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熊鑫 宁洪龙 +5 位作者 方志强 苏国平 黎振超 刘贤哲 姚日晖 彭俊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目的由于纳米纤维素基材料良好的柔韧性、热力学性能和高透明度,近年来在柔性电子产品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高效地开展研究。方法综述3类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及将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应用... 目的由于纳米纤维素基材料良好的柔韧性、热力学性能和高透明度,近年来在柔性电子产品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高效地开展研究。方法综述3类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及将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应用在柔性电子产品中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应用于器件柔性衬底及绝缘材料的研究实例,并讨论纳米纤维素在各种应用方向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材料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结论纳米纤维素是天然纤维素与纳米技术结合的产物,可主要划分为纤维素纳米纤丝、纤维素纳米晶以及细菌纤维素3类。近年来,纳米纤维素基材料作为电子器件柔性衬底、绝缘材料等研究均有许多成果问世。虽然纳米纤维素基电子器件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是与传统的石油化工产品相比,纳米纤维素具有原材料丰富、环保可降解等优点。对纳米纤维素基新型材料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中日益严重的电子垃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柔性电子 可再生 绝缘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化硼杂化填料的导热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梁旭昀 黄国鹏 +5 位作者 吴晴珊 陈健东 钟荣健 陈冰 胡德超 林静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4,共8页
导热阻燃复合材料有利于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并降低火灾风险,在电子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首先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nO_(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将制得的改性SnO_(2)(m-SnO_(2))与碱处理和超声剥离后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 导热阻燃复合材料有利于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并降低火灾风险,在电子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首先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nO_(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将制得的改性SnO_(2)(m-SnO_(2))与碱处理和超声剥离后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通过静电自组装进行结合,制备了BNNS@m-SnO_(2)杂化填料;随后以环氧树脂为聚合物基体利用刮膜法制备了具有一定取向结构的导热阻燃复合材料。研究表明,SnO_(2)纳米粒子改性后,Zeta电位从-19.1 mV变为28.7 mV,能够与Zeta电位为-27.8 mV的BNNS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BNNS@m-SnO_(2)杂化填料的添加能够有效地改善环氧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阻燃性能,其中,EP/BNNS@m-SnO_(2)-10%(质量分数)复合材料的导热率可达3.79W·m^(-1)·K^(-1),并且表现出更高的峰值燃烧温度(410.9℃)和更低的峰值热释放速率(302.2 W·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氮化硼 复合材料 导热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te Carlo模拟在稀土掺杂发光材料能量传递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禹庭 郑成中 +3 位作者 赵闪闪 曾庆光 禹德朝 张大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0-1404,共15页
高性能可调控的稀土发光材料及相关物理机制的探究是设计和开发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重点与难点。其中,揭示离子间复杂的微观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传递特性一直是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依赖大量重复的... 高性能可调控的稀土发光材料及相关物理机制的探究是设计和开发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重点与难点。其中,揭示离子间复杂的微观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传递特性一直是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依赖大量重复的随机抽样获得数值结果的统计模拟方法,是稀土发光领域中结合基质晶体结构、离子掺杂行为、荧光衰减动力学数据等对离子间能量传递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简要介绍Monte Carlo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建模方法;然后从影响能量传递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几何因素出发,概述了利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离子间能量传递的进展;最后进行总结并对该方法在稀土发光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能量传递 发光材料 Monte Carlo模拟 时间分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eO_2对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唐秀凤 谢小山 +3 位作者 邱浩洋 黄景诚 赵晓婷 罗坚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0-206,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 O_2-Ce O_2复合薄膜以期用于电致变色器件作对电极。