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个旧卡房矽卡岩型铜(锡)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4
1
作者 杨宗喜 毛景文 +4 位作者 陈懋弘 童祥 武俊德 程彦博 赵海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37-1944,共8页
云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是一个驰名中外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卡房是该矿田的一个重要的铜(锡)矿床。本文利用 Re-Os 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卡房矽卡岩型矿体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辉钼矿 Re-Os 同位素模式年龄为82.95&... 云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是一个驰名中外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卡房是该矿田的一个重要的铜(锡)矿床。本文利用 Re-Os 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卡房矽卡岩型矿体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辉钼矿 Re-Os 同位素模式年龄为82.95±1.16Ma~83.54±1.31Ma,等时线年龄为83.4±2.1 Ma。该年龄和老卡岩体的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85±0.85Ma 相吻合,表明成岩和成矿关系密切。辉钼矿 Re 含量显示成矿过程有地壳和地幔的共同参与。该 Re-Os 定年结果显示个旧卡房矽卡岩型铜(锡)矿床与云南都龙锡锌矿床、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以及广西王社铜钨矿床的成矿年龄接近,表明这些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同为华南中生代晚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旧 卡房矽卡岩型铜(锡)矿 RE-O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老厂细脉带型锡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宗喜 毛景文 +4 位作者 陈懋弘 童祥 武俊德 程彦博 赵海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6-344,共9页
细脉带型锡矿是云南个旧矿田老厂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文章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老厂细脉带型锡矿床白云母-电气石-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显示,该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82.7±0.7)Ma,表明... 细脉带型锡矿是云南个旧矿田老厂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文章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老厂细脉带型锡矿床白云母-电气石-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显示,该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82.7±0.7)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进一步结合区域资料,指出包括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在内的右江褶皱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华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白云母 细脉带型锡矿 个旧老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个旧锡铜钨三稀金属矿集区叠加成矿系统与垂向构造岩相学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2 位作者 贾润幸 童祥 马振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584,共28页
采用构造岩相学分带和变形筛分、宏观与微观构造岩相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个旧矿集区构造和叠加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该矿集区内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战略矿产富集机制、叠加成矿作用与构造岩相学结构样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研... 采用构造岩相学分带和变形筛分、宏观与微观构造岩相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个旧矿集区构造和叠加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该矿集区内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战略矿产富集机制、叠加成矿作用与构造岩相学结构样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前岩浆侵入期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同岩浆侵入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构造样式、后岩浆侵入期岩溶构造样式,它们在不同时间域内发生了异时同位叠加成相成矿与同时异相分异作用,对个旧叠加成矿系统和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成矿作用具有显著不同的控制作用。