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燕 苗云波 +3 位作者 周燕 李平仙 杨彩芬 张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4-875,共2页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改善情况。方法 14例安装双腔起搏器后出现或加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在原有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改善情况。方法 14例安装双腔起搏器后出现或加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在原有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测量升级前及升级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QRS波时限、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等。结果与升级前比较,患者升级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明显升高,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心室功能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性 每搏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与脉压及血压水平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沐 麦垚 李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脉压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阮丽波 陈军 师红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03-260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 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 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阳性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危险APE组H-FABP阳性率不同,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需用生强心药物维持、低血压、溶栓治疗及住院死亡率)的比例不同(P<0.01);(2)H-FABP阳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HFABP阳性与不良事件明显相关。结论:H-FABP对急性肺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不良事件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卫 全胜麒 +1 位作者 欧阳红梅 宋敦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4,19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 6 2 p测定 38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和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 6 2 p测定 38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和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 140 ) ,并随机选择 3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的GMP - 140阳性率与对照组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GMP - 140含量增高 ,抗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140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老年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加自动复律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燕 苗云波 +2 位作者 周燕 李平仙 张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320,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上,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的广泛应用,CHF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上,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的广泛应用,CHF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药物治疗,仍不能阻止心力衰竭的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复律治疗 疗效观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难治性 同步 心脏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温建平 金有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82-1683,共2页
近年来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癌在逐年增多,而甲状腺癌起病隐匿,无特殊表现,极易忽视。我们对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术前经... 近年来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癌在逐年增多,而甲状腺癌起病隐匿,无特殊表现,极易忽视。我们对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术前经超声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病理证实;因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共58例,其中单纯性癌32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合并甲状腺腺瘤12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4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22~74岁,平均4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 误诊分析 结节性甲状腺肿 术后病理诊断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腺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卒中的风险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卫媛 钱希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进展为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14例,根据7d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8例和非脑梗死组86例。同时采用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3例(6~7分),中危组69例(4~5分)...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进展为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14例,根据7d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8例和非脑梗死组86例。同时采用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3例(6~7分),中危组69例(4~5分),低危组32例(0~3分),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ABCD2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是3.1%、28.9%、5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糖尿病 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 心房颤动 高血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粉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全胜麟 屈晓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23-4425,共3页
目的:了解黄芪多糖粉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抗感染、氧疗、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黄芪多糖粉针剂25... 目的:了解黄芪多糖粉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抗感染、氧疗、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黄芪多糖粉针剂250mg静脉滴注14d。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及14d试验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8.06%(P<0.05);免疫功能测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比,CD3+、CD4+、CD4+/CD8+、IgA明显升高(P<0.05),而CD8+、IgG、IgM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用黄芪多糖粉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病 慢性阻塞性 免疫功能 黄芪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滢 马玉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7-537,共1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浆hs-CRP和血液指标。结...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浆hs-CRP和血液指标。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hs-CRP和全血低切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随着复发频率的降低血浆hs-CRP水平逐渐降低。结论血浆hs-CRP水平与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心房颤动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重度肺动脉高压126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燕 李平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6-207,共2页