通过调节Ti与Ce的原子摩尔配比对成膜的质量进行了研究。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循环伏安法对制得的复合薄...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 O_2-Ce O_2复合薄膜以期用于电致变色器件作对电极。通过调节Ti与Ce的原子摩尔配比对成膜的质量进行了研究。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循环伏安法对制得的复合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循环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与Ce的原子摩尔比为1∶1时,制得的复合薄膜表面平整、致密,呈非晶态结构;在离子注入-抽出过程中,薄膜具有较快的电化学响应和较高的电荷容量。将该复合薄膜用于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中作对电极,当负载电压为3.4 V时,器件在632.8 nm波长处的色调范围达到56.8%,获得了良好的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O2-Ce O2对电极 溶胶-凝胶法 电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调控CsPbBr_(3)/Cs_(4)PbBr_(6)复合薄膜的合成、发光性能及白光LED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东亮 张国星 +2 位作者 朱兴华 李源 陈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7-1085,共9页
全无机CsPbX_(3)(X=Cl,Br,I)钙钛矿纳米晶(PNCs)的合成通常需要高温条件和惰性气体的参与,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首先利用2-甲基咪唑配体调控再结晶的方法在室温下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双相CsPbBr_(3)/Cs_(4)PbBr_(6)PN... 全无机CsPbX_(3)(X=Cl,Br,I)钙钛矿纳米晶(PNCs)的合成通常需要高温条件和惰性气体的参与,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首先利用2-甲基咪唑配体调控再结晶的方法在室温下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双相CsPbBr_(3)/Cs_(4)PbBr_(6)PNCs,然后与多种聚合物结合制备出纳米晶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证明了聚合物中的双相钙钛矿结构,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CsPbBr_(3)/Cs_(4)PbBr_(6)@PDMS和CsPbBr_(3)/Cs_(4)PbBr_(6)@EVA复合薄膜,并进行了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封装。通过Cs4PbBr6 PNCs和聚合物的双重保护,CsPbBr_(3)/Cs_(4)PbBr_(6)@PDMS显示出超过80%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CsPbBr_(3)/Cs_(4)PbBr_(6)@EVA的水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最后,将CsPbBr_(3)/Cs_(4)PbBr_(6)@EVA复合薄膜成功应用于白光LED器件,其CIE色度坐标为(0.331,0.332),具有标准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调控 CsPbBr_(3)/Cs_(4)PbBr_(6) 复合薄膜 白光LED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电子用前驱体型银墨水研究进展
6
作者 侯明玥 姚日晖 +6 位作者 罗东向 郑华 刘贤哲 黎振超 蔡炜 宁洪龙 彭俊彪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229,共11页
可穿戴电子往往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柔韧性好等特点,而电极柔性化可以有效提高可穿戴电子佩戴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喷墨印刷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器件制造方法,具有成本低、精度高以及速度快等优点,是制备柔性电极的极佳选... 可穿戴电子往往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柔韧性好等特点,而电极柔性化可以有效提高可穿戴电子佩戴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喷墨印刷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器件制造方法,具有成本低、精度高以及速度快等优点,是制备柔性电极的极佳选择。导电墨水的开发是印刷柔性电极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从根本上决定薄膜的印刷质量和功能。本文对适用于可穿戴电子的前驱体型导电银墨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墨水的关键组分银前驱体出发,重点关注了前驱体型银墨水的配制、后处理以及在可穿戴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可穿戴电子用前驱体型银墨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 前驱体型银墨水 柔性 喷墨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几何采样的点云配准方法
7
作者 梁杰涛 罗兵 +6 位作者 付兰慧 常青玲 李楠楠 易宁波 冯其 何鑫 邓辅秦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2,共9页
