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巴山木竹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黄玉龄 舒彦 +7 位作者 刘媛 王凤梅 谭晋超 朱大鹏 刘坤 方婷婷 袁施彬 王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6-338,共13页
大熊猫栖息地土壤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这些微生物不仅是大熊猫共生微生物的直接来源,还可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主食竹的生长发育来间接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因此,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核心分布区内巴山木竹Bashania f... 大熊猫栖息地土壤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这些微生物不仅是大熊猫共生微生物的直接来源,还可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主食竹的生长发育来间接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因此,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核心分布区内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林为研究地点,采集冬春两季的土壤样品,通过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基因测序,解析栖息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及群落内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中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真菌则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2)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均为冬季显著大于春季(P<0.05),β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3)共现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间的互作关系均以正相关关系为主,共鉴定出21个关键菌群。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栖息地土壤中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同时揭示微生物间的互作信息,为大熊猫栖息地微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巴山木竹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原玉 冀晓丽 +3 位作者 曹庆 朱琳 王兰宁 杨丽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186-191,共6页
2023年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佛坪保护区)采用量化分析评估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成效进行评估。本次评估能够科学直观地反映佛坪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并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升级。结果表明:... 2023年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佛坪保护区)采用量化分析评估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成效进行评估。本次评估能够科学直观地反映佛坪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并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升级。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变化评分(E_(C))为69.38,评估等级变好(65≤E_(C)<85);生态环境状况评分(E_(S))为96.75,等级为I级(E_(S)≥85),总体判定为优。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运用先进技术、加大人才培养等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提供现实案例,并为今后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环境 保护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及其与邻近地区的比较 被引量:28
3
作者 岳明 党高弟 辜天琪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5期375-382,共8页
在首先确定垂直带划分的原则后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带、中山小叶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 3个垂直带 ,各垂直带植被物种组成的区系、生活型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证实了这种划分的合理性。与邻近地区植被垂直带谱的比较... 在首先确定垂直带划分的原则后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带、中山小叶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 3个垂直带 ,各垂直带植被物种组成的区系、生活型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证实了这种划分的合理性。与邻近地区植被垂直带谱的比较表明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带谱与秦岭北坡有明显差异 ,表现为典型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植被景观 ,虽然基带以上各植被带暖温带特色很明显 ,但其植被属性应是北亚热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 垂直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红白鼯鼠调查报告
4
作者 淡中豪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0期25-27,共3页
红白鼯鼠属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为进一步研究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野生红白鼯鼠的分布规律,收集相关数据,为下一步保护野生红白鼯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获取... 红白鼯鼠属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为进一步研究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野生红白鼯鼠的分布规律,收集相关数据,为下一步保护野生红白鼯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获取野生红白鼯鼠分布地点的海拔、地形、坡度、坡向、树种、树高等数据资料,探求空间聚集性,全面调查保护区境内野生红白鼯鼠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红白鼯鼠 分布规律 佛坪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箭竹克隆结构的SSR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青青 刘建军 +2 位作者 余鸽 刘伟 马亦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496-6505,共10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的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以探讨小尺度范围内秦岭箭竹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对该种开花特性、高山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和大熊猫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的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以探讨小尺度范围内秦岭箭竹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对该种开花特性、高山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和大熊猫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47%。秦岭箭竹的142个分株共形成107个克隆,最大克隆可达5 m。克隆多样性略高于其他克隆植物的平均值(D=0.62,G/N=0.17,E=0.68),基因型比率(G/N)、Simpson指数(D)、平均克隆大小(N/G)和Fager均匀性指数(E)分别为0.7535、0.9680、1.3271和0.5109。克隆空间结构分析表明秦岭箭竹的克隆构型为密集型,各克隆呈镶嵌性分布,同一克隆的分株排列紧密。克隆聚类分析表明各克隆之间聚类不明显,总体上来自同一样地的克隆被聚为一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空间距离为36 m范围内,分株比基株有更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空间自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084—0.626和0.024—0.288,说明克隆繁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空间遗传结构的范围。样地内秦岭箭竹个体在空间距离小于44 m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结构,特别是在4 m处表现出最大的空间自相关系数(r=0.626),表明空间距离相距4 m内的个体最有可能属于同一克隆,4 m比5 m更能表现出清晰的克隆结构,X-轴截距为52.280,代表了秦岭箭竹不规则克隆的平均最小长度。