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2)S和SO_(2)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云南普朗斑岩铜矿中的应用
1
作者 沈啟武 陈志军 +4 位作者 董桥峰 李高鑫 胡明川 陈鑫 余泽章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鉴于覆盖区找矿信息的识别和提取难度大,在覆盖区寻找斑岩铜矿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斑岩铜矿中的矿体以低品位的金属硫化物为主,是否可以形成气体异常并确定矿体的延伸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便携式气体快速分析仪在普朗斑岩铜矿区开... 鉴于覆盖区找矿信息的识别和提取难度大,在覆盖区寻找斑岩铜矿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斑岩铜矿中的矿体以低品位的金属硫化物为主,是否可以形成气体异常并确定矿体的延伸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便携式气体快速分析仪在普朗斑岩铜矿区开展了H_(2)S和SO_(2)气体地球化学测量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铜矿体上方可以形成很好的H_(2)S和SO_(2)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说明该方法能够揭示深部隐伏矿体等有效信息,通过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能够推测矿体在走向和倾向的延伸方向。二者协同性较好、浓度异常分布较为连续的部位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是一种非常适合覆盖区斑岩铜矿矿产勘查的有效工作手段,为隐伏矿产勘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找矿 气体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云南普朗 H_(2)S和SO_(2)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铜钼混合精矿选别工艺流程设计改造与生产实践
2
作者 田小松 褚力新 +1 位作者 梁泽跃 余浔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79,共4页
系统介绍了云南某铜钼混合精矿分选流程及现有设备,对其进行了工艺流程改进和设备优化配置。改造后铜钼分离系统处理能力由25.00 t/h提升到35.70 t/h,钼品位提高了3.98百分点,钼金属回收率提高了5.74百分点,电耗降低10.21%,单位钼金属... 系统介绍了云南某铜钼混合精矿分选流程及现有设备,对其进行了工艺流程改进和设备优化配置。改造后铜钼分离系统处理能力由25.00 t/h提升到35.70 t/h,钼品位提高了3.98百分点,钼金属回收率提高了5.74百分点,电耗降低10.21%,单位钼金属成本降低7.06%,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铜钼分离 工艺流程 设备选型 黄铜矿 辉钼矿 流程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铜矿含矿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3
作者 沙有财 舒华伟 +6 位作者 董桥峰 唐思宇 胡明川 尹俊 蹇龙 李莹 李静婷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1-695,共15页
云南普朗铜矿床位于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产于晚三叠世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岩体内。由于对普朗斑岩型铜矿床首采区北矿段含矿流体的研究十分薄弱,制约了成矿系统的认识。本文对矿区首采区北矿段(20-44线)... 云南普朗铜矿床位于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产于晚三叠世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岩体内。由于对普朗斑岩型铜矿床首采区北矿段含矿流体的研究十分薄弱,制约了成矿系统的认识。本文对矿区首采区北矿段(20-44线)含矿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测试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普朗铜矿床首采区北矿段含矿石英脉广泛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子晶种类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黄铜矿等。流体包裹体具有高盐度和中-低盐度两种类型,其中高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是243~418℃,平均338℃,均一压力范围1008~1552 MPa,平均1178 MPa,盐度是30.1%~49.7%,平均36.6%,密度0.89~1.16 g/cm^(3),平均1.02 g/cm^(3);中-低盐度均一温度范围是317~438℃,平均392℃,均一压力范围是370~559 MPa,平均464 MPa,盐度是5.7%~13.0%,平均9.3%,密度0.55~0.77 g/cm^(3),平均0.66 g/cm^(3)。分析认为,普朗铜矿首采区北矿段的成矿流体未发生明显的沸腾现象,指示该区域并非成矿中心。激光拉曼光谱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含有CH_(4)、H_(2)O和SO_(2),指示早期的成矿流体可能处于还原性环境。高盐度中密度流体的温度和压力降低以及岩浆流体混合作用共同导致了普朗铜矿首采区北矿段脉状和浸染状矿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石英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普朗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贫细硫化铜矿石选矿工艺优化研究
4
作者 田小松 赵志强 +3 位作者 赵洵 梁泽跃 戴惠新 王飞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4,共7页
