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3 位作者 方林江 夏凯国 张劲松 秦太峰 《茶叶科学技术》 2012年第3期1-8,共8页
选用云南省内主要产地生产的38个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分析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特征及化学组成,并比较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在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选用云南省内主要产地生产的38个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分析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特征及化学组成,并比较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在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异;云南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97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3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工夫红茶 红碎茶 香气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荚兰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热带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25-26,30,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收集香荚兰挥发性成分,对所得的香荚兰挥发性成分二氯甲烷浓缩液用GC/MS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质量分数,共鉴定出49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79.63%。
关键词 香荚兰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2 位作者 夏凯国 秦太峰 张劲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香气成分 级别 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挥发性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2 位作者 秦太峰 夏凯国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普洱茶挥发性物质,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采用DPPH和FRAP法对不同发酵阶段普洱茶挥发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分析抗氧化活性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的相...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普洱茶挥发性物质,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采用DPPH和FRAP法对不同发酵阶段普洱茶挥发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分析抗氧化活性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挥发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随发酵程度的加深呈显著上升趋势,发酵出堆后分别提高了100%和296%;挥发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与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和芳樟醇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1 位作者 方林江 秦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7-191,共5页
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实际生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研究加工过程中云南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在发酵结束后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经过干燥过程后挥发油... 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实际生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研究加工过程中云南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在发酵结束后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经过干燥过程后挥发油含量则大幅降低;不同阶段过程样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上有明显差异;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中的萜类化合物中的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少,而醛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醛、苯乙醛,芳香族醇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醇、苯乙醇的相对含量则大幅增加。萎凋、发酵、干燥工序是影响红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对云南红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工夫红茶 加工过程 香气 S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属的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周露 赵友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558-561,467,共5页
本文介绍了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无患子科 无患子属 无患子皂苷 天然表面活性剂 抗肿瘤 抗菌 杀精子 抗偏头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鹤望兰栽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 练强 《云南热作科技》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鹤望兰 生物学特性 西双版纳 种苗繁殖 园艺管理 自然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薄荷在西双版纳引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俊 《云南热作科技》 2002年第3期16-17,共2页
引进亚洲薄荷在西双版纳小面积种植,研究了其生长适应性和得油率:亚洲薄荷在西双版纳适宜种植,一年可收二次;得油率最高达7.96‰;水肥不足和病虫害的危害使其生物学产量降低,影响油的产量。
关键词 引种 亚洲薄荷 生长适应性 西双版纳 产量 得油率 薄荷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县香荚兰试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练强 《云南热作科技》 2001年第3期41-42,共2页
在云南河口县的气候条件下,观察了香荚兰在不同荫蔽度(50%、70%)的荫棚栽培和不同荫蔽树的自然荫蔽栽培方式的香荚兰生长、开花、结荚及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 香荚兰 生长量 开花 结荚 集约化 试种 河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香阶段香荚兰豆荚中糖甙水解成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浦帆 张劲松 +1 位作者 张正居 江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33,共5页