为了提高点云配准的精度、鲁棒性和泛化性,解决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坐标几何采样的深度最近点(GSDCP)的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基于每个点的周围点的坐标估计中心点曲率,并通过曲率大小筛选出能保留... 为了提高点云配准的精度、鲁棒性和泛化性,解决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坐标几何采样的深度最近点(GSDCP)的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基于每个点的周围点的坐标估计中心点曲率,并通过曲率大小筛选出能保留点云几何特征的点,从而完成点云下采样;然后,使用动态图卷积神经网络(DGCNN)配合下采样点云学习融入局部几何信息的点云特征,并通过Transformer捕获两个特征嵌入之间的上下文信息、使用软指针近似组合匹配;最后,利用一个可微的奇异值分解(SVD)层估计最终的刚性变换。在数据集ModelNet40上进行的点云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ICP、Go-ICP (Globally optimal ICP)、PointNetLK、快速全局配准(FGR)、ADGCNNLK (Attention Dynam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Lucas-Kanade)、深度最近点(DCP)和多特征引导网络(MFGNet)相比,在无噪声、有噪声和看不见点云类别的情况下GSDCP的配准精度和鲁棒性都最好;其中在无噪声的情况下,与MFGNet相比,GSDCP的旋转均方误差(MSE)降低了31.3%,平移MSE降低了58.3%;在有噪声的情况下,GSDCP的旋转MSE降低了33.9%,平移MSE降低了73.4%;在看不见点云类别的情况下,GSDCP的旋转MSE降低了57.7%,平移MSE降低了77.9%。除此之外,对不完整点云数据(包括随机遮挡和点云残缺),在点云完整度为75%以下时,GSDCP的旋转MSE降低了35.1%,平移MSE降低了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深度学习 几何采样 特征提取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Eu/TiO_2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庆光 乐天 +3 位作者 邹华勇 赖斐 丁泽军 张增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研究了温度(包括退火温度,测试温度)变化对Eu3+掺杂TiO2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大,Eu3+发光增强;而且当退火温度升到973 K时,纳米颗粒的形状由球状变成方形,并开始发生相变;此后... 研究了温度(包括退火温度,测试温度)变化对Eu3+掺杂TiO2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大,Eu3+发光增强;而且当退火温度升到973 K时,纳米颗粒的形状由球状变成方形,并开始发生相变;此后Eu3+离子发光峰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明显减弱,与此同时生成了一个新的宽荧光峰(峰位在796 nm)。随着测试温度的降低,Eu3+离子发光强度逐渐减弱,宽荧光峰的强度明显增强。对上述现象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Eu3+ 稀土离子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铵对Al粉材料直接氮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阳 陈奎 +3 位作者 龙文进 张越嫦 罗旭豪 刘福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9-63,共5页
分析了NH4Cl对Al粉直接氮化程度的促进作用,并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实验中对NH4Cl的含量比例进行优化,并通过XRD、SEM、XRF和EDS进行测试、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当铝粉与NH4Cl的质量比不同时,NH4Cl对Al粉直接氮化起到不同程度的促... 分析了NH4Cl对Al粉直接氮化程度的促进作用,并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实验中对NH4Cl的含量比例进行优化,并通过XRD、SEM、XRF和EDS进行测试、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当铝粉与NH4Cl的质量比不同时,NH4Cl对Al粉直接氮化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产物表现为不同的外观形貌、不同的含量及不尽相同的结晶情况。当Al粉与NH4Cl的质量比为9∶4时,反应产物氮化铝纳米线的含量比较多,且外观形貌最好,结晶情况最佳。最后,结合V-S机制对NH4Cl促进AlN纳米线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氮化 AlN纳米线 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e_(2)/MXene超结构钾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臻 吴邦军 +3 位作者 王重权 许冠南 刘争 张业龙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5,122,共5页
针对较大尺寸的钾离子在钾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导致负极扩散动力学缓慢并伴随着剧烈的体积变化问题,制备了NbTe_(2)纳米针垂直生长在MXene纳米片上的三维超结构NbTe_(2)/MXene。结果表明,该三维超结构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针对较大尺寸的钾离子在钾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导致负极扩散动力学缓慢并伴随着剧烈的体积变化问题,制备了NbTe_(2)纳米针垂直生长在MXene纳米片上的三维超结构NbTe_(2)/MXene。结果表明,该三维超结构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可逆比容量仍达到306.8 mAh/g,容量保持率为68.4%,平均每圈容量损耗率仅为0.21%。即使在20 A/g的大电流密度下仍展现出139.8 mAh/g的可逆容量。该超结构具有比表面积大、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多活性位点等诸多优势,能够提高钾离子电池的性能,为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MXene NbTe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YAG∶Ce^(3+)发光材料的性能增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梅 陈锋 +3 位作者 何鑫 冯立弯 温锦秀 王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9-61,81,共4页