锡铜钨铯铷多金属叠加成矿系统具有9个垂向构造岩相分带结构样式,从深到浅依次为:浅色花岗岩相(VTZ8)和岩浆气成热液结晶核相(VTZ9)为黑云母花岗岩(γK2a-b-c)同岩浆侵入期构造岩相带,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顶部和边部;岩浆接触交代构造岩相带矽卡岩化相-矽卡岩相带(VTZ7),是同岩浆侵入期地层-岩浆系统耦合反应的构造岩相带;富含残余岩浆的高温气液体系发生了岩浆-气液隐爆角砾岩化,形成进入个旧组内岩浆热流柱构造和电气石热液隐爆角砾岩相带(VTZ6);同岩浆侵入期在个旧组内构造-流体耦合作用,形成了上覆断褶式碳酸盐岩层(VTZ4)和碎裂岩化大理岩化相-电气石碎裂岩化大理岩相带(VTZ5)、远端的似层状碎裂岩化相含锡白云岩(VTZ3);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内碱性苦橄岩-碱性火山岩相带和火山喷发机构为前岩浆侵入期构造;云贵高原侵蚀面(VTZ1)和表生岩溶构造系统(VTZ2)为后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叠加在同岩浆侵入构造系统(VTZ3、VTZ4、VTZ5、VTZ6、VTZ7、VTZ8、VTZ9)之中。这些新成果为该矿集区深部探测和隐伏构造岩相的预测建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成矿系统 构造岩相分带 同岩浆侵入期 碱性岩浆 战略关键矿产 铜锡钨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新山矽卡岩钨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郭玉乾 方维萱 +1 位作者 童祥 路红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27-1839,共13页
采用矿物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思路,对个旧新山矿段含钨矽卡岩原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研究。新山矿段钨多金属矿发育W-Sn-Mo-Bi-(Au)-Cu-(Ag)-Mn综合异常,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含钨矽卡岩关系密切,钨矿单一经济品位和综合经济品位... 采用矿物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思路,对个旧新山矿段含钨矽卡岩原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研究。新山矿段钨多金属矿发育W-Sn-Mo-Bi-(Au)-Cu-(Ag)-Mn综合异常,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含钨矽卡岩关系密切,钨矿单一经济品位和综合经济品位指标圈定矿体可为多组分低品位钨矿体工业化综合利用提供总体解决方案。富锰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富锰次透辉石-钙铁辉石、富锰绿钙闪石、含锰富水矽卡岩矿物等新山矿段钨多金属矿储矿岩相为锰质矽卡岩的内在矿物地球化学机制。W-Sn-Mo-Bi-Cu-Mn地球化学岩相学示矿信息提取原理是含钨富锰矽卡岩相富集了含锰矽卡岩矿物、白钨矿、钼钨钙矿、钨锰铁矿、辉钼矿、黄铜矿、辉铋矿、硫碲铋矿、自然铋、锡石等矿。Sn、Cu、Bi(Au)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钨多金属矿 锰质矽卡岩 示矿信息提取 个旧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简要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汉堤 覃鹏 +1 位作者 黄永平 武俊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17-318,共2页
个旧矿集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行政区划属于云南省个旧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纬向构造带与川滇南北经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欧亚板块同印度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属于全球规模的两个巨型成矿带,即特提斯巨型锡矿带和环太平洋巨型锡矿... 个旧矿集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行政区划属于云南省个旧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纬向构造带与川滇南北经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欧亚板块同印度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属于全球规模的两个巨型成矿带,即特提斯巨型锡矿带和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的交汇区。同时,个旧超大型矿床距离中越边境呈北西西向的哀牢山变质成矿带距离较近。它不但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床,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矿床,此外还伴生众多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旧矿区 地层 丰度 碳酸盐岩 层位 化学岩 个旧组 花岗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雾化和离心雾化SnAgCu焊粉在焊膏中的腐蚀行为
6
作者 杨士玉 赵明陆 +4 位作者 赵玲彦 胡俊涛 王加俊 李青 符泽卫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8,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比研究了超声雾化和离心雾化SnAgCu焊粉在焊膏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超声雾化焊粉表面光滑,富Ag相均匀分布在其上,离心雾化焊粉表面布满枝晶,富Ag相在晶界聚集;超声雾化焊粉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比研究了超声雾化和离心雾化SnAgCu焊粉在焊膏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超声雾化焊粉表面光滑,富Ag相均匀分布在其上,离心雾化焊粉表面布满枝晶,富Ag相在晶界聚集;超声雾化焊粉的腐蚀发生在较大富Ag相颗粒位置,呈局部点状腐蚀特征,而离心雾化焊粉则显示为全面腐蚀特征,且晶界处腐蚀尤为严重;统计显示,超声雾化焊粉中仅少量粉体出现腐蚀坑,而离心雾化焊粉中所有粉体均因腐蚀发生形貌变化;随储存时间即腐蚀时间延长,离心雾化焊粉表面氧化层减薄更迅速,其耐蚀性劣于超声雾化焊粉。