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及治理——以佛山市三水区为例
1
作者 王莹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191-193,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愈发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根据不同区域气象灾害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日常气象防灾减灾效率,避免当地人群受到气象灾害影响,推动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佛山市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愈发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根据不同区域气象灾害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日常气象防灾减灾效率,避免当地人群受到气象灾害影响,推动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佛山市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了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分析了未来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旨在有效增强日常防灾减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市三水区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建设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测自动气象站的日常使用维护经验
2
作者 伍淑瑜 梁美婵 李耀安 《农技服务》 2009年第12期117-118,共2页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设备日常维护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动气象站的巡检内容、资料补测、数据备份和主要的维护方法等,其中对地面测报软件中各要素探测数据的维护作了重点介绍,以期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关键词 遥测自动站 日常维护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暴雪过程的锋生函数和急流—锋面次级环流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兆慧 王东海 +1 位作者 王建捷 刘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5-1515,共11页
2008年1月25~28日一次远离地面准静止锋的锋后暴雪突破了武汉百年气象史的多项纪录。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FY-2CTBB资料诊断分析了这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雪与华南准静止锋关系密切,锋生、锋消变化与降雪... 2008年1月25~28日一次远离地面准静止锋的锋后暴雪突破了武汉百年气象史的多项纪录。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FY-2CTBB资料诊断分析了这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雪与华南准静止锋关系密切,锋生、锋消变化与降雪天气的出现和停止一致;锋生函数各项在不同时段对锋生、锋消的贡献不同;水平变形项表现在总变形向量E上,水平辐散项表现在水平辐散场上,在锋生显著时期,伸长变形场与散度场大值带都与锋区重合。高低空急流的加速和有效配置诱发了急流—锋面次级环流产生,其对锋生、锋消变化具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同时也与暴雪的出现和停止相关:反环流上升支不仅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而且"逗点状"水汽输送也起了重要作用;正环流的出现使武汉上空出现下沉运动,水汽大幅度减少,暴雪天气相应停止。武汉的持续上升运动是在高低空急流有效配置、锋面的强迫抬升、急流—锋面次级环流的上升支,以及局地斜压大气力管环流上升支的支持、对称不稳定和位势不稳定层结综合作用下维持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锋生函数 急流—锋面次级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州市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霞 耿记允 +2 位作者 刘燕雄 吴采霞 梁美婵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293-293,共1页
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化州市气象台站1979—2002年气候整编资料,对化州市龙眼生长期的光、温、水等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开花结果期及果实发育期水分、光照充足,但霜冻、台风、雨涝等是影响当... 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化州市气象台站1979—2002年气候整编资料,对化州市龙眼生长期的光、温、水等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开花结果期及果实发育期水分、光照充足,但霜冻、台风、雨涝等是影响当地龙眼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气候条件 生物学特性 广东化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国业 伍淑瑜 李耀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876-13878,共3页
用1952~2002年共51年约86个站点的广东暴雨资料对广东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来看,广东年暴雨有2个明显的中心,位于阳江、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前汛期暴雨有3个明显的中心,分别位于阳江、清远... 用1952~2002年共51年约86个站点的广东暴雨资料对广东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来看,广东年暴雨有2个明显的中心,位于阳江、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前汛期暴雨有3个明显的中心,分别位于阳江、清远、海丰附近,后汛期暴雨明显集中在沿海地区。在内陆地区,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后汛期;在沿海地区,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前汛期。从时间来看,前汛期暴雨雨量略大于后汛期,前汛期暴雨雨量占全年的47%,后汛期占39%,其他时间占14%。暴雨雨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小波分析表明,粤东和粤西地区有11~13年和3~5年的周期振荡;粤北地区有10~13年和5~6年的周期振荡;珠三角地区有20年左右和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暴雨 气候特征 周期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两次超级单体导致不同类型强风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植江玲 黄先香 +4 位作者 顾伯辉 蔡康龙 李彩玲 张晶晶 李兆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25,共13页
