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多学科诊治实施规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专家共识(2020年版) 被引量:13
1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梭形细胞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团队 陈骏 +4 位作者 孙笛 饶娅敏 郑海燕 龚霞 徐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68-1675,共8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极高的误诊率常常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错误的治疗方式导致了极高的手术复发率。传统扩大切除手术需要在肿瘤周边扩大3~5 cm,巨大的组织缺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极高的误诊率常常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错误的治疗方式导致了极高的手术复发率。传统扩大切除手术需要在肿瘤周边扩大3~5 cm,巨大的组织缺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患者也难以接受。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多学科诊治学组的支持下,皮肤梭形细胞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团队开展了规范化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综合诊治的推广应用,采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方法,切净肿瘤的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正常组织,并由此形成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多学科诊治实施规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多学科协作 专家共识 局部扩大切除 Mohs显微描记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纹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波 夏玲玲 +2 位作者 陈宗安 高振 武晓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0,共6页
妊娠纹是在妊娠过程中由于皮肤迅速拉伸,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断裂而形成的皮肤瘢痕,妊娠纹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基因、体重增加及激素水平变化等。目前,治疗妊娠纹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药物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射频和微... 妊娠纹是在妊娠过程中由于皮肤迅速拉伸,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断裂而形成的皮肤瘢痕,妊娠纹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基因、体重增加及激素水平变化等。目前,治疗妊娠纹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药物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射频和微针滚轮等,可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有效改善妊娠纹的外观。维A酸、乙醇酸等药物以及富血小板血浆等也均可改善妊娠纹,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手术疗法主要用于严重的妊娠纹。预防妊娠纹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使用滋润肌肤的产品和保持充足的营养。未来可能的治疗方式包括基因治疗、生物材料填充和干细胞疗法,但这些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纹 发病机制 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 生物填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颌角截骨线设计方案的生物力学研究
3
作者 陈曼 程云章 +4 位作者 钱玉 张艺驰 林力 张天逸 柴岗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8-885,共8页
目的 基于两种不同材料赋值方法对3种截骨线设计方案进行正中咬合的术前模拟,评估模型的生物力学特性,探讨不同下颌骨类型更适合的截骨线设计方案。方法 选取三类下颌骨,获取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采用皮-松质骨赋值法和灰度赋值法完... 目的 基于两种不同材料赋值方法对3种截骨线设计方案进行正中咬合的术前模拟,评估模型的生物力学特性,探讨不同下颌骨类型更适合的截骨线设计方案。方法 选取三类下颌骨,获取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采用皮-松质骨赋值法和灰度赋值法完成材料赋值,按照3种截骨线设计方案模拟截骨,最后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 在下颌骨所有模拟结果中,最大应力为81.10 MPa,最大应变为0.035 52,最大位移为432.4μm。皮-松质骨赋值法得到的应力分布范围比灰度赋值法大,但最大应力、应变和位移普遍较低。对于外翻型和普通型下颌骨,方案1在两种材料赋值方法下都显示出较低的最大应力、应变和位移,但内收型没有找到明显合适的方案。结论 外翻型和普通型下颌骨更适合采用方案1的截骨线设计方案。对于内收型,可能需要考虑其他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方式以保证更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无论是选择截骨线设计方案还是建模材料赋值方式,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从而做出最终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正中咬合 皮-松质骨赋值 灰度赋值 截骨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外科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4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整形外科 急性应激障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性硬皮病的整形外科治疗:诊疗进展与协和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晨羽 龙笑 +2 位作者 曾昂 黄久佐 王晓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皮肤纤维化和皮下组织萎缩可导致患者外貌受损,因此常需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本文总结了局限性硬皮病的病理生理、术前评估、外科治疗进展与临床困境,并分享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治经验,以期为临床...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皮肤纤维化和皮下组织萎缩可导致患者外貌受损,因此常需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本文总结了局限性硬皮病的病理生理、术前评估、外科治疗进展与临床困境,并分享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治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硬皮病 整形外科治疗 皮瓣移植 脂肪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唇腭裂整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胡佳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唇腭裂整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通过整复的方法为174例婴幼儿修补唇腭裂畸形,总结治疗效果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 174例行唇腭裂整复术的婴幼儿,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1... 