合金相、晶界的分布是造成焊膏储存稳定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膏 储存稳定性 腐蚀 超声雾化焊粉 离心雾化焊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无卤免清洗助焊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伟超 杨晨 +2 位作者 王震东 王加俊 赵玲彦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采用无卤有机酸和有机胺作为活化剂,并添加复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助焊剂各主要成分及配比进行选择和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具有优异助焊性能的无卤免清洗助焊剂。最佳配方为:复配活化剂含量为2.8%,助溶剂含量为18%,... 采用无卤有机酸和有机胺作为活化剂,并添加复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助焊剂各主要成分及配比进行选择和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具有优异助焊性能的无卤免清洗助焊剂。最佳配方为:复配活化剂含量为2.8%,助溶剂含量为18%,成膜剂、表面活性剂含量均为0.4%(均为质量分数)。依照国际电子行业标准对最优配方的助焊剂进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液体助焊剂外观呈无色透明,无分层或晶体析出,稳定性好;焊后焊点光亮饱满、无需清洗,铺展面积大,扩展率达到91.45%,助焊性能较好。SEM分析结果表明,助焊剂的焊点可靠性较高,界面IMC层分布清晰且连接牢固。助焊剂中不含卤素,焊后残留较少,腐蚀性较弱。SIR分析结果显示,助焊剂的电气绝缘性能较好,梳形电极上无枝晶生长和变色,SIR值在1.0×10^(8)Ω以上。助焊剂相关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电子行业标准,能较好的满足Sn-Cu系无铅焊料的焊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清洗助焊剂 无卤 正交试验 助焊性能 无铅焊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低品位钨锡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39,共5页
云南某钨锡矿含钨0.323%,锡0.140%,二氧化硅63.13%,三氧化二铝17.44%,氧化钙2.92%,氧化镁2.44%,在矿石工艺矿物学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一段磨至-0.5mm,针对不同的床型,开展水力分级,进行摇床粗选,混合精矿脱硫、除铁、常温浮选分离... 云南某钨锡矿含钨0.323%,锡0.140%,二氧化硅63.13%,三氧化二铝17.44%,氧化钙2.92%,氧化镁2.44%,在矿石工艺矿物学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一段磨至-0.5mm,针对不同的床型,开展水力分级,进行摇床粗选,混合精矿脱硫、除铁、常温浮选分离钨锡的选矿工艺,获得了钨精矿产率0.31%,钨品位71.06%,钨回收率67.69%,含锡0.56%;锡精矿产率0.12%,锡品位58.18%,锡回收率50.94%,含钨3.80%,锡富中矿产率0.21%,锡品位4.22%,锡回收率6.87%,含钨2.69%,综合锡回收率57.81%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锡石 摇床粗选 钨锡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田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2 位作者 李天成 贾润幸 马振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6,共19页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地变形样式的复合控制,而中国云南东川沉积岩型铜矿床(SSC型)+IOCG型铁铜矿田受陆缘裂谷盆地、盆地变形构造样式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的复合控制。中国内蒙古甲−查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田受火山洼地、火山穹隆构造、火山岩岩相类型和火山热液隐爆角砾岩的复合控制,而深成岩浆弧控制了蒙古国南戈壁斑岩型金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田;中国秦岭热水沉积型(SEDEX)银铜铅锌−菱铁矿−重晶石矿田受到陆缘拉分盆地内三级热水沉积盆地、同生断裂带和热水沉积岩相的控制。大陆造山带内不同层次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田和金钼多金属矿田定位。在新疆塔西盆−山−原镶嵌区盆地系统内,侏罗系煤系烃矿源岩是金属矿田和天然气气田的成矿成藏物质供给源区;乌拉根砂砾岩型天青石−铅锌矿田受到山前挤压—伸展转换盆地、气成热流柱构造和山前冲断褶皱带的复合控制;萨热克铜多金属矿田赋存于旱地扇杂砾岩,受到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断裂带和幔源热流柱带的复合控制。其中在矿集区−矿田尺度上,电气石热流柱构造、岩浆气囊构造、复合岩溶构造岩相等是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的3种新类型;在归纳前期对矿田构造岩相、矿田构造古地理单元和典型矿田构造岩相形成机制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矿田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类型的新划分方法和划分原则方案,并划分确定了12种变形构造岩相类型。研究成果为矿田构造研究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构造 矿田岩相学 成矿蚀变−构造岩相 成矿系统 构造岩相模型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锡环保复合协效阻燃剂制备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立全 洪建婷 +5 位作者 宁立新 彭雨晴 李爱军 马殿普 王金合 刘立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9,共17页
