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形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绍茹 岩三胆 +2 位作者 夏梦吟 岩说 汤国蓉 《农技服务》 2017年第6期194-194,共1页
本文对2009-2016年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2009-2016年西双版纳州水稻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水稻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44293hm^2下降到2016年的33215hm^2,下降幅度达到25.01%;水稻平均单产从2009年的5555kg/hm^2上升到2... 本文对2009-2016年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2009-2016年西双版纳州水稻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水稻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44293hm^2下降到2016年的33215hm^2,下降幅度达到25.01%;水稻平均单产从2009年的5555kg/hm^2上升到2016年的7142kg/hm^2,上升幅度28.57%,单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水稻总产变化相对平稳。低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中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相对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形势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甘蔗机械收获损失调查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涛 李艳芳 +7 位作者 李树忠 旗尔 伍彩云 甘树仙 常梅仙 李卫雁 特芮 李春秀 《中国糖料》 2014年第3期58-59,共2页
调查了西双版纳州在农艺和农机技术配套应用下,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产量、出苗等影响的差异.调查表明,机械收获宿根蔗破头率为7.69%~10.29%;杂质比人工砍收略高;割茬产量损失比人工砍收平均高134kg/667m2.甘蔗机械收获与人工砍... 调查了西双版纳州在农艺和农机技术配套应用下,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产量、出苗等影响的差异.调查表明,机械收获宿根蔗破头率为7.69%~10.29%;杂质比人工砍收略高;割茬产量损失比人工砍收平均高134kg/667m2.甘蔗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出苗差异不明显.提出了解决机械收获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收获 损失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菜后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5期181-183,共3页
详细叙述了西双版纳州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技术模式,成功研究获得菜后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应用,解决生产问题,发展粮食生产,推动本州玉米栽培技术和平均单产的提高;并讨论了菜后玉米免耕高效... 详细叙述了西双版纳州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技术模式,成功研究获得菜后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应用,解决生产问题,发展粮食生产,推动本州玉米栽培技术和平均单产的提高;并讨论了菜后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的高效性能、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季节蔬菜 玉米 免耕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高山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英 李俊 +2 位作者 王明良 沈建荣 方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为解决西双版纳州低海拔地区夏季蔬菜生产困难、价格昂贵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结合高山蔬菜发展历史和生产现状,研究高山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利用高山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高产、绿色蔬菜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提出了高山蔬菜持... 为解决西双版纳州低海拔地区夏季蔬菜生产困难、价格昂贵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结合高山蔬菜发展历史和生产现状,研究高山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利用高山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高产、绿色蔬菜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提出了高山蔬菜持续、稳健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蔬菜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5
作者 孙涛 旗尔 +4 位作者 李树忠 李艳芳 伍彩云 杨建荣 周仕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3期205-206,共2页
介绍了西双版纳州甘蔗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的优势,在总结推进机械化生产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西双版纳州蔗糖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甘蔗 全程机械化 优势 措施 建议 云南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6
作者 李俊 聂发明 +5 位作者 朱二 劳大 陈汉民 吴彩兰 范君丽 丁建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4期204-206,共3页
西双版纳气候高温、高湿,属南亚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气候与民风同样独特。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水稻秧苗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空秕率高,产量稍低。详细叙述了当前西双版纳先进的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为热区水稻生产获得高产... 西双版纳气候高温、高湿,属南亚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气候与民风同样独特。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水稻秧苗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空秕率高,产量稍低。详细叙述了当前西双版纳先进的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为热区水稻生产获得高产提供了指导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公害 规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甘蔗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涛 李艳芳 +4 位作者 伍彩云 李树忠 杨建荣 李美蓉 李春秀 《中国糖料》 2014年第1期53-54,共2页
为探索甘蔗机械化的高效生产模式,形成标准化农艺技术和操作规范,从甘蔗的品种选择、下种量、种植沟深度和行距要求、地膜覆盖、中耕管理等农艺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实现甘蔗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效、节本、轻简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种植 农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糯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凡 张建 +4 位作者 沈建荣 李卫东 赵孟林 肖云南 杨凤珍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8期146-149,共4页
在西双版纳糯玉米生产上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对糯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10(N2P2K3)产量最高,最佳施肥产出比为处理8(N2P2K0),影响糯玉米产量的因素首先是氮肥,其次是磷肥,第三是钾肥。
关键词 糯玉米 3414试验 肥料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高山蔬菜栽培技术
9
作者 李树忠 李锐群 张锦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8期106-106,110,共2页
西双版纳立体气候明显,夏、秋季可利用高海拔山区冷凉的气候生产冷凉蔬菜。该文结合西双版纳高山的生态条件、生产条件介绍高山蔬菜的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选种、选地、整地做畦、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高山... 西双版纳立体气候明显,夏、秋季可利用高海拔山区冷凉的气候生产冷凉蔬菜。该文结合西双版纳高山的生态条件、生产条件介绍高山蔬菜的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选种、选地、整地做畦、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高山蔬菜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蔬菜 栽培技术 云南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块根块茎淀粉植物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丽英 陏启君 +2 位作者 李军 周海 张庆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简述了云南省块根、块茎类淀粉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分析云南省块根块茎淀粉植物资源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出云南省淀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与设想,这将对云南省块根块茎淀粉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淀粉资源 利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景洪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航空植保统防统治融合技术
