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ysoPC、Tau与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朱江 宋冬惠 +1 位作者 杨学明 吴森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0例口腔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情况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病理组织中Tau与GDF-10表达阳性率、血清LysoPC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患者的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高表达组(均P<0.05)。128例患者随访5年,生存86例(67.19%),死亡42例(32.81%)。LysoPC、Tau与GDF-10水平均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均P<0.05,r=-0.597、-0.622、-0.65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高表达者(均P<0.05)。LysoPC、Tau与GDF-10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保护因素,淋巴结转移、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ysoPC、Tau与GDF-10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其中低表达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 微管相关蛋白Tau 生长分化因子-10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荭草素通过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
2
作者 万兵 张珊 +3 位作者 杨文超 杨旭 王新波 梁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究异荭草素(Is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展的影响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CAL 27细胞分为对照组、Iso低、中、高浓度组、Iso高浓度+cGAS抑制剂组(Iso高+RU.521组)。MTT法检测CAL 27细胞增... 目的:探究异荭草素(Is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展的影响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CAL 27细胞分为对照组、Iso低、中、高浓度组、Iso高浓度+cGAS抑制剂组(Iso高+RU.521组)。MTT法检测CAL 27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CAL 27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AL 27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CAL 27细胞中cGAS-STING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制备小鼠肿瘤移植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同时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降低,细胞凋亡率、cGAS、STING蛋白及TBK1、IRF3的磷酸化表达、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及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百分数均升高(P<0.05);进一步使用cGAS抑制剂逆转了Iso对OSCC发展的抑制作用以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Iso可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OS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cGAS-STING信号通路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恪钢 张文静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7-714,共8页
目的:分析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OM)的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分析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OM)的发生风险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1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结束后是否合并OM分为发生OM组和未发生OM组。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与患者OM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OM的准确性和效能。结果:入组患者中男131例,女84例,年龄52~77岁,平均(64.57±7.04)岁,发生OM患者89例,发生率为41.4%。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饮酒史(OR=12.302,95%CI:1.836~82.441)、肿瘤长径(OR=2.092,95%CI:1.221~3.584)、手术时间(OR=1.018,95%CI:1.005~1.031)、术中出血量(OR=1.012,95%CI:1.002~1.022)、含氟尿嘧啶方案(OR=6.450,95%CI:1.266~32.858)、化疗6个周期(OR=1.056,95%CI:1.002~1.112)、化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OR=1.143,95%CI:1.074~1.217)为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OR=0.922,95%CI:0.865~0.983)、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OR=0.985,95%CI:0.973~0.997)为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独立保护因素。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拟合度较高(χ2=4.999,P=0.758);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32(95%CI:0.777~0.887),显著高于各因素独立预测效能。结论:饮酒史、肿瘤长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化疗方案及时间、化疗前血清ALB、PA、IL-6均为术后辅助化疗的口腔癌患者发生OM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化疗 口腔黏膜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22 位作者 郭伟 唐瞻贵 李龙江 任国欣 孙志军 尚伟 张杰 孟箭 李吉辰 杨凯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李波 吴炜 梁秦龙 倪前伟 李建虎 杨向明 周小燕 杨帆 李家存 高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尽管手术及放化疗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等相关问题已得到大家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言语障碍的问题尚未形成标准化通用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康复治疗管理指南或共识。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修改,主要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改善患者与言语相关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言语障碍 评估和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院内感染高危因素探讨和预防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家睿 陈鲁沂 +1 位作者 刘琳 单秀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口腔科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梁非照 王俊林 雷荣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29-432,共4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严重时面部肌肉出现反射性抽搐,故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病变者中约80%以“牙痛”为首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严重时面部肌肉出现反射性抽搐,故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病变者中约80%以“牙痛”为首要症状就诊于口腔科;一些患者因身体状况、心理承受力或经济原因等不愿接受脑血管减压术、伽玛刀等复杂昂贵的治疗,故相当数量的患者选择在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口腔科接受治疗。本文就目前口腔科治疗T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医师医院感染的因素及个体防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安涓 尚君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61-2061,2064,共2页
