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胸手术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浩 王平 +2 位作者 龚冬生 许哲源 魏学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76,共3页
使用调查表格评分方法研究常规闭合技术与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利用避开肋间神经缝合技术(亦称为紧贴肋骨边缘闭合技术)导致患者术后的疼痛明显弱于常规闭合技术;前外侧7~15cm... 使用调查表格评分方法研究常规闭合技术与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利用避开肋间神经缝合技术(亦称为紧贴肋骨边缘闭合技术)导致患者术后的疼痛明显弱于常规闭合技术;前外侧7~15cm小切口手术利用避开肋间神经缝合技术导致患者术后的疼痛明显弱于常规闭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 常规闭合技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小切口与胸腔镜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建强 程宏忠 +3 位作者 王平 彭浩 张利斌 许哲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各类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最佳微创手术方式。方法:156例SPN患者被分为胸部小切口(MST)组89例和胸腔镜(VATS)组67例行手术,再根据病检和最后术式分为良性MST组、良性VATS组、恶性MST组、恶性VATS组。比较良性MST组和良... 目的:探讨治疗各类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最佳微创手术方式。方法:156例SPN患者被分为胸部小切口(MST)组89例和胸腔镜(VATS)组67例行手术,再根据病检和最后术式分为良性MST组、良性VATS组、恶性MST组、恶性VATS组。比较良性MST组和良性VATS组、恶性MST组和恶性VATS组之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恶性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方面的差异。结果:原VATS组有7例中转为MST,中转率为10.44%。最后分为良性MST组25例、良性VATS组14例、恶性MST组71例、恶性VATS组46例。良、恶性MST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VATS组(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SPN时,MST和VATS一样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因此,对于VATS容易定位、既往无胸部疾病史且经济能承受的SPN患者,推荐VATS诊治,反之,MST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小切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开胸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庆来 程宏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二次开胸 食管癌 肺癌 贲门癌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手术后乳糜胸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平 陈兴隆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乳糜胞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王平 陈新隆 +2 位作者 彭浩 熊健 李永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外科治疗 临床资料 BAC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安瑞 彭浩 +2 位作者 王平 许哲源 吴建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2-774,共3页
目的:评价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VATS肺叶切除术32例,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54例,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 目的:评价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VATS肺叶切除术32例,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54例,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结果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VAST组患者肺功能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肺功能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近期肺功能的恢复较好,但远期肺功能的恢复与前外侧小切口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外侧小切口 肺功能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利斌 王平 +4 位作者 熊健 李永武 毛新 桂龙升 彭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的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的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146枚淋巴结及11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结果 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阳性率在NSCLC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及癌旁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中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NM分期中,NSCLC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在Ⅲ期+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P<0.05);但在NSCLC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在VEGF-C、VEGF-D和VEG-FR-3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3.17±0.72)和(9.38±0.93)(P<0.01);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说明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转移和评估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T1、CD147、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超男 石云 +3 位作者 王平 周建宏 彭浩 刁建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CD147、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6例NSCL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20例肺良性病变、7例正常肺组织组织标...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CD147、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6例NSCL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20例肺良性病变、7例正常肺组织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CT1、CD147、CD44 mRNA表达,并分析癌组织中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MCT1、CD147、CD44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癌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三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3)MCT1、CD147、CD44 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大小、pTNM分期均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类型(P均<0.05)、淋巴结转移(P均<0.05)有关;MCT1、CD44 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在NSCLC患者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NSCLC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羧酸转运蛋白1 CD147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内处理血管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平 彭浩 +2 位作者 黄丽杉 陈兴隆 彭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外科手术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 VEGF-D VEGFR-3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超 王平 +3 位作者 程宏忠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7-942,9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 (31/40例)、67.50% (27/40例)、62.50% (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 )、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 ④146枚淋巴结中35 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 (26/35例)、65.71 %(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 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 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 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K3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东津 许哲源 +3 位作者 王平 彭浩 彭俊 熊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8-595,共8页
背景与目的:STK33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33)为近年新发现的非癌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5.3。11p15.3区域是与临床上多种疾病,包括多种肿瘤相关的基因富集区域。本研究检测STK33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STK33基因在... 背景与目的:STK33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33)为近年新发现的非癌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5.3。11p15.3区域是与临床上多种疾病,包括多种肿瘤相关的基因富集区域。本研究检测STK33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STK33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33例患者标本中STK3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24例、肺良性病变9例,同时肺癌病例又分为肺癌组、远癌组(距肿瘤活检切除边缘外3~6cm的组织)。最后我们把远癌组和肺良性病变统一划分为对照组。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TK33基因的表达情况,肺癌组织(△CT=8.7±2.0)高于远癌组织(△CT=9.7±1.4)及肺良性病变组织(△CT=10.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STK33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患者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STK33蛋白表达情况,肺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结论:肺癌组织中STK33的差异性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蛋白印迹 非癌基因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鲜酯提高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LUGU)虾青素含量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巍 余旭亚 彭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50-153,166,共5页
