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红河湿热山区木薯枯萎叶斑病发生危害动态研究
1
作者 孙寅虎 张光勇 +7 位作者 陈伟强 张建春 邓成菊 李芹 杨绍琼 刘学敏 王晓燕 黄绍忠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62-65,共4页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省红河湿热山区木薯枯萎叶斑病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受温度及降雨量的影响,5月高温时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尤其是8月份病情开始大规模扩散,10月达到峰值,危害率达57%~77%;...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省红河湿热山区木薯枯萎叶斑病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受温度及降雨量的影响,5月高温时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尤其是8月份病情开始大规模扩散,10月达到峰值,危害率达57%~77%;(2)不同栽培地区该病病情指数及危害率有明显差异,其中病情指数河口地区=2.15>金平地区=1.78>个旧地区=1.28,危害率河口地区=31.64%>金平地区=26.71%>个旧地区=26.00%;(3)低海拔地区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均基本大于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湿热山区 木薯枯萎叶斑病 病情指数 危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剥处理与生长调节剂对河口青皮红心柚促花保果的影响
2
作者 毕光林 杨永智 +3 位作者 陈林杨 李春 张建春 赵东兴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7-23,共7页
云南河口地区种植的青皮红心柚存在青壮年树势强旺,营养生长量过大,成枝能力强,萌芽率弱,花量较少,坐果率低等问题。为减弱河口青皮红心柚树势,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坐果率,以4年生青皮红心柚植株为试材,在9—11月进行主干环剥(直径11~16 ... 云南河口地区种植的青皮红心柚存在青壮年树势强旺,营养生长量过大,成枝能力强,萌芽率弱,花量较少,坐果率低等问题。为减弱河口青皮红心柚树势,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坐果率,以4年生青皮红心柚植株为试材,在9—11月进行主干环剥(直径11~16 cm)、主侧枝(直径7~9 cm)环剥处理、叶面喷施烯效唑、多效唑单独或组合处理的控梢促花试验;3—4月谢花后春梢老熟(叶片转绿2/3时)对另一批树进行环剥保果处理。结果表明,在河口地区9—11月环剥主侧枝(直径7~9 cm)+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烯效唑)促花效果最明显。同时能不同程度促进春梢增粗,节间长变短,叶长变短,起到控梢促花的作用。环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实赤霉素3(GA3)、脱落酸(ABA)、植物细胞分裂素(CTK)、植物吲哚乙酸(IAA)含量。第一次生理落果期环剥主干或主枝对青皮红心柚有一定的保果作用。环剥处理能促进河口地区青皮红心柚成花,增加果实坐果数。上述研究表明,环割(剥)处理与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河口地区青皮红心柚促花保果,进而提高产量,对青皮红心柚在云南河口地区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红心柚 环剥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内源激素 促花 保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皮红心柚在云南河口的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3
作者 毕光林 何义仲 +6 位作者 杨永智 陈林杨 赵东兴 凌辉 李春 张建春 李永慧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青皮红心柚在河口瑶族自治县以酸柚砧嫁接苗定植,第3年便可结果投产,第5年可进入丰产期。平均单果质量1400~2000 g,可食率50%~75%,果实纵径150~180 mm,横径150~180 mm,果形指数0.95~1.05,可溶性固形物9%~12%,总酸0.36%~0.54%,固酸比24~... 青皮红心柚在河口瑶族自治县以酸柚砧嫁接苗定植,第3年便可结果投产,第5年可进入丰产期。平均单果质量1400~2000 g,可食率50%~75%,果实纵径150~180 mm,横径150~180 mm,果形指数0.95~1.05,可溶性固形物9%~12%,总酸0.36%~0.54%,固酸比24~26,维生素C 51.1~55.4 mg/100 g,表现为低糖、低酸、高固酸比、多汁、化渣性好、口感佳。该品种在河口县综合性状较好,具有优质、辨识度高、抗病等特点。可在河口瑶族自治县海拔400 m以下、≥10℃年有效积温5800℃以上、年日照数≥1600 h、水肥条件较好、冬季无严寒的湿热区域推广种植。生产中要注意保花保果和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红心柚 引种表现 河口瑶族自治县 果实品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河流域热带作物园区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杜浩 只佳增 +5 位作者 李宗锴 周劲松 杨绍琼 孙寅虎 王朝 陈伟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采用相对优势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等生态学指标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4种作物地杂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杂草共有116种,隶属于37个科,其中禾本科和菊科种数较多,... 采用相对优势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等生态学指标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4种作物地杂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杂草共有116种,隶属于37个科,其中禾本科和菊科种数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1.55%和19.83%;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在各作物园区普遍为害,为常年优势恶性杂草,应重点防控;各作物地杂草的多样性,橡胶地最高,其次为香蕉地,菠萝地和油梨地多样性较低;多样性指数的季相变化规律,4种作物地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杂草群落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菠萝蜜地与油梨地杂草群落相似度最高,其次为香蕉地与菠萝蜜地,再次为香蕉地与油梨地,橡胶地与其他3种作物地相似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群落 季节演替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河口地区香蕉灰纹病发生危害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晓燕 陈伟强 +7 位作者 邓成菊 李芹 张建春 刘学敏 杨绍琼 张光勇 孙寅虎 邓麟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34-38 44,44,共6页