关键词 口腔医师 医院感染 因素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炙甘草汤对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云 肖菲 关振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96例2019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西地碘片进行治...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96例2019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西地碘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炎症、免疫指标水平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84.69%,83/98)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93.88%,92/9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溃疡疼痛改善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随访期间的总复发率比较(13.27%,13/98),治疗组总复发率(5.10%,5/98)更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溃疡隐痛、反复发作、口干口苦、胃脘痞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全血CD_(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治疗组更低(P<0.05);两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评分、全血CD_(4)^(+)、CD_(4)^(+)/CD_(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治疗组更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疹、头晕等情况。结论炙甘草汤可有效调节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炎症及免疫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改善免疫功能,并可改善疼痛程度、睡眠和生活质量,进而可促进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的改善,预防复发,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顽固性 复发性 炙甘草汤 中医证候 炎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颌下包块首诊于口腔科的白血病2例
9
作者 陈粤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颌下包块 首诊 口腔科 白血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BICD2调节miR-218-5p/RhoA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0
作者 谢耕耘 安晓燕 王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BICD2调节miR-218-5p/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q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OSCC组织、癌旁组织、人口腔上...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BICD2调节miR-218-5p/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q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OSCC组织、癌旁组织、人口腔上皮细胞系HOEC及OSCC细胞系HSC-4、CAL-27、SCC-15中Circ·BICD2、miR-218-5p表达及Rho·A蛋白表达;将SCC-15细胞分为Ct组(A,未转染对照)、si-NC组(B)、si-Circ·BICD2组(C)、miR-NC组(D)、miR-218-5p组(E)、si-Circ·BICD2+anti-NC组(F)、si-Circ·BICD2+anti-miR-218-5p组(G),qRT-PCR检测细胞中Circ·BICD2、miR-218-5p表达;·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Rho·A、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Circ·BICD2与miR-218-5p、miR-218-5p与Rho·A的关系。结果:在OSCC组织和细胞中,Circ·BICD2、Rho·A蛋白高表达,miR-218-5p低表达,在SCC-15细胞中miR-218-5p相对表达量最低,Circ·BICD2表达及Rho·A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后续实验取SCC-15细胞为研究对象;与B组比较,C组Circ·BICD2、Rho·A蛋白表达降低,miR-218-5p表达升高(P<0.05);与D组比较,E组miR-218-5p表达上调,Rho·A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C组、F组相比,G组miR-218-5p表达降低,Rho·A蛋白表达升高(P<0.05)。下调Circ·BICD2或过表达miR-218-5p均可抑制SCC-15细胞增殖和EMT,促进细胞凋亡;下调miR-218-5p减弱了沉默Circ·BICD2对SCC-15细胞增殖、EMT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Circ·BICD2靶向调控miR-218-5p/Rho·A轴。结论:沉默Circ·BICD2可能通过上调miR-218-5p来抑制Rho·A表达,抑制SCC-15细胞增殖、EMT,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D2 miR-218-5p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口腔表皮样癌细胞中c-myc对GS和GLS表达的调控以及对癌瘤生长的裸鼠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倩倩 刘思浩 +1 位作者 郭亚丽 王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用动物实验模型探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中c-myc与谷氨酰胺酶(GLS)、谷氨酰胺合成酶(GS)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口腔癌临床样本中c-myc、GLS、GS表达。建立c-myc稳定高表达的KB细胞模型,并移植入裸鼠体内以建立裸鼠成瘤模型... 目的:用动物实验模型探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中c-myc与谷氨酰胺酶(GLS)、谷氨酰胺合成酶(GS)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口腔癌临床样本中c-myc、GLS、GS表达。建立c-myc稳定高表达的KB细胞模型,并移植入裸鼠体内以建立裸鼠成瘤模型,细胞和裸鼠各分为3组(n=6),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细胞组和c-myc过表达细胞组,观察肿瘤生长;免疫组化检测肿瘤中c-myc、 GLS、 GS的表达情况。结果:c-myc、 GLS、 GS在口腔癌临床样本中高表达;在c-myc高表达细胞模型中c-myc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在动物实验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裸鼠成瘤模型均形成肿瘤,c-myc过表达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增加更为显著(P<0.01);c-myc过表达组瘤组织样本中GLS及GS表达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在口腔表皮样癌细胞中,c-myc高表达,并使GLS、GS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表皮样癌 C-MYC 谷氨酰胺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感染的COVID-19疫情期口腔科医护感染防控的要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燕 余虹 +2 位作者 金时清 张玲 黄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COVID-19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国家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口腔科诊疗中医患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动力设备喷溅操作产生水雾...