云南某低品位细粒嵌布的铜矿石铜、硫品位分别为0.161%和9.704%,有价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铜硫分离富集难度较大。为实现该硫化铜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在选厂原选矿流程及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磨浮试验。结果表明:矿... 云南某低品位细粒嵌布的铜矿石铜、硫品位分别为0.161%和9.704%,有价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铜硫分离富集难度较大。为实现该硫化铜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在选厂原选矿流程及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磨浮试验。结果表明:矿石采用磨矿—1粗2扫铜硫混合浮选—混浮粗精矿再磨—1粗3精2扫铜硫分离浮选闭路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14.69%、铜回收率63.15%的铜精矿,硫品位29.16%、硫回收率75.10%的硫精矿,试验铜精矿品位较现场提高近3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显著优于现场生产指标,达到了理想的综合回收铜硫效果。研究结果可作为工艺流程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贫细硫化铜矿石 铜硫混浮 混合精矿再磨 铜硫分离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762 mm直径空孔直眼掏槽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成杰 张智宇 +1 位作者 孟佳乐 曾晓昌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针对某矿山聚矿槽爆破存在炮孔炸药未完全起爆、成槽效果不佳、悬顶等问题,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不同直径空孔和762 mm直径空孔直眼掏槽爆破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62 mm大直径空孔不仅具有100 mm直径空孔的作用... 针对某矿山聚矿槽爆破存在炮孔炸药未完全起爆、成槽效果不佳、悬顶等问题,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不同直径空孔和762 mm直径空孔直眼掏槽爆破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62 mm大直径空孔不仅具有100 mm直径空孔的作用,且比100 mm直径空孔应力集中效应和应力波导向作用更明显、提供了更大自由面和补偿空间。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762 mm直径空孔比常规掏槽爆破所需空孔数量更少,其工艺也更加简单;根据不同掏槽孔间距与不同辅助炮孔间距的爆腔面积,确定出切割爆破的最佳参数为掏槽孔间距0.95 m、辅助炮孔间距0.88 m;将数值模拟结果应用于现场试验,降低炸药单耗15%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块率,为指导矿山生产起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对确定切割天井爆破成井方案以及参数选择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矿槽 大直径空孔 直眼掏槽 掏槽爆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三维成矿预测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功文 郭远生 +4 位作者 杜杨松 范玉华 郭欣 庞振山 陈建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1-658,共8页
文章根据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72个见矿钻孔中8145个岩芯样品的铜含量分析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利用邻近距离统计分析方法,优化和提取了矿床定位预测所需点位的数据信息(包含三维空间坐标及其对应的铜含量数值)。... 文章根据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72个见矿钻孔中8145个岩芯样品的铜含量分析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利用邻近距离统计分析方法,优化和提取了矿床定位预测所需点位的数据信息(包含三维空间坐标及其对应的铜含量数值)。在此基础上,选用反距离权重内插法,在比例尺1:10000的尺度上,确定了该矿区铜元素在海拔3171~4319m不同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利用3D-GIS的规则六面体成像技术和邻近采样点插值法,建立了该铜矿床含矿岩体(铜含量不小于0.2%)和铜矿体(铜含量不小于0.3%)的三维模型,确定含矿岩体和铜矿体的形态为"锥状体"。最后,在综合分析云南普朗铜矿床特征及其保存条件和剥蚀状况以及钻探资料和矿床三维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矿床的南西侧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认为矿床的东、北两侧深部是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GIS 斑岩铜矿床 三维 定位预测 云南普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朗铜矿自然崩落开采塌陷区冰碛物水泥注浆模拟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希 孙伟 +4 位作者 王少勇 李争荣 程海勇 姜明归 樊锴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5-788,共14页
为研究水泥浆液在冰碛物中的扩散规律及固化效果,设计了一套冰碛物注浆室内试验装置,探究水泥浆液在冰碛物中扩散的基本机理及发展过程,并分析不同注浆压力下水泥浆液的扩散规律及固化效果。结果表明:受渗滤效应影响,水泥浆液在冰碛物... 为研究水泥浆液在冰碛物中的扩散规律及固化效果,设计了一套冰碛物注浆室内试验装置,探究水泥浆液在冰碛物中扩散的基本机理及发展过程,并分析不同注浆压力下水泥浆液的扩散规律及固化效果。结果表明:受渗滤效应影响,水泥浆液在冰碛物中无法渗透扩散,只能通过压密和劈裂的方式进行扩散。注浆初期,水泥浆液鼓泡并对冰碛物产生压密作用。随着注浆压力不断增大,冰碛物沿最薄弱面产生裂隙,浆液沿裂隙进入形成劈裂浆脉,对冰碛物产生骨架支撑作用。水泥浆液注浆量、扩散半径、劈裂缝宽和劈裂通道长度均与注浆压力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冰碛物注浆工程与塌陷坑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 水泥浆液 注浆压力 渗滤效应 扩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高寒地区金属矿山土地复垦技术探究:以普朗铜矿区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俊鹏 戴华阳 +2 位作者 赵溪 徐伯恩 刘大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6-69,共4页