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地区3个不同地理方位上高、低海拔地区香蕉灰斑病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口地区香蕉灰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3~4月。随着温度升高,病害迅速发展,8月雨季高峰期发病率达到最大值,11月温度降低,病情回落;该病在常年... 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地区3个不同地理方位上高、低海拔地区香蕉灰斑病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口地区香蕉灰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3~4月。随着温度升高,病害迅速发展,8月雨季高峰期发病率达到最大值,11月温度降低,病情回落;该病在常年保持高湿条件下的河口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主要受降雨量及温度的影响;不同地理方位上病害的危害情况呈现东部地区(DI=7.23)>中南部地区(DI=7.01)>西部地区(DI=6.13)的规律;同一地理方位高海拔地区的病害情况较低海拔地区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河口 香蕉灰斑病 危害规律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河流域冲积沙壤土结构香蕉园土壤水肥力状况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涛 李芹 +5 位作者 陈鸿洁 李春 周敏 赵东兴 杨绍琼 陈伟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27-32,共6页
对云南红河流域冲积沙壤土结构的香蕉园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水肥力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香蕉园中土壤水pH 5.4~7.4,平均值6.08,电导率47~230μS/cm,平均值101.6μS/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pH、电导率逐... 对云南红河流域冲积沙壤土结构的香蕉园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水肥力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香蕉园中土壤水pH 5.4~7.4,平均值6.08,电导率47~230μS/cm,平均值101.6μS/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pH、电导率逐渐减小,整体上表现为20 cm>40 cm>80 cm;(2)土壤水中的主要营养元素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时间梯度、不同纵向深度具有不同的含量及变化特征,三者的平均值分别为3.49、0.015、8.7 mg/L,说明该区域内土壤水肥力状况较低,尤其缺乏磷肥;(3)相关性分析说明,除20 cm深度土壤水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具有一定相关性外,其他不同纵向深度土壤水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沙壤土 土壤水 肥力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伟强 李芹 +7 位作者 张志恒 黄绍忠 杨庆云 马义发 刘学敏 张光勇 刘湘永 王朝 《热带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26-29,38,共5页
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木薯生产区的全面调研,概述木薯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木薯 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红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河流域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危害动态研究
8
作者 张建春 张光勇 +7 位作者 陈伟强 孙寅虎 邓成菊 李芹 刘学敏 杨绍琼 王晓燕 黄绍忠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57-61,共5页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红河流域不同区域的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在红河流域进入雨季后(5月)开始发病,整个雨季中(5~9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温度满足病原菌的发病条件时...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红河流域不同区域的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在红河流域进入雨季后(5月)开始发病,整个雨季中(5~9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温度满足病原菌的发病条件时,病情指数变化曲线和降雨量曲线出现了同升、同降的现象。(2)同一海拔高度下,病情指数呈现出下游大于上游和中游,而危害率则出现相反的趋势,250~3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3)>中游(1.96)>上游(1.77),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86%)<上游(70.00%);450~5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1)>中游(1.77)>上游(1.76),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29%)<上游(69.14%)。(3)同一区域则表现出低海拔地区的病情指数和危害率均高于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流域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动态研究 病情指数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河流域木薯褐斑病流行规律初步研究
9
作者 张光勇 陈伟强 +7 位作者 孙寅虎 张建春 邓成菊 李芹 刘学敏 杨绍琼 王晓燕 黄绍中 《热带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系统观察方法对红河流域木薯主产区木薯褐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在木薯生长前期5月份开始发病,生长中、后期的7月份后病情呈明显上升,9、10月份达到最高峰,危害率达100%,病情指数20.50~30.77;下游区域的病情〉... 采用系统观察方法对红河流域木薯主产区木薯褐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在木薯生长前期5月份开始发病,生长中、后期的7月份后病情呈明显上升,9、10月份达到最高峰,危害率达100%,病情指数20.50~30.77;下游区域的病情〉中游〉上游,病情的周年消长和区域性差异主要是降雨量和湿度的影响;高海拔区域(350~400 m)病情高于低海拔区域(250~300 m),这与高海拔区域气温相对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褐斑病 流行规律 红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素梅 陈伟强 +8 位作者 谢艺贤 王萌 李芹 张欣 张建春 刘学敏 张光勇 权德才 邓成菊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46-50,共5页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云南省河口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在土中化蛹,其中8月下旬成虫最多。褐足角胸叶甲卵多为聚...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云南省河口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在土中化蛹,其中8月下旬成虫最多。褐足角胸叶甲卵多为聚产,主要产于表土层和枯枝落叶下,每块有卵6~30粒,有的多达60多粒。卵约经过7.95天后开始孵化,最迟12.54天后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足角胸叶甲 生物学特性 病虫害 香蕉 云南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河口土沉香炭疽病、黄野螟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涛 赵国祥 +3 位作者 赵东兴 陈林杨 周劲松 王树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63-67,共5页