以硼酸和碱土氟化物作为助熔剂,调整助熔剂比例和组分,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白光LED用YAG∶Ce3+发光材料。采用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合适的助熔剂有助于降低样品的烧结温度,不会有杂相产生... 以硼酸和碱土氟化物作为助熔剂,调整助熔剂比例和组分,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白光LED用YAG∶Ce3+发光材料。采用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合适的助熔剂有助于降低样品的烧结温度,不会有杂相产生,加入不同浓度和成分的助熔剂对样品的发射、激发光谱形状和峰值波长位置无影响,但对发光强度影响较大;采用助熔剂质量分数为0.4%(0.2%H3BO3-0.2%BaF2)时,所合成样品的颗粒比较均匀,发光性能的增强最为有效。将其和蓝光Ga(In)N芯片封装成白光LED,光效也得到显著提高。封装后白光LED的色坐标为(0.3341,0.4190),色温为5470K,显色指数为67,光效可达到78.3lm/W,高于其它条件合成荧光粉封装的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LED 助熔剂 YAG:C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多孔碳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12
作者 陈学敏 吴洁鑫 +3 位作者 彭华超 詹云凤 唐秀凤 罗坚义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柔性温度传感器由于其灵活、薄、轻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是柔性电子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纳米多孔碳(NP-C)为温敏材料,采用滴涂法将温敏浆料涂覆在电极上制备出柔性电阻型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温敏单元大小仅0.1 cm^(2)。... 柔性温度传感器由于其灵活、薄、轻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是柔性电子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纳米多孔碳(NP-C)为温敏材料,采用滴涂法将温敏浆料涂覆在电极上制备出柔性电阻型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温敏单元大小仅0.1 cm^(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对NP-C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搭建平台对传感器进行温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测温范围宽达-50~100℃,呈负温度系数,在20~80℃内,传感器的线性度超过0.9907,灵敏度高达0.6112%/℃;80℃时,该传感器的响应/恢复时间仅需10.1 s/16.4 s,且迟滞性小,稳定性良好。该成果在可穿戴电子产品、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温度传感器 纳米多孔碳 高灵敏度 温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制备FeS微/纳米花气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祺 许永康 +2 位作者 陈梅 时吉进 杨为家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24,130,共7页
气敏材料的微纳结构与比表面积限制了气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为此,基于电化学沉积快速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FeS气敏材料。结果表明,FeS纳米片构建了3D立体微米/纳米微球,显著增大了其比表面积,有利于捕获目标气体分子;同时,电化... 气敏材料的微纳结构与比表面积限制了气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为此,基于电化学沉积快速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FeS气敏材料。结果表明,FeS纳米片构建了3D立体微米/纳米微球,显著增大了其比表面积,有利于捕获目标气体分子;同时,电化学快速生长过程容易在纳米片上产生较多的点缺陷(活性位点),有利于气敏传感器快速响应。因此,器件制备2个月后,FeS纳米材料表现出快速地响应速率(在300℃工作温度下,对50μL/L乙醇气体的响应值为12.0,响应时间为3 s)、较低的检测限(对2μL/L乙醇的响应值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纳米材料 气敏传感 制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进军 王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29,共4页
硅酸盐是一种性能稳定的基质材料。综述了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和发光机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目前该类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可能发展方向。
关键词 硅酸盐 基质材料 发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材料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拥兵 王建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18,共4页
利用基于传输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的光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电极材料(Ag、Al、Au)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铟锡化合物(Indium tin oxide,ITO)透明电极相比,以合适厚度的金属Ag膜作透明电极... 利用基于传输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的光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电极材料(Ag、Al、Au)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铟锡化合物(Indium tin oxide,ITO)透明电极相比,以合适厚度的金属Ag膜作透明电极,可提高活性层对入射光子的吸收效率;同时,以Ag膜作背电极时,其相应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优于以Al或者Au为背电极的电池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光学模型 透明金属电极 金属微腔 吸收效率 传输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辅助氮化添加剂低成本制备AlN粉体材料
16
作者 李阳 陈奎 张越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4-1649,共6页
