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灾难到机遇——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的重生 被引量:1
1
作者 褚冬竹 《室内设计》 2010年第4期43-46,35-37,共7页
2008年5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被大火烧毁。火灾后,建筑学院迅速、有序地将各种支援力量聚集在一起,展开了一系列高效的重建恢复工作。同时,建筑学院与荷兰建筑学会组织国际竞赛,为新系馆寻觅最优秀的解答方案。最终,各项努... 2008年5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被大火烧毁。火灾后,建筑学院迅速、有序地将各种支援力量聚集在一起,展开了一系列高效的重建恢复工作。同时,建筑学院与荷兰建筑学会组织国际竞赛,为新系馆寻觅最优秀的解答方案。最终,各项努力将一场悲剧转变为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专业教育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建筑系馆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设计与研究之代尔夫特方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斯特芬·奈豪斯博士专访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博雅(受访) 熊亮(校对)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42-49,共8页
本文中的代尔夫特方法特指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自1947年以来所发展的一种用于理解和设计城市景观的风景园林学手段(图1~2)。代尔夫特方法受到典型的荷兰地理环境和空间规划传统的影响,将城市景观看作在不同尺度上的... 本文中的代尔夫特方法特指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自1947年以来所发展的一种用于理解和设计城市景观的风景园林学手段(图1~2)。代尔夫特方法受到典型的荷兰地理环境和空间规划传统的影响,将城市景观看作在不同尺度上的连续体,以"针对设计的研究和通过设计的研究"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策略,以绘图和图析(mapping)(1)作为重要的思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风景园林学 空间规划 通过设计的研究 代尔夫特 斯特芬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项目式跨学科合作设计教学新实践——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甘为 薛海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针对设计类课程的探索性、实践性、情境性,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合作教学法在荷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本文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高级实施设计》硕士学位课程为例,详细分析了其项目式跨学科合作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全... 针对设计类课程的探索性、实践性、情境性,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合作教学法在荷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本文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高级实施设计》硕士学位课程为例,详细分析了其项目式跨学科合作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这种教学范式将知识讲授转变为项目驱动的小组合作性学习。学生从收集新的、可行的技术,共同研究和创建反映他们项目的设计知识,到成为熟练的设计沟通者和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者,充分反映了设计专业的学习规律和培养复杂性问题设计能力的教育理念。借鉴荷兰经验,本文提出了动手实践、双环创造、过程评价三点教学启示,以期为我国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跨学科设计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项目的学习 跨学科合作教学 工业设计教育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身体-事件”语境下建筑系馆的空间意义——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BK City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磊磊 朱峰极 敬莉萍 《新建筑》 2021年第2期68-73,共6页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教育实际启蒙的场所空间,在当代学科发展背景下日趋多元。文章追溯时空线索,描摹建筑系馆的演进轮廓,讨论各时期典例空间理念,引发对系馆空间"当代性"的再思考。研究将身体的"体验与感知"作为空...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教育实际启蒙的场所空间,在当代学科发展背景下日趋多元。文章追溯时空线索,描摹建筑系馆的演进轮廓,讨论各时期典例空间理念,引发对系馆空间"当代性"的再思考。研究将身体的"体验与感知"作为空间和事件的交互媒介,建构"空间-身体-事件"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并通过对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BK City的样本详析,从空间存在、身体感知、事件现象三个维度探讨建筑系馆的空间意义、学科意义及其未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身体-事件” 建筑教育空间 身体感知 空间事件 空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众的历史工业景观——卢森堡贝尔瓦尔工业区的城市更新之路
5