滇西北高寒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的典型地区之一,矿山开采建设对土地造成的损毁难以自然恢复,且人工复垦难度较大。本文重点研究高寒地区金属矿山土地复垦的技术和方法,以普朗铜矿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获得如下结论:... 滇西北高寒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的典型地区之一,矿山开采建设对土地造成的损毁难以自然恢复,且人工复垦难度较大。本文重点研究高寒地区金属矿山土地复垦的技术和方法,以普朗铜矿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获得如下结论:一是滇西北高寒地区土地复垦限制因素为该区生态系统分异复杂、海拔高、气候寒冷、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二是该区土地复垦技术流程与方法为开展试验研究、表土剥离与处置、土地平整与客土、边坡治理、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金属矿山 普朗铜矿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基化学注浆材料原位可注性优化研究
9
作者 冯兴隆 韩江峰 +3 位作者 朱乾坤 李子一 刘娟红 安树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为解决普朗铜矿采矿区表层冰碛物原位注浆浆液渗透困难的问题,研究了水玻璃基化学注浆材料组分对浆液可注性和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并采用管道模拟注浆对其可注性及固结体强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高水玻璃波美度能够缩短浆液的凝胶生... 为解决普朗铜矿采矿区表层冰碛物原位注浆浆液渗透困难的问题,研究了水玻璃基化学注浆材料组分对浆液可注性和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并采用管道模拟注浆对其可注性及固结体强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高水玻璃波美度能够缩短浆液的凝胶生成时间,少量掺入偶联剂可显著提升浆液的可注性,但过多的掺量对可注性影响不大;在改性固化剂的最佳掺量范围内,提高改性固化剂掺量,浆液的初始黏度值增加。改性固化剂掺量超过最佳值后浆液的初始黏度有所下降,浆液可注性提高,但固结体强度降低;通过调控水玻璃波美度、改性固化剂和偶联剂之间的掺量及比例,获得了最优的浆液可注性和冰碛物固结体强度的水玻璃基化学注浆固结材料;模拟注浆试验表明,在0.5~1.0 MPa注浆压力下,最优配比的注浆液可在4~7 min内完成对冰碛物重塑体的渗透注浆,注浆率达到13%以上,28 d固结体强度最低达到2.58 MPa,注浆液的可注性和冰碛物固结体的抗压强度均达到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朗铜矿 冰碛物原位注浆 水玻璃基注浆材料 浆液黏度 可注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矿浮选自动加药系统的研制
10
作者 赵吉堂 严凡涛 +6 位作者 田小松 郦超 胡龙臣 刘保龙 杨维江 郭潇文 陈红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8-323,共6页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采矿厂经过多年的开采,铜矿石品位不断下降且波动大。为了保证生产稳定,且最大化提高铜精矿的回收率,需要浮选工艺流程配套设备的性能满足生产需要。自动加药系统作为浮选工艺流程配套的主要设备之...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采矿厂经过多年的开采,铜矿石品位不断下降且波动大。为了保证生产稳定,且最大化提高铜精矿的回收率,需要浮选工艺流程配套设备的性能满足生产需要。自动加药系统作为浮选工艺流程配套的主要设备之一,其药剂的添加能力和添加制度直接影响着选矿指标。为了稳定生产,消除或降低铜矿石品位下降和不稳定带来的影响,选矿厂需要根据当前的工艺情况不断调整药剂添加量和药剂制度,而当前使用的自动加药系统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且加药精度差和加药量调节范围小等缺点,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基于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自动加药系统在全国多个矿山上的良好应用,特邀请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的矿石特性和药剂特征等,研制了一套自动加药系统。该加药系统投入使用后,各项指标完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为选矿厂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泵自动加药系统 撬装装置 PLC控制系统 变频驱动系统 加药量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普朗铜矿首采区北段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11
作者 孔垂爱 舒华伟 +5 位作者 沙有财 陈明勇 董桥峰 唐思宇 冷开杰 李莹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普朗铜矿是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格咱矿集区内最大的印支期斑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该矿床首采区北段是矿山的重要资源储备区,其成矿特征与首采区相比具有较大差异。首采区北段与首采区是否为同一岩浆活动的产物尚不清楚,这就限制了其与首... 普朗铜矿是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格咱矿集区内最大的印支期斑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该矿床首采区北段是矿山的重要资源储备区,其成矿特征与首采区相比具有较大差异。首采区北段与首采区是否为同一岩浆活动的产物尚不清楚,这就限制了其与首采区矿化关系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成矿规律的总体认识。