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智能体模型空间分析导向下的城市公园空间结构生成
1
作者 孔慧子 刘天明 +1 位作者 廖家婕 崔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1,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实现场地相关区域城市特征的挖掘,借助黏菌智能体模型接入区域城市特征数据,生成城市公园场地空间结构,为当下城市公园场地设计提供一种复杂系统自组织机制的空间分析方法与设... 【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实现场地相关区域城市特征的挖掘,借助黏菌智能体模型接入区域城市特征数据,生成城市公园场地空间结构,为当下城市公园场地设计提供一种复杂系统自组织机制的空间分析方法与设计新思路。【方法】采用基于POI数据映射的黏菌智能体空间网络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多智能体模型空间信息模拟,探索城市空间功能渗透下城市公园的系统性空间功能关联,从而引导规划场地的结构生形。【结果】基于POI数据映射的黏菌智能体空间网络分析设计方法在中小场地景观设计中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多智能体模型对黏菌生长行为的模拟能够有效反映与场地结构关联的城市信息在场地空间中的渗透结果,形成带有自组织路径肌理的场地空间功能分区。【结论】多智能体模型分析借助空间算法,能有效载入场地及其关联系统空间的设计信息,通过智能体粒子模拟群体行为来形成空间关系映射,可为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思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多智能体模型 兴趣点(POI)数据 空间复杂性 涌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形态参数对街道型风道通风潜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伟武 王頔 黎菲楠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3期69-76,共8页
建筑形态参数直接影响城市街道型风道的通风潜力。为揭示中国大城市建筑形态参数对街道型风道通风效果的影响程度与机理,首先选择南京市中心区中山路两侧约10.84 km^2的街区为研究样区,基于python软件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提取研究样区... 建筑形态参数直接影响城市街道型风道的通风潜力。为揭示中国大城市建筑形态参数对街道型风道通风效果的影响程度与机理,首先选择南京市中心区中山路两侧约10.84 km^2的街区为研究样区,基于python软件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提取研究样区内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其次,借助CFD平台,通过验证参数后的量化模拟获得该街区在1.5 m、10 m与30 m等高度的风场图,以揭示模拟风场与建筑形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建筑形态参数对城市通风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高度,风速与建筑密度曲线走势相反,风速较高处与路口的位置基本一致;建筑密度与模拟风速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40(1.5 m)、-0.475(10 m)与-0.314(30 m),建筑高度与模拟风速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37,容积率与模拟风速无明显相关性。最后,结合南京城市核心区的建成环境特点,提出改善我国大城市街道型风道通风潜力的建筑形态参数规划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潜力 PYTHON CFD数值模拟 相关分析 南京中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恋爱行为空间特征与微改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欣 王梦园 +2 位作者 路金霞 杨意娜 李沐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78-84,共7页
文章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校园恋爱行为及其空间需求特征出发,通过认知地图、自然实验和活动日志等方法,结合GPS定位等手段,持续记录学生的日常活动与恋爱行为轨迹。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行为与空间选择... 文章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校园恋爱行为及其空间需求特征出发,通过认知地图、自然实验和活动日志等方法,结合GPS定位等手段,持续记录学生的日常活动与恋爱行为轨迹。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行为与空间选择之间的显著关联进行定量分析,从恋爱空间视角,提出了校园空间网络规划建议与系统建设方案。此外,文章还从缓和冲突、行为分流和增加活力的角度提出了校园公共空间微改造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恋爱行为 恋爱空间 空间网络规划 微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霾天气下城市建筑色彩属性的视觉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杨 康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173,共7页
为明确雾霾天气下城市建筑色彩三属性与视觉识别舒适度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而明确雾霾天气下城市建筑色彩三属性的可舒适识别阈值,为建筑师选取能够同时满足常规和非常规天气条件下有效识别、并且识别舒适度高的建筑色彩提供量化指标.同时... 为明确雾霾天气下城市建筑色彩三属性与视觉识别舒适度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而明确雾霾天气下城市建筑色彩三属性的可舒适识别阈值,为建筑师选取能够同时满足常规和非常规天气条件下有效识别、并且识别舒适度高的建筑色彩提供量化指标.同时,也为非常规天气下城市色彩舒适度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北方雾霾比较典型的城市哈尔滨的建筑色彩三属性进行实地、定点的测量,被测量的建筑类型为占哈尔滨建筑比例最大的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并确定雾霾指数的研究范围;然后,通过正交法设计实验,确定120个色彩样本数量,选取30个被试者运用里克特量表对样本进行建筑色彩属性的舒适度心理测评;最后,运用R语言统计分析样本的色彩三属性,即色相、纯度、明度在雾霾天气下识别舒适度的分布区域和阈值变化.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下城市建筑色彩的三属性阈值对视觉舒适度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其中明度对舒适度的影响最大,纯度次之,色相的影响最弱;同时,暖色的整体色彩属性对雾霾的抵抗性好,比冷色更易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城市建筑色彩 色彩属性 视觉舒适度 阈值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学术传播规范的重构——以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豪迈 郑福涛 赵佳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102,共16页
