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佳音 范艳萍 +2 位作者 李鑫 孙艳秋 庞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124,P<0.001);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29,P<0.05)。结论下肢康复器训练可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下肢康复器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康复期间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巍巍 庞伟 +3 位作者 康贝贝 范艳萍 孙颖 李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生化指标与运动康复训练的关系。方法 2015年3~11月,24例脑瘫患儿于治疗前测量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分别于治疗1周增加运动负荷后和6周后再次测量。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生化指标与运动康复训练的关系。方法 2015年3~11月,24例脑瘫患儿于治疗前测量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分别于治疗1周增加运动负荷后和6周后再次测量。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显著增高(t〉7.12,P〈0.001)。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均在训练后1周明显升高(P〈0.01);6周后血红蛋白和血尿素基本回到治疗前水平(P?0.05),肌酸激酶有所降低(P〈0.01),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可以反映小周期、阶段康复训练情况,揭示运动训练负荷对脑瘫患儿身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 运动疗法 血红蛋白 肌酸激酶 血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邱霞 姜志梅 +4 位作者 孟静 郭岚敏 朱俊丽 周瑾 马冬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9-273,285,共6页
目的:应用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描述脑瘫儿童功能,研究其临床实用... 目的:应用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描述脑瘫儿童功能,研究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脑性瘫痪儿童40例,于入院24h内分别采用脑性瘫痪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PEDI量表进行评定。检测脑性瘫痪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均采用Kappa检验,检测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α系数,检测与PEDI的同步效度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脑性瘫痪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三个领域的24个类目的重测信度kappa值为0.856—1.000,信度优;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三个领域的24个类目的评定者间信度kappa值为0.696—0.900,信度中到优;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三个领域的24个类目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0.7,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三个领域的24个类目与PEDI有负强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脑性瘫痪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3个领域描述脑性瘫痪儿童的功能可靠、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 核心分类组合 简明通用版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介绍 被引量:13
4
作者 邱霞 姜志梅 +6 位作者 张霞 吕智海 庞伟 郭岚敏 孙颖 王立苹 马冬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7,共6页
1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的开发背景1.1 ICF-CY产生背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5月正式发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 1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的开发背景1.1 ICF-CY产生背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5月正式发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为不同国家和学科提供一种统一的、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述健康状况和与健康有关的状况^([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DISABILITY 开发背景 限定值 身体结构 综合版 临床评定 环境因素 不随意运动 FUNCTIO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灿 姜志梅 +4 位作者 王亚男 孙艳秋 汤敬华 李雪梅 冯欢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符合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符合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试验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结合小组式HABIT每天1 h,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和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 QL^(TM))3.0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UEFT评分、Wee FIM评分和Peds QL^(TM)3.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970,P<0.01),且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06,P<0.05)。结论小组式HABIT可改善偏瘫儿童的上肢精细功能和双手协调能力,提高儿童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功能独立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式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庄妍 庞伟 +1 位作者 孙颖 汤敬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小组式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其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结果。方法 2015年3~9月,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小组式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其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结果。方法 2015年3~9月,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式作业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定及P300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t〉7.778,P〈0.001),P300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增大(t〉5.808,P〈0.001),观察组均优于治疗组(t〉0.461,P〈0.05)。两组治疗后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5.944,P〈0.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472,P=0.001)。结论小组式作业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工具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小组式作业疗法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胃肠道问题 被引量:21
7
