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现实技术在肝胆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梅昆有 李治 +4 位作者 王罡 季云海 张宏江 吴昆华 王峻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手术治疗肝胆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肝胆肿瘤患者(观察组)行全腹CT平扫+增强检查或常规MR检查,获取层厚为1.5 mm以下的DICOM格式原始数据,将数据导入电脑,并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将计算获得的ST...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手术治疗肝胆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肝胆肿瘤患者(观察组)行全腹CT平扫+增强检查或常规MR检查,获取层厚为1.5 mm以下的DICOM格式原始数据,将数据导入电脑,并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将计算获得的STL格式文件导入zSpace,采用混合现实技术处理展示,术前结合虚拟模型探讨手术规划,预演手术流程,术中实时导航。对31例肝胆肿瘤患者(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结果采用CT或MRI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可区分各组织、器官相对毗邻位置关系;以Mimics软件勾画病灶位点,经渲染可清晰测量病灶大小。以混合现实导航系统引导手术过程,可准确定位病灶,显示手术器械与病灶之间的相对关系。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96.25±65.37)min、(391.45±79.75)min(t=2.280,P=0.029),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8.75±99.20)ml、(560.32±227.53)ml(t=2.080,P=0.046)。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可为术者提供直观的立体图像,有助于明晰手术路径,增强术者判断力,在肝胆肿瘤手术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肿瘤 混合现实 术中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中处理肝短静脉22例的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乔鸥 胡平海 金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93-3094,共2页
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肝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常常需要对肝短静脉进行处理。术中意外导致的凶险失血屡有发生[1],手术风险高,因而手术开展较为局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2例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 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肝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常常需要对肝短静脉进行处理。术中意外导致的凶险失血屡有发生[1],手术风险高,因而手术开展较为局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2例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患者实行解剖第三肝门的解剖.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肝切除 肝短静脉 术中处理 肿瘤切除 肝尾状叶 手术风险 术中意外 第三肝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模型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肝病临床前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付旭锋 陈冰冰 +4 位作者 严亚萍 王宏 王峻峰 郑冰蓉 司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慢性肝病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并导致肝硬化,此时除了器官移植外没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缺乏的问题迫使人们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有着免疫调节、分化成肝细胞、促进原位肝细胞... 慢性肝病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并导致肝硬化,此时除了器官移植外没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缺乏的问题迫使人们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有着免疫调节、分化成肝细胞、促进原位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能力,所以利用MSCs开展细胞移植治疗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综述各类人的肝病动物模型和运用这些动物模型开展MSCs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临床前研究的进展和意义,将为今后在MSCs开展临床治疗的广泛应用中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动物模型 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石成因的分析和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闫宏宪 李立 +1 位作者 李朝辉 徐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35-1636,共2页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胆道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人中分化胃癌裸鼠移植瘤 被引量:1
5
作者 邹雷 罗开元 +3 位作者 马振桓 李波 李晓刚 许建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中分化胃癌细胞AGS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及机制。方法:构建20只人中分化胃癌AGS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4.8MBq(A组)、22.3MBq(B组)、29.6MBq(C组)的12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中分化胃癌细胞AGS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及机制。方法:构建20只人中分化胃癌AGS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4.8MBq(A组)、22.3MBq(B组)、29.6MBq(C组)的125I粒子治疗,对照组(D组)不接受治疗。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通过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了解不同剂量125I粒子对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不同剂量125I粒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肿瘤体积、重量降低明显;不同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A组10.65%、B组28.65%、C组37.26%),中、高剂量治疗组PCNA的表达降低明显,中、高剂量治疗组凋亡发生明显,以上各组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中剂量125I粒子治疗中分化胃癌效果较好;诱导细胞凋亡、PCNA表达下调,可能是抑制肿瘤生长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Ⅰ粒子 近距离放疗 胃癌 植入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承德 徐敬 +1 位作者 李红丽 杨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腹部X线、B超及CT检查等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病情进行分析。结果8例均行立卧位腹平片、B超、CT检查。其中3例诊断为外伤性胰腺炎病例,5例诊断为非外...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腹部X线、B超及CT检查等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病情进行分析。结果8例均行立卧位腹平片、B超、CT检查。其中3例诊断为外伤性胰腺炎病例,5例诊断为非外伤性胰腺炎,包括2例胆源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炎性水肿导致胰液排出受阻,1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胰腺炎,1例胆总管囊肿并急性胰腺炎。1例行胰尾部假性囊肿切除及胰尾-空肠Roux-Y吻合术治愈,其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出院。8例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部X线、B超、CT检查对小儿急性胰腺炎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胰腺炎/诊断 胰腺炎/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蔡振兴 陈晓波 +6 位作者 严律南 李波 曾勇 文天夫 徐明清 王文涛 杨家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活体肝移植受体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活体肝移植病例资料。备选危险因素:(1)供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2)受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目的分析活体肝移植受体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活体肝移植病例资料。备选危险因素:(1)供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2)受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肾功能不全、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低钠血症、低钾血症;(3)移植物因素,包括移植物冷缺血时间、移植物与受体体质量比(GRWR);(4)受体手术因素:总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输血小板和无肝期≥100 min。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IPGF的潜在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受体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MELD评分≥20分、血清总胆红素升高(>68.4μmol/L)、低钠血症(<135 mmol/L)、低钾血症(<3.5 mmol/L)和无肝期≥100 min是IPGF的潜在危因素(均为P<0.05),其中受体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为活体肝移植发生IPG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 潜在危险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卵巢畸胎瘤合并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漏诊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刚 孙志为 +1 位作者 朱宇 徐安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51-,共1页
关键词 畸胎瘤 急性阑尾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ptin基因沉默对胆囊癌GBC-SD和OCUG细胞系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石万红 邹雷 +5 位作者 康强 王峻峰 白建华 晋云 张杰 张小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0-1057,共8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源自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瘦素(leptin)在癌变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体外实验观察leptin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OCUG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胆囊癌GBC-SD...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源自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瘦素(leptin)在癌变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体外实验观察leptin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OCUG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胆囊癌GBC-SD和OCUG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靶向沉默胆囊癌GBC-SD和OCUG细胞的leptin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转染效率,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胆囊癌GBC-SD和OCUG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siRNA干扰后胆囊癌GBC-SD和OCUG细胞的leptin蛋白水平,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GBC-SD和OCUG细胞的leptin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利用siRNA靶向沉默leptin后GBC-SD和OCUG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t=26.614,P<0.01;t=19.338,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利用siRNA靶向沉默leptin后GBC-SD和OCUG细胞的迁移能力也下降(t=7.185,P=0.002;t=8.889,P=0.003)。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干扰后GBC-SD和OCUG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t=10.183,P=0.001;t=9.697,P=0.001)。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干扰后GBC-SD和OCUG细胞的leptin蛋白表达下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靶向沉默GBC-SD细胞后leptin和p-AKT蛋白表达下调(t=26.463,P<0.01;t=13.904,P<0.01),靶向沉默OCUG细胞后leptin和p-AKT蛋白表达也下调(t=21.335,P<0.01;t=17.914,P<0.01)。结论:下调GBC-SD和OCUG细胞的leptin表达可抑制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并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胆囊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Leptin有望成为胆囊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瘦素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