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湘銮 白卫东 +1 位作者 曾晓房 赵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268-269,272,共3页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全面提升专业研究生质量至关重要。基于对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分析食品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全面提升专业研究生质量至关重要。基于对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分析食品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教学方式、专业实践考核制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与安全 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物性学”的应用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段邓乐 王琴 《当代农机》 2023年第11期88-89,共2页
根据学生在食品物性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为食品加工领域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食品物性学 案例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党建工作路径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瑜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11期64-65,共2页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党。高等农林院校党建...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党。高等农林院校党建服务乡村振兴有其历史、政治和现实逻辑,乡村振兴所需,是农林院校所构。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党员农村情怀不深、教师党员服务乡村振兴实效不高、党支部支农活动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党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支部与乡村基层党组织联结、优化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发挥网络融媒体作用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农林院校 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省级一流专业的综合改革与实践——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4
作者 汪薇 任文彬 +3 位作者 白卫东 于立梅 冯卫华 陈海光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围绕新型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介绍了专业的定位和特色、综合改革的途径和成效、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围绕新型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介绍了专业的定位和特色、综合改革的途径和成效、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等,以期为地方农业院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本科院校 一流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基包装在食品领域中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作者 程峥 宁梅 +7 位作者 文璇慧 农欣梅 李怡涛 谭夏琪 肖乃玉 钟乐 陈志豪 陈奇峰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6,共13页
近年来,塑料食品包装的污染问题愈发严峻,需寻找环保型包装替代品,而纸基包装因其环保性能优良颇受关注,将是食品包装领域未来的发展主流。本文简要介绍了纸基包装的分类与特性,重点阐述了纸基包装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对其在新材料... 近年来,塑料食品包装的污染问题愈发严峻,需寻找环保型包装替代品,而纸基包装因其环保性能优良颇受关注,将是食品包装领域未来的发展主流。本文简要介绍了纸基包装的分类与特性,重点阐述了纸基包装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对其在新材料开发、性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纸基包装在食品领域中应用优势与挑战,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包装 食品包装 纸基材料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镀铝膜/牛皮纸复合食品包装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程峥 农欣梅 +7 位作者 刘美仙 毛凯韵 宁梅 肖乃玉 王红蕾 唐玲月 苏淼 陈绍武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4,共12页
目的分析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镀铝膜与牛皮纸复合对牛皮纸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该纸基复合包装对提升中草药薄荷保鲜效果的作用,探讨其在农产品包装保鲜领域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PLA镀铝膜与牛皮纸复合,增强牛皮纸的阻隔... 目的分析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镀铝膜与牛皮纸复合对牛皮纸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该纸基复合包装对提升中草药薄荷保鲜效果的作用,探讨其在农产品包装保鲜领域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PLA镀铝膜与牛皮纸复合,增强牛皮纸的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弥补单纯牛皮纸阻隔和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结果与PLA镀铝膜复合后的牛皮纸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复合包装对薄荷的应用研究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防霉性能,且符合环保要求。结论PLA镀铝膜/牛皮纸复合包装能有效降低薄荷的质量损失率,维持其颜色和新鲜度,延长保鲜期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牛皮纸基复合包装材料在维持薄荷的颜色、完整度和脆性方面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镀铝膜 牛皮纸 复合包装 薄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3+2+7”模式研究
7
作者 段邓乐 杨文华 +2 位作者 黄晟 王琴 肖更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14-116,120,共4页