11
作者 李琼芬 王云 +3 位作者 李少贤 白子悦 王瑜 沈建荣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第12期36-38,共3页
2019年,云南省景洪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7 hm^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万hm^2,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2.5%。水稻种植面积0.3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5.7%;旱稻种植面积226 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2%;玉米种植面积1.6万hm^2... 2019年,云南省景洪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7 hm^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万hm^2,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2.5%。水稻种植面积0.3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5.7%;旱稻种植面积226 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2%;玉米种植面积1.6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1.4%;小春水稻种植面积0.4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2.5%;大春水稻种植面积1.6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0%。景洪市主要在中高海拔坝区和山区零星种植水稻,以一季中稻为主,晚稻次之,早稻最少。多数地方可年产两熟水稻。勐龙、景讷、大渡岗、勐养、基诺、嘎洒和勐旺等乡镇是主要水稻种植区。景洪市水稻常发性病虫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二(三)化螟及稻秆潜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种植区 白叶枯病 稻纹枯病 一季中稻 统防统治 稻秆潜蝇 稻纵卷叶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甘蔗品种第12套区试勐海点评价
12
作者 李美蓉 旗尔 +7 位作者 邹俊云 马绍华 李树忠 李艳芳 伍彩云 岩温劳 黄锐 余明芳 《甘蔗糖业》 2014年第5期6-9,共4页
10个参试品种在勐海点进行了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比2对照种增产增糖10%以上的甘蔗品种为SP81-3250、SP80-3280、云蔗06-160、云瑞05-292。其中SP80-3280和云瑞05-29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中大茎种,建议加速扩大繁殖;SP81-3250茎较... 10个参试品种在勐海点进行了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比2对照种增产增糖10%以上的甘蔗品种为SP81-3250、SP80-3280、云蔗06-160、云瑞05-292。其中SP80-3280和云瑞05-29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中大茎种,建议加速扩大繁殖;SP81-3250茎较细,易受蚜虫为害;云蔗06-160茎细,易倒伏;云农04-14、C266-70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建议给予淘汰;其余品种建议继续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区域试验 勐海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前处理除草剂防除工业大麻大麻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学文 李树忠 +1 位作者 龙岑 玉儿扁 《农技服务》 2014年第10期55-55,共1页
【试验名称】防除工业大麻大麻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试验 【供试药剂】乙氧氟草醚;噁草酮;丁草胺 【试验地点】云南省勐海县 一、供试药剂 二、施药方法及用水量(升/亩) 大麻播种前5—7天施用,均匀喷雾于土壤,兑水40升/亩... 【试验名称】防除工业大麻大麻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试验 【供试药剂】乙氧氟草醚;噁草酮;丁草胺 【试验地点】云南省勐海县 一、供试药剂 二、施药方法及用水量(升/亩) 大麻播种前5—7天施用,均匀喷雾于土壤,兑水40升/亩(30m2的地用水量约为2—2.5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一年生杂草 田间试验 防除 除草剂 前处理 供试药剂 乙氧氟草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生产面临的问题及育种对策
14
作者 杜林 马孝玲 +5 位作者 赵后娟 李红梅 何立群 李晓叶 李燕 唐海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0期5-7,共3页
玉米是四川省重要经济作物,随着省内玉米生产的变化,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总产稳步提高。但受适宜品种缺乏、适宜农机具研发薄弱、苗期干旱、寡照、后期绵雨、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 玉米是四川省重要经济作物,随着省内玉米生产的变化,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总产稳步提高。但受适宜品种缺乏、适宜农机具研发薄弱、苗期干旱、寡照、后期绵雨、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生产表现差单产较低、总产不高的情况。文章分析了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早熟、紧凑型、中低杆、光合生产力高、雌雄协调、农艺性状好、抗旱耐瘠、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的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夏播机收玉米 育种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不同肥料对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俊 甘树仙 +7 位作者 杨红梅 伍卫 彭江洪 何立群 李景玲 张少华 玉尖章 李红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2期55-57,共3页
以籼稻两优2186为试验材料,采用旱育秧机械播种方式开展了4种不同肥料处理对机插稻秧苗株高、茎基宽、总根数、白根数、白根率、百株鲜重、百株干重等9项秧苗素质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培育壮秧肥料优美达效果最佳,但成本高,绿... 以籼稻两优2186为试验材料,采用旱育秧机械播种方式开展了4种不同肥料处理对机插稻秧苗株高、茎基宽、总根数、白根数、白根率、百株鲜重、百株干重等9项秧苗素质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培育壮秧肥料优美达效果最佳,但成本高,绿又亮成本虽低,但效果差,二者均不可行;旱育保姆和壮秧剂均经济实惠,既能提高秧苗素质,又能节约成本,能节本增效。机插秧工厂化育秧若要提高秧苗素质种肥可选壮秧剂和旱育保姆。本试验研究结果对生产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对本州进一步实现机插秧工厂化、规模化育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肥料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腊县发展冬玉米种植的优势及潜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俊 何美兰 +5 位作者 丁海华 刘会 董寿东 杨连芬 王明良 方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勐腊县热区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冬季作物的面积大。种植冬玉米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是冬季农业开发项目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冬季农业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品种。随着各地对冬季农业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依靠热区资源优势,开发冬玉米潜力... 勐腊县热区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冬季作物的面积大。种植冬玉米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是冬季农业开发项目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冬季农业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品种。随着各地对冬季农业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依靠热区资源优势,开发冬玉米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了发展冬玉米的思路和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玉米 热区资源 肥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抽薹莴笋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
17
作者 张海英 李卫东 +5 位作者 沈建荣 赵孟林 鲁杨前 李红梅 何立群 石兆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开展莴笋品种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筛选出合理的种植密度3 000株/亩(40 cm×55 cm),可延迟抽薹,提高商品产量,改善商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 莴笋 品种 密度 经济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