作者 林琳 朱恺奕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对不同的工业遗产改造策略进行分析并指出适应性改造的必要性。文章揭示截至目前贝尔瓦尔项目更新的问题与不足,点明历史工业景观的可持续的转型对增强社区活力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 历史工业景观 适应性改造 卢森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袋防渠道冻胀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卓 盛金保 +2 位作者 刘斯宏 何勇军 李亚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5-1463,共9页
为研究土工袋在寒冷地区的防渠道冻胀效果,开展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工袋处理渠道和常规渠道模型试验,研究了土工袋处理渠道和常规渠道的冻胀量、融沉量、含水率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工袋处理渠道防冻... 为研究土工袋在寒冷地区的防渠道冻胀效果,开展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工袋处理渠道和常规渠道模型试验,研究了土工袋处理渠道和常规渠道的冻胀量、融沉量、含水率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土工袋处理渠道防冻胀效果显著,同时揭示了土工袋防渠道冻胀机理,即土工袋通过抑制毛细水、薄膜水上升、加筋作用达到防冻胀效果,为寒区渠道防冻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土工袋 模型试验 渠道防冻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工作面稳定性与滑移线网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雁军 阳军生 +2 位作者 罗静静 郑响凑 杨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74-1380,共7页
针对隧道工作面稳定性和破坏模式问题,从保守角度将其假定为沿隧道纵向中线剖开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采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法(UBFEM-RTME)开展分析研究,绘制了土体自重作用下地层临界失稳状态对应的隧道工作面稳定系数Ncr图表... 针对隧道工作面稳定性和破坏模式问题,从保守角度将其假定为沿隧道纵向中线剖开的二维平面应变模型,采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法(UBFEM-RTME)开展分析研究,绘制了土体自重作用下地层临界失稳状态对应的隧道工作面稳定系数Ncr图表和有效间断线网(近似滑移线网)破坏模式,探讨了埋深比H/D、内摩擦角φ和剪胀角ψ等参数影响规律,给出了Ncr与H/D和φ影响因素的拟合公式,进一步揭示了有效间断线数目及位置分布等网格参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UBFEM-RTME数值计算配合网格更新策略并保证合理充足的网格密度,能提高Ncr上限解精度并捕获高密度有效间断线网破坏模式,其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价隧道工作面稳定性、揭示极限失稳破坏形态的主要特征,为地层预加固方案制定等工作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稳定性 上限有限元 剪胀效应 稳定系数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政务中心预制装配整体式立体车库施工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加华 龚咏晖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7,共4页
南通政务中心立体车库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整体预制率52.6%,采用"少规格、多组合"设计原则,降低建造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实现无外模板、无外脚手架、无现场砌筑、无抹灰的绿色施工,解决了PC构件吊... 南通政务中心立体车库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整体预制率52.6%,采用"少规格、多组合"设计原则,降低建造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实现无外模板、无外脚手架、无现场砌筑、无抹灰的绿色施工,解决了PC构件吊装的精度控制技术难点,采用绿色施工,节约项目后期的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 混凝土 剪力墙 吊装 绿色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塔特中心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邬峻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99,共4页
关键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解读 弗兰克 新建筑 使用者 设计 盖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城市雨洪规划研究——以新奥尔良“Dutch Dialogues”工作坊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伟 孙一民 《华中建筑》 2018年第4期76-80,共5页
三角洲城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人工—自然系统。基于传统工程调控理念下的集中式排洪模式忽略了城市结构与地形条件的制约,在处理三角洲城市雨洪问题时会产生若干问题。该文回顾了2008新奥尔良"Dutch Dialogue"工作坊,提出其... 三角洲城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人工—自然系统。基于传统工程调控理念下的集中式排洪模式忽略了城市结构与地形条件的制约,在处理三角洲城市雨洪问题时会产生若干问题。该文回顾了2008新奥尔良"Dutch Dialogue"工作坊,提出其核心亮点在于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由雨洪规划为调控手段实现城市结构、地形与排水设施的协同,利用新的城市蓝绿发展网络以及新的雨洪管理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骨架,为三角洲城市解决雨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规划 三角洲城市 新奥尔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到教化:勒杜作品中的三重视线
11