通过沉淀包覆法制备不同包覆比例的植酸锡包覆羟基锡酸锌(tin phytate coated zinc hydroxystannate,ZHS@Sn-Phyt)复合协效阻燃剂,并应用在软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中.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 通过沉淀包覆法制备不同包覆比例的植酸锡包覆羟基锡酸锌(tin phytate coated zinc hydroxystannate,ZHS@Sn-Phyt)复合协效阻燃剂,并应用在软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中.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对包覆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同时对PVC复合材料进行极限氧指数(limiting oxygen indexand,LOI)、锥形量热(cone calorimetry,CONE)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羟基锡酸锌(zinc hydroxystannate,ZHS)表面和植酸锡(tin phytate,Sn-Phyt)包覆层之间以Sn—O—P—O—Zn离子键的形式形成稳定的包覆结构;当复合阻燃剂中Sn-Phyt∶ZHS质量比为1∶9时,对PVC的阻燃效果最佳,表现出较好的协同阻燃作用,LOI比加入相同份数ZHS的PVC样品增加了1.6%,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热释放总量分别降低了18.9%和31.7%,残炭率提高了6.1%,烟释放总量相差不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6.79 MPa和296.5%,也均优于后者.因此,制备了一种高效绿色阻燃剂用以阻燃PVC,所制备的磷-锡协效阻燃剂具有绿色环保和工艺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锡 羟基锡酸锌 聚氯乙烯 阻燃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狼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与SHAP值的锡冶炼能耗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朝君 彭巨擘 +4 位作者 袁海滨 郑光发 么长慧 章夏冰 冯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锡冶炼过程综合能源消耗占整个锡生产过程90%,存在很大节能潜力。针对锡冶炼过程综合能耗机理模型难以建立、导致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灰狼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GWO-SVR)模型用于锡冶炼过程综合能耗的预测,并以某锡冶炼厂为例,将... 锡冶炼过程综合能源消耗占整个锡生产过程90%,存在很大节能潜力。针对锡冶炼过程综合能耗机理模型难以建立、导致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灰狼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GWO-SVR)模型用于锡冶炼过程综合能耗的预测,并以某锡冶炼厂为例,将所提模型与SVR、RF(随机森林)、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LR(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WO-SVR模型可获得最理想的预测结果,在预测精度上相比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有着巨大优势。此外,使用SHAP值从全局解释和单样本解释两个方面解释所建立的GWO-SVR模型,可视化特征对输出的贡献,增加了GWO-SVR的可解释性,并以此制定可靠的节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冶炼预测模型 模型可解释性 支持向量机回归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醇甲基锡光照变色现象的研究
12
作者 孙彪 杨士玉 +2 位作者 李青 陈树 何云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9,共7页
硫醇甲基锡(简称甲基锡)是塑料加工过程被广泛使用的热稳定剂,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阳光的照射会发生变色现象。采用氙灯模拟太阳光对甲基锡进行光照变色研究,发现波长280~400 nm的紫外光照射会导致甲基锡变色,氧气的存在可以有效的... 硫醇甲基锡(简称甲基锡)是塑料加工过程被广泛使用的热稳定剂,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阳光的照射会发生变色现象。采用氙灯模拟太阳光对甲基锡进行光照变色研究,发现波长280~400 nm的紫外光照射会导致甲基锡变色,氧气的存在可以有效的抑制甲基锡变色,酸值对发生变色的快慢及程度有明显的影响。甲基锡变色后新生成了醋酸-2-乙基己脂,用石油醚多次溶洗分离得到褐色粉末状的变色物质,经分析表征,其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锡(SnS)、硫化锡(SnS_(2))以及吸附的硫醇锡。推测了甲基锡的光照变色机理,可为解释甲基锡光照变色现象及抑制变色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甲基锡 热稳定剂 变色机理 氙灯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锡和Sn-Ag-Cu合金氧化过程中的微量Zn富集行为
13
作者 梁华鑫 胡俊涛 +3 位作者 贾元伟 唐芸生 杨士玉 张家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4-68,72,共6页
采用纯度为99.9%的精锡原料制备Sn-3.0Ag-0.5Cu(SAC305)合金,对微量Zn元素在精锡和Sn-3.0Ag-0.5Cu合金氧化过程中的表面富集行为进行了研究。将精锡与SAC305在300℃条件下分别进行动态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AC305的渣率低于精锡。用XPS深... 采用纯度为99.9%的精锡原料制备Sn-3.0Ag-0.5Cu(SAC305)合金,对微量Zn元素在精锡和Sn-3.0Ag-0.5Cu合金氧化过程中的表面富集行为进行了研究。将精锡与SAC305在300℃条件下分别进行动态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AC305的渣率低于精锡。用XPS深度剖析法研究300℃静态条件下氧化后的精锡与SAC305的表面氧化情况。结果表明,氧化后的精锡和SAC305表面Zn元素的浓度是精锡原料中的1000倍以上,且SAC305较精锡表面具有更高的Zn元素浓度和更薄的氧化层厚度。综上,认为精锡原料中微量元素Zn在表面的高度富集会对锡及锡合金的氧化行为产生影响。在制备锡基合金焊料时,原料中的Zn元素应该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Sn-3Ag-0.5Cu合金 微量Zn 无铅焊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旧老厂矿田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永磊 裴荣富 +3 位作者 李进文 武俊德 李莉 王浩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79-985,共7页
