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交通基础理论与基础平台建设——“交通7+1论坛”第十二次会议暨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成立会议纪实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5期1-9,共9页
以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契机,围绕"综合交通基础理论与基础平台建设"主题,阐述了交通发展的综合化、一体化趋势,以及交通与经济、能源、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的关系.指出不仅要对交通技术进行综合,也要对行... 以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契机,围绕"综合交通基础理论与基础平台建设"主题,阐述了交通发展的综合化、一体化趋势,以及交通与经济、能源、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的关系.指出不仅要对交通技术进行综合,也要对行政管理进行综合.分析了系统科学对智能交通研究的启示,以及综合交通中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管道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不同换乘方式的综合,城市交通中不同出行方式的综合等,探讨了复杂大系统理论在综合交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建设综合交通基础平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交通发展战略 系统理论 城市交通 交通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2
作者 陈春 刘双齐 +1 位作者 周书宏 匡新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线性关系的探讨,缺乏对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的深入分析,难以支撑精细化规划与治理实践。为此,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整合行人交通事故...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线性关系的探讨,缺乏对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的深入分析,难以支撑精细化规划与治理实践。为此,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整合行人交通事故数据、路网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等多源空间大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BDT),从道路设施、土地利用、设施临近性、空间结构、社会经济5个维度系统解析建成环境要素对行人交通事故频率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各建成环境要素与行人交通事故存在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第二,控制度对行人交通事故的相对重要性最高,其次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研究结论为精细化建成环境规划与交通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升行人步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行人安全 交通安全 非线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研究进展与思考
3
作者 张卫华 邓自刚 +3 位作者 毕海权 李田 李艳 李海涛 《机车电传动》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也有部分科学技术问题亟待攻克。文章全面回顾了低真空管道超高速轨道交通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当前的国际研究态势,分析了开展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详细讨论了低气压环境下磁浮列车的悬... 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也有部分科学技术问题亟待攻克。文章全面回顾了低真空管道超高速轨道交通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当前的国际研究态势,分析了开展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详细讨论了低气压环境下磁浮列车的悬浮技术适应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如散热和绝缘问题。此外,针对低真空管道交通系统的救援与逃生问题,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适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低真空 磁浮列车 低真空管道 救援与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交通改善提升规划研究
4
作者 陈晓灿 《交通与运输》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适应工业园区交通需求,缓解道路供需矛盾,对工业区交通改善提升规划展开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选取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作为分析案例:首先,根据现状分析总结片区交通特征,识别工业园区主要交通矛盾;其次,提出交通改善思路,并针对性提... 为适应工业园区交通需求,缓解道路供需矛盾,对工业区交通改善提升规划展开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选取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作为分析案例:首先,根据现状分析总结片区交通特征,识别工业园区主要交通矛盾;其次,提出交通改善思路,并针对性提出改善措施;最后,通过搭建片区路网模型对所提改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交通规划 问题导向 单向交通组织 路内停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山海健康步道交通衔接设施与交通组织规划研究
5
作者 姚琳 《交通与运输》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山海健康步道充分依托景观资源依山而建,但普遍存在交通条件受限、游客集散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在实现山体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提升步道客流集散效率至关重要。以厦门市健康步道林海线(东山水库—环岛路段)为例,通过分析步道客流... 山海健康步道充分依托景观资源依山而建,但普遍存在交通条件受限、游客集散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在实现山体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提升步道客流集散效率至关重要。以厦门市健康步道林海线(东山水库—环岛路段)为例,通过分析步道客流影响因素,构建步道客流密度预测模型;结合步道现状交通和供需分析,提出近远期步道衔接设施及交通组织规划方案;应用智慧交通赋能步道交通规划方案包括集散道路交通组织、公交系统运力、小汽车停车设施及节点慢行通道改善等。本规划方案在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的同时,实现游客高效集散和便捷出行,也为其他山海健康步道的交通接驳与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步道 交通衔接设施 交通组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才”字形交叉口禁流向交通组织方法研究
6
作者 裴玉龙 杨皓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16,40,共9页
为解决城市多路交叉口车流复杂导致的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针对多路交叉口中的“才”字形交叉口,明确其特点,对交叉口部分交通流向禁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基于双层规划构建交叉口禁流向交通组织模型,以局部路网中车均行驶时间最小为... 为解决城市多路交叉口车流复杂导致的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针对多路交叉口中的“才”字形交叉口,明确其特点,对交叉口部分交通流向禁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基于双层规划构建交叉口禁流向交通组织模型,以局部路网中车均行驶时间最小为目标,判别交叉口各流向车流是否禁行,并确定禁流向后交通组织方案,减少交叉口内车流及冲突点数量。以哈尔滨市学府路—西大直街交叉口为例,比较禁流向交通组织方案和单向交通组织方案,发现此交叉口禁流向交通组织更优,冲突点个数减少52%,路网车均行驶时间下降0.98%。考虑交通量变化分析禁流向交通组织模型的适用性,发现OD量变化超过26%时模型适用性较差,潮汐现象明显的交叉口,应设置单向交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交叉口 禁流向交通组织 局部路网 交通运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心区单向交通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莹莹 杨国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42-48,共7页
