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金属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研究
1
作者 赵桂英 张佑铭 +3 位作者 张洋 孙骏 张娟 王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51,共5页
云南省作为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大省,锡、铜、铅锌等储量居全国前列,金属矿山开采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重金属污染引发土壤和水源退化,粉尘与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如何协调开采与环保成为区域... 云南省作为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大省,锡、铜、铅锌等储量居全国前列,金属矿山开采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重金属污染引发土壤和水源退化,粉尘与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如何协调开采与环保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挑战。本文旨在系统分析云南省金属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追溯污染根源,借鉴国内外先进开采与生态修复经验,结合云南省地质条件提出适配的生产技术与环保策略。通过分析梳理云南省金属矿山开采现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差异化影响;对比国内外技术实践,归纳可移植的环保技术路径,从技术升级、监管优化、政策激励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金属矿山环境问题源于技术工艺落后、环保意识薄弱及监管体系漏洞。建议推广充填采矿、溶浸采矿等技术,强化企业环保责任制度,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并通过税收优惠与生态补偿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矿山开采 环境污染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典型地质高背景区旱稻安全生产的土壤镉环境基准研究
2
作者 毛娟 唐伟 +5 位作者 王东哲 宋静 于泓 李敏敏 魏恒 骆永明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7-1587,共11页
地质高背景是云南省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制定云南典型地质高背景区保护旱稻安全生产的土壤镉(Cd)环境基准值,该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碳酸盐岩地质高背景区农田为研究区域,旱稻为供试作物,采集具有一定pH和Cd含量梯度... 地质高背景是云南省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制定云南典型地质高背景区保护旱稻安全生产的土壤镉(Cd)环境基准值,该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碳酸盐岩地质高背景区农田为研究区域,旱稻为供试作物,采集具有一定pH和Cd含量梯度的自然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并同步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建立了基于土壤总Cd、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 technique,DGT)和化学提取态Cd在土壤-旱稻体系中的迁移预测模型,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反推得到保护旱稻安全生产的土壤Cd环境基准值,最终通过野外土壤-旱稻成对数据对基准值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土壤总Cd和化学提取态Cd,DGT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对旱稻籽粒Cd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模型拟合优度R^(2)=0.91);结合土壤pH后,基于土壤总Cd、硝酸提取态Cd(HNO_(3)-Cd)及BCR连续提取法第一步提取态Cd(F1-Cd)均能较好地预测旱稻籽粒Cd含量,拟合优度R^(2)分别为0.75、0.72和0.75。当土壤pH分别为5.0、5.5、6.0、6.5、7.0和7.5时,保护旱稻安全生产的总Cd基准值分别为1.12、1.70、2.58、3.92、5.96和9.06 mg/kg,对应的HNO_(3)-Cd基准值分别为0.26、0.45、0.79、1.38、2.42和4.23 mg/kg,随土壤pH增加,保护旱稻安全生产的土壤总Cd和HNO_(3)-Cd基准值均呈幂函数上升。通过野外成对样品进行验证,现行土壤总Cd风险筛选值对研究区域旱稻种植较为保守(保守率为82.8%)。研究显示,基于土壤总Cd及HNO_(3)-Cd推导的基准值能够较好地保护当地旱稻安全生产,可为地质高背景区农用地安全利用提供参考。受限于样本数量,未来仍需对基准值的适用性开展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土壤 镉(CD) 旱稻 土壤环境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碳市场扩围下的电解铝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远翔 刘奕伶 +1 位作者 李润 瞿广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71,共10页
电解铝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其碳达峰和深度降碳任务意义重大。在全国碳市场即将纳入电解铝行业的背景下,基于分析电解铝生产排放特征,梳理国际国内电解铝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配额分配方法,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当下面临的电力碳排... 电解铝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其碳达峰和深度降碳任务意义重大。在全国碳市场即将纳入电解铝行业的背景下,基于分析电解铝生产排放特征,梳理国际国内电解铝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配额分配方法,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当下面临的电力碳排放重复计算、绿电优势未体现、电力供给能力不足、产品出口受“碳关税”影响等挑战。未来,尚需从政策制度、市场机制、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发力,深化电解铝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锻造新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铝 全国碳市场 碳核算 碳配额 可再生能源电力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云南省境内)水环境承载能力测算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万宾 管堂珍 +4 位作者 梁启斌 张星梓 刘岳雄 李森 刘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5,共8页
