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变结构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文杰 刘吉臻 弓学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6,共5页
变结构控制的突出优点是对系统的摄动和干扰具有完全的鲁棒性,然而它要求系统的不确定性满足匹配条件这一限制,同时存在抖振和需知不确定参数的上下界等问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与其他控制方法相结合以克服变结构控制中存在的缺陷。针对... 变结构控制的突出优点是对系统的摄动和干扰具有完全的鲁棒性,然而它要求系统的不确定性满足匹配条件这一限制,同时存在抖振和需知不确定参数的上下界等问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与其他控制方法相结合以克服变结构控制中存在的缺陷。针对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就变结构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变结构控制 匹配条件 反馈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弓学敏 崔后品 +3 位作者 徐承美 杨昊泽 谢英柏 李世博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109,共7页
直接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可减少机组采暖抽汽,增加机组发电能力,而且能回收乏汽余热,增大机组的供热能力。为了探讨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后的运行特性,进一步挖掘机组的节能潜力,以3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基于供热机组变工况理论和矩... 直接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可减少机组采暖抽汽,增加机组发电能力,而且能回收乏汽余热,增大机组的供热能力。为了探讨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后的运行特性,进一步挖掘机组的节能潜力,以3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基于供热机组变工况理论和矩阵分析法建立高背压供热理论模型,分析环境温度变化对高背压供热机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背压,可增大机组的供热能力;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机组最佳运行背压呈下降的趋势;高背压供热机组按最佳运行曲线运行时的发电功率更大,节能效果更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机组在供热期的经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机组 高背压供热 热力性能 计算模型 环境温度 最佳运行背压 经济运行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弓学敏 崔后品 +1 位作者 侯轶 杨昊泽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1-294,298,共5页
以300MW直接空冷机组供热系统为例,基于矩阵分析理论建立其热力性能计算模型。根据热网供回水温度数据绘制供回水温度分布图,划分出供热初末期和高峰期两个供热阶段,分阶段分析热网供回水温度对高背压供热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300MW直接空冷机组供热系统为例,基于矩阵分析理论建立其热力性能计算模型。根据热网供回水温度数据绘制供回水温度分布图,划分出供热初末期和高峰期两个供热阶段,分阶段分析热网供回水温度对高背压供热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供热期高背压供热方式优于传统供热方式,热网回水温度越低其性能指标越优,在保证机组安全和发电功率的情况下,热网供水温度越高其性能指标越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高背压 供热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冷却塔进风口高度模拟分析
4
作者 周玉 惠雪松 刘正良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
根据气水两相间热质传递原理,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AP1000核电机组用20 000 m2淋水面积巨型冷却塔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塔体进风口高度的不同取值进行了模拟与计算,综合分析了不同环境侧风对塔内流场、出塔水温、进塔风量的影响,优... 根据气水两相间热质传递原理,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AP1000核电机组用20 000 m2淋水面积巨型冷却塔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塔体进风口高度的不同取值进行了模拟与计算,综合分析了不同环境侧风对塔内流场、出塔水温、进塔风量的影响,优化了210 m巨型冷却塔的进风口高度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机组 冷却塔 进风口高度 环境侧风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