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
1
作者 冯燕韻 罗纯 +1 位作者 陈炯垣 赵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22年9月间收治的16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前MRI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观察并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界、...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22年9月间收治的16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前MRI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观察并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界、累及范围、信号特征等MRI表现,对其病理学成分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病灶位于子宫腔内,1例局限在宫颈肌层内,1例局限在宫体肌层内,2例位于宫体肌层并突破浆膜向宫外生长。大多数肿块边界较清晰,呈囊实性,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局部少许斑片状出血,T_(2)WI呈稍高信号,并见少许流空血管,部分见片状梭性低信号;D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呈“多间隔网格状”,局部实性部分强化同子宫肌层。病理学检查提示肿块由正常腺体上皮细胞组成,周围分布异常间质,并见核分裂像。结论: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其病理学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肉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毛荣军 樊长姝 +4 位作者 杨克非 郭莉 谢乐 房惠琼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尤以掌指部为主。临床上,66.67%病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33.33%病例伴局部压痛、肿痛症状。10.26%病例曾有局部外伤史,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29%。以MRI为代表的影像学成像显示病变与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相连。大体上,病变包膜纤薄或无包膜。镜下病变呈分叶状,每个小叶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裂隙状血管腔隙和大量玻璃样变胶原间质所组成。部分病变形态多样,局部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及微静脉型血管瘤病变相似。免疫组化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部分梭形及星形细胞表达α-SMA、calponin及CD163,少数病变局灶弱阳性表达β-catenin(胞质)、CD68、MSA及h-Caldesmon,裂隙状腔隙内衬扁平细胞表达CD34、CD31及FⅧRAg,提示为血管性腔隙。结论 F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肌腱、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典型的FTS多发生于青年人及成年人,以男性居多,好发于上肢,掌指部占多数,少数病变切除后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肢体肿瘤 腱鞘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血管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胡维维 石慧娟 +2 位作者 吕晋 石海燕 刘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依据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8例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乳腺血管肉瘤中6例为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breast angiosarcoma...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依据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8例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乳腺血管肉瘤中6例为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breast angiosarcoma,PBA),均以乳腺无痛性肿物为首发症状;2例为继发性血管肉瘤(secondary breast angiosarcoma,SBA),其中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并放疗后胸壁和皮肤血管肉瘤,另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并放疗后继发淋巴水肿的上肢和胸壁皮肤血管肉瘤。组织学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3例。肿瘤不同区域分化程度不同,可呈多样性改变。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表达CD31和CD34,7例表达FⅧRAg,6例表达Fli-1,均不表达CKpan、ER和PR。FISH检测2例SBA MYC基因见异常扩增,免疫组化标记cmyc核强阳性;3例PBA MYC基因未见异常扩增,免疫组化标记c-myc阴性。结论乳腺血管肉瘤罕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可有多样性改变,应充分取材,在与形态相似的乳腺肿瘤鉴别时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呈阳性有助于血管肉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胡维维 崔华娟 +1 位作者 石海燕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5 cm者3例,〈5 cm者8例。肿瘤呈分叶结节状,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镜检:瘤细胞多角形、梭形,形态相对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偶见黑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少见。瘤组织被纤维间隔分隔成巢状、腺泡状或束状,常见散在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S-100蛋白阳性率为100%、HMB-45阳性率为90.9%。FISH检测7例CCS,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红绿信号分离,EWSR1均出现基因易位。1例电镜下见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和数量不等的胞质内糖原。结论 CCS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肌腱腱膜相关的易复发和转移性恶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武彤彤 胡维维 +1 位作者 杨清绪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例,上肢1例,背部1例。肿瘤直径0.8~3.5 cm,切面灰白色、灰红棕色,5例见小囊腔,囊内含血性,呈血肿样或血管瘤样。镜下见细胞样细胞和肌样细胞呈结节状增生,瘤细胞大小相对一致,核椭圆,空泡状,分化好;假血管瘤样腔隙,囊腔内充满红细胞,但囊壁缺乏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外围被致密纤维组织包绕,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见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vimentin阳性,5例desmin、CD99和CD68阳性,2例EMA阳性,而CK、S-100蛋白、CD34、Myogenin、HMB-45、CD21、CD23和CD35均阴性。4例随访6个月~4年,仅1例复发,未发生转移,患者均健在。结论AnFH为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理诊断时若形态缺乏扩张的假血管样腔隙时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如动脉瘤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为其它类似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管瘤样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BT生物组织透明剂替代二甲苯在病理组织透明中的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罗小平 赖均鹏 +1 位作者 吕志倩 李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3-904,共2页
