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木瑙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召波 夏涛 +6 位作者 王应清 曾千春 马春花 马丽宣 李强 高熹 田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7-602,共6页
【目的】辣木瑙螟是在中国辣木上新发现的1种鳞翅目草螟科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钻蛀果荚形成危害。为明确其在田间的分布特点,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辣木园内对辣木瑙螟幼虫进行调查。【方法】通过6种聚集... 【目的】辣木瑙螟是在中国辣木上新发现的1种鳞翅目草螟科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钻蛀果荚形成危害。为明确其在田间的分布特点,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辣木园内对辣木瑙螟幼虫进行调查。【方法】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C、I、Ca、m^*/m、La、K)、Iwao的m^*-m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等分析了辣木瑙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了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辣木瑙螟幼虫在辣木上的空间分布型为依赖于密度的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均数分析表明:辣木瑙螟幼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辣木瑙螟幼虫平均虫口数受水平方向的影响较小,但受垂直方向的影响较大;建立了辣木瑙螟幼虫抽样数公式:N=t^2/D^2(3.548/m+0.253)和序贯抽样方程[T(n) n±1.95√1.95]【结论】本研究丰富了辣木瑙螟在云南省的研究数据,同时为林间虫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辣木瑙螟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及表型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慧 阮明菊 +3 位作者 王韦 王睿 杜建武 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2-310,共9页
【目的】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筛选获得性状优良的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基础材料,为后续育种提供有利种质资源。【方法】设置5个EMS质量分数(0、0.7%、0.9%、1.1%和1.3%)及2个处理时间(10和12 h)诱变处理多油... 【目的】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筛选获得性状优良的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基础材料,为后续育种提供有利种质资源。【方法】设置5个EMS质量分数(0、0.7%、0.9%、1.1%和1.3%)及2个处理时间(10和12 h)诱变处理多油辣木PKM-1种子,分析出苗情况及M;代幼苗相对成苗率,得到适宜的处理参数;分析诱变后代M;和M;代的表型变异特征。【结果】EMS处理可极显著降低辣木种子出苗率和相对出苗率(P<0.01),EMS质量分数越高,起始出苗时间越长;EMS抑制辣木幼根的生长,随着EMS质量分数的增加,根长逐渐变短,苗高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1.1%EMS处理10 h,辣木种子的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分别为58.60%和57.07%,诱变效果最佳。进一步EMS诱变处理辣木种子700粒,共筛选获得M;代变异材料88株,变异频率为33.33%;M;代变异材料132株,变异频率为43.14%;M;-M;代变异性状遗传频率为10.26%,M;代新出现变异株68株,变异频率为35.98%。【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辣木种子EMS诱变的最佳参数为1.1%EMS处理10 h,M;和M;代分别筛选出9种和11种表型变异材料,为M;代获得稳定遗传可供育种利用的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危险性害虫辣木瑙螟Noorda blitealis研究初报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召波 夏涛 +6 位作者 田洋 段波 李海泉 张祖兵 张永科 高熹 李强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背景】辣木瑙螟是在我国辣木上新发现的一种小蛾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取食。目前该虫在我国云南省已有分布,对辣木产业威胁极大。【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田间调查和收集整理辣木瑙螟相关资料,研究并总结... 【背景】辣木瑙螟是在我国辣木上新发现的一种小蛾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取食。目前该虫在我国云南省已有分布,对辣木产业威胁极大。【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田间调查和收集整理辣木瑙螟相关资料,研究并总结了辣木瑙螟的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特性、危害和发生情况。【结果】人工饲养与初步观察显示,辣木瑙螟幼虫期约16.17 d,蛹期约10.25 d,从初孵幼虫到成虫共需约26.42 d。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调查结果显示,辣木被害株率达94%以上,单株虫量最高达302头·株-1,经常采收的地块枝被害率达80.80%、被害指数达0.54,受害程度显著高于未采收地块。【结论】关于辣木瑙螟的年生活史、世代数、危害损失、防治方法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随着辣木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他与辣木种植环境相似的地区也可能有辣木瑙螟的分布。因此,需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监测,防止该虫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害虫 辣木瑙螟 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害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召波 田洋 +2 位作者 马春花 高熹 李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5-959,共5页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辣木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和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的研究成果,并针对辣木害虫种类不明、防治方法简单及害虫优势种种群动态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对各辣木种植区的害虫进行全面调查和鉴定;加强辣木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调查...