学术传播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传播形式和严谨的传统学术传播规范。学术传播规范有助于保障学术活动的有效进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术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传统学术传播规范产生了巨大冲击。鉴于人... 学术传播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传播形式和严谨的传统学术传播规范。学术传播规范有助于保障学术活动的有效进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术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传统学术传播规范产生了巨大冲击。鉴于人工智能时代学术传播的局限,尤其是在学术传播规范方面还存在重大缺陷,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人工智能时代学术传播规范的重构,以既能充分发挥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作用,又能防范其所带来的巨大学术风险。人工智能时代重构学术传播规范的原则应当综合考虑数据隐私、信息真实性、公平公正、知识产权保护和学术诚信等因素,同时从学术传播主体、学术传播内容、学术传播途径和学术传播环境等方面,采取整体性、系统性的举措,重新形成学术传播活动中规范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方法,方冀达成人工智能时代学术传播善治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传播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站厅空间环境主观评价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邱坚珍 偏燕青 +1 位作者 康健 刘培杰 《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为了解及提升地铁站厅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选取广州市内6个具代表性的站厅,运用使用后评价方法,对站厅室内空间尺度及装修、功能组织及流线设计、信息指示及便民设施、物理环境开展研究。问卷调查为本研究的主要手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 为了解及提升地铁站厅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选取广州市内6个具代表性的站厅,运用使用后评价方法,对站厅室内空间尺度及装修、功能组织及流线设计、信息指示及便民设施、物理环境开展研究。问卷调查为本研究的主要手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知:乘客使用频率与多数评价指标显著相关;非换乘站使用者较关注信息指示及便民设施,换乘站使用者更多关注功能及流线设计;使用者对绿化小品等景观及便民设施满意度较低。归纳出目前地铁站厅存在问题,并对日后设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铁站厅 空间品质 主观满意度 使用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使用视角下城市公共场所育婴空间研究--以西安市大型商业设施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董欣 丁竹慧 +2 位作者 路金霞 王梦园 于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5,共8页
近年来,居民对公共育婴空间的需求凸显。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母婴室建设热潮,但推进过程中发现,公共场所育婴空间中普遍存在性别盲视问题。基于此,文章以男性为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探究母婴室存在的空间问题及制约机制... 近年来,居民对公共育婴空间的需求凸显。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母婴室建设热潮,但推进过程中发现,公共场所育婴空间中普遍存在性别盲视问题。基于此,文章以男性为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探究母婴室存在的空间问题及制约机制,进一步得到育婴行为感知特征,即两性对空间环境的感知存在差异性、对活动需求的感知存在互补性、对空间行为的感知存在互斥性。最后,针对两性感知特征,提出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修补策略,为城市功能修补实践提供全新视角与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性别差异 功能修补 育婴室 男性视角 认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小产权房的消费者风险分析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翀 徐培玮 +2 位作者 杨海慈 黄洁钰 孟天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62,共6页
基于商品房价格过高的现状与小产权房风险性特点,将商品房和小产权房作为相互替代产品,创建消费者风险分析模型,探索利用市场手段治理小产权房。获取消费者对房屋设计与质量、基础设施、居住安全、居住环境和房价的满意度评价,分别计算... 基于商品房价格过高的现状与小产权房风险性特点,将商品房和小产权房作为相互替代产品,创建消费者风险分析模型,探索利用市场手段治理小产权房。获取消费者对房屋设计与质量、基础设施、居住安全、居住环境和房价的满意度评价,分别计算小产权房和商品房居民的居住综合满意度,即实际效用值。结合消费者风险意愿,运用消费者风险分析模型推导出商品房的合理房价。实证研究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小产权房和商品房社区进行居民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以7分作为满分,商品房与小产权房的效用值分别是3.737与4.462;二者间居民消费风险意愿差异显著;基于小产权房市场价格推导出抑制小产权房销售的商品房临界房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风险分析模型 小产权房 商品房 房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