引量:9
18
作者 蔡舒 王彦伟 +2 位作者 李金有 李鸿祥 姚康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用沉淀法和机械 化学法合成不同Ca与P摩尔比的羟基磷灰石,考察Ca与P摩尔比对合成羟基磷灰石热稳定性和烧结体显微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合成粉体及烧结体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Ca与P摩尔比略大于... 用沉淀法和机械 化学法合成不同Ca与P摩尔比的羟基磷灰石,考察Ca与P摩尔比对合成羟基磷灰石热稳定性和烧结体显微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合成粉体及烧结体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Ca与P摩尔比略大于1.67的HA在烧结过程中有少量CaO形成,可有效抑制HA的分解,提高其高温稳定性;CaO晶粒可以钉扎晶界,抑制晶粒长大,但阻碍烧结.随Ca与P摩尔比减小,烧结体中晶粒尺寸增大.Ca与P摩尔比小于1.60的HA粉体,在1100℃下完全分解为β TCP相,烧结终止,继续升高温度,因β TCP相向α TCP转变伴随体积膨胀,导致裂纹产生.含碳酸根的HA的高温稳定性较差,烧结体中存在较多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陶瓷 热稳定性 显微结构 沉淀法 机械-化学法 摩尔比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AEO_9/醇/烷/水体系反相微乳液陶瓷墨水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瑞松 齐海涛 +3 位作者 李金有 李鸿祥 陈玉如 杨正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55-959,共5页
鉴于陶瓷墨水在某些性能上存在不足,例如相对连续式喷墨打印机打印成型要求而言粘度较大、电导率偏低、固相含量不够高等问题,通过加入醇和Na_2CO_3等添加剂以及利用双连续结构分别对粘度、电导率等性能加以调整及提高陶瓷墨水的浓度。... 鉴于陶瓷墨水在某些性能上存在不足,例如相对连续式喷墨打印机打印成型要求而言粘度较大、电导率偏低、固相含量不够高等问题,通过加入醇和Na_2CO_3等添加剂以及利用双连续结构分别对粘度、电导率等性能加以调整及提高陶瓷墨水的浓度。少量醇的加入(1%~2%)使陶瓷墨水体系粘度降低到11mPa·S左右,根据相图从双连续结构角度出发设计了陶瓷墨水的组成,考察了溶水量的变化,并借以提高陶瓷墨水固相含量,使其达到2.54%。由于双连续结构陶瓷墨水的理化性能(粘度、电导率等)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加入少量Na_2CO_3进行改性,改性后的陶瓷墨水粘度降至18mPa·s以下,电导率接近100mS/m,稳定性良好,墨水中陶瓷颗粒粒度在10nm以下,但透光率略有降低,显微结构观察表明具有明显的双连续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墨水 反相微乳液 双连续结构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Al粉对CBN磨具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程利霞 李志宏 +1 位作者 朱玉梅 王鹏飞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本文以金属Al粉作为Na2O-B2O3-Al2O3-SiO2系陶瓷结合剂的添加剂,通过耐火锥法、平面流淌法、三点弯曲法、扫描电镜和XRD等测试手段,探讨了Al粉对陶瓷结合剂的耐火度、流动性及其磨具的抗弯强度、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等性能的影响。试验... 本文以金属Al粉作为Na2O-B2O3-Al2O3-SiO2系陶瓷结合剂的添加剂,通过耐火锥法、平面流淌法、三点弯曲法、扫描电镜和XRD等测试手段,探讨了Al粉对陶瓷结合剂的耐火度、流动性及其磨具的抗弯强度、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属Al粉的加入,使陶瓷结合剂的耐火度有所增大,流动性降低;当Al粉加入量为10 mol%时,结合剂的耐火度最大,流动性最小;在780℃烧成时,添加Al粉的CBN磨具强度最高,最高值达101.2 MPa,较基础陶瓷结合剂CBN磨具强度提高29%;Al粉的加入使CBN磨具的致密度提高,结合剂桥上气孔率降低,改善了结合剂对磨粒的把持程度,从而提高磨具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粉 陶瓷结合剂 耐火度 流动性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