秦岭箭竹的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与初始苗补充、花粉散播方式和微环境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箭竹 克隆多样性 克隆结构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30种草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亚婷 黎明 +2 位作者 刘文治 张全发 党高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秦岭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其亚高山草甸植被对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为了探索草甸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适应策略,对陕西佛坪秦岭亚高山草甸30种草本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浓... 秦岭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其亚高山草甸植被对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为了探索草甸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适应策略,对陕西佛坪秦岭亚高山草甸30种草本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浓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种草木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表现各异。净光合速率最大者为细茎橐吾(18.75μmol.m-2.s-1),最小者为轮叶马先蒿(0.73μmol.m-2.s-1);气孔导度最大者为卵叶银莲花(2.99 mol.m-2.s-1),最小者为湖北大戟(0.04 mol.m-2.s-1);蒸腾速率最大者为东方草莓(6.14 mmol.m-2.s-1),最小者为紫苞鸢尾(0.44 mmol.m-2.s-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对各物种的光合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30个物种划分为4个组群,各物种间光合特征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草本植物 秦岭 亚高山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柄木包栎林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岳明 任毅 +1 位作者 辜天琪 党高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柄木包栎林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目前秦岭中短柄木包栎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短柄木包栎林在该地区主要分布于海拔 1 30 0~ 1 70 0 m,处在锐齿槲栎林带中偏干暖条件下 ,与锐齿槲栎林... 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柄木包栎林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目前秦岭中短柄木包栎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短柄木包栎林在该地区主要分布于海拔 1 30 0~ 1 70 0 m,处在锐齿槲栎林带中偏干暖条件下 ,与锐齿槲栎林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生境 ;其物种组成及其生活型谱、种群结构、物种多样性特征等都表明短柄木包栎林在本区是一稳定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PAo栎林 秦岭 佛坪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演替 栎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党高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报道了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产的苔类植物13科、14属、21种,并对它们在该区的分布进行了记述,为秦岭地区苔类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
关键词 佛坪 自然保护区 苔类植物 调查 睫毛苔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潜在捕食者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3
9
作者 马青青 马亦生 +6 位作者 陈原玉 刘红彩 周刚 张振华 杨丽 淡中豪 刘坤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0-887,共8页
了解同域分布物种的行为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化,从群体行为上判断其生态位分化,是揭示其共存机制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同域分布的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豹猫(Pri... 了解同域分布物种的行为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化,从群体行为上判断其生态位分化,是揭示其共存机制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同域分布的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3种潜在捕食者的日活动节律、时空生态位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监测。相关监测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重叠指数和空间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日活动节律以昼间活动为主;金钱豹和黄喉貂的日活动节律也为昼间活动模式,与大熊猫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很高,且在昼间的活动强度高于大熊猫;豹猫为典型夜间活动模式,与大熊猫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低。大熊猫与金钱豹的空间分布重叠程度很低,而黄喉貂和豹猫与大熊猫的空间重叠程度很高。综合时间和空间重叠程度,黄喉貂是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所面临的最具威胁的潜在捕食者。以上结果有助于综合评价秦岭野生大熊猫所面临的潜在捕食压力,为大熊猫种群保护与复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食肉动物 时空分布 红外相机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大小蠹危害程度调查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亦生 马青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9期98-99,共2页
本文分别采用样线法、标准地法调查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在4条样线上,华山松大小蠹感染率分别为4%、3%、3%和2%;标准地调查成灾率为12%;华山松大... 本文分别采用样线法、标准地法调查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在4条样线上,华山松大小蠹感染率分别为4%、3%、3%和2%;标准地调查成灾率为12%;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处于轻度以下。此外,提出了生物防治、预测预报等防治建议,以期为华山松大小蠹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危害评估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豹监测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水园 曹庆 +1 位作者 朱大鹏 李涛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2期54-58,共5页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98台红外相机,采用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内豹的分布和活动节律。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日23252 d,共48173个照片或视频文件。豹独立探测次数为12次,相对多度指数是0.0516;豹年活...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98台红外相机,采用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内豹的分布和活动节律。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日23252 d,共48173个照片或视频文件。豹独立探测次数为12次,相对多度指数是0.0516;豹年活动高峰是3、4月份,日活动强度从15:00开始逐渐活跃,一直持续到21:00。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秦岭地区豹及其同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初步资料,对全面了解秦岭地区豹的生态习性及其栖息地研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团谱 柯蓉贤 +2 位作者 王静 李杰 王宽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0期178-178,191,共2页