本次研究对首采区20线以北的矿石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北部区域成矿规律及资源前景的进一步探索和评价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从而指导下步补充勘探工作。结果表明,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202.35±0.84)Ma,等时线年龄为(200.7±9.2)Ma,略晚于首采区矿体的形成时代。普朗南部Ⅰ号复式岩体中成矿事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约20 Myr),或许与成矿流体多次幕式活动有关,表明普朗首采区北段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普朗铜矿矿石样品中辉钼矿Re含量为1.50×10^(-4)~4.45×10^(-4),平均为2.64×10^(-4),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背景为甘孜–理塘洋向西平坦俯冲于义敦岛弧带南段格咱地区导致大洋板块部分熔融,并诱发大量的埃达克质岩浆的上涌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成矿年龄 普朗 斑岩矿床 格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铜钼矿浮选药剂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月锋 高双龙 +3 位作者 李春保 李莹 孙春宝 寇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在保持原有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新型捕收剂、抑制剂分别对云南某斑岩型铜钼矿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进行了药剂优化试验研究,最终选用捕收剂W3和W4、起泡剂F-425和MIBC、高效的铜抑制剂M8等,并进行全流程... 在保持原有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新型捕收剂、抑制剂分别对云南某斑岩型铜钼矿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进行了药剂优化试验研究,最终选用捕收剂W3和W4、起泡剂F-425和MIBC、高效的铜抑制剂M8等,并进行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钼品位44.92%、钼回收率80.57%的钼精矿,铜品位25.03%、铜回收率91.10%的铜精矿。与设计流程浮选指标相比,铜回收率提高了回收率提高了4.10个百分点,钼的回收率提高了4.5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 铜钼混浮 铜钼分离 药剂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铜矿首采区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振东 李正章 +5 位作者 李志鹏 杨帆 任涛 管申进 王雷 吴练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2-1017,共16页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内最大的斑岩型Cu-Au-Mo矿床,主矿体的展布与复式斑岩体、岩体裂隙发育程度、钾化与青磐岩化蚀变带分布密切相关,为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次在对首采区8线剖面进行构造-蚀变-矿化编录的...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内最大的斑岩型Cu-Au-Mo矿床,主矿体的展布与复式斑岩体、岩体裂隙发育程度、钾化与青磐岩化蚀变带分布密切相关,为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次在对首采区8线剖面进行构造-蚀变-矿化编录的基础上,开展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3组矿化元素组合,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F1(Ag、Cu、Au、In、Se、S、Co、Fe、Zn、K、Ba、LREE、HREE)为Cu-Au矿化元素组合, F3(Rb、Be、Nb、Ta、Th、U、Mo、Re、LREE)为Mo-Re矿化元素组合, F4(Cu、Au、Se、Mo、-Ca、-Sr)为Cu-Au-Mo矿化元素组合。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表明:(1)F1、F3、F4因子在浅部的异常与已知矿体位置基本一致,深部未封闭异常指示剖面深部东侧具有较好找矿潜力,可圈定有利找矿靶区;(2)同时出现了两组Cu-Au矿化和两组Mo矿化组合异常叠加,指示具叠加成矿作用特征;(3)根据异常特征和空间叠置规律,结合主矿体产状特征(总体走向NNW,倾向NEE)和蚀变分带规律,推测了成矿流体运移方向(走向由SSE→NNW,倾向上由北东东深部→南西西浅部运移)和矿体展布特征,并在5线、8线、12线开展靶区验证工作,取得较好找矿效果。综合构造-蚀变-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能够有效的预测深边部找矿信息,在斑岩型铜矿深边部找矿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服务深边部找矿提供了新思路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朗铜矿 找矿预测 构造地球化学 斑岩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中发现碲化物和硒化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啟武 王大钊 +5 位作者 冷成彪 余海军 张传昱 苏肖宇 毛金伟 梁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3-646,共4页
碲和硒是稀散元素,在高新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已被中国和欧美国家列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1-2]。一直以来全球碲、硒矿产资源主要采自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如中国广东大宝山铜矿和江西城门山铜矿[3-4],研究斑岩矿床中碲、硒的产出情... 碲和硒是稀散元素,在高新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已被中国和欧美国家列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1-2]。一直以来全球碲、硒矿产资源主要采自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如中国广东大宝山铜矿和江西城门山铜矿[3-4],研究斑岩矿床中碲、硒的产出情况对国家资源战略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铜矿 斑岩矿床 矽卡岩 矿产资源 稀散元素 云南普朗 硒化物 战略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硫、铅同位素组成