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以杭州主城核心区——湖滨地区为例,通过对区域功能定位、路网条件、交通流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现状交通组织存在的症结,在明确交... 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以杭州主城核心区——湖滨地区为例,通过对区域功能定位、路网条件、交通流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现状交通组织存在的症结,在明确交通组织优化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单向交通组织改善方案设计及利弊分析,以期对大城市中心区交通组织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单向交通 系统优化 改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多编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周转综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冉昕晨 陈坚 +2 位作者 陈绍宽 刘葛辉 邹庆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客流拥挤,减少平峰运力浪费,本文研究多编组列车混跑场景下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周转综合优化问题。基于动态变化的OD客流需求和多类型的行车资源,以最小化乘客等待时间和列车运行费用为优化目标,以开行列车总数、... 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客流拥挤,减少平峰运力浪费,本文研究多编组列车混跑场景下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周转综合优化问题。基于动态变化的OD客流需求和多类型的行车资源,以最小化乘客等待时间和列车运行费用为优化目标,以开行列车总数、列车时刻表、编组类型、列车出入段情况和车底接续关系为决策变量,考虑时刻表、车底衔接、车底资源、折返线占用和列车能力等约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多编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周转综合优化模型。根据开行列车总数可变的特点,设计变长度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求解双目标的帕累托集合。以某地铁线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编组方案,优化的多编组方案可同时降低26.16%和25.75%的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列车运行费用;优化后的列车平均满载率增加了1.3%~9.6%,进一步提高了运输能力和客流需求的匹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列车时刻表 NSGA-Ⅱ 灵活编组 车底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研究
9
作者 茧敏 陈绍宽 +1 位作者 王卓 李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通过开行跨线列车减少乘客换乘次数可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本文结合线网客流特征提出跨线方案备选方法,构建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首先,根据研制的出行路径推算系统分析线网全日各类客流量及比例,确定线网跨线列车的... 通过开行跨线列车减少乘客换乘次数可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本文结合线网客流特征提出跨线方案备选方法,构建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首先,根据研制的出行路径推算系统分析线网全日各类客流量及比例,确定线网跨线列车的跨线次数,获得备选跨线长交路集;其次,以乘客换乘次数最小化为目标构建满足运营基本条件和跨线能力约束的跨线列车开行方案模型,并嵌套基于发车频率客流分配的改进遗传算法求解,获得本线交路和跨线交路的开行频率;最后,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研究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换乘站开行跨线长交路,全网换乘乘客总换乘次数减少了2.02%~5.97%,降低乘客换乘时间和线网换乘系数,同时直达客流增加了1.58%~4.58%;跨线长交路在衔接线路上承担小交路以补充断面运力,减少本线交路列车的开行频率,可减少线网的上线列车总数和列车正线走行公里数;此外,当换乘站的换乘客流量较高时,跨线长交路因衔接线路上本线交路列车开行频率较高而无法实施,且随着跨线交路开行频率接近跨线能力上限,运营服务水平的提升效果呈逐渐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跨线运营 遗传算法 开行方案 路径—乘车交路集推算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长沙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竞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骐畅 成子龙 +4 位作者 吴奇 张铭钰 张佳伟 陶梦鑫 刘晨辉 《市政技术》 2024年第5期138-144,219,共8页
常规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轨道交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常规公交客流量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在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时期下,如何不断提高常规公交竞争力,推动公共交通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 常规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轨道交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常规公交客流量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在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时期下,如何不断提高常规公交竞争力,推动公共交通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长沙市为例,首先对常规公交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常规公交面临出行效率低和线网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其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探讨了常规公交线路与地铁线路的竞合关系,其中仅地铁1号线、3号线与公交线路关系较为理想,强合作关系公交线路比例在30%以上,地铁4号线、5号线与公交线路合作能力较差,多处于竞争关系和弱合作关系;最后针对长沙市公交线路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常规公交未来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聚类分析 常规公交 轨道交通 竞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卓越的国际绿色交通之都——天津市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寅 姜洋 +2 位作者 曹伯虎 闫俪 欧杰 《城市交通》 2018年第6期9-17,共9页