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为对象,介绍其工作现状,重点调查分析了该保护区林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该保护区林政执法管理的对策,以为自然保护区更好地开展林政执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政执法 现状 对策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科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荣荣 周刚 +3 位作者 冯花妮 王兰宁 朱琳 冀晓丽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6期53-57,共5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分析了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佛坪保护区)木兰科植物的资源状况、地理分布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佛坪保护区木兰科植物有1属4种,其为木兰属,分别为玉兰、望春玉兰、武当玉兰、厚...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分析了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佛坪保护区)木兰科植物的资源状况、地理分布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佛坪保护区木兰科植物有1属4种,其为木兰属,分别为玉兰、望春玉兰、武当玉兰、厚朴。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古坪、西河区域,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1000~1600 m。并结合其现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保护佛坪保护区木兰科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保护区 木兰科 数量 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豹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14
作者 丁海华 高洁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32-36,共5页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地区豹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年来多次在野外观测到豹的活动痕迹。明确物种栖息地的分布与状况对于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19年红外相机...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地区豹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年来多次在野外观测到豹的活动痕迹。明确物种栖息地的分布与状况对于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19年红外相机监测而获得的25个豹的分布点,结合地形、植被、干扰等7个环境变量,利用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影响豹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对豹的适宜栖息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26、测试集AUC=0.912);海拔(51.7%)、坡度(16.1%)、猎物丰富度(11%)、距居民点距离(10.3%)是影响豹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1312 hm^(2),主要分布在核心区的高海拔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性 自然保护区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花树木资源初探
15
作者 周刚 《现代园艺》 2020年第4期103-104,共2页
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的创建,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可观赏的植物种类丰富,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植物标本鉴定,统计出了保护区内部分观花植物,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 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的创建,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可观赏的植物种类丰富,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植物标本鉴定,统计出了保护区内部分观花植物,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保护区内有观赏价值的观花类树木,为园林应用和观花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观花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被引量:94
16
作者 岳明 张林静 +1 位作者 党高弟 辜天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9-354,共6页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2 )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2 )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则体现了“中间高度膨胀”的规律 ,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 ;3)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 16 0 0~ 170 0m之间有个很不明显的峰值 ,而其它 4个指标沿海拔呈单调的下降趋势 ;4 )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秦岭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勇 马亦生 +3 位作者 巩会生 宋鸣涛 肖红 杨俊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0,共4页
1996年6~8月,在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代表不同生境样带8条,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1997~2005年的每年4~9月,又在每条样带上设置1~3个调查样点,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重复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 1996年6~8月,在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代表不同生境样带8条,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1997~2005年的每年4~9月,又在每条样带上设置1~3个调查样点,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重复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1种,其中:东洋界5种,占45%;广布6种,占55%.爬行动物19种,其中:东洋界11种,占57.89%;古北界4种、广布4种,分别占21.05%.区系组成东洋界成分占优势.此外,该区域分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Ⅱ)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党高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5-597,共3页
报道佛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33种、2变种,18科,其中10种为陕西新纪录.并对它们在该区的分布进行了记述,为秦岭地区大型真菌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真菌 麦角科 地舌科 马鞍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对保护区内简易建筑的利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新宇 刘定震 +2 位作者 叶新平 雍严格 魏辅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0-263,共4页
20 0 3年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调查 ,发现大熊猫冬春季节经常在保护区内一些村民烘烤香菇的土坯房及他们晾晒香菇的棚子附近活动 .相对于林下竹林中大熊猫的栖息地 ,这些地点植被破坏严重 ,但大熊猫活动... 20 0 3年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调查 ,发现大熊猫冬春季节经常在保护区内一些村民烘烤香菇的土坯房及他们晾晒香菇的棚子附近活动 .相对于林下竹林中大熊猫的栖息地 ,这些地点植被破坏严重 ,但大熊猫活动痕迹清晰多见 ,逗留时间反而较长 .另外根据粪便的新鲜程度 ,推测野生大熊猫经常光顾这些土坯房或棚子等简易建筑 .排除食物因素的影响 ,相对温暖、避风的环境可能是导致野生大熊猫频繁光顾这些简易建筑并做长时间停留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人类活动 简易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3
20
作者 韦伟 张泽钧 +6 位作者 孙宜然 樊智 杨妤 胡锦矗 聂永刚 刘新玉 刘小兵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19,共6页
2008年7~8月利用夹日法对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坡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5个。1248夹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247只,隶属于3目6科11属20种(另有3只竹鼠和1只鼢鼠系挖洞捕获),总捕获率达19.79%。其中,采集到的小眼... 2008年7~8月利用夹日法对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坡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5个。1248夹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247只,隶属于3目6科11属20种(另有3只竹鼠和1只鼢鼠系挖洞捕获),总捕获率达19.79%。其中,采集到的小眼姬鼠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属新分布记录。对捕获的20种小型兽类的生态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佛坪自然保护区5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1.8608~3.2509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在0.6776~0.8515之间。利用Whittaker指数分析了各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农耕带和针叶林的相似性指数最低,其余3个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多样性 相似性 佛坪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