临床送检的病理组织标本经病理医师取材后,需要进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处理才能制作石蜡切片,透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蜡制片的质量。二甲苯是病理组织透明最常用的试剂,但二甲苯具有毒性,不利于病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 临床送检的病理组织标本经病理医师取材后,需要进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处理才能制作石蜡切片,透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蜡制片的质量。二甲苯是病理组织透明最常用的试剂,但二甲苯具有毒性,不利于病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我们使用环保型BT生物组织透明剂替代有毒的二甲苯应用于病理组织透明,制作病理切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生物组织透明剂 二甲苯 组织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维维 赖日权 +3 位作者 张江宇 李广民 黄小军 徐园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4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37.5岁;病变主要位于四肢,上肢3例,下肢4例,右季肋部和咽隐窝各1例;〉5cm7例,其中1例〉10cm;〈5cm2例,平均6.2cm,无包膜。深在型8例,浅在型1例,组织学,纯上皮样型5例,其中2例见节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瘤样区域,4例混合型伴有梭形细胞区。免疫表型S-100蛋白及NSE9例均呈阳性反应,纯上皮样型5例S-100蛋白呈强阳性,4例混合型呈灶性阳性,8例PGP9.5阳性,7例MBP阳性,5例EMA灶性或弱阳性,4例vimentin阳性,3例CD57灶性阳性,而HMB45、desmin、CD34、CK阴性。结论EMPNST是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形态学上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软组织上皮样肿瘤混淆。S-100蛋白及PGP9.5阳性是诊断EMPNST有价值的指标,但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的结果,综合判断以免引起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癌19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鑫 方三高 +1 位作者 石海燕 王路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和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另选6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和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另选6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网状纤维染色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ACC低级别13例,高级别6例。普通型13例、嗜酸型3例、黏液型1例、肉瘤样型2例。免疫表型:SF-1(100%,19/19)均阳性,α-inhibin(52.9%,9/17)强阳性,Melan-A(73.7%,14/19)局灶或部分阳性,α-inhibin和Melan-A共阳性(47.1%,8/17);Ki-67增殖指数5%~50%,60例皮质腺瘤Ki-67增殖指数均<3%。ACC网状结构评分2分者2例,3分者11例,4分者6例;皮质腺瘤评分均为1分。结论ACC中Ki-67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皮质腺瘤,网状结构评分明显高于皮质腺瘤,联合Ki-67增殖指数与网状纤维染色可与皮质腺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皮质癌 免疫组织化学 网状纤维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园园 胡维维 +1 位作者 张良运 李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3,168,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EAML)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特点及预后,加深对EAML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观察7例EAML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结果7... 目的:回顾分析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EAML)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特点及预后,加深对EAML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观察7例EAML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结果7例EAML形态相似,肿瘤细胞体积大,呈卵圆形、梭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大小不一,核仁明显,可见多核及巨核瘤细胞,有少数核分裂象,呈巢、片状分布,部分围绕血管呈袖套状。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Melan-A、vim-entin、SMA均弥漫阳性,EMA、CK、CD10均阴性。7例EAML均行肿瘤根治性手术或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56个月,除1例因有高度恶性十二指肠间质瘤病史于3个月后死于恶性间质瘤进展外,其余6例均健在,多次复查B超、CT等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EAML是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形态学上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有复发或转移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结肠自主神经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10
作者 胡维维 赖日权 +2 位作者 李广民 李烈 陈凤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报道 1例升结肠自主神经瘤 (G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HE、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 1例结肠GANT并复习文献。结果 :主要由梭形、多角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 ,胞质丰富 ,淡嗜酸性 ,核仁清楚 ,间质血管较丰富。瘤... 目的 :报道 1例升结肠自主神经瘤 (G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HE、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 1例结肠GANT并复习文献。结果 :主要由梭形、多角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 ,胞质丰富 ,淡嗜酸性 ,核仁清楚 ,间质血管较丰富。瘤细胞免疫表型为vimentin、NSE、S 10 0蛋白及CD34阳性 ;CgA弱阳性 ;而actin、desmin、HHF35、Mac387、Syn、CK及HMB45阴性。电镜观察瘤细胞类似神经元 ,见细长的细胞突起和致密轴心神经分泌颗粒 ,瘤细胞间可见丝团样纤维。结论 :GANT是胃肠道间质瘤中具有神经元分化的一种特殊类型 ,发生在结肠罕见。其组织形态应与平滑肌性肿瘤、神经鞘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升结肠自主神经瘤 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骨肿瘤超声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丹郁 钟丽兰 +1 位作者 涂滨 房惠琼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6-638,共3页