作者 丛妍 姜志梅 +3 位作者 王浩 朱俊丽 周雪 刘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胃肠道问题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8月,对172例明确诊断的ASD儿童采用自制行为问题调查表进行筛查,比较ASD儿童胃肠道症状期间和没有胃肠道症状期间的运动行为频率、声音行为频率、行为问题...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胃肠道问题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8月,对172例明确诊断的ASD儿童采用自制行为问题调查表进行筛查,比较ASD儿童胃肠道症状期间和没有胃肠道症状期间的运动行为频率、声音行为频率、行为问题频率、行为问题强度。结果胃肠道症状期间,运动行为频率(F=67.4,P〈0.001)、声音行为频率(F=43.6,P〈0.001)、行为问题频率(F=79.4,P〈0.001)、行为问题强度(F=65.7,P〈0.001)显著高于没有胃肠道症状期间。结论较无胃肠问题的ASD儿童而言,有胃肠道问题的ASD儿童更易发生行为问题;行为症状可为ASD儿童胃肠道问题的筛查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胃肠 行为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质类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其家庭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岚敏 姜志梅 +6 位作者 张秋 张晓月 庞伟 孙瑞雪 李兰兰 周雪 王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差异,深入探讨ASD儿童气质类型及家庭环境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ASD儿童临床诊断和早期家庭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 目的: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差异,深入探讨ASD儿童气质类型及家庭环境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ASD儿童临床诊断和早期家庭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的3—7岁ASD儿童,根据3—7岁儿童气质问卷(PTQ)将ASD儿童分为易养型组(E组)、难养型组(D组)、启动缓慢型组(S组)以及中间型组(I组)共4组,每组30例。采用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重复刻板行为检查量表(RBS-R)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所有观察对象全面评估。结果:①D组和S组的感觉、交往、语言、自理、刻板、强迫,以及固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E组和I组(P<0.05);D组躯体以及自伤行为得分显著高于E组、S组以及I组(P<0.05)。②D组和S组的家庭矛盾性与控制性得分显著高于E组和I组(P<0.05);E组和I组的家庭亲密度、成功性、组织性、娱乐性以及知识性得分显著高于D组和S组(P<0.05)。③ASD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维度M1、M3、M4、M5以及M6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家庭环境维度M2、M7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不同气质类型ASD儿童行为问题:难养型最突出;易养型最轻;启动缓慢型较易养型和中间型突出。②易养型和中间型ASD儿童家庭环境优于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ASD儿童。③积极的家庭环境可改善ASD儿童行为问题;消极的家庭环境加剧ASD儿童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气质类型 行为问题 家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赵会玲 李晓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9-373,共5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由发育不成熟的脑发育缺陷或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病因学 脑发育缺陷 脑损伤 进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岚敏 肖凤鸣 +2 位作者 姜志梅 吕智海 张士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28名脑瘫儿童父母和128名健康儿童父母进行测评。结果脑瘫儿童父母SCL-90中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偏执分...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28名脑瘫儿童父母和128名健康儿童父母进行测评。结果脑瘫儿童父母SCL-90中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偏执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格特质具有偏内向性(P<0.05)和较高神经质的特点(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瘫儿童父母的SCL-90多数因子评分与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相关。结论脑瘫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父母;其心理健康水平受其人格特征,特别是神经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父母 心理健康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诊断脑性瘫痪儿童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晓捷 姜志梅 +12 位作者 庞伟 郭津 赵会玲 冯欢欢 邱洪斌 孔祥颖 宋虎杰 马丙祥 唐久来 曹建国 袁兆红 邱正庆 王滨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进行相关基因检测,通过研究基因致病性变异与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分析脑瘫的遗传学病因,为脑瘫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明确的1至12岁脑瘫儿童,来自... 目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进行相关基因检测,通过研究基因致病性变异与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分析脑瘫的遗传学病因,为脑瘫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明确的1至12岁脑瘫儿童,来自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等全国6家医院,对临床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且采集儿童及其父母的静脉血,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候选基因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共收集149例脑瘫儿童的DNA合格样本,男97例,女52例,其中14例儿童携带脑瘫可疑基因致病性变异,约占9.40%(14/149)。最终发现19个疑似致病性变异位点,在19个突变位点中有1例为新发突变,其余均为遗传性变异(遗传于亲代)。共涉及12个受累基因,分别为KANK1、ACADS、ATR、POLR3A、SLC2A1、SLC16A2、AP4S1、MECP2、GFAP、ALDH3A2、ALDH5A1、SPAST。其中,KANK1基因致病性变异频次最高,占31.58%(6/19)。ACADS、ATR、POLR3A基因均出现2次,各占10.53%(2/19)。其他突变基因只出现1次。结论:单基因致病性变异是脑瘫的致病因素之一。KANK1基因致病性变异可能是我国脑瘫儿童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其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致病性变异 二代测序 KAN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艳秋 姜志梅 +5 位作者 张鑫阳 郭岚敏 李雪梅 吴丹 王灿 马冬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起病于童年早期,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ASD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社会互动、交流障碍,异常的重复刻板行为、兴趣范围狭窄...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起病于童年早期,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ASD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社会互动、交流障碍,异常的重复刻板行为、兴趣范围狭窄及有限和受阻的日常生活活动的临床特征[1]。同时可伴有感知觉异常、睡眠障碍以及胃肠道问题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传导通路 发育障碍性疾病 日常生活活动 遗传因素 社会互动 交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合并胃肠道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秋 郭岚敏 +1 位作者 姜志梅 刘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会交流、交往缺陷以及限制、重复性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及感知觉异常为特征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其他相关临床问题,如情绪障碍、睡眠紊乱、胃肠道症状和癫痫等[1]。胃肠...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会交流、交往缺陷以及限制、重复性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及感知觉异常为特征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其他相关临床问题,如情绪障碍、睡眠紊乱、胃肠道症状和癫痫等[1]。胃肠道症状是ASD儿童较为常见的合并症状。Bresnahan等研究发现,与发育正常儿童相比,ASD儿童在出生后3年里更易出现胃肠道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症状持续时间 胃肠道症状 睡眠紊乱 发育障碍性疾病 知觉异常 情绪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障碍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晓月 郭岚敏 +1 位作者 张秋 姜志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36,共5页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以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分为暂时性抽动障碍(provisional tic disorder,PTD)、持续性(慢性...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以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分为暂时性抽动障碍(provisional tic disorder,PTD)、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TD)和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三大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抽动障碍 非药物治疗 发育障碍性疾病 发声抽动 儿童和青少年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