天津市中心城区迎来内部存量优化和外围增量扩容并存的新时代,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平衡、不充分、不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提出到2030年将天津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卓越的国际绿色交通之都,并围绕紧凑之城... 天津市中心城区迎来内部存量优化和外围增量扩容并存的新时代,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平衡、不充分、不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提出到2030年将天津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卓越的国际绿色交通之都,并围绕紧凑之城、自行车之城、宜居之城三大核心目标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指标体系与发展策略。详细阐述天津市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发展策略:构建多方式公共交通骨架网络,采用公共交通引导用地开发(TOD)的模式,构建公共交通先导的紧凑之城;强化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保障自行车出行,建设世界知名的自行车之城;强化机动车管控,配合相应激励机制,促进可持续交通体系建设和宜居之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战略 绿色交通 公共交通 自行车交通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干线港公路运输交通特征表征参数研究——以厦门港为例
12
作者 王永清 陈若薇 丁明 《城市交通》 2024年第3期92-100,共9页
公路运输是中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的最主要运输方式。针对现状公路运输交通特征表征参数体系缺失、参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出运输结构、运输空间效率、运输时间效率共3类12项表征参数体系。从厦门港2017-2022年集装箱公路运输数据分析入... 公路运输是中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的最主要运输方式。针对现状公路运输交通特征表征参数体系缺失、参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出运输结构、运输空间效率、运输时间效率共3类12项表征参数体系。从厦门港2017-2022年集装箱公路运输数据分析入手,挖掘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及表征意义。通过对标中国先进港口,挖掘厦门港的发展优势及短板,提出厦门港未来的发展建议。厦门港应以“公转水”为主要方向优化运输结构;需重视货源腹地的扩张和货种的优化,争取更大范围货源、更大宗货种,提高其在沿海港口中的地位;同时,应重视货物智能信息化调度平台的建设,提升公路运输时空效率。最后,基于案例展示了将各表征参数应用于港口集疏运通道需求分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干线港 公路运输 交通特征 表征参数 逻辑推算法 厦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会展中心交通组织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泉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4期27-32,共6页
以厦门会展中心展会期间交通为研究对象,旨在减少展会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冲击。通过对会展片区现状交通设施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剖析现状展会交通存在的问题,结合展会交通出行特征分析,采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明确道路功能、增... 以厦门会展中心展会期间交通为研究对象,旨在减少展会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冲击。通过对会展片区现状交通设施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剖析现状展会交通存在的问题,结合展会交通出行特征分析,采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明确道路功能、增加对外通道、健全公交体系、增加停车供给、提升慢行条件、完善停车引导和定制交管措施等七方面系统提出交通组织策略,力图合理匹配展会期间交通需求与供给,有序组织展会期间交通,保障展会有序运营。现有部分措施已落地实施,展会期间交通运行情况得到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组织 大型展会 交通策略 厦门会展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研究——以深圳市宝安中心站改造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生金文 林彬榕 王昊 《城市交通》 2023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设施,是展现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窗口。然而,早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普遍存在换乘不便、公共空间连续性差且品质低、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与城市风貌不协调等问题。梳理城市轨道交...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设施,是展现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窗口。然而,早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普遍存在换乘不便、公共空间连续性差且品质低、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与城市风貌不协调等问题。梳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更新的四种类型,对比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最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改造案例,总结现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的特征与重点。以深圳宝安中心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项目为例,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系统阐述站外环境改善、站内功能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地块立体衔接等内容,为以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为主体、推动自下而上的车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提供实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公共空间 自下而上 一体化改造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用地功能下的渔港片区交通特征分析及交通提升规划研究——以厦门闽台渔港为例
15
作者 贺佐斌 《交通世界》 2024年第35期1-4,17,共5页
为解决渔港片区因多样化的用地构成及货运需求而产生的交通拥堵、秩序混乱问题,以厦门闽台渔港为例,沿着问题导向、规划引领、综合施策的思路,分析渔港片区现状用地、车辆进出等多种数据,提炼其交通运行特征,提出分方向多通道对外道路... 为解决渔港片区因多样化的用地构成及货运需求而产生的交通拥堵、秩序混乱问题,以厦门闽台渔港为例,沿着问题导向、规划引领、综合施策的思路,分析渔港片区现状用地、车辆进出等多种数据,提炼其交通运行特征,提出分方向多通道对外道路衔接、多样化的公交服务、有序的慢行交通、分离的客货交通等规划策略。实践表明,这些策略有效缓解了渔港片区在转型升级下面临的交通问题,提升了城市形象,可为其他渔港片区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多元用地 交通特征 交通规划 厦门闽台渔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跨江交通需求的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政策研究
16
作者 王星宇 成子龙 +3 位作者 朱全军 郭湘 肖清榆 刘晨辉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0期13-18,共6页
针对众多城市跨江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而绕城高速利用不足的情况,以长沙为例,探讨了绕城高速免费对跨江交通出行的影响。首先,对长沙市内跨湘江通道进行交通调查,发现猴子石大桥和湘府路大桥早、晚高峰均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在此基础... 针对众多城市跨江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而绕城高速利用不足的情况,以长沙为例,探讨了绕城高速免费对跨江交通出行的影响。首先,对长沙市内跨湘江通道进行交通调查,发现猴子石大桥和湘府路大桥早、晚高峰均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Greenberg模型对猴子石大桥和湘府路大桥的交通流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构建了相应的交通流模型。接着,根据高速公路门架数据,发现晚高峰时段长沙绕城高速车辆中67.2%是市内出行,过境交通仅占0.8%,且以中小型客货车为主,实施免费通行政策的基础较好,而对早高峰的分析有类似发现。最后,假设实行绕城高速免费政策,针对猴子石大桥和湘府路大桥向绕城高速分别分流5%、10%和15%交通量的情况,分析发现猴子石大桥和湘府路大桥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而长沙绕城高速运行依然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跨江交通 绕城高速 Greenberg模型 免费通行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运量成网下的厦门岛公共交通一体化接驳策略