采用镁粉(Mg)和氯化铵粉末(NH4Cl)做双重辅助添加剂,铝粉与氮气为反应物,采用直接氮化法制备出低成本的氮化铝粉末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进行了物相分析与形貌观察,并分析了Mg和NH4Cl的双重辅助氮化作用。结果表明,Mg和NH4Cl是两种低... 采用镁粉(Mg)和氯化铵粉末(NH4Cl)做双重辅助添加剂,铝粉与氮气为反应物,采用直接氮化法制备出低成本的氮化铝粉末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进行了物相分析与形貌观察,并分析了Mg和NH4Cl的双重辅助氮化作用。结果表明,Mg和NH4Cl是两种低残留添加剂,在氮化过程中,能有效阻止铝粉溶化结块,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含有极少量残余铝成分的蓬松多孔状的氮化铝粉末,其表面堆积Al N晶须。然后通过酸洗工艺去除未反应完全的残余铝粉,酸洗后的反应产物为纯度高、颗粒细小、粒度均匀的Al N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氮化法 ALN 低残留添加剂 残余铝粉 酸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iO_(2)/MXene超结构钾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重权 吴邦军 +1 位作者 刘争 张业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6-330,共5页
K+离子较大的尺寸使得钾离子电池(PIBs)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动力学较差,并伴随严重的体积变化。因此,采用原位氧化掺杂法制备了氮掺杂二氧化钛/MXene(N-TiO_(2)/MXene)超结构PIBs负极材料。结构表征显示,N-TiO_(2)/MXene超结构具... K+离子较大的尺寸使得钾离子电池(PIBs)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动力学较差,并伴随严重的体积变化。因此,采用原位氧化掺杂法制备了氮掺杂二氧化钛/MXene(N-TiO_(2)/MXene)超结构PIBs负极材料。结构表征显示,N-TiO_(2)/MXene超结构具有丰富的氧缺陷、高效的离子扩散通道、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优点。电池测试结果表明,N-TiO_(2)/MXene具有优异的储钾性能,在0.2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其可逆容量为160.1 mAh/g;即便在10 A/g的大电流密度下,仍能保持58.1 mAh/g的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MXene 负极材料 钾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铒硅基材料发光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丁瑞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17,20,共4页
对近几年来几种掺饵硅基材料的发光特性及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机理的研究进展作综合介绍,并对掺铒硅基材料发光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硅基材料 能量转移 掺杂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氢化非晶硅 富硅二氧化硅 晶体硅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线基透明电极的预处理优化及其在柔性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锐辉 刘阿雷 +3 位作者 陈祥远 何鑫 张梅 陈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61-1866,共6页
利用简单的离心抽滤处理,预先分离除去水热产物中具有较低长径比的纳米线及小尺寸颗粒,提高较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产率。基于此高长径比银纳米线,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底表面构建银纳米线/聚乙烯醇复合透明电极,并创新性地将此复... 利用简单的离心抽滤处理,预先分离除去水热产物中具有较低长径比的纳米线及小尺寸颗粒,提高较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产率。基于此高长径比银纳米线,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底表面构建银纳米线/聚乙烯醇复合透明电极,并创新性地将此复合电极取代ITO电极,应用于WO3基柔性电致变色器件中,实现了器件图案化的循环变色,同时对器件的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时间为16 s,褪色时间为9 s,且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此研究对金属纳米线基透明电极在诸多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复合透明电极 抽滤 电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锦涛 温锦秀 +5 位作者 胡晓燕 胡凤鸣 陈国宁 黄景诚 陈智明 罗坚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碳基材料的温度传感机理研究报道中很少讨论碳材料的固有杂质对温度响应的影响,因此选择了杂质和缺陷较多的碳纤维丝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杂质散射机理与其温度响应的关系。基于杂质散射机理和碳纤维的几何特点,分析了碳纤维的感温机理,... 碳基材料的温度传感机理研究报道中很少讨论碳材料的固有杂质对温度响应的影响,因此选择了杂质和缺陷较多的碳纤维丝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杂质散射机理与其温度响应的关系。基于杂质散射机理和碳纤维的几何特点,分析了碳纤维的感温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温度标定公式,即碳纤维在123.15 K至423.15 K的宽温度范围内,电导G对温度T^(3/2)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两者的变化量可定义为碳纤维丝束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此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通过灵活调控碳纤维的几何结构和化学掺杂来改变,这进一步验证了碳纤维的电荷传输行为在123 K~423 K的温度范围都符合杂质散射。此外,结合温度标定公式和无线蓝牙电路,设计出一种响应时间快达0.6 s的便携式柔性温度传感器,可快速、实时地监测人体和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散射机理 碳纤维 标定公式 柔性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