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和肝,其次为骨骼。肿瘤骨转移是继发性病变,来源于非骨骼恶性肿瘤(如癌症或肉瘤),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转移至骨骼[1]。既往主要采用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诊断骨肿瘤[2]。近年来,超声用于诊断及治疗骨... 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和肝,其次为骨骼。肿瘤骨转移是继发性病变,来源于非骨骼恶性肿瘤(如癌症或肉瘤),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转移至骨骼[1]。既往主要采用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诊断骨肿瘤[2]。近年来,超声用于诊断及治疗骨肿瘤的优势逐渐凸显[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超声检查 肿瘤转移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侵袭程度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鑫坤 罗纯 +3 位作者 肖妮 徐志锋 潘爱珍 高明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4-89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侵袭程度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pLELC)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病理证实的pLEL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其中88例行胸部CT... 目的:探讨不同侵袭程度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pLELC)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病理证实的pLEL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其中88例行胸部CT增强检查。结果:103例pLELC患者按侵袭程度分为可切除组(Ⅰ~ⅢA期,62例),晚期不可切除组(ⅢB~Ⅳ期,41例)。影像上,可切除组常表现周围型(58/62,93.5%),多数近中线结构(33/62,53.2%),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37/62,59.7%),伴局部“晕征”(41/62,66.1%),且多数与胸膜关系密切(47/62,75.8%);而不可切除的组中央型及周围型差异不明显(20 vs.21),多数近中线结构(38/41,92.7%),易累及胸膜(35/41,85.4%)、出现血管漂浮/包埋(34/41,82.9%),多数存在分叶(28/41,68.3%)、阻塞性炎症(34/41,82.9%)、邻近支气管累及(26/41,63.4%)及淋巴结增大/转移(37/41,90.2%)。结论:可切除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近中线结构、圆形或类圆形,伴“晕征”并与胸膜关系密切时有一定提示意义,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但随着分期的进展,病灶易向中线结构、胸膜及淋巴结侵犯,并可表现出血管漂浮/包埋、分叶及邻近支气管受累等恶性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上皮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p16、p53、Ki-67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史健 郑军生 +3 位作者 尹方 胡维维 黄小军 周小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研究p16、p53、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自制组织芯片对243例CIN病变上皮和30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及Ki-67表达情况,部分CIN病例用基因杂交捕获法检... 目的研究p16、p53、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自制组织芯片对243例CIN病变上皮和30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及Ki-67表达情况,部分CIN病例用基因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正常鳞状上皮与腺上皮p16、Ki-67和p53染色均为阴性,而在CIN中三者均有较高表达,且随CIN级别升高而表达增强,各组间有差别并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在CIN1中大部分阳性细胞局限于宫颈鳞状上皮的下1/3,在CIN2中累及上皮下2/3,而CIN3则多超过上皮的下2/3或全层弥漫阳性,各组间有差别且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p53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增加,多组之间及CIN1与CIN2比较有差别且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部分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分别为37/52(71.2%)、50/58(86.2%)和50/55(90.9%),DNA相对含量多组之间及CIN1与CIN2比较有差别并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p53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而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 P53 KI-67 HPV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维维 陶金华 +2 位作者 李广民 许欣 杨秀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6-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宫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 目的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宫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测(ER、VIM和CEA)诊断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结果ER、VIM、CEA和p16在宫颈原发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9.4%、77.4%和67.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分别为70%、73.3%、4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联检测对于诊断宫颈原发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96.3%(90.2%),65.1%(57.6%),94.9%(89.4%)和85.8%(80.6%),对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58.7%(51.9%)和75.4%(68.6%),其他指标则基本相当。结论在传统三联检测中加入p16对于提高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对于诊断敏感性的提高不够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原发腺癌 子宫内膜腺癌 ER VIM CEA P16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P1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卫能 张良运 +3 位作者 石海燕 陈泽程 唐溢聪 邓燕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4-520,共7页
背景与目的:神经菌毛素-1(neuropilin-1,NRP1)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探索NRP1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 背景与目的:神经菌毛素-1(neuropilin-1,NRP1)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探索NRP1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含铂一线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4例一线应用含铂双药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肿瘤组织中NRP1表达,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RP1表达与化疗反应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RP1表达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在104例患者中,56例(53.8%)出现NRP1高表达。NRP1高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行为状态和化疗方案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NRP1低表达患者的化疗反应率高于高表达患者(43.8%vs 23.2%,P=0.026)。