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咬合调整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姚霜 刘晓君 +4 位作者 周治 杨鸘 季娟娟 周新 沈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观察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47例,按照正畸治疗中是否进行咬合调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评估,并作统... 目的 观察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47例,按照正畸治疗中是否进行咬合调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牙齿松动度(TM)也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小,而在随访时与治疗后相比较,PD和CAL的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动度也有明显减小。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D、BI及随访时的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随访时的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与治疗后比较也有明显变化。组间同期比较,观察组在随访时的PD和CAL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的TM也与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在牙周炎错患者的正畸治疗中,及时进行咬合调整,能去除病理性因素,消除咬合创伤,恢复咬合平衡,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改建及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调整 牙周炎 正畸治疗 牙周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在牙周炎垂直型骨吸收患者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霜 季娟娟 +3 位作者 沈勇 刘晓君 周治 杨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79,共3页
19例垂直吸收的牙周炎错患者,利用CBCT于正畸治疗前、后进行扫描,作牙槽骨线距和骨密度测量,发现治疗后牙槽骨缺损区域减小而骨密度明显增大。提示CBCT可用于评价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垂直吸收区域的改建状况。
关键词 CBCT 垂直吸收 牙槽骨 牙周炎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2种咬合功能低下牙的牙龈退缩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季娟娟 范群 +4 位作者 姚霜 刘晓君 周治 杨鹴 沈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开牙和低位牙2种咬合功能低下牙的牙龈退缩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01~2017-01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病例298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退缩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开牙和低位牙2种咬合功能低下牙的牙龈退缩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01~2017-01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病例298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退缩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位牙患者(n=147)正畸治疗前后牙龈退缩率为40. 1%和80. 3%(P <0. 05);开牙患者(n=74)正畸治疗前后牙龈退缩率为48. 6%和75. 7%(P <0. 05);正畸治疗前及治疗后低位牙与开牙患者牙龈退缩率均无差异(P> 0. 017),但均高于无低位牙及开牙的患者(P <0. 017);正畸治疗后低位牙患者牙龈退缩增高程度高于其它无低位牙及开牙的患者(P<0. 017),与开牙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 0. 017)。咬合功能低下(低位牙,开牙)患者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龈退缩的风险高于其他患者,且退缩率与是否拔牙矫治、牙龈生物型、正畸前牙龈指数相关(P <0. 05)。结论:2种咬合功能低下患者正畸治疗后更易发生牙龈退缩;且进行过拔牙矫治、薄的牙龈生物型、正畸前牙龈指数高者正畸后牙龈退缩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功能低下 低位牙 开[牙合]牙 正畸 牙龈退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钙素与低强度激光对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华小川 杨苹 +1 位作者 周治 刘晓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钙素和低强度激光照射作用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取96只SD大鼠,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24只。A组:放置矫治装置后,每天在大鼠加力磨牙腭侧注入1 mg大鼠纯化骨钙素。B组:在放置矫治装置后,每天用弱激光照射被移动的磨牙... 目的探讨骨钙素和低强度激光照射作用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取96只SD大鼠,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24只。A组:放置矫治装置后,每天在大鼠加力磨牙腭侧注入1 mg大鼠纯化骨钙素。B组:在放置矫治装置后,每天用弱激光照射被移动的磨牙。C组:在放置矫治装置的当天,每天在大鼠加力磨牙腭侧注入1 mg骨钙素,同时用弱激光照射。D组(对照组):只放置矫治装置给大鼠磨牙加力,不采取其他措施。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加力后1、3、5、7、10、14 d牙齿的移动距离,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 C组大鼠牙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其他3个组(P<0.05);与D组比较,C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张力侧成骨活跃。结论骨钙素与激光共同作用有效地加速了实验性大鼠的正畸牙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钙素 激光 正畸学 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Ⅱ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姚霜 刘晓君 +2 位作者 柴汝昌 王梓旭 周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正常牙合志愿者、高角和低角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59名成年人,分别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对... 目的:探讨成年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正常牙合志愿者、高角和低角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59名成年人,分别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角组成人安Ⅱ错牙合患者的髁状突处于关节窝内的位置为后移位,占61.1%(22/36),与对照组和高角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高角组患者的髁状突前斜面倾角、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和关节窝高度测量值则小于低角组(P<0.05);高角组患者具有细而长的髁突头,而低角组患者则具有短而粗的髁突头,但3组间髁状突总高度测量值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间,其关节骨性结构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应关注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Ⅱ类错牙合 骨面型 颞下颌关节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分析低角型安氏Ⅱ类错成年患者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君 姚霜 +3 位作者 周治 杨鹴 华小川 周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低角型Ⅱ类错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的变化,为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名成年低角型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于正畸治疗前、后,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 目的比较分析低角型Ⅱ类错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的变化,为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名成年低角型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于正畸治疗前、后,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有20侧髁突处于关节窝内中性位,占52.6%(20/38);而处于关节窝后位的髁突减少至31.6%(12/38),二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掊2分别为4.41和5.32)。髁突前斜面倾角测量值在治疗后减小了2.32°±1.78°,髁突头高度则增加了(1.07±0.29)m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低角型安氏Ⅱ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后,髁突位置及髁突部分骨性结构发生一定程度改变,改变结果使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Ⅱ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配基门控阳离子通道P2X_3受体在牙髓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卢云 杨秩 +4 位作者 华小川 常新 贵林 王晟 赖文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过程中配基门控阳离子通道P2X3受体在牙髓中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过程中配基门控阳离子通道P2X3受体在牙髓中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观察对象,获取不同时间点牙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加力后,牙髓中P2X3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即受力后1/6 d逐渐增加,3 d达到高峰,7 d后下降至加力前水平。结论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P2X3受体呈现有规律变化,推测P2X3受体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牙移动 牙髓 疼痛 P2X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牙颌面横向结构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君 姚霜 +4 位作者 杨霜 杨苹 徐青 王冰 王文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与正常相比,错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安氏Ⅱ类1分类错he 头颅后前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配体过表达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9
作者 马灵芝 任娅岚 +3 位作者 钱丽萍 戈文斌 刘亚丽 周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Fas配体(Fas ligand,FasL)过表达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有限稀释克隆化培养人PDLSCs,构建FasL过表达质粒,转染至PDLSCs,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空载体... 目的:探讨Fas配体(Fas ligand,FasL)过表达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有限稀释克隆化培养人PDLSCs,构建FasL过表达质粒,转染至PDLSCs,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空载体对照组(NC组)、FasL过表达组(EX组),对各组进行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LSCs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EX组成骨分化能力较Control组和NC组有明显升高(P<0.05),Control组和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L可以促进PDL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配体 牙周膜干细胞 骨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