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选择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宏宇 李善昌 +4 位作者 仲琦 吴春和 姜炳华 闫磊 宁尚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53-957,共5页
目的:检测L-选择素(L-Select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tumor)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L-选择素与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相... 目的:检测L-选择素(L-Select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tumor)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L-选择素与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口腔鳞癌石蜡标本48例,涎腺恶性肿瘤石蜡标本48例,另选择良性病变周围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各2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L-选择素在口腔鳞癌中和涎腺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各自的对照组(P<0.05)。L-选择素的表达与患者口腔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L-选择素的表达与患者涎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涎腺恶性肿瘤的组织分类、性别和年龄无关。L-选择素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结论:L-选择素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均存在着高表达;L-选择素在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L-选择素有望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选择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涎腺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2
作者 薛本哲 李善昌 +2 位作者 杨绍威 董波 曲学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Doxorubicin-loading Mesoporous Magnetic Silia Nanoparticles,DOX@M-MSN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OX@M... 目的:探讨阿霉素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Doxorubicin-loading Mesoporous Magnetic Silia Nanoparticles,DOX@M-MSN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OX@M-MSNs对CAL-27的体外靶向抗肿瘤效果。结果:单纯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表现出非常好的生物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尽管浓度为100 mg/L时,细胞存活率仍超过80%。当浓度值有所提升及作用时间延长后,相较于单纯阿霉素原料组,DOX@M-MSNs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DOX@M-MSNs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单纯阿霉素,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强,凋亡率增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通过外加磁场,磁性区域的DOX@M-MSN释放的DOX于肿瘤细胞的聚集优于非磁性区域。结论:DOX@M-MSNs纳米颗粒能够选择性进入肿瘤细胞内,从而使得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有所增强,进而使得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显著提高,外加磁场可以显著地提升输送DOX@M-MSNs进到肿瘤细胞内的效率,进而提高肿瘤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 外部磁场 靶向作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离心力刺激的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宗生 关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35-337,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类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的多功能分泌型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程序性死亡,在组织器官的形成、胚胎的发育和损伤组织的修复中起关键作用。Smad蛋白是BMP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调节分子,可以直...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类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的多功能分泌型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程序性死亡,在组织器官的形成、胚胎的发育和损伤组织的修复中起关键作用。Smad蛋白是BMP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调节分子,可以直接将BMP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膜转导入细胞核,构成BMP/Smad信号转导通路,而BMP/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调节牵张成骨新骨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下面就体外培养细胞离心力加载装置和BMP/Smad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离心力刺激的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SMAD 信号转导通路 离心力刺激 力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