探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胺鲜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A-6)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LUGU培养过程中对生物量、虾青素含量、活性氧(ROS)水平以及叶绿素浓度的作用。结果表明,0.1 mmol/L DA-6可以略微增加生物量(0.52 g... 探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胺鲜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A-6)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LUGU培养过程中对生物量、虾青素含量、活性氧(ROS)水平以及叶绿素浓度的作用。结果表明,0.1 mmol/L DA-6可以略微增加生物量(0.52 g/L),但相对于同一天对照组,可以显著(p<0.05)提高虾青素含量,最大含量可达24.94 mg/g,是对照组(16.43 mg/g)的1.52倍,此时藻细胞内ROS水平以及叶绿素浓度相比于对照组均出现了降低。研究表明,DA-6诱导可以促进虾青素含量的提高,这为虾青素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雨生红球藻 虾青素 活性氧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常超(综述) 王平(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1-395,共5页
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目前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肿瘤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多种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明确鉴别淋巴... 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目前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肿瘤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多种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明确鉴别淋巴管与血管;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明确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将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制定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 恶性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5、PC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超 王平 张利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2-74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以及多种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如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肾小球足突膜蛋白(glomerular podocyte membrance mucoprotein,podoplanin@和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th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Prox-1@等先后被鉴定,淋巴管生成已成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前蛋白转换酶(proprotein convertase,PC@5、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淋巴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2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肿瘤周边组织为实验组,以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上述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NSCLC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肿瘤周边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②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0.000,P=0.012,P=0.000,P=0.004@、PTNM分期(P=0.011,P=0.012,P=0.013,P=0.011,P=0.028@显著相关。③PC5与VEGF-C(r=0.461,P=0.041@、VEGF-D(r=0.793,P=0.000@及VEGFR-3(P=0.498,P=0.026@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PC7与VEGF-C(r=0.450,P=0.047@、VEGF-D(r=0.699,P=0.001@及VEGFR-3(r=0.616,P=0.004@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并且,VEGF-C与VEGF-D(r=0.532,P=0.016@、VEGF-C与VEGFR-3(r=0.607,P=0.001@及VEGF-D与VEGFR-3mRNA的表达(r=0.451,P=0.048@均存在相关性。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VEGFR-3及调节其成熟的转换酶PC5、PC7mRNA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是一种简单客观敏感的检测肿瘤微转移的方法,有助于早期肺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换酶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K33基因在肺癌 乳腺癌 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哲源 王平 +4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麻新梅 吕东津 梁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STK33基因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患者17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的检测方法,对174例肺癌、乳... 目的:探讨STK33基因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患者17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的检测方法,对174例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组织中STK3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失表达,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9.7%,肺癌转移淋巴组织中表达率为100%;肺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TK3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肺癌组织中STK3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乳腺癌和结肠癌组织中STK33阳性率与对应的非癌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肺癌组织中STK33的表达水平远高于非癌组织。结论:STK33蛋白高表达强度与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病变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肿瘤的发展STK33蛋白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标志着STK33蛋白的表达增高使肿瘤细胞更具有恶性表型和恶性行为。提示STK33蛋白可能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评价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肺、乳腺、结肠病变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乳腺癌 结肠癌 STK3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T1、CD147、CD4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超男 彭浩 +2 位作者 王平 杨慧 周建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1,MCT1)、CD147、CD4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表达相关性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0例NSCLC患者癌组织(肺癌组)...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1,MCT1)、CD147、CD4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表达相关性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0例NSCLC患者癌组织(肺癌组)、远癌组织(距肿瘤边缘大于5 cm,远癌组)和2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T1、CD147、CD44蛋白表达。结果:(1)肺癌组中MCT1、CD147、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远癌组和对照组(P<0.05);(2)MCT1在肺癌细胞膜中表达与CD147、CD44蛋白表达(χ2=7.284,P=0.007;χ2=6.522,P=0.011)均存在相关性;(3)MCT1、CD147、CD44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PTNM分期均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类型(χ2=12.888,P=0.039;χ2=3.997,P=0.043;χ2=3.982,P=0.000;χ2=7.670,P=0.035)、淋巴转移(χ2=13.406,P=0.021;χ2=13.406,P=0.021;χ2=11.809,P=0.039;χ2=12.493,P=0.000)显著相关,另外MCT1(细胞膜)蛋白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χ2=7.135,P=0.013)及吸烟史(χ2=6.623,P=0.010)显著相关,CD44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χ2=5.486,P=0.000)。结论:在NSCLC患者组织中MCT1、CD147、CD44蛋白表达均高于癌周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统计结果显示3者在NSCLC细胞膜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MCT1、CD147、CD44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它们可能作为检测NSCLC和预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羧酸转运蛋白1 CD147 CD44 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环境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2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新隆 王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66-366,共1页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肺癌 治疗 肿瘤 临床资料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彭浩 王平 +1 位作者 陈新隆 李洪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顺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手术 临床资料 肿瘤 R73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切除治疗肺癌72例报告
19
作者 陈新隆 王平 李洪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肺切除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NA-seq技术检测肺癌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泽平 曾红 +6 位作者 杨洋 安输 郭晓汐 郝倩 徐天瑞 彭俊 刘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2-855,共4页
目的应用RNA-Seq技术分析肺癌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寻找与肺癌发病相关的基因,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例ⅡA期肺癌及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集,采用qRT-PCR法检测10例肺癌(对照组)及癌旁组织中的6个关键基因... 目的应用RNA-Seq技术分析肺癌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寻找与肺癌发病相关的基因,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例ⅡA期肺癌及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集,采用qRT-PCR法检测10例肺癌(对照组)及癌旁组织中的6个关键基因(TFPI2、DKK1、CX3CL1、PSCA、DUOXA2、VSIG1)进行验证。结果ⅡA期肺癌与癌旁组织共有12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5个(28.5%),下调基因88个(71.5%)。qRT-PCR结果表明,与细胞增殖、凋亡和黏附相关基因TFPI2、DKK1、CX3CL1表达上调,PSCA、DUOXA2、VSIG1表达下调,该检测与RNA-Se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ⅡA期肺癌与癌旁组织中共有123个差异表达基因,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和代谢相关基因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为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