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COVID-19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国家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口腔科诊疗中医患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动力设备喷溅操作产生水雾飞沫气溶胶等,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疫情期重中之重是提高口腔医护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和加强具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疫情 口腔科 感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在口腔钛种植体涂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佳敏 李毓晨 +4 位作者 葛张洁 廖凌子 郭鑫 郭晓龙 周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4,共13页
口腔钛种植体的临床需求与日俱增,为预防种植体周疾病、提高种植成功率,种植体的表面修饰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影响种植体远期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种植体周炎所导致的骨丧失,理想的种植体应在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具备优异的骨... 口腔钛种植体的临床需求与日俱增,为预防种植体周疾病、提高种植成功率,种植体的表面修饰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影响种植体远期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种植体周炎所导致的骨丧失,理想的种植体应在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具备优异的骨整合性能。与传统涂层相比,抗菌肽(AMP)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等多方面优势。本文介绍了种植体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AMP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并从增强抗菌性能、促进骨结合、响应种植体周围组织变化这三方面对现有种植体表面AMP涂层作一综述,以期为AMP涂层研究的优化及其临床转化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钛种植体 种植体周炎 表面改性 抗菌 骨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橙皮苷抗口腔鳞状细胞癌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帅 李霄 +1 位作者 张涛 李国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究橙皮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橙皮苷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网络药理学预测橙皮苷作用于Tca-8113细胞的... 目的:探究橙皮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橙皮苷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网络药理学预测橙皮苷作用于Tca-8113细胞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Q-PCR检测不同浓度橙皮苷对Tca-8113细胞相关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子对接预测橙皮苷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评分函数来判断结合能强弱。结果:橙皮苷对Tca-8113细胞显示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P<0.05);KEGG富集分析橙皮苷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涉及的关键基因靶点可能与PI3K-Akt、MAPK和Ras等信号通路有关;Q-PCR结果显示MAPK8、HSP90AA1和MAPK1(ERK2)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橙皮苷与MAPK1(ERK2)结合力最强。结论:橙皮苷可能通过调控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口腔鳞状细胞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C基因沉默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杰 李欢 +6 位作者 王鑫 陈正岗 王莹 李泉 华英杰 王婧 迟增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目的:分析RhoC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UALCAN和K-M plotter在线数据库预测分析RhoC在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生存率的关系,并结合IHC实验检测OSCC组织中RhoC的表达水平。按照人R... 目的:分析RhoC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UALCAN和K-M plotter在线数据库预测分析RhoC在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生存率的关系,并结合IHC实验检测OSCC组织中RhoC的表达水平。按照人RhoC基因构建两条小干扰RNA(siRNA)并将细胞进行实验分组。RT-q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RhoC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实验分组细胞中RhoC、FAK、MAPK、p-FAK、p-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此外,比较各实验分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和划痕愈合面积分析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活动。最终通过构建裸鼠肺转移模型对上述实验进行验证。结果:RhoC在OSCC中高表达,并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等关联性大。RhoC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OSCC中增高(P<0.01);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减RhoC表达后,Rho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FAK、p-MAPK、MMP-2和MMP-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FAK和MAP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发出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裸鼠肺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RhoC基因可影响O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FAK和MAPK信号分子参与O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RHOC基因 小干扰RNA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RMST通过靶向微小RNA-24-3p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逸舒 屠淑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横纹肌肉瘤2相关转录本(lncRNA RMST)和微小RNA-24-3p(miR-24-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生物信息学UALCAN数据库分析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组织中RMST的表达。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横纹肌肉瘤2相关转录本(lncRNA RMST)和微小RNA-24-3p(miR-24-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生物信息学UALCAN数据库分析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组织中RMST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RMST和miR-24-3p在5个人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将体外培养的CAL27细胞分为:control组、pcDNA3.1组(空载体)、pcDNA3.1-RMST+mimics-NC组(过表达RMST+miR-24-3p阴性对照)和pcDNA3.1-RMST+miR-24-3p mimics组(过表达RMST+miR-24-3p)。