主要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欠缺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3+2+7”模式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3+2+7”人才培养... 主要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欠缺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3+2+7”模式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3+2+7”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教学改革,帮助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推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研究生独立思考、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研究生成长为融“科技、经营、管理、创新”于一体的复合型食品加工科技人才,有效服务食品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7”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加工与安全 质量考核 奖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析与多种检测方法联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家林 张宏康 王中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流动注射分析与化学发光法、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法串联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拓展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流动注射 食品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食品的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覃芳丽 邹宇晓 +4 位作者 王思远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刘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8-396,共9页
肉类、豆类、水产类和蔬菜类等原料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发酵后,转变为滋味诱人但迥异于新鲜食材的发酵食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糖类等是重要的呈味物质... 肉类、豆类、水产类和蔬菜类等原料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发酵后,转变为滋味诱人但迥异于新鲜食材的发酵食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糖类等是重要的呈味物质,决定了发酵食品的滋味与风味。该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发酵食品中酸、甜、苦、咸、鲜、厚等6种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传统发酵食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优质发酵食品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滋味特性 形成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进明 刘祎帆 +4 位作者 段邓乐 谢曦 刘东杰 王琴 肖更生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4期116-117,120,共3页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一门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结合"食品工厂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考核体...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一门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结合"食品工厂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 工程教育认证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学”课程工程化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锋 马路凯 +6 位作者 谢曦 刘袆帆 刘东杰 彭进明 段邓乐 王琴 肖更生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5期96-98,102,共4页
在我国高校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作为食品专业基础课程的“食品安全学”教学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食品安全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多学科交叉融合,如何借助工程化策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仍有待探索。从“食品安全学”... 在我国高校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作为食品专业基础课程的“食品安全学”教学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食品安全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多学科交叉融合,如何借助工程化策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仍有待探索。从“食品安全学”课程的开设必要性和教学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食品安全学”课程工程化教学模式的要点,以期为食品工程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学 教学现状 工程化教学模式 创新与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谢欢 胡梓晴 +4 位作者 刘晓艳 董浩 白卫东 曾晓房 魏先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Pickering乳液是指使用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大多数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天然有机胶体颗粒的乳化性较差,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改性。目前,蛋白质基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而多糖基颗粒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单一多糖... Pickering乳液是指使用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大多数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天然有机胶体颗粒的乳化性较差,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改性。目前,蛋白质基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而多糖基颗粒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单一多糖和多糖-多糖/蛋白颗粒,通过非共价或共价相互作用构建的多酚-多糖复合物颗粒不仅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而且还能提高Pickering乳液的氧化稳定性,赋予其可调控的流变特性、广谱抗菌特性等。但是,有关于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鲜见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在介绍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及多酚-多糖复合物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以期为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多糖复合物 形成机制 Pickering乳液 稳定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风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高苏娟 涂世伟 +3 位作者 赵文红 钱敏 白卫东 卢丽玲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240,共6页