个旧老厂矿田是中国著名的铜锡多金属矿产地而倍受关注,本文以个旧老厂矿田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岩体产出的地质条件,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老厂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源区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个旧老厂矿田是中国著名的铜锡多金属矿产地而倍受关注,本文以个旧老厂矿田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岩体产出的地质条件,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老厂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源区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老厂花岗岩体为一复式岩体,来源于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但其具有不同的源区性质。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老厂花岗岩体不同单元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则主要形成于后碰撞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换阶段,这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是区内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矿田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小龙河锡矿床中绿泥石矿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伟 张寿庭 +4 位作者 曹华文 武俊德 肖常先 陈慧军 唐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小龙河锡矿床近矿绿泥石化蚀变显著,与锡矿的矿化关系密切。绿泥石的矿相学特征显示小龙河锡矿床绿泥石蚀变可分为明显的强弱两种绿泥石化类型。利用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数据,计算了绿泥石的AlIV、Al VI、Fe2+/(Mg2++Fe2+)和Mg2+/(Mg2+... 小龙河锡矿床近矿绿泥石化蚀变显著,与锡矿的矿化关系密切。绿泥石的矿相学特征显示小龙河锡矿床绿泥石蚀变可分为明显的强弱两种绿泥石化类型。利用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数据,计算了绿泥石的AlIV、Al VI、Fe2+/(Mg2++Fe2+)和Mg2+/(Mg2++Fe2+)等相关参数,并推算出绿泥石形成时的温度、氧逸度和硫逸度。结果表明:随着蚀变的增强,绿泥石中Mg和Si元素含量减少,Al、Mn和Fe元素含量增加;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鲕绿泥石,指示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196~229℃之间,平均为213℃,lgfO2在-43.4^-48.0之间,平均为-44.6,lgfS2在-15.9^-18.3之间,平均为-16.6。绿泥石形成机制主要为交代-结晶和迁移-结晶2种。绿泥石为锡矿化晚阶段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锡矿形成条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温度 氧逸度 硫逸度 小龙河锡矿床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立格方法在个旧矿区芦塘坝10-9号矿体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邓明国 李文昌 +5 位作者 秦德先 蒋顺德 杨学善 王金良 林知法 赵文权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在矿山生产实际中,准确估计矿体品位空间分布规律和总体储量有利于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文章采用对数克立格(Log Kriging)法和距离反比法以个旧锡矿芦塘坝10-9号矿体为研究对象计算储量,其结果分别与地质块段法计算的储量进... 在矿山生产实际中,准确估计矿体品位空间分布规律和总体储量有利于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文章采用对数克立格(Log Kriging)法和距离反比法以个旧锡矿芦塘坝10-9号矿体为研究对象计算储量,其结果分别与地质块段法计算的储量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前两种计算方法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误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立格 组合样 变异函数 距离反比 储量计算 个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从锌电解液中脱除氯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红燕 森维 +2 位作者 孔馨 刘贵阳 赵龙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采用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锌电解液中吸附脱除氯离子。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及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树脂吸附氯离子容量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循环次数对树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中,常温下,树脂... 研究了采用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锌电解液中吸附脱除氯离子。