B-葡糖甙酶处理香荚兰青荚,HPLC测定酶处理豆荚和空白对照样中香兰素、香兰酸、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4个糖甙水解成份的含量。对不同生香阶段的香荚兰豆荚进行上述水解成份的定性,定量分析度监测其在豆荚完整陈化过程中含量的变... B-葡糖甙酶处理香荚兰青荚,HPLC测定酶处理豆荚和空白对照样中香兰素、香兰酸、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4个糖甙水解成份的含量。对不同生香阶段的香荚兰豆荚进行上述水解成份的定性,定量分析度监测其在豆荚完整陈化过程中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生香加工技术,提高豆荚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 糖甙成份 评香 生香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兰依兰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淑宏 金声 曹家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45-652,共8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收集依兰依兰精油,经GC分离后用GC/MS/D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双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分析鉴定出54个化合物。其中含氧化合物34种,碳氢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杜松烯,苯甲酸苄酯,α-葎草烯等。
关键词 依兰依兰精油 化学成分 石竹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食用抗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李槟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4-83,共10页
一、引言 油脂及含油脂食品在贮存中,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再分解为醛、酮及低级脂肪酸,使食品发生酸败,酸败后的食品不仅品质变劣,还具有毒性。 采用抗氧化物来延缓食品的氧化是贮存食品的有效手段。事实上。
关键词 抗氧化物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洛哥香叶引种试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东伟 欧阳宁 江明 《热带作物研究》 1992年第4期45-48,共4页
对引入云南试种的摩洛哥香叶进行了繁殖技术、得油率、生物学产量的测定和研究,其最佳育苗时间为9~11月,最适采收期5~6月和9~10月。与香叶天竺葵比较,经济价值较高。最后提出云南种植摩洛哥香叶的最适宜区和种植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摩洛哥香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瓣石斛人工授粉试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练强 李俊 《热带农业科技》 2003年第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齿瓣石斛 人工授粉试验 药用植物 无菌培养繁殖 结果率 丛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普洱茶中1,2,3-三甲氧基苯的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2 位作者 夏凯国 秦太峰 周红杰 《茶叶科学技术》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普洱茶中1,2,3-三甲氧基苯的含量。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25m×0.2mm×0.5μm),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初温60℃,保留2min,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20℃,保留20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载...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普洱茶中1,2,3-三甲氧基苯的含量。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25m×0.2mm×0.5μm),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初温60℃,保留2min,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20℃,保留20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1,2,3-三甲氧基苯在0.06004~2.4016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0%,RSD为1.79%(n=6);重现性好,可用于普洱茶的质量控制,并可为普洱茶中其它挥发性成分含量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气相色谱法 1 2 3-三甲氧基苯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荚兰园地植被植物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锐 《云南热作科技》 1998年第2期13-18,共6页
西双版纳人工荫棚、桁架式载培的香荚兰园地中,主要有30种草本植物,构成园地植被,其中苔藓类植物植被和小叶冷水花、卷柏科植物植被有利于香荚兰根系和植株的生长;而积雪草繁殖、生长较快,根系密集,对香荚兰根系营养、水分和生... 西双版纳人工荫棚、桁架式载培的香荚兰园地中,主要有30种草本植物,构成园地植被,其中苔藓类植物植被和小叶冷水花、卷柏科植物植被有利于香荚兰根系和植株的生长;而积雪草繁殖、生长较快,根系密集,对香荚兰根系营养、水分和生长形成竞争;碎米荠容易感染白绢病和轮枝菌病,两种植被对香荚兰不利。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第一代杂草植被之后第二代植被为小叶冷水花、卷柏科植物、积雪草和碎米荠,在较湿润条件下,第三代植被为苔藓类植被。初步调查结果为香荚兰园植被的选择、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园 植被植物 调查 生态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香荚兰庭院种植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锐 杨祖武 赵维华 《热带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回顾了2002年在西双版纳实施香荚兰庭院种植项目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提出了继续实施这一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办法;提出了通过各种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香荚兰庭院种植,有可能把香荚兰发展成为西双版纳热区一种高经济收入的特色产业。
关键词 香荚兰 庭院种植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香精油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88-92,共5页
采用β-环糊精-硫酸钠微胶囊双水相体系提取百里香精油,分析β-环糊精、硫酸钠、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45%的β-环糊精,20%的硫酸钠,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min,精油平均收率高达95%以上。
关键词 百里香 双水相体系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样薄荷的引种和加工
19
作者 胡琼玉 《云南农业科技》 1993年第1期32-33,共2页
椒样薄荷(Mentha pipcrita L.)又称胡椒薄荷、辣薄荷。属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茎四棱形,叶对生,叶片披针形至卵形,叶缘有齿,两面无毛但叶被具腺点。穗状花序,花白色。椒样薄荷原产欧州,现美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
关键词 椒样薄荷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