酱油风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发酵过程,原料和发酵工艺在此过程中为酱油酿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酵条件,微生物经协同作用代谢产生的各种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形成了酱油最基本的风味,其中米曲霉、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酱油风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发酵过程,原料和发酵工艺在此过程中为酱油酿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酵条件,微生物经协同作用代谢产生的各种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形成了酱油最基本的风味,其中米曲霉、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酱油酿造原料和现代酱油工业常用的两种发酵工艺对酱油风味的影响,以及三类主要微生物对酱油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和香气成分的相关性,并对未来通过调控影响酱油风味的因素以提高酱油品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微生物 发酵工艺 酱油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腌制对脆肉鲩冻融后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庄晓琪 刘巧瑜 +5 位作者 林泽钳 姚彦延 钱敏 李湘銮 白卫东 董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4,共9页
为探究盐浓度对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将脆肉鲩分别用0.25、0.5、0.75、1.0、1.5和2.0 mol/L的NaCl溶液于4℃腌制2 h,冻藏24 h后,测定脆肉鲩鱼片持水性、色泽、脂肪氧化、羰基、总巯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 为探究盐浓度对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将脆肉鲩分别用0.25、0.5、0.75、1.0、1.5和2.0 mol/L的NaCl溶液于4℃腌制2 h,冻藏24 h后,测定脆肉鲩鱼片持水性、色泽、脂肪氧化、羰基、总巯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组织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等。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5~0.75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持水性保持较好。盐浓度<1.00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组织结构较为紧密。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冻融后鱼片的L^(*)值比冻融前较高,冻融前后鱼片的脂质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加剧。SDSPAGE图谱显示,盐浓度>1.5 mol/L,冻融前鱼片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增加。盐浓度为<0.75 mol/L,冻融后鱼片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保持稳定。拉曼光谱显示,盐浓度>0.75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α-螺旋含量显著减少,蛋白降解程度加剧。综上,盐浓度≤0.75 mol/L时,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的品质变化较小,能够延缓蛋白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氧化 脂肪氧化 盐腌 脆肉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蚕蛹发酵工艺及其产物呈味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3 位作者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变化。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0 d是最佳发酵工艺,此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0.95±0.02 g/100 g,与预测值相近。与未发酵蚕蛹相比,发酵蚕蛹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52.19±0.11、1.01±0.03、65.54±1.61 mg/g。呈鲜味的天冬氨酸、谷氨酸、鸟苷酸、腺苷酸和琥珀酸的TAV值均大于1,特别是谷氨酸和琥珀酸,TAV值高达20.06、138.47,是发酵蚕蛹中鲜味的重要贡献者;蚕蛹发酵后的味精当量达74.44 g MSG/100 g,是发酵前的6.74倍。本研究表明,蚕蛹发酵可产鲜味物质,且风味良好,为蚕蛹的开发利用和鲜味物质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发酵 工艺优化 呈味物质 鲜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柑品种制汁特性评价及特征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自奋 陈晓维 +3 位作者 邹波 余元善 肖更生 马路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油柑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油柑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广东和广西两省主栽的8个油柑品种为原料,分别测定果汁的理化指标、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 为探究不同油柑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油柑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广东和广西两省主栽的8个油柑品种为原料,分别测定果汁的理化指标、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分析建立油柑品种制汁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柑汁品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富马酸、鞣花酸、柚皮素含量差异较大,而出汁率、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小;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筛选出ROAV>1的香气成分15种,反式-2-癸烯醛、正辛醛、壬醛为油柑汁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6.033%,结合聚类分析,将品质指标简化为糖酸比、出汁率、总糖、褐变度、没食子酸、苹果酸、乳酸7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建立了油柑汁评价模型,综合排名为‘丙甜’>‘赤皮’>‘玻璃’>‘白玉’>‘灵山4号’>‘平丹1号’>‘水晶’>‘直生苗’,与感官评价排名结果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该研究可为两广地区油柑制汁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柑汁 活性成分 香气成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地及肥料对新会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晓婷 肖更生 +5 位作者 邢东旭 余元善 温靖 刘昊澄 徐玉娟 傅曼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276,共10页