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辣木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和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的研究成果,并针对辣木害虫种类不明、防治方法简单及害虫优势种种群动态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对各辣木种植区的害虫进行全面调查和鉴定;加强辣木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调查害虫天敌,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对发生严重的害虫进行预测预报研究,建立辣木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辣木种植区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春花 邵建辉 +3 位作者 田洋 高熹 唐天向 杨生超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 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辣木适栽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依洛瓦底江和南盘江等水系的低热河谷区。这为云南省辣木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种植 适宜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油辣木PKM-1卡那霉素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 黄苏南 +4 位作者 杜建武 王韦 杨钺戈 罗琼 曾千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731,共5页
【目的】筛选合适的抗生素浓度是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研究多油辣木PKM-1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植株阶段卡那霉素耐受性,确定相应阶段合适的筛选浓度,为开展辣木基因工程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设置5种卡那霉素浓度梯度,研究多油辣... 【目的】筛选合适的抗生素浓度是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研究多油辣木PKM-1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植株阶段卡那霉素耐受性,确定相应阶段合适的筛选浓度,为开展辣木基因工程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设置5种卡那霉素浓度梯度,研究多油辣木无菌苗上胚轴、嫩叶以及由上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对不同卡那霉素浓度的响应。【结果】培养基中卡那霉素50 mg·L^(-1)时,上胚轴细胞团膨大变缓,出愈率下降;70 mg·L^(-1)时细胞团膨大明显受到抑制,上胚轴诱导愈伤组织阶段的耐受性范围为50~70 mg·L^(-1)。培养基中卡那霉素30 mg·L^(-1)时,嫩叶膨大变缓;50 mg·L^(-1)时,嫩叶膨大完全受到抑制,基本不再形成愈伤组织,部分嫩叶褪绿变白,嫩叶诱导愈伤组织阶段的耐受性范围为30~50 mg·L^(-1)。培养基中卡那霉素20 mg·L^(-1)时愈伤组织分化增殖开始受到影响;30 mg·L^(-1)时基本不增殖,愈伤组织分化植株的耐受性范围为20~30 mg·L^(-1)。【结论】多油辣木PKM-1植株分化阶段对卡那霉素的敏感程度高于愈伤组织增殖阶段,nptII为筛选标记遗传转化多油辣木PKM-1,愈伤组织筛选阶段适宜的卡那霉素用量为50 mg·L^(-1),分化植株阶段可降低至30 mg·L^(-1),研究结果为采用卡那霉素筛选遗传转化辣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愈伤组织 卡那霉素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基质对云南羊肚菌栽培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张慧 钱泉 +6 位作者 杨钺戈 赵自爱 周锦燕 张芸 李跃 李树红 曾千春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2期26-29,33,共5页
辣木为多年生乔木,茎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充分利用云南当地辣木资源,培育优质羊肚菌,以云南梯棱羊肚菌(YD1)和六妹羊肚菌(YD4)菌株为材料,在培养基质中添加60%的辣木茎秆,比较羊肚菌菌核、菌丝生长状态,并于大棚栽培测定产量。辣木... 辣木为多年生乔木,茎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充分利用云南当地辣木资源,培育优质羊肚菌,以云南梯棱羊肚菌(YD1)和六妹羊肚菌(YD4)菌株为材料,在培养基质中添加60%的辣木茎秆,比较羊肚菌菌核、菌丝生长状态,并于大棚栽培测定产量。辣木茎杆作为基质培养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均能使菌核发生更早(2 d)、成熟的更快(3 d~4 d),并能加速菌丝生长;统计产量后发现,辣木茎秆可提高梯棱羊肚菌的产量,达1089.6 kg·hm^(-2),带来更高经济效益;而添加辣木茎秆基质栽培六妹羊肚菌,其蛋白质含量提高0.27%、粗脂肪含量提高1.71%,可以增加其营养品质。结果为安全、高效、高品质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基质配方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辣木 菌核 菌丝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辣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郑硕理 邵建辉 +5 位作者 张敬丽 高熹 田洋 张广辉 杨生超 马春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0-855,共6页
为了揭示云南栽培辣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国内辣木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27份云南栽培辣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得到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946条条带;其中,多态... 为了揭示云南栽培辣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国内辣木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27份云南栽培辣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得到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94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105条,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6.19%,表明云南栽培辣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27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575-Q8383。UPGMA聚类结果表明:27份材料可分为6类,来自同一栽培区域的材料并没有聚在一起,具有相同性状的材料也没有聚在一起,表明栽培辣木种群内遗传分化较大,遗传背景复杂,相关性状和遗传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基质栽培平菇营养成分比较