以云南河口坝洒农场土沉香林为例,通过对其炭疽病、黄野螟进行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土沉香炭疽病流行方式为渐发型,流行曲线以多峰波浪型为主,平均危害率为8.7%,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9,危害高峰期为5月和9月,发病率较低且危... 以云南河口坝洒农场土沉香林为例,通过对其炭疽病、黄野螟进行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土沉香炭疽病流行方式为渐发型,流行曲线以多峰波浪型为主,平均危害率为8.7%,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9,危害高峰期为5月和9月,发病率较低且危害级别较轻;(2)黄野螟危害具有发生面广、级别较重、虫口密度较大的特征,平均虫叶率为9.0%,百叶虫量平均值为22.3头,危害高峰期为3~4月和10~12月;(3)炭疽病和黄野螟的发病规律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非显著相关关系,日照、气温和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土沉香 炭疽病 黄野螟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为害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伟强 邓成菊 +9 位作者 张建春 李芹 刘学敏 赵素梅 胡原鸿 杨绍琼 王晓燕 黄绍忠 何旭 谢艺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54-61,共8页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每年当中的最低值,其危害率、危害指数最低,仅为0-3.08%及0-0.77;5-9月份尽管温度都很高,但仅5-6及8-9月降雨量最多,出现了2次高峰值,危害率、危害指数达到28.67-57.22%、7.17-14.61及31.56-32.78%、7.58-8.22;大棚饲养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5-6月、8月上旬及11月成虫出土,尤以5-6月高峰值最大,大棚饲养成虫消长与田间消长呈现正相关性;热量、降雨的高低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危害及种群动态分布差异十分明显,河口东部地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河口西部地区〉河口中南部地区;排除山地逆温现象最为普遍的河口中南部地区,在正常年份的降雨条件下,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其种群繁育数量越多,危害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河口 褐足角胸叶甲 动态分布规律 危害率 虫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春 赵东兴 +1 位作者 张建春 岳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云南省热区气候和环境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热带作物生长,在政策和市场的引领下,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推进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热带水果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河口芒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及害虫天敌种类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永智 陈伟强 +2 位作者 赵志昆 邱波 周劲松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63-68,77,共7页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进行搜集、调查及鉴定,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5科;捕食性天敌昆虫21种,分属于5目8科。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芒果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天敌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柑橘果面瑕疵成因研究进展
15
作者 毕光林 杨永智 +5 位作者 陈林杨 李春 张建春 赵东兴 李永慧 李万云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0期14-20,共7页
云南省作为全国特色柑橘生产区,柑橘产业发展迅速,但果面瑕疵引起的外观品质不佳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云南省柑橘产业的发展。跟踪调查了造成云南省柑橘果面瑕疵的影响因子,明确了造成柑橘果面瑕疵缺陷的原因有病害、虫害、机械损伤、... 云南省作为全国特色柑橘生产区,柑橘产业发展迅速,但果面瑕疵引起的外观品质不佳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云南省柑橘产业的发展。跟踪调查了造成云南省柑橘果面瑕疵的影响因子,明确了造成柑橘果面瑕疵缺陷的原因有病害、虫害、机械损伤、化学因素(药害)等,同时明确了发生(危害)时期及果面瑕疵的特征。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产区生产实践参考,为云南省高颜值柑橘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柑橘 果面瑕疵 影响因子 外观品质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涛 王大玮 +1 位作者 聂艳丽 王正成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2-750,共9页
[目的]对云南省栽培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澳洲坚果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和叶片样品,测定21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对各表型... [目的]对云南省栽培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澳洲坚果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和叶片样品,测定21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对各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澳洲坚果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青皮果重为7.84~29.37 g,青皮果果形指数为0.92~1.42,出仁率为14.04%~42.08%。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01%~46.26%,其中青皮果重、青皮果纵径、带壳果鲜重、青皮厚度等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00%,青皮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9.01%),叶片一侧叶缘刺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46.26%)。南亚1号的果仁重明显高于其他种质,A4、桂热1号、Own Choice的种仁重也较高;A4的出仁率明显高于其他种质;桂热1号、广西1号、HAES 344、Own Choice的核果比较高而皮果比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各表型性状间关系复杂,多个表型性状共同影响果实大小和形态,青皮果重、青皮果横径、青皮果纵径均与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带壳果干重、种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135%,皮果比、青皮重、青皮厚度、青皮果果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对主成分的影响较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1份澳洲坚果种质可分为4个类群。