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稻头季施用促芽肥对不同节位腋芽生长发育和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运城 曾春丽 +3 位作者 姚飞飞 孙彦波 杨子鹏 陈鸿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为探究再生稻生产中促芽肥施用量对头季稻不同节位腋芽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杂交水稻品种泸优1831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不同促芽肥施用量处理(N0,不施氮;N1,纯N 75.00 kg/hm2;N2,纯N84.40 kg/hm2;N3,纯N 93.75 kg/hm2),测定... 为探究再生稻生产中促芽肥施用量对头季稻不同节位腋芽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杂交水稻品种泸优1831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不同促芽肥施用量处理(N0,不施氮;N1,纯N 75.00 kg/hm2;N2,纯N84.40 kg/hm2;N3,纯N 93.75 kg/hm2),测定了不同促芽肥施用量处理下再生稻头季不同节位腋芽存活率、芽长、茎节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腋芽存活率和芽长与促芽肥施用量成正比,施用促芽肥可以显著提高再生稻的腋芽存活率,N3处理较N0处理腋芽存活率提高27.34%(甬优1540)~36.51%(泸优1831)。不同节位腋芽对于促芽肥响应不同,N3处理下泸优1831第2、第3、第4节位的腋芽存活率较N0处理分别提高74.36%、29.35%和22.33%,甬优1540则分别提高24.25%、22.33%和40.49%;相同促芽肥施用量下高节位腋芽存活率均高于低节位腋芽;腋芽存活率与腋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第3、第4节位的腋芽存活率与腋芽中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不同节位腋芽存活率与腋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关,其中维持第4节位腋芽存活所需促芽肥最多,当选择低留桩机械化收割时可以适当减少促芽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促芽肥 腋芽存活率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镉胁迫水稻苗期生长与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小三 王微 +7 位作者 肖清铁 郑新宇 郑梅琴 朱静静 韩永明 汪敦飞 林瑞余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4-891,共8页
稻米重金属污染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严重问题,微生物钝化是阻遏环境重金属进入生物循环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苗期水稻镉污染的缓解效应,本文以无镉处理为对照,通过添加20μmol×L^(-1)镉的水培试验,研究了铜绿假单胞... 稻米重金属污染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严重问题,微生物钝化是阻遏环境重金属进入生物循环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苗期水稻镉污染的缓解效应,本文以无镉处理为对照,通过添加20μmol×L^(-1)镉的水培试验,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载体A(硅藻土,粒径1~3 mm)、载体B(硅藻土,粒径3~6 mm)、载体C(活性炭,比表面积1 000 m^2×g-1)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与载体制备的菌剂A、菌剂B和菌剂C对水稻生长、镉含量及镉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mol×L^(-1)镉处理显著抑制了水稻根长、株高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添加菌液及菌剂A、B、C后,水稻生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总生物量比镉处理(0.523 g×株^(-1))提高38.5%~67.3%,以菌剂B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高。水稻根、茎鞘、叶以及地上部镉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添加菌剂A、菌剂B、菌剂C及活性炭处理的水稻地上部镉含量分别比镉处理(101.3 mg×g^(-1))下降45.9%、47.9%、59.9%和59.9%,迁移系数降低16.7%、25.0%、33.3%和33.3%,富集系数减少48.1%、48.8%、58.8%和60.9%。添加活性炭、菌剂A和菌剂C处理的水稻单株镉积累量降低18.2%、9.5%和24.3%,添加菌剂B以及依次含有56.4 mL、45.3 mL、28.4 mL菌悬液的菌液A、菌液B和菌液C处理,其镉积累量依次增加15.0%、30.4%、14.9%、16.9%,说明菌株通过提高作物生物量增加了镉积累。综上,铜绿假单胞菌可显著促进镉胁迫水稻的生长,降低水稻的镉含量,抑制镉的迁移,降低水稻镉的有效性;菌剂A、B、C表现出良好的镉钝化能力,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可为环境镉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水稻 载体 菌剂 微生物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