2019年4月11日珠江三角洲、4月13日湛江徐闻分别发生了由超级单体引起的强雷暴大风、强龙卷灾害天气过程。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环境条件、风暴结构、对流触发以及强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强雷暴大风发生在低... 2019年4月11日珠江三角洲、4月13日湛江徐闻分别发生了由超级单体引起的强雷暴大风、强龙卷灾害天气过程。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环境条件、风暴结构、对流触发以及强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强雷暴大风发生在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南压的斜压锋生类天气形势下,而强龙卷发生在偏南暖湿气流强迫天气背景下。两者均发生在高能、强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低抬升凝结高度及上干下湿的大气环境中,但11日0~1 km低空垂直风切变较小,中层干层更为显著(700~400 hPa平均温度露点差为29.2℃),更有利于产生强下沉气流从而导致强雷暴大风,而13日强的0~1 km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龙卷发生。11日强雷暴大风出现在超级单体强回波核心,低层中气旋强度较弱且水平尺度较大(6~7 km),中气旋较浅薄(伸展≤2 km),而13日强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顶端,低层中气旋强度更强且尺度小(约2 km),中气旋更深厚(伸展至6 km),并伴有龙卷涡旋特征;11日强雷暴大风发生期间,中气旋垂直涡度维持在10^(-2) s^(-1)量级,而13日强龙卷触地前后,低层中气旋垂直涡度突增至10^(-1) s^(-1)量级,比强雷暴大风大一个量级;11日风暴内强下沉气流在地面形成大面积强冷池,是强雷暴大风产生的重要原因,而13日地面几乎饱和的大气湿度及不太强的下沉气流,有利于强龙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雷暴大风 龙卷 风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范围持续干旱过程的识别及其环流成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余锐 孙丽颖 +2 位作者 张菁 陈晓旸 陶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9,38,共10页
干旱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全面考察广东干旱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利用广东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以及世界土壤数据库的土壤有效含水量计算得到帕默尔干... 干旱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全面考察广东干旱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利用广东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以及世界土壤数据库的土壤有效含水量计算得到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通过构建多参数干旱指标,对1979-2021年广东发生的大范围持续干旱过程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对典型干旱过程的气象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定义区域干旱过程的面积指数、历时指数和烈度指数并设定相应阈值,可以动态识别空间上一致、时间上连续的大范围持续性干旱过程。1979-2021年广东共发生5次大范围持续干旱过程,分别为1980年11月-1981年2月、1998年12月-1999年6月、2002年2月-5月、2004年3月-2005年1月和2020年11月-2021年9月。广东大范围持续干旱过程的平均干旱历时为7.4个月,平均干旱面积指数为78.87%,平均烈度为-6.00。2020年11月-2021年9月的干旱过程是1979年以来广东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干旱程度最严重的过程。不同过程中造成广东干旱的环流背景场及其季节演变有所不同,然而所有的环流异常最终都是通过影响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或是削弱降水所需的动力条件或水汽条件,从而导致大范围干旱的长时间维持。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干旱演变机制及防旱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PDSI指数 大气环流异常 广东 水文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云的观测
8
作者 周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云图 天气形势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MFDFA的广东日降水序列的多重分形特征
9
作者 余锐 孙丽颖 +2 位作者 王敏 张兰 侯灵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5,共11页
【目的】降水时间序列是典型的非平稳、非线性时间序列,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波动特征。通过全面考察广东日降水序列的分形特征,为有效应对区域水旱灾害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引入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目的】降水时间序列是典型的非平稳、非线性时间序列,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波动特征。通过全面考察广东日降水序列的分形特征,为有效应对区域水旱灾害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引入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方法改善传统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FDFA)方法在去趋势过程中的不足,利用ICEEMDAN-MFDFA方法得到1973—2021年广东日降水序列的多重分形结果。【结果】结果显示:广东日降水序列具有复杂的多重分形特征,多重分形谱表现为右偏、左勾状,Hurst指数小于0.5;各项多重分形谱参数呈现阶段性上下波动特征,谱宽、不对称指数、谱端高差和Holder指数的极值分别达到1.00、-0.72、1.01和0.12;降水序列的多重分形谱宽与谱端高差、不对称指数与Holder指数两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结果表明:降水序列内部演变的波动行为具有长程相关性,表现为反持续性;日降水对小幅度的局部气候波动较敏感,且有增大的趋势;当降水复杂性越强时对应着日降水增大的态势越明显,当多重分形谱的右偏程度越弱时其精细结构越丰富;与传统方法相比,ICEEMDAN-MFDFA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降水序列多重分形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 日降水序列 气候波动 ICEEMDAN MFDFA 降水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