作者 钱汇一 《世界建筑》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18世纪法国建筑师克劳德±尼古拉斯·勒杜的作品被誉为“会说话的建筑”,“视线”意象贯穿始终,是研究其设计思想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勒杜作品中“视线”意象的分析,探讨了向心的凝视、发散的监视、外向的审视这3种不同视觉... 18世纪法国建筑师克劳德±尼古拉斯·勒杜的作品被誉为“会说话的建筑”,“视线”意象贯穿始终,是研究其设计思想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勒杜作品中“视线”意象的分析,探讨了向心的凝视、发散的监视、外向的审视这3种不同视觉关系的演进,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建筑策略下隐喻、规训、教化的社会意图及其设计中“视线”的社会学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杜 视线 隐喻 规训 教化 社会学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德勒支大学“内围合式”校园公共空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为平 《城市建筑》 2008年第3期21-23,共3页
文章通过比较乌德勒支大学四个建筑公共空间的共性与差异,阐释了荷兰建筑师如何利用集中且混合的"内向型"处理方式提供空间的场所感和灵活性,质疑既有设计惯性,定义校园生活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内围合 场所 灵活性 设计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分析技术在道路工程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肖博 王昊鹏 《现代交通技术》 2017年第5期19-23,共5页
文章对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即红外和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荧光,核磁共振)在道路工程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便携式光谱仪器设备用于现场材料检测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提出将光谱分析技术... 文章对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即红外和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荧光,核磁共振)在道路工程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便携式光谱仪器设备用于现场材料检测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提出将光谱分析技术的定量评价,便携式设备的开发、可用性和可靠性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材料分析 光谱 红外光谱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残余应力对钢桥面疲劳性能的影响与处理措施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凯锋 冯霄暘 +3 位作者 何晓晖 衡俊霖 李乐 王洪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7,共9页
为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的抗疲劳性能,对钢桥面进行退火处理以降低关键焊缝的焊接残余应力。首先系统性地回顾和探讨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同时就残余应力对疲劳裂纹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分析。随后,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主流焊接残... 为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的抗疲劳性能,对钢桥面进行退火处理以降低关键焊缝的焊接残余应力。首先系统性地回顾和探讨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同时就残余应力对疲劳裂纹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分析。随后,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主流焊接残余应力消除方法,并开展对比分析。借鉴压力容器制造方法,建议在正交异性钢桥面制造中引入退火处理工艺以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研究聚焦钢桥面中疲劳问题较突出的顶板与U肋连接焊缝,设计了16个(其中9个退火处理,7未作处理)局部足尺单U肋试件进行残余应力测试与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焊缝残余应力实测值降低约80%,疲劳强度提高约23%。可以看出,退火处理可以大幅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从而有效提升钢桥面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正交异性钢桥面 焊缝 退火处理 焊接残余应力 疲劳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道砟材质选型分析与建议
15
作者 井国庆 谢家乐 +1 位作者 段姝琪 郭云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给铁路建设及运维带来一系列问题。针对此,总结世界各国道砟选型方式及方法,对比复杂环境道砟材质选型标准,归纳新型道砟材料,并且解释了标准中用于道砟性能量化的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对比各国所道砟材质及其配套的选型标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针对我国现有道砟规范问题,可以考虑根据铁路沿线地质和气候等因素选择道砟材质;(2)目前仍没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并且不破坏道床的方式来得到道床堆积密度;(3)为实现双碳目标,在有条件的新建或改建线路上可考虑选用建筑固废、工业固废等新型道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母岩 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有砟道床 道砟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西关——广州历史街区改造的“学习式微介入”
16
作者 徐好好 李子墨 李芃 《世界建筑》 2024年第8期14-20,共7页