[结论]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具有多样性,广西1号、A4、桂热1号、Own Choice、HAES 344的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云南省澳洲坚果良种选育和推广种植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多样性分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澳洲坚果果实内含物测定及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周涛 聂艳丽 +1 位作者 李翠萍 王大玮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探究澳洲坚果果实内含物的多样性,本研究以71份澳洲坚果特异种质为材料,对种质果实的8种内含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内含物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变... 为探究澳洲坚果果实内含物的多样性,本研究以71份澳洲坚果特异种质为材料,对种质果实的8种内含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内含物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53.25%、37.39%和35.47%;蔗糖与葡萄糖、粗脂肪与果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内含物间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提取前4个主成分,最大累积贡献率为64.591%。聚类分析将71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含量分为七大类。对澳洲坚果种质内含物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澳洲坚果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从而促进澳洲坚果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资源 内含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河口县菠萝蜜寒害情况调查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宗锴 刘学敏 +6 位作者 杨绍琼 杜浩 高梅 孙寅虎 张光勇 邓成菊 陈伟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46-51,共6页
研究冬季低温寡照等不良气候、海拔、品种、树龄等因素对菠萝蜜寒害的影响,为云南省河口县菠萝蜜种植业提供科学化种植方案。本研究在2017年至2018年冬春季节,采用"五点抽样法"对河口县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菠萝蜜寒害进行了... 研究冬季低温寡照等不良气候、海拔、品种、树龄等因素对菠萝蜜寒害的影响,为云南省河口县菠萝蜜种植业提供科学化种植方案。本研究在2017年至2018年冬春季节,采用"五点抽样法"对河口县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菠萝蜜寒害进行了调查。2018~2019年在红河热科所内的资源圃和示范基地,调查了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菠萝蜜寒害。结果表明:河口县寒害发生主要与海拔有关,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海拔高、地势相对开阔的地块受寒害更重;菠萝蜜间作套种高大保护树寒害发生较轻;同一树各部分受寒害严重程度为雄花>雌花>枝梢;不同品种(品系)间耐寒特性为红选5号>马来西亚一号>越南红肉>马来西亚五号;树龄越长越耐寒能力越强。综上所述,提出了控制种植海拔上限、冬季不留花果、种植抗寒品种、采取防寒措施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县 菠萝蜜 寒害调查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与炭疽病发生规律的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绍琼 陈伟强 +7 位作者 邓成菊 李芹 张建春 刘学敏 王晓燕 张光勇 孙寅虎 常仕代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45-50,共6页
针对云南省河口地区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7月份开始迅... 针对云南省河口地区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2月份达到高峰期;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中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但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拔对黑星病的危害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香蕉炭疽病在1~3月发病率较低,8~12月为发病高峰期;河口县西部地区危害率较东部和中南部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危害率逐渐升高,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炭疽病 危害率 病情指数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河口山地香蕉测土配方施肥的田间肥料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木森 王娟 +6 位作者 范志荣 李芹 李伟 罗国红 白永平 权正韬 常仕代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8-22,30,共6页
为构建适合河口县老范寨乡山地香蕉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本试验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方案,对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0(N_2P_2K_3)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9.... 为构建适合河口县老范寨乡山地香蕉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本试验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方案,对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0(N_2P_2K_3)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9.75 t/hm^2;其次分别为处理7(N_2P_3K_2)、处理6(N_2P_2K_2)和处理11(N_3P_2K_2),折合产量分别为39.06、39和38.85 t/hm^2;处理8(N_2P_2K_0)为除空白处理1(N_0P_0K_0)外产量最低的一组,为18.75 t/hm^2,说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蕉的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该地区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632.25、198.3和1 207.95 kg/hm^2。对于香蕉而言,该地区香蕉试验地基础地力贡献率为39.26%,土壤供钾能力极低,供氮能力较低,供磷能力中等,说明钾肥是影响香蕉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配方施肥 产量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