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分析RMST与miR-24-3p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E-cadherin, N-cadherin和c-myc表达。结果:RMST在OSCC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下降(P<0.01),miR-24-3p在OSCC细胞表达水平上升(P<0.01),是RMST的潜在靶基因。pcDNA3.1-RMST组miR-24-3p水平低于pcDNA3.1组(P<0.01)。pcDNA3.1-RMST+mimics-NC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低于pcDNA3.1组(P<0.01),而pcDNA3.1-RMST+miR-24-3p mimics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高于pcDNA3.1-RMST+mimics-NC组(P<0.01)。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RMST+mimics-NC组E-cadherin表达更高、N-cadherin和c-myc表达更低(P<0.01);与pcDNA3.1-RMST+mimics-NC组相比,pcDNA3.1-RMST+miR-24-3p mimics组E-cadherin表达更低、N-cadherin和c-myc表达更高(P<0.01)。结论:OSCC中低表达的RMST通过靶向miR-24-3p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ST OSCC miR-24-3p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3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病理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研究
18
作者 陈冠君 符骁 +5 位作者 冼海瑜 苏守达 温琦涛 邓伟 林诗耿 王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7,共6页
目的分析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其中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OSF癌变组133例,非OSF癌变组11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 目的分析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其中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OSF癌变组133例,非OSF癌变组11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SF癌变组的平均年龄(50.68±11.54)岁低于非OSF癌变组(57.90±12.85)岁,OSF癌变组的男女比例高于非OSF癌变组(6.82∶1 vs 2.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F癌变组和非OSF癌变组的OSCC病理分化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OSF癌变组的肿瘤分化较好,非OSF癌变患者肿瘤分化较差。OSF癌变组复发率(19.1%)低于非OSF癌变组(31.5%),OSF癌变组5年生存率(85.5%)高于非OSF癌变组(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OSF癌变对OSC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OSF癌变患者以男性为主,肿瘤好发于舌及唇颊部,病理分化程度较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癌变 病理分级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机构四元联动整合照护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碧芳 童燕梅 叶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照护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概述了慢性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机构四元联动整合照护含义及其研究发展过程与现状。老年慢性病患者四元联动整合照护过程中,医院可以为整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照护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概述了慢性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机构四元联动整合照护含义及其研究发展过程与现状。老年慢性病患者四元联动整合照护过程中,医院可以为整合照护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撑,社区则是整合照护的核心所在,家庭为整合照护提供了日常的照护场所,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则补充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照护服务。此外,本文还对四元联动整合照护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照护展开了进一步探讨,可为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照护问题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老年慢性病 四元联动 整合照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11调节IGF2BP3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红燕 吴福焱 王少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4,共8页
目的:探究去泛素化酶(USP11)通过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表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OSCC患者(n=5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1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S... 目的:探究去泛素化酶(USP11)通过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表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OSCC患者(n=5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1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SP11蛋白在正常人口腔上皮角质细胞(HOK)和人OSCC细胞SCC-25和CAL-27中表达;Kaplan-Meier生存模型分析USP11高低表达对OS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siRNA USP11(si-USP11)转染SCC-25和CAL-27细胞敲低内源性USP11表达;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敲低USP11后的IGF2BP3蛋白表达;敲低USP11和过表达IGF2BP3,检测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过表达USP11同时敲低IGF2BP3,检测敲低IGF2BP3对USP11过表达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裸鼠接种SCC-25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敲低USP11对SCC-25细胞成瘤抑制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OSCC患者癌组织中USP11蛋白免疫组化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HOK细胞相比,SCC-25和CAL-27细胞USP1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敲低USP11降低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下调IGF2BP3蛋白表达。过表达IGF2BP3逆转USP11敲低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的抑制作用;敲低IGF2BP3逆转USP11过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裸鼠致瘤性实验显示敲低USP11抑制移植瘤模型中SCC-25细胞体内生长。结论:USP11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患者预后更差,USP11通过上调IGF2BP3蛋白表达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11 IGF2BP3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