本文以象城建筑在广州历史街区的改造实践为例,尝试讨论一种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设计的方法,设计师从大范围的规划、概念和历史入手,从常规的文献查阅、现场调查,逐渐深入具体的细节、元素讨论,重新理解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价值,并转... 本文以象城建筑在广州历史街区的改造实践为例,尝试讨论一种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设计的方法,设计师从大范围的规划、概念和历史入手,从常规的文献查阅、现场调查,逐渐深入具体的细节、元素讨论,重新理解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价值,并转化为设计的线索。本文认为,历史街区的研究工作,需要社会学、类型学和行为学的帮助,从风貌进入剖面,让新的设计与旧的空间结构、传统的身体关系产生联系。这种设计方法对象城建筑、对广州的历史街区有效,也可能对外来的设计师、对其他的历史街区更新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城市遗产 学习式微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养护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思雪 刘晨 +2 位作者 郑永超 刘志超 王发洲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1期48-54,共7页
水泥基材料通过碳化反应可以快速形成以碳酸盐和高聚度硅胶为主要产物的固碳制品。固碳制品因其可以兼顾CO_(2)消纳能力与优良的力学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研究团队在原材料开发、组成与工艺优化、养护制度设计等基础上,开发了... 水泥基材料通过碳化反应可以快速形成以碳酸盐和高聚度硅胶为主要产物的固碳制品。固碳制品因其可以兼顾CO_(2)消纳能力与优良的力学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研究团队在原材料开发、组成与工艺优化、养护制度设计等基础上,开发了多种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板材、小型砌块、骨料等。从碳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出发,归纳了反应条件对结构与产物组成的影响规律,总结了现有制品的种类、性能与应用现状,以期为建材工业的碳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 反应机理 养护条件 微结构 固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蓝色空间设计: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效益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皓翔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7,共9页
【目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水为核心的蓝色空间一直以来不断塑造着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接触感知蓝色空间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因此,在响应健康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目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水为核心的蓝色空间一直以来不断塑造着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接触感知蓝色空间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因此,在响应健康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产生的健康效益纳入空间设计实践的可能性。【方法】基于对核心文献的检索和筛选,系统梳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以促进人类健康的主要路径,提出将健康证据转译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结果】基于3种蓝色空间接触感知类型,归纳出4条联系蓝色空间接触感知和公共健康的主要路径:1)促进体力活动;2)降低有害暴露;3)提供心理效益;4)鼓励社会交往。提出了一个将健康证据转译为设计知识的四步方法论框架并结合已有证据和案例进行说明:1)收集主要健康证据;2)提炼关键设计概念;3)划分核心设计要素;4)转译设计原则、空间模式、评估方法。【结论】根据“分析—综合—评估”设计范式,探讨了从健康证据转化出的设计知识在设计迭代中的应用潜力,反思了方法论框架的双向互动优势,指出实践能够作为启发设计知识和提供健康证据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蓝色空间 接触感知 健康效益 证据转译 空间设计 数字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VER 21: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设施的宣言
19
作者 龙嘉荔 阿德里安·高伊策 +1 位作者 罗丹(译) 何以纯(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7,共14页
本文是21世纪基础设施全局性设计方法的一个宣言,它借鉴了对全球现象的观察和位于鹿特丹的国际性景观实践机构West 8的作品。作者设想了一个以养成的、景观主导和绿色的、开放的、活跃的、生态的、响应式的(CLOVER)基础设施为建成环境... 本文是21世纪基础设施全局性设计方法的一个宣言,它借鉴了对全球现象的观察和位于鹿特丹的国际性景观实践机构West 8的作品。作者设想了一个以养成的、景观主导和绿色的、开放的、活跃的、生态的、响应式的(CLOVER)基础设施为建成环境的世界,在那里,作为设计焦点的人、场所和生态的需求位于机器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景观 21世纪 都市主义 West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时期建筑形体组合中的挟屋初探
20
作者 周妍 李路珂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36-152,共17页
立足于文献、实物、图像,纵向梳理挟屋建筑形体组合相关词汇的源流和发展,横向探讨两宋时期挟屋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空间类型,定位、阐释两宋时期挟屋这一形体组合类型的创新性、丰富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 两宋时期 挟屋 形体组合 附属建筑 建筑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