目的探讨婴幼儿唇腭裂整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通过整复的方法为174例婴幼儿修补唇腭裂畸形,总结治疗效果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 174例行唇腭裂整复术的婴幼儿,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13.21%,其中吸入性肺炎3例(1.72%)、喉头水肿4例(2.29%)、伤口感染6例3.44%)、出血7例(4.02%)、穿孔及复裂3例(1.72%)。所有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预后良好,伤口愈合均佳。结论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家属有效沟通,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婴幼儿唇腭裂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唇腭裂 并发症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谊林 刘伟 +1 位作者 张文杰 周广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1250,共10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织,提取种子细胞并经过体外扩增后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培养形成工程化组织后再植入体内,修复相关组织缺损并恢复原有功能。这样的组织再生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无创或微创的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重建。围绕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以组织构建为核心,开展了包括骨、软骨、肌腱等多种组织构建和大动物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成功开展了组织工程骨的小规模临床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了向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成果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肌腱 血管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晓波 苏薇洁 +2 位作者 朱文 马忠超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设计 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朝阳 章一新 +5 位作者 王丹茹 濮哲铭 罗先平 苏薇洁 钱云良 Caroline Messmer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背阔肌设计切取方法,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方法 6例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头顶部创面缺损4例,下肢创面缺损2例,创面宽度均>8 cm。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在患者一侧背部远近端切取两个依靠深部肌肉相...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背阔肌设计切取方法,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方法 6例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头顶部创面缺损4例,下肢创面缺损2例,创面宽度均>8 cm。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在患者一侧背部远近端切取两个依靠深部肌肉相连的较小的背阔肌肌皮瓣,两叶皮瓣在受区进行拼接修复较大的缺损,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患者的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最大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6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3~6个月后,移植皮瓣成活良好、柔软、色泽佳,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的数目和损伤,并能获得最佳的供区术后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双叶皮瓣 供区损伤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华 刘莺 +8 位作者 张亦 王庭亮 王涛 何金光 罗杰 董莉萍 王海蓉 董佳生 徐元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3,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切除术后自体组织重建中,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抉择、解剖是制备DIEP皮瓣最大的难点。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 背景与目的:乳房切除术后自体组织重建中,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抉择、解剖是制备DIEP皮瓣最大的难点。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延期DIEP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行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患者298例。将其中92例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进行皮瓣穿支评估设定为超声对照组(US组),206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CTA组);术前采用CTA进行皮瓣穿支评估,将CTA数据导入HOROS软件分析,进行术前皮瓣优势穿支的选择,明确穿支血管直径、肌肉内走行方式及穿出点位置等解剖信息,从而指导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定位穿支数量、术中采用穿支数量、抉择穿支时间、穿支解剖时间、供区皮瓣获取时间、皮瓣重量、总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部切口感染率、脂肪坏死率、二次手术探查率及皮瓣完全坏死率),并进行两组病例影像手术一致率比较。结果:298例患者进行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皮瓣存活率为99.33%(296/298)。两组病例术前定位穿支数量[观察组(2.90±1.13)vs对照组(3.2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区皮瓣获取时间[(50.05±10.94)min vs(84.8±15.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次手术探查率的比较中,CTA组低于US组(P<0.001)。对于具有腹部手术史患者,CTA组穿支解剖时间、总手术时间优于US组(P<0.001)。两组病例影像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7.09%和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CTA可以明显地缩短术中皮瓣穿支抉择时间及解剖时间,降低二次手术探查风险,具有较高的影像手术一致率,可以有效地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延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血管蒂腓骨嵌合组织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志平 庄跃宏 +4 位作者 郑和平 章一新 梁成 郝攀登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为腓血管蒂腓骨嵌合组织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以腓骨头和外踝为标志,将小腿分为上、中、下3区段解剖观测:①腓动脉起源、走行与分支;②腓动脉各区段肌(隔)穿支、骨膜支数目与分布。另1侧新鲜标本... 目的:为腓血管蒂腓骨嵌合组织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以腓骨头和外踝为标志,将小腿分为上、中、下3区段解剖观测:①腓动脉起源、走行与分支;②腓动脉各区段肌(隔)穿支、骨膜支数目与分布。