15
作者 徐伯恩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55-656,共2页
1矿床基本特征概述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其东部和南部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格咱断裂带,铜矿产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系列NW向构造和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体为石英... 1矿床基本特征概述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其东部和南部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格咱断裂带,铜矿产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系列NW向构造和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铅同位素组成 二长斑岩 含矿岩体 板块结合带 闪长玢岩 印支期 石英 黄铜矿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普朗铜矿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明武 黄永辉 +4 位作者 李争荣 贾皓琦 甘等俊 李洪超 张智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小波变换算法能够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主振频带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及重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爆破振动稳定性分析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针对在矿山复杂条件下爆破振动信号易受干扰等问题,以普朗铜... 小波变换算法能够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主振频带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及重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爆破振动稳定性分析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针对在矿山复杂条件下爆破振动信号易受干扰等问题,以普朗铜矿南部拉底爆破振动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波变换算法分析振动信号0~125 Hz各个频率段能量分布情况,通过HHT算法、STFT算法分别对爆区近区、爆区远区开展能量分布及其衰减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0~125 Hz频率段范围内,爆区近区和爆区远区能量衰减速度和分布不同,爆区近区能量主振频率分布在15.62~<31.20 Hz频率段,爆区远区能量主振频率分布在46.87~<93.75 Hz频率段。在15.62~<31.20 Hz频率段,爆区近区比爆区远区能量占比平均多出14.1%;在46.87~<93.75 Hz频率段,爆区远区比爆区近区能量占比平均多出18.65%。基于本次爆破施工所监测到的普朗铜矿南部巷道区域爆破振动数据得出,在0~125 Hz频率段范围内,爆区近区能量衰减速度较快且能量分布不集中,爆区远区能量衰减速度较为缓慢且能量分布密集;爆破振动能量随着传播距离增加,能量虽有所衰减,但能量分布更为集中。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算法可以真实反映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情况,为研究爆破振动效应下的井下构筑物的结构安全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爆破振动 能量分布 HHT算法 STFT算法 主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某低品位复杂难选铁锡矿石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小松 武立伟 +4 位作者 赵洵 梁泽跃 戴惠新 吕玉辰 王飞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1,共7页
缅甸某低品位铁锡矿石含铁29.79%、锡0.495%,脉石成分主要为Si O_(2),主要有价矿物为磁铁矿和锡石,二者紧密共生,粒度较细。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基于原矿性质研究,采用湿式弱磁选铁—锡石回收(摇床重选—摇床中矿再磨后高... 缅甸某低品位铁锡矿石含铁29.79%、锡0.495%,脉石成分主要为Si O_(2),主要有价矿物为磁铁矿和锡石,二者紧密共生,粒度较细。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基于原矿性质研究,采用湿式弱磁选铁—锡石回收(摇床重选—摇床中矿再磨后高梯度强磁选除铁—摇床重选)—锡综合粗精矿浮选脱硫磁选除铁(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最终可获得锡品位57.956%、锡回收率69.08%的锡精矿,铁品位65.21%、铁回收率48.22%的铁精矿,硫品位46.35%、硫回收率38.31%的硫精矿,铁、锡和硫精矿所含杂质均未超标,总尾矿的锡品位降至0.153%,实现了铁锡矿石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铁锡矿 弱磁选 高梯度磁选 摇床重选 再磨再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碛土体化学浆液注浆扩散模式与距离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锴 孙伟 +4 位作者 李争荣 冯兴隆 王少勇 陈冲 姜明归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3,共5页