肺动脉高压(PAH)是心、肺及肺血管病引起,可为原发PAH,也可为其他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多种疾病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增高和(或)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静脉压增高的一种l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严重的、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进展性肺... 肺动脉高压(PAH)是心、肺及肺血管病引起,可为原发PAH,也可为其他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多种疾病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增高和(或)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静脉压增高的一种l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严重的、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进展性肺循环病症,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最后右心衰竭、全心衰竭,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病理生理综合征 床体 老年 血流量增加 肺血管阻力 肺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1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麦垚 刘湘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SSC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评价急性肺栓塞对家兔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丽波 李树清 金会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建立家兔急性肺栓塞(APE)模型,应用64排心电门控CT评价APE对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7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通过自体血栓注入法复制APE模型,分别于APE前及APE后2 h、4 h、8 h行64排双源心电门控CT肺动脉造影(CTPA),... 目的:建立家兔急性肺栓塞(APE)模型,应用64排心电门控CT评价APE对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7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通过自体血栓注入法复制APE模型,分别于APE前及APE后2 h、4 h、8 h行64排双源心电门控CT肺动脉造影(CTPA),通过CT图像重建,应用Volume及View软件计算出APE前后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R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RVEDV)、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RVESD)及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RVEDD),CT图像寻找肺动脉血栓并与解剖观察对比分析。结果:APE后2 h、4 h及8 h各时点RVEDV、RVESV、RVEDD及RVESD明显增加(P<0.01),LVEDV及LVEDD明显减少(P<0.05),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和RVSV)减少(P<0.05)。64排CT肺动脉成像显示较大的肺动脉血栓表现为偏心充盈缺损,而较小的动脉血栓为肺动脉分支缺损;与解剖比较,发现较大动脉血栓的准确率达100%。结论:家兔APE后右心室明显扩大,左、右心功能均受损,2 h后维持相对稳定。64排双源心电门控CT扫描对于判断APE后心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计算机断层成像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永生 杨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二甲基苯并蒽 (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癌后DNA含量的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金黄地鼠 60只 ,随机分成 6组 ,1~ 5组用 0 .5 %DMBA涂擦双侧颊囊 ,分别于 6周、8周、1 0周、1 2周、1 6周处死动物 ;正常对照组 1 6周处死。... 目的 :探讨二甲基苯并蒽 (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癌后DNA含量的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金黄地鼠 60只 ,随机分成 6组 ,1~ 5组用 0 .5 %DMBA涂擦双侧颊囊 ,分别于 6周、8周、1 0周、1 2周、1 6周处死动物 ;正常对照组 1 6周处死。切取颊囊标本每份标本分成两份 ,一份行组织学观察 ;另一份则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测定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结果 :正常粘膜和单纯增生组细胞DNA均为二倍体 (diploid ) ,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有 1 6 .7% (2 / 1 2 )异倍体出现 ;重度不典型增生则有 33 .3 % (3/ 9)异倍体出现 ;原位癌有 54 .1 % (6/ 1 1 )异倍体出现 ;侵袭癌有 78.57% (1 1 / 1 4 )异倍体出现 ,且随颊粘膜病变加重 ,DI值及S期增殖率随之升高 ,重度不典型增生组S期细胞增殖率为最高 ,占 39.31 %。结论 :DNA异倍体的出现是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志。S期细胞增殖率为恶性肿瘤增殖的指标 ,有利于对口腔癌的准确诊断 ,从而为临床口腔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BA 诱发 金黄地鼠 颊囊癌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失眠症的中医辨证施护 被引量:1
14
作者 陕海丽 孟聿 +3 位作者 李丽 林红兰 吴敏 公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失眠症 辨证施护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侵犯肠道及肝脏的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
15
作者 黄红 万田谟 +1 位作者 陈村龙 陈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81-1382,F0003,共3页
肠道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结外侵犯肠道的病例很少见,而受侵部位同时为肠道及肝脏的病例罕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小肠及回盲部多发不规则溃疡,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行回盲部溃疡及肝穿活检后病理确诊。通过对... 肠道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结外侵犯肠道的病例很少见,而受侵部位同时为肠道及肝脏的病例罕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小肠及回盲部多发不规则溃疡,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行回盲部溃疡及肝穿活检后病理确诊。通过对该病例报道,可以提高对发生于罕见部位的PTCL-U的认识,确诊主要依靠病理。PTCL-U侵袭性高,预后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肝脏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G1238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李卫媛 邹云莲 +3 位作者 张黎 尹晓明 周英 丁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0-1462,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G1238C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法研究102例脑梗死患者及84例健康对照的VCAM-1 G1238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中VCAM-1 G1238C多态...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G1238C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法研究102例脑梗死患者及84例健康对照的VCAM-1 G1238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中VCAM-1 G1238C多态位点均为G等位基因,GG基因型,未发现C等位基因及其他基因型存在。结论:VCAM-1 G1238C多态性与脑梗死无显著相关,说明VCAM-1 G1238C多态性可能不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老年起搏治疗人群的病因、疗效、安全性及方法学研究
17
作者 杨天睿 郭涛 苗云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2-1513,共2页
目的:分析老老年人群接受起搏治疗的病因、疗效和安全性,为改进方法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56例患者资料,分组比较其病因、疗效、安全性及方法学差异,分析老老年起搏患者的特殊规律。结果:≤80岁组冠心病少于>80岁组(P=0.014),... 目的:分析老老年人群接受起搏治疗的病因、疗效和安全性,为改进方法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56例患者资料,分组比较其病因、疗效、安全性及方法学差异,分析老老年起搏患者的特殊规律。结果:≤80岁组冠心病少于>80岁组(P=0.014),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低于>80岁组(P<0.001)。其他常见基础疾病类型、心律失常类型、术后死亡率(P=0.201)未见组间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起搏治疗后均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再入院率较低,P=0.020;因心律失常或心衰再住院率较低,P=0.045。起搏手术成功率(P=0.217)、平均手术时间(P=0.115)、总并发症率(P=0.906)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术中静脉穿刺平均次数>80岁组[(2.00±2.00)次]多于≤80岁组[(1.00±1.00次],P=0.001。结论:(1)老老年起搏人群的基础疾病以冠心病最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主要心律失常,最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2)心脏起搏依然是救治老年人严重心律失常最高效、速效、长效的首选方法。(3)老老年患者接受起搏治疗的手术难度、静脉穿刺次数、再入院率均较其他人群增加。(4)只要优化手术操作和后期随访,及时发现和纠正相关并发症,老老年患者接受起搏治疗仍安全可行。(5)起搏器植入方法和术后随访方法与其他人群并无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老老年人群 疗效 安全性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红 李燕 +5 位作者 周燕 陈丽仙 张静 叶海琼 洪熙 孟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清晨血压水平分为晨峰增高组58例和非晨峰增高组142例。分析2组患者ACE基因I/D、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和血浆RAAS参数的差异。结果 2组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20,P=0.000;χ^2=42.040,P=0.000)。2组CYP11B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878;χ^2=0.198,P=0.656)。晨峰增高组DD+TC、DD+TT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3.5%,12.1%vs 2.1%,P<0.01);晨峰增高组II+TT、II+TC基因型比例明显低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vs 29.6%,P<0.05;5.2%vs 22.5%,P<0.01)。晨峰增高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CC、DD+TC、DD+TT、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为血压晨峰的重要影响因素(OR=8.084,95%CI:1.261~51.832,P=0.027;OR=14.459,95%CI:3.804~54.964,P=0.000;OR=9.753,95%CI:2.255~42.181,P=0.002;OR=1.816,95%CI:1.258~2.620,P=0.001;OR=0.634,95%CI:0.437~0.921,P=0.017)。结论 ACE基因DD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是血压晨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色素P450 CYP11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