另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腓动脉源于胫后动脉,移行为跟外侧动脉,中下段贴腓骨后面走行,沿途分支至邻近骨、肌肉和小腿外侧皮肤。其中:①腓骨骨膜支:(2-8)支、外径0.5-1.1 mm,分布腓骨中下1/3段骨膜:②胫骨骨膜支:(1-3)支、外径0.6-0.8 mm,营养胫骨中、下1/3段后面骨膜;③肌(隔)穿支:(4-8)支、外径1.0-1.6 mm,支配小腿外侧中下段皮肤,并与胫前、胫后动脉皮支吻合。结论以腓动脉为蒂可设计腓骨嵌合组织瓣,依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嵌合组织瓣修复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腓骨 嵌合组织瓣 穿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β-TCP多孔复合支架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朝 姜浩 +5 位作者 曹怡 杜子婧 赵丹阳 于贞成 张素珊 韩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研究3D打印β磷酸三钙[β-Ca3(PO4)2,β-TCP]多孔复合支架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动物实验中复合支架的设计提供指导。方法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柠檬酸-1,8-辛二醇酯[poly(1,8-octanediol citrate),POC]为粘合剂,采用熔融成... 目的研究3D打印β磷酸三钙[β-Ca3(PO4)2,β-TCP]多孔复合支架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动物实验中复合支架的设计提供指导。方法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柠檬酸-1,8-辛二醇酯[poly(1,8-octanediol citrate),POC]为粘合剂,采用熔融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实现β-TCP支架的3D打印,并用多肽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ly-Arg-Gly-Asp-Ser,GRGDS)对复合支架修饰,以改善复合支架的细胞黏附性。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的微观孔隙结构,使用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支架进行压缩测试,并测量支架的水表面接触角;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支架的细胞黏附率和促细胞增殖能力;利用支架修复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进一步研究其体内成骨能力。结果多肽在复合支架上均匀分布且不失活;复合多肽后支架的微观孔隙结构发生改变,细胞黏附率提高,但支架压缩模量、水表面接触角和体内成骨能力等特性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多肽修饰后的β-TCP多孔复合支架细胞黏附能力明显改善,而力学、亲水性和体内成骨能力等未受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支架的构建提供新思路,也为该支架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熔融成型 β磷酸三钙 多肽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合并的单侧牙槽突裂大鼠模型的建立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悦 陈振琦 +2 位作者 吴军 李壬媚 刘广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1-1114,1142,共5页
目的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7周龄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于右侧上颌制备4mm×4mm×3mm的牙槽突裂,模拟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大鼠模型。根据术后骨缺损区的处理方式将模型大... 目的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7周龄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于右侧上颌制备4mm×4mm×3mm的牙槽突裂,模拟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大鼠模型。根据术后骨缺损区的处理方式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骨缺损区不予特殊处理)和实验组(骨缺损区予以骨蜡填塞),每组10只。两组大鼠分别于术毕即刻和术后4、8周时点分批处死后制备模型标本;利用显微CT(MicroCT)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和定量检测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MicroCT三维图像重建显示,在术后8周时点,对照组有大量新骨充填于缺损区,缺损区明显缩小;而实验组仅断端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缺损区无明显缩小。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4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54.35%和16.53%,术后8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93.12%和29.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模拟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利用骨蜡填塞骨缺损区能显著提高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植骨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悦 金淑芳 +7 位作者 方早 田卓炜 邱蔚六 章一新 冯少清 陶晓峰 周辉红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受区缺损重建,对术后受、供区功能恢复进行评价。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切取的SCIP皮瓣平均面积为(46±22)cm^2,平均厚度为(1.2±0.3)cm;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和腹壁浅动脉的关系可以分为5型:Ⅰ型(8/15),Ⅱ型(2/15),Ⅲ型(2/15),Ⅳ型(2/15),Ⅴ型(1/15)。患者术后受区外形丰满,张口度、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SCIP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癌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颌面部 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美容领域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欢 张颖婷 +3 位作者 卞薇薇 阮洪 侯黎莉 袁长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43-47,共5页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整形美容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我国整形美容外科的发展历史很短,仅有20多年。国外整形美容行业的兴起较早,整形美容行业整体比较规范,在手术技术、规章制度以及患者评估等方面也已比较完善。