采用注浆法对土体进行固化的工程中,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距离是评估注浆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化学浆液在冰碛土体中的扩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自研的室内注浆实验装置,改变注浆压力,记录注浆时间、注浆量、浆液扩散距离等参数的变... 采用注浆法对土体进行固化的工程中,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距离是评估注浆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化学浆液在冰碛土体中的扩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自研的室内注浆实验装置,改变注浆压力,记录注浆时间、注浆量、浆液扩散距离等参数的变化,探究化学浆液在冰碛土体中的扩散距离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浆液的最大扩散距离主要取决于劈裂缝隙的扩散状况,最小扩散距离则与出浆口附近浆液的渗透距离有相关;②实验中注浆压力对浆液实际注入量的影响很小,不同注浆压力下的浆液注入量最大差异只有0.15 kg左右,且无明显规律;③浆液扩散模式以劈裂扩散为主,其次是渗透扩散,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渗透扩散的占比逐渐增大;④浆液的扩散距离主要受到注浆压力的影响,随着注浆压力增大而增大,注浆压力大于1.2 MPa时,扩散距离增幅有所提升。上述研究结论可以为冰碛土体的化学浆液注浆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压力 劈裂 化学浆液 冰碛土体 扩散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普朗斑岩型矿床钾硅酸盐带的形成及与矿化关系研究
19
作者 施宝生 吴练荣 +7 位作者 李志鹏 杨帆 王雷 任涛 管申进 管经纬 朱振东 李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84,共12页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位于我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岛弧南部的中甸岛弧内。为了探讨该矿床钾硅酸盐带矿物特征、形成机制及与矿体的关系,为下一步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开展了二长斑岩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位于我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岛弧南部的中甸岛弧内。为了探讨该矿床钾硅酸盐带矿物特征、形成机制及与矿体的关系,为下一步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开展了二长斑岩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长石类矿物主量成分测试。结果显示赋矿二长斑岩中钾长石平均含量为26.2%,斜长石为26.7%,石英和黑云母分别为~16.1%和~14.4%。在系统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其形成机制,本研究将该矿床含矿二长斑岩中的长石划分为三类,即岩浆期结晶的原生长石(原生斜长石Pl1和原生钾长石Kfs1)、次生长石(热液蚀变成因,Pl2和Kfs2)和热液结晶长石(Pl3和Kfs3)。Pl1具有高铝(Al_(2)O_(3)=22.61%~27.27%)和钙(CaO=3.68%~9.29%),低硅(SiO_(2)=56.09%~63.89%)和钠(Na_(2)O=6.31%~9.27%)的特征;Pl3具有高硅(SiO_(2)=67.07%~68.97%)和钠(Na_(2)O=11.02%~11.99%)的特征;Pl2中SiO_(2)、Al_(2)O_(3)、CaO和Na_(2)O含量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Pl1和Pl3之间,呈现出二者混合的特点。Kfs1~Kfs3元素含量变化较小,SiO_(2)、K_(2)O、Na_(2)O和Al_(2)O_(3)分别为62.75%~64.69%、15.42%~16.89%、0.20%~1.03%和17.93%~19.19%。与原生钾长石相比,次生钾长石中钾含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说明流体中钾可能相对较为亏损,这可能是普朗矿床钾硅酸盐化带中次生钾长石发育较弱的主要原因。青磐岩化的叠加改造,特别是黄铜矿±绿帘石±绿泥石脉发育显著提高了该矿床的铜品位,增加了铜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矿物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钾硅酸盐带 斑岩型 普朗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航测的自然崩落法采矿地表塌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史文 王晟 +4 位作者 凌炜佳 朱忠华 杨鑫源 沙文忠 杨家宏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5,共12页
自然崩落采矿法会造成一定范围的地表塌陷,是矿山的重大安全隐患。无人机航测在大面积复杂地表监测方面具有安全性好、作业流程简单及精度高的优点,是地表塌陷监测和三维建模的优选技术手段。针对国内最大的自然崩落法矿山,运用无人机... 自然崩落采矿法会造成一定范围的地表塌陷,是矿山的重大安全隐患。无人机航测在大面积复杂地表监测方面具有安全性好、作业流程简单及精度高的优点,是地表塌陷监测和三维建模的优选技术手段。针对国内最大的自然崩落法矿山,运用无人机航测对该矿山自然崩落法开采诱发的地表塌陷进行非接触监测,开发了无人机航测技术流程,提出了基于无人机航测的地表塌陷三维建模方法,以及三维建模精度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三维模型,进行地表塌陷影响区范围分析和塌陷影响区剖面数据分析以及地表塌陷理论分析,研究该矿山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塌陷区的变化,得到塌陷区变化特点和规律;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塌陷规律进行预测,得出该矿山地表塌陷概率积分法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小于0.18 m。研究结果可为该矿山地表治理和泥石流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地表塌陷 非接触监测 无人机航测 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