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及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树脂吸附氯离子容量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循环次数对树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中,常温下,树脂对Cl^-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min,吸附容量为36.993 8mg/g;溶液pH在4.40~5.22范围内,树脂对Cl^-有良好的吸附性;在一定的氯离子质量浓度范围内,树脂对氯离子的吸附容量随氯离子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动态试验中,常温条件下,树脂循环使用4次,吸附容量变化不大,较为稳定;负载树脂上的氯离子用浓度为0.5mol/L的稀硫酸溶液解吸,解吸率达98.5%,解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解液 离子交换法 树脂 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碳热还原法处理铅银渣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红燕 森维 +2 位作者 孔馨 刘贵阳 陈昌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7-331,共5页
采用湿法炼锌产出的铅银渣作为实验原料,首次提出利用真空碳热还原法处理铅银渣以回收其中的金属铅。系统研究了冷凝产物的物相随还原温度、配碳比及还原剂的种类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对碳热还原铅银渣的热力学计算可以得出,常... 采用湿法炼锌产出的铅银渣作为实验原料,首次提出利用真空碳热还原法处理铅银渣以回收其中的金属铅。系统研究了冷凝产物的物相随还原温度、配碳比及还原剂的种类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对碳热还原铅银渣的热力学计算可以得出,常压条件下用C直接还原PbSO_4生成金属铅,氧化铅和硫化铅的理论开始反应温度分别为737,829和532K。当系统压力下降至10Pa时,其理论开始反应温度分别下降至504,562和370K。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不同还原温度,不同配碳比,不同种类还原剂对冷凝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石墨作为还原剂,还原温度为700℃,真空度为10Pa,配碳比C/Pb=2,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能够获得相对较纯的铅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铅银渣 热力学分析 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旧锡矿——红海型热水沉积登陆的实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欢 童祥 +3 位作者 武俊德 罗泰义 陶琰 朱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5-341,共7页
"层间氧化矿"是个旧锡矿的主要矿石类型,大部分具有特征的层控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层间氧化矿"是原生硫化矿石在后期被雨水氧化而形成,已有部分地质研究者注意到了"层间氧化矿"的特殊性并提出它们是沉积... "层间氧化矿"是个旧锡矿的主要矿石类型,大部分具有特征的层控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层间氧化矿"是原生硫化矿石在后期被雨水氧化而形成,已有部分地质研究者注意到了"层间氧化矿"的特殊性并提出它们是沉积成因或热水沉积成因。根据个旧锡矿的矿床特征与红海型热水沉积的对比,结合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认为个旧锡矿存在的"层间氧化矿"的原生矿化类型是特殊的红海型热水沉积,以大量铁锰氧化物为主要成矿标志。个旧锡矿可能是目前红海型热水沉积作用登陆的唯一实例,其成矿模式可概括为三叠纪拉张形成多层原生红海型热水沉积矿化,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改造;进而提出通过系统岩相古地理研究以确定古扩张中心和古卤水盆地中心的找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海型热水沉积 层间氧化矿 个旧锡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视学技术的二维数据模拟三维裂隙网络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春中 刘春学 +4 位作者 张世涛 李爱敏 李雨健 苍宝海 刘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通过野外系统采集岩石定向标本,对样品进行CT扫描,根据图像提取裂隙的长度、宽度以及密度等属性信息,对于确定岩石三维裂隙网络参数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迹线分布与裂隙网络分布均服从幂率分布的规律,对采集迹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 通过野外系统采集岩石定向标本,对样品进行CT扫描,根据图像提取裂隙的长度、宽度以及密度等属性信息,对于确定岩石三维裂隙网络参数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迹线分布与裂隙网络分布均服从幂率分布的规律,对采集迹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体视学技术的方法将二维图像中的裂隙延展及其连接等数据反演到三维空间,推断出三维空间中裂隙长度和密度分布,实现岩石裂隙属性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通过个旧锡矿高松矿田岩石CT扫描图像迹线分析,提取的最大迹线长度为64.1 mm,最小为2.2 mm,平均值为16.69 mm,方差为12.33 mm。在将裂隙分成9组基础上,求得各组直径概率分布,对提取的迹线数据在分形维数α分别为1.5和2.5时进行模拟,得到裂隙直径平均值珔为27.60 mm,裂隙网络密度0.30条/cm3。通过高松矿田岩石样品中裂隙迹线小尺度观察,计算得到裂隙的直径和裂隙网络密度,对于其他矿山运用仅有的二维数据推求三维岩石裂隙网络的属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体视学 裂隙网络 岩石裂隙 个旧锡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