关键词 整形美容 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昕 沈向前 +1 位作者 吴守成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皮肤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 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对正常对照组裸鼠(n=20)和诱导成模后4周的糖尿病裸鼠(n=20)分别切取背部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 目的研究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皮肤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 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对正常对照组裸鼠(n=20)和诱导成模后4周的糖尿病裸鼠(n=20)分别切取背部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并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并分析相对胶原含量;应用氧化酶法测量皮肤组织糖含量。于术后第3、5、7、14和21天观察创面的愈合率。结果糖尿病组裸鼠的皮肤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真皮层相对胶原含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组裸鼠的血糖浓度和皮肤糖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组织糖含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951,P<0.01)。糖尿病组裸鼠在术后第3、5、7、14和21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STZ诱导的糖尿病裸鼠模型的皮肤组织改变明显,这些改变可能与局部糖基化终末产物蓄积,导致糖尿病皮肤创面不易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裸鼠 皮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血管瘤和淋巴水肿研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伟 林晓曦 刘宁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4-1257,共4页
瘢痕、血管瘤和肢体淋巴水肿是整形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进一步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技术的创新一直是这一领域关注的重点。本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研... 瘢痕、血管瘤和肢体淋巴水肿是整形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进一步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技术的创新一直是这一领域关注的重点。本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以下进展:①阐述了病理性干细胞、耐药性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差异表达在瘢痕疙瘩中的发病机制;②建立了低浓度化学药物瘢痕疙瘩治疗体系,显著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③建立了组织工程皮肤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方法;④建立了婴幼儿血管瘤诊断与治疗体系;⑤建立了葡萄酒色斑的临床分类;⑥建立了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体系;⑦建立了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体系;⑧初步阐明了炎性淋巴管生长的分子机制;⑨建立了肢体淋巴水肿动态核磁共振淋巴造影诊断体系;⑩开发了淋巴水肿治疗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血管瘤 肢体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与聚L-谷氨酸/海藻酸钠可注射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文渊 崔磊 +2 位作者 赵宇 颜世峰 朱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731,共5页
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聚L-谷氨酸(PLGA)与氧化海藻酸钠(OAg)共价交联合成PLGA/OAg水凝胶,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ADSCs)接种于水凝胶内,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增殖、黏附情况,DNA定量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体外证实该水... 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聚L-谷氨酸(PLGA)与氧化海藻酸钠(OAg)共价交联合成PLGA/OAg水凝胶,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ADSCs)接种于水凝胶内,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增殖、黏附情况,DNA定量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体外证实该水凝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性能可控性和微创性等优势,对于进一步开发脂肪组织工程材料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水凝胶 可注射支架 脂肪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融合的手术导航系统在头颈部低流量脉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豪 杨希 +4 位作者 张紫旻 金云波 胡丽 陈辉 林晓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评估手术导航系统这一实时立体定向引导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危险区域低流量脉管畸形病灶硬化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了手术导航系统... 目的·评估手术导航系统这一实时立体定向引导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危险区域低流量脉管畸形病灶硬化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了手术导航系统辅助硬化治疗的头颈部低流量脉管畸形患者。术前将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和磁共振图像融合后,进行穿刺路径设计。术中利用导航系统,按预先设计的路径进行穿刺,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验证穿刺结果。统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头颈部低流量脉管畸形患者(6例眼眶内、4例咽部)30处病灶,治疗19次。初次治疗的平均年龄为20.9岁。穿刺成功率达到80.0%(24/30);除1次治疗后患者因硬化剂导致声门溃疡,继而引发肺炎外,未观察到其他并发症。结论·手术导航系统对头颈部危险区域低流量脉管畸形的硬化治疗是可行且安全的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航系统 图像融合 脉管畸形 硬化治疗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当前争论与共识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世民 王欣 +13 位作者 唐茂林 章伟文 梅劲 杨大平 章一新 王春梅 陈宏 黎晓华 徐永清 张春 刘小林 汪华侨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8-619,共2页
2013年9月26-27日,借宁波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国内的部分皮瓣外科专家,就我国目前对穿支皮瓣的概念争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穿支皮瓣的概念在当前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论:一是是否携带深筋膜,二是是否携带上... 2013年9月26-27日,借宁波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国内的部分皮瓣外科专家,就我国目前对穿支皮瓣的概念争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穿支皮瓣的概念在当前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论:一是是否携带深筋膜,二是是否携带上级源动脉。科学的概念与定义,是事物本质的浓缩反映,具有澄清混淆名称,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经过激烈的争论,与会专家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外科专家 高峰论坛 显微外科 学术交流 临床实践 深筋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