17
作者 叶惠琼 《交通与运输》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为扭转厦门公共交通出行持续下降趋势,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和“最后一公里”接驳便利性,研究制定大中运量成网下的公共交通一体化接驳策略。首先,梳理厦门岛公共交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其次,基于“出行即服务”理念建立“骨干公交+绿... 为扭转厦门公共交通出行持续下降趋势,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和“最后一公里”接驳便利性,研究制定大中运量成网下的公共交通一体化接驳策略。首先,梳理厦门岛公共交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其次,基于“出行即服务”理念建立“骨干公交+绿色接驳”出行服务链,并设定发展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最后,围绕公交出行效率提升和便利性进行补链、强链,从分区接驳差异化、骨干公交成网、MaaS公交串联、自行车强路径和步行道提密度等5个方面提出推动厦门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和行动建议。通过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融合和联合外部绿色接驳双向发力,以期推动厦门岛公共交通一体化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一体化 骨干公交 绿色接驳 厦门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研究评述 被引量:42
18
作者 毛保华 张政 +2 位作者 陈志杰 贾文峥 何天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63,共9页
本文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概念,分析了网络化运营的物理环境及其客流基本特征,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的3个重要标志.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实践的评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主要目标;指出了... 本文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概念,分析了网络化运营的物理环境及其客流基本特征,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的3个重要标志.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实践的评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主要目标;指出了网络化运营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即断面负荷均衡、车站负荷均衡及换乘衔接改善.基于既有的多交路、多编组、快慢车及过轨运营等主要网络化运营技术,分析不同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对出行者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最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网络化运营技术实施过程对乘客与企业的具体效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多交路 多编组 快慢车运营 换乘组织 列车过轨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直通运营下通过能力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明高 毛保华 +2 位作者 杜鹏 张翔宇 刘路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直通运营下,异质列车间追踪间隔与同质列车不同,通过能力受影响.在分析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原理基础上,提出直通运营下直通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在给定的参数下,市郊铁路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间追踪间隔为110 s,城市轨道交通... 直通运营下,异质列车间追踪间隔与同质列车不同,通过能力受影响.在分析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原理基础上,提出直通运营下直通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在给定的参数下,市郊铁路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间追踪间隔为110 s,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间追踪间隔为85 s.直通区段直通列车发车频率越高,通过能力影响越大,且直通列车在直通区段运营速度越大,通过能力降低越显著.在实际可实现的追踪间隔为120 s下,若满足客流需求所需的最小平均发车间隔小于125 s,则不能开行直通列车;若满足客流需求所需的最小平均发车间隔大于212 s时,可按1:1开行直通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市郊铁路 直通运营 通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研究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18
20
作者 毛保华 王敏 +1 位作者 何天健 陈海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共12页
系统梳理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概念的发展,指出服务水平的内涵已从道路设计层面拓展到多方式、运营领域,提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成要素分为效率、舒适度两大部分,两者分别主要关联于运输产品设计和出行者主观感受。回顾和评述了公共交通系... 系统梳理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概念的发展,指出服务水平的内涵已从道路设计层面拓展到多方式、运营领域,提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成要素分为效率、舒适度两大部分,两者分别主要关联于运输产品设计和出行者主观感受。回顾和评述了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评价与分级研究,这些评价方法与服务水平构成要素相对应,分为以运输效率为主的客观评价和以感受调查与分析为主的主观评价;指出了由于国情差异,既有的以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服务水平分级未必具有普适性。之后,回顾了我国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研究与实践,指出当前我国既有规范中未明确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内涵、缺乏适用于我国的系统分级。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形成具有全局性、评估因素的复杂性、涉及乘客出行环节多、需要政府支持投资等角度剖析了服务水平改善的难点。指出了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3个领域:基于全出行链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内涵及评估;考虑服务质量不均衡分布的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测算方法;关注乘客感知差异化的满意度调查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以服务水平为抓手推进公共交通运行质量与效率建设战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服务水平 运输效率 舒适度 评估方法 分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