9
作者 刘梧铃 陈颖佳 +1 位作者 田洋 马春花 《云南农业》 2024年第7期80-83,共4页
为充分利用辣木资源,添加辣木叶粉、辣木枝屑、辣木壳粉作为培养基质栽培平菇,分析平菇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用添加辣木料的基质培养平菇,平菇子实体矿质元素、粗纤维和蛋白质明显增加,粗脂肪和粗多糖明显下降。处理T3、... 为充分利用辣木资源,添加辣木叶粉、辣木枝屑、辣木壳粉作为培养基质栽培平菇,分析平菇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用添加辣木料的基质培养平菇,平菇子实体矿质元素、粗纤维和蛋白质明显增加,粗脂肪和粗多糖明显下降。处理T3、处理T8和处理T9配方下氨基酸含量增加较多,达到3.04%、3.08%和3.05%,氨基酸总量均比对照组提高70%以上,说明添加辣木叶粉75%(T3)、辣木壳粉50%(T8)和辣木壳粉75%(T9)具有明显提高平菇氨基酸含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辣木培养基 矿质元素含量 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瑙螟幼虫虫龄的判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涛 李召波 +6 位作者 吴国星 李凡 李强 田洋 马春花 曾千春 高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18-2223,共6页
【目的】明确辣木瑙螟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及幼虫虫龄数,为辣木瑙螟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对辣木瑙螟幼虫头壳宽、体长和体宽3个外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通过Dyar定律推断其龄数,并通过Crosby指数、Brook指数和回... 【目的】明确辣木瑙螟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及幼虫虫龄数,为辣木瑙螟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对辣木瑙螟幼虫头壳宽、体长和体宽3个外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通过Dyar定律推断其龄数,并通过Crosby指数、Brook指数和回归分析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分龄的合理性。【结果】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平均值分别为0.25、0.40、0.63、0.92和1.30 mm,体长平均值分别为2.09、3.69、6.10、10.09和12.93 mm,体宽平均值分别为0.34、0.57、0.94、1.33和1.92 mm。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头壳宽与虫龄间的三次和二次线性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999),头壳宽与虫龄间指数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955)较高,拟合程度均较好。28℃下辣木瑙螟幼虫历期为10~13 d。【结论】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头壳宽为辣木瑙螟幼虫虫龄判定的最佳指标,体长和体宽不适合用于辣木瑙螟幼虫虫龄的判定,其行为、体色和刚毛可为虫龄的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瑙螟 虫龄 头壳宽 Crosby生长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油辣木PKM-1花药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苏南 汪秉琨 +5 位作者 杨睿 张慧 张舒昱 董蕾 田洋 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针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内高度杂合、种性容易退化的问题,拟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双单倍体植株,实现品种内纯合。【方法】基本培养基MS添加激素2,4-D和NAA,诱导多油辣木PKM-1花药愈伤组织,对花药愈伤组织进... 【目的】针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内高度杂合、种性容易退化的问题,拟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双单倍体植株,实现品种内纯合。【方法】基本培养基MS添加激素2,4-D和NAA,诱导多油辣木PKM-1花药愈伤组织,对花药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以及添加6-BA、KT和NAA分化植株。【结果】PKM-1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与2,4-D密切相关,2.0 m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6.0%;NAA诱导花药愈伤组织,效果不明显。秋水仙素和处理时间对辣木花药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具有剂量效应,0.6%秋水仙素处理72 h和0.8%秋水仙素处理48 h获得相同加倍效率,二倍体诱导率达60%。没有添加秋水仙素的对照,也形成少量二倍体愈伤组织,说明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存在一定比例的自然加倍。添加不同浓度6-BA、KT和NAA,诱导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分化,但均未分化出胚状体。【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多油辣木PKM-1花药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技术体系,但分化完整植株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油辣木 PKM-1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MS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辣木叶粉对小鼠肝脏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解静 曾寰宇 +6 位作者 段胜常 戴天浥 彭磊 郝若诗 史崇颖 田洋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6-467,共12页