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P1表达为化疗反应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3.103,95%CI:1.320-7.290,P=0.009),NRP1低表达患者较高表达患者具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4.6个月vs 3.0个月,χ^2=11.273,P=0.001)和总生存期(11.5个月vs 9.2个月,χ^2=14.392,P=0.000),NRP1高表达是晚期NSCLC化疗反应率及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NRP1高表达与晚期NSCLC一线含铂联合化疗反应率和生存期相关,NRP1表达可能是预测晚期NSCLC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神经菌毛素-1 化疗敏感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维维 陶金华 +2 位作者 许欣 杨秀媚 李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 e,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1R和ACE在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 e,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1R和ACE在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染色,观察AT1R、AC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VD)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3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8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和ACE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AT1R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再到子宫内膜癌,AT1R的表达逐步上调,ACE的表达逐步下调,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中AT1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子宫肌壁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有关,且AT1R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正相关,而ACE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结论 AT1R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AT1R表达上调可促进癌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AT1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感染与TLR4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石海燕 左艳丽 +2 位作者 林齐睿 李巧稚 胡维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病变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2例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目的探讨子宫颈病变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2例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ilial neoplasia,CIN)以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LR4、PI3K、AKT、NF-κB蛋白的表达;抽提石蜡组织总DNA,用PCR法检测组织中HPV 16的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LR4、PI3K、AKT和NF-κB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0%、59.4%、77.8%,28.0%、56.3%、73.0%,24.0%、56.3%、79.4%,8.0%、48.4%、81.0%,并且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表达增强(P<0.05);HPV 16在3组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感染率分别为8.0%、48.4%和81.0%(P<0.05)。TLR4、PI3K、NF-κB蛋白及HPV 16均与子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PI3K和AKT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NF-κB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LR4分别与HPV 16(r=0.303,P=0.015;r=0.633,P=0.000)和PI3K(r=0.254,P=0.045;r=0.386,P=0.003)密切相关;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3K与AKT密切相关(r=0.298,P=0.018)。结论 HPV 16感染上调TLR4在CIN中的表达,TLR4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共同作用对子宫颈上皮从炎症→CIN→子宫颈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PV 16的感染可能是影响通路分子表达改变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Toll样受体4 PI3K/AKT信号通路 人乳头状瘤病毒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和细胞株中PD-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海燕 李巧稚 +2 位作者 吕晋 杨秀媚 胡维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株中的内源性表达,分析PD-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株中的内源性表达,分析PD-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HPV阳性宫颈腺癌Hela细胞和HPV阴性宫颈鳞状细胞癌C33a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1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D-1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淋巴细胞及癌细胞,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 6%。P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灶大小均密切相关(P <0. 00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HPV感染均无关(P> 0. 05)。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P <0. 05)相关;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D-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 <0. 001),与肿瘤直径相关(P <0. 05)。在宫颈癌HPV+Hela细胞和HPV-C33a细胞中均有PD-1蛋白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宫颈癌组织中PD-1阳性率较高,宫颈癌细胞株亦表达PD-1,该基因与肿瘤的多个临床指标密切相关,PD-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宫颈癌细胞株 PD-1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欣 胡维维 +2 位作者 陈凤兰 梁英锐 李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观察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FNAC)改变。方法 对 2 0例采用 2种假体 (凝胶、自体脂肪颗粒 )隆乳术后引起的硬结进行FNAC检查 ,其中 4例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主要细胞学改变是见不同假体物 ,如紫蓝... 目的 观察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FNAC)改变。方法 对 2 0例采用 2种假体 (凝胶、自体脂肪颗粒 )隆乳术后引起的硬结进行FNAC检查 ,其中 4例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主要细胞学改变是见不同假体物 ,如紫蓝、淡蓝色胶样物或变性坏死的脂肪细胞 ,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 4例FNA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基本相符。结论 乳房假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 ,还可出现其他并发症 ,首要表现为硬结 ;某些假体 (如硅胶 )可能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此 ,隆乳应谨慎 ,特别是未婚妇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假体隆乳术 术后并发症 乳房硬结 细针吸取细胞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维维 赖日权 +2 位作者 李广民 周小丽 梁英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文献复习 软组织肿瘤 临床特点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