探究产地及肥料对茶枝柑果实综合品质的影响,为新会茶枝柑果实的品质提升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梅江茶枝柑(核心产地,MJ)、南坦茶枝柑(非核心产地,NT)和南坦仙草柑(非核心产地施加中药肥料,XC)为研究对象,测定同一成熟度... 探究产地及肥料对茶枝柑果实综合品质的影响,为新会茶枝柑果实的品质提升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梅江茶枝柑(核心产地,MJ)、南坦茶枝柑(非核心产地,NT)和南坦仙草柑(非核心产地施加中药肥料,XC)为研究对象,测定同一成熟度果实的理化性状、营养成分以及抗氧化特性,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三种茶枝柑果实不同部位的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茶枝柑果实(包括果皮、渣、籽和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XC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横径指标最高,果形最大。三种茶枝柑果汁固酸比、主要有机酸和主要可溶性糖含量范围分别是15.83~17.41、25.82~29.35 mg/mL和122.28~133.63 mg/mL;与NT果汁相比,MJ和XC果汁中固酸比分别显著高出9.92%和9.98%(P<0.05)。三种茶枝柑果实鉴定出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橙皮苷含量最高。与NT果皮相比,MJ和XC果皮中总黄酮、总酚、ABTS值和FRAP值分别显著高出11.28%和5.38%、20.17%和8.94%、9.00%和7.92%、6.49%和5.60%(P<0.05)。茶枝柑果皮中橙皮苷、柚皮苷、甜橙黄酮、总黄酮、总酚和果汁中抗坏血酸、总酚、总黄酮分别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表明MJ与NT果实之间的成分差异较大,与XC果实成分差异较小。综上,MJ果实的品质特性较为优异,可为核心产地广陈皮的高品质高价格提供科学依据,而施加中药肥料对非核心产地茶枝柑果实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产地及肥料 品质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高压预处理对热风脱水胡萝卜片质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元东 徐玉娟 +4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李璐 彭健 肖更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3,共9页
为探究超高压预处理对热风脱水胡萝卜片质构特性的影响机制,该文研究了不同超高压(100、300、500 MPa)对热风脱水胡萝卜质构、复水比、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考察了胡萝卜在热风脱水前后微观结构、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 为探究超高压预处理对热风脱水胡萝卜片质构特性的影响机制,该文研究了不同超高压(100、300、500 MPa)对热风脱水胡萝卜质构、复水比、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考察了胡萝卜在热风脱水前后微观结构、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和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活性,分析了热风脱水后胡萝卜水溶性果胶(water-soluble pectin,WSP)、螯合性果胶(chelator-soluble pectin,CSP)和碱溶性果胶(sodium carbonate soluble pectin,NSP)组分特性。结果表明,与未经超高压预处理样品相比,300、500 MPa处理后热风脱水胡萝卜片硬度分别上升了11.55%和12.25%,当超高压力≥300 MPa时会导致胡萝卜组织的塌陷,经热风脱水后组织结构变得更为致密。所选100~500 MPa压力均能激活PG和PME活力,且在300 MPa时活力最高分别达118.76%和128.36%;超高压力≥300 MPa时能有效促进CSP向NSP的转化,改变果胶组分比例,降低果胶组分支链化程度和甲酯化度;WSP、CSP和NSP分子质量会随超高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对果胶分子链有解聚作用。综上,超高压预处理导致的胡萝卜细胞组织结构和果胶物质的变化是引发热风脱水胡萝卜硬度升高的重要途径,研究为阐明超高压预处理诱导的脱水果蔬质构变化解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超高压 热风脱水 质构 果胶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米曲霉在高盐稀态酱油中的发酵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霖靖 刘功良 +3 位作者 彭勃 高苏娟 屈春云 侯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选取3株米曲霉菌株进行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通过形态学分析、成曲酶活力测定、发酵酱油的理化指标、肽分子质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3株米曲霉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米曲霉D3具有高产... 选取3株米曲霉菌株进行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通过形态学分析、成曲酶活力测定、发酵酱油的理化指标、肽分子质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3株米曲霉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米曲霉D3具有高产蛋白酶系的菌株特征,5种蛋白酶酶活基本高于米曲霉D1和D2,特别是中性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米曲霉D3所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根据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符合特级酱油标准。肽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显示,米曲霉D3菌株能更好的水解蛋白质产生500~3000 Da的小分子肽。在有机酸方面,乳酸和乙酸在米曲霉D3酿造酱油中所含比例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利于酱油形成良好的风味。米曲霉D3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消费者的喜爱程度更高。综上,米曲霉D3具有更好的发酵性能,该研究为选育更适合高盐稀态酱油的生产菌株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高盐稀态 米曲霉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的化学组成、功效及递送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佳琳 白卫东 +3 位作者 刘功良 李湘銮 王敬源 王宏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205,共9页
植物精油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天然产物,主要成分包括萜类、氧化物、内酯类、醇类、酚类、酮类、醛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焦虑、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纳米乳液、微乳液、微胶囊、脂质体等多种形式的递送体... 植物精油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天然产物,主要成分包括萜类、氧化物、内酯类、醇类、酚类、酮类、醛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焦虑、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纳米乳液、微乳液、微胶囊、脂质体等多种形式的递送体系改善植物精油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文章针对植物精油的化学组成、功效及递送方式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化学组成 功效 递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