【目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新型食品或饲料资源,但是食用或饲用辣木后对动物机体代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辣木叶粉饲料组(50%MO)和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在饲料干预的第3... 【目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新型食品或饲料资源,但是食用或饲用辣木后对动物机体代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辣木叶粉饲料组(50%MO)和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在饲料干预的第3、10和25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进行解剖,采集肝脏组织样品,并利用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小鼠肝脏进行RNA测序,使用Top Hat v2.0.13软件将测序得到的reads序列与小鼠(GRCm38)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计算表达量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对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GO功能及代谢途径进行富集。【结果】从18个样本中共获得转录组数据约109.063 Gb,1 136 175 196条clean reads;与对照组相比,辣木叶粉饲料组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 227个;GO功能分类注释发现,第3、10和25天的差异基因都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细胞(cell)和结合(binding)3个过程;差异基因显著富集的KEGG代谢通路有37条(P<0.05)。【结论】辣木叶粉对小鼠肝脏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病毒性心肌炎和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粉 肝脏转录组 高通量RNA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油辣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奇 李鑫 +1 位作者 田洋 曾千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71-75,共5页
为了研究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中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通过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辣木茎、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将数据组装成Unigene,基于BLAST对所有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共获得49 ... 为了研究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中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通过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辣木茎、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将数据组装成Unigene,基于BLAST对所有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共获得49 365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903 bp。通过GO分类,15 959个Unigene被分成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主要类别。通过KOG分类,8 713个Unigene被分为26个种类。通过KEGG分类,8 397个Unigene分属于130个代谢途径,其中代谢所含Unigene最多,共3 620个。在代谢途径中,找到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Unigene 45个,其中包括查尔酮合酶、查尔酮异构酶、黄烷酮-3-羟化酶、黄酮醇合成酶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等。研究结果为挖掘多油辣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基因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下一步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油辣木 转录组 黄酮类化合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阶段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建武 阮明菊 +4 位作者 王韦 王睿 黄苏南 张慧 曾千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目的】为辣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辣木叶片、茎段和花药为外植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阶段的0~28 d内,每7 d取样1次,测定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赤霉素(GA_(... 【目的】为辣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辣木叶片、茎段和花药为外植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阶段的0~28 d内,每7 d取样1次,测定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赤霉素(GA_(3))含量,分析了4种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植物内源激素与辣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关系。【结果】叶片、茎段和花药最早形成细胞团分别为培养14、7和21 d时。在辣木叶片、茎段和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阶段,IAA和ABA含量处于高水平,ZT和GA_(3)含量处于低水平。在辣木叶片、茎段和花药愈伤组织诱导阶段,IAA、ZT和GA_(3)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化阶段,IAA、ZT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GA_(3)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辣木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阶段,ABA含量波动较大,说明内源ABA在辣木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激素含量比值而言,愈伤诱导与分化阶段w(IAA)/w(GA_(3))和w(IAA)/w(ZT)的值较高且变化较明显,w(IAA)/w(ABA)、w(GA_(3))/w(ABA)、w(GA_(3))/w(ZT)和w(ZT)/w(ABA)的值较低且平稳。辣木叶片和花药愈伤组织诱导阶段,w(IAA)/w(GA_(3))和w(IAA)/w(ZT)的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茎段愈伤组织诱导阶段w(IAA)/w(GA_(3))和w(IAA)/w(ZT)的值总体无明显变化;辣木茎段和花药愈伤分化阶段w(IAA)/w(GA_(3))和w(IAA)/w(ZT)的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叶片愈伤分化阶段w(IAA)/w(GA_(3))和w(IAA)/w(ZT)的值总体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含量的ZT有利于辣木愈伤组织的形成,高含量GA_(3)抑制辣木愈伤组织的形成;高含量的ABA、低含量的ZT和较高的w(IAA)/w(GA_(3))、w(IAA)/w(ZT)值共同抑制了辣木愈伤组织分化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 内源激素 吲哚乙酸 脱落酸 玉米素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