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赤水河流域(云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SWAT模型对河流径流特征进行了模拟,结合污染源调查与核算,进行了研究区域的水环境承载能力测算,旨在为流域生态... 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赤水河流域(云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SWAT模型对河流径流特征进行了模拟,结合污染源调查与核算,进行了研究区域的水环境承载能力测算,旨在为流域生态补偿方案制定、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落地提供基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赤水河干流和重要支流扎西河、倒流河、铜车河、双河多年地表平均径流量依次为7.00亿、1.58亿、2.97亿、2.00亿、0.21亿m^(3)左右,河流径流量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②2017年,研究区域COD、NH_(3)-N、TP入河总量分别为5330.89,500.46,102.52 t,城镇生活源污染为主要污染来源。③研究区域COD、NH_(3)-N、TP的允许排放总量为26328.99,1834.38,402.09 t/a,剩余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3833.98,696.59,129.46 t/a,重要支流扎西河已基本无水环境剩余容量,水环境承载状态为已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能力 SWAT模型 水环境质量 赤水河流域(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研究:以杞麓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管堂珍 张星梓 +3 位作者 王万宾 刘岳雄 戴谨微 刘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0-229,共10页
文章以杞麓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环境功能分区基础上,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对流域实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提出了强化底线管控、实施流域生态环境准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控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等4方面的空间管控对策,以期为... 文章以杞麓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环境功能分区基础上,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对流域实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提出了强化底线管控、实施流域生态环境准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控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等4方面的空间管控对策,以期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划分了自然生态保留区、生态功能保育区、农业安全保障区、聚居发展维护区等4类环境功能一级区,4类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18.62%、32.73%、37.40%、11.25%。(2)结合流域"一湖、一环、两屏、五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划定64.82 km^2的生态保护红线,并明确到2030年,流域生态空间面积增加至187.85 km^2。(3)定量流域化肥施用量与蔬菜播种面积规模,2020年,3类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38422.81 t,蔬菜种植面积不得超过10021.12 hm^2,并均保持逐年降低趋势。(4)流域农业空间应逐年减少,2030年较2020年减少11.14 km^2,城镇空间也应呈轻微减少趋势。(5)为保证流域可持续发展,2030年流域总人口、GDP需分别控制在29.95万人、252.00亿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生态环境准入 国土空间优化 杞麓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被引量:38
6
作者 杨枫 许秋瑾 +4 位作者 宋永会 周兴玄 刘旭隆 严长安 黄立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3-643,共11页
为总结滇池治理成效并系统分析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调研等方法梳理了滇池水质演变过程及治理与管理措施。将滇池的治理分为4个阶段:1)探索治滇阶段(1988—1995年),针对滇池水质显著下降问题,初步探索治滇的方式方法;2... 为总结滇池治理成效并系统分析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调研等方法梳理了滇池水质演变过程及治理与管理措施。将滇池的治理分为4个阶段:1)探索治滇阶段(1988—1995年),针对滇池水质显著下降问题,初步探索治滇的方式方法;2)工程治滇阶段(1996—2006年),针对污水排放量、工农业发展取水量增多的情况,采取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导的工程治理模式;3)系统治滇阶段(2007—2015年),2007年滇池被列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中央和地方协同治理,科学提出了以“六大工程”为主线的综合治污思路,以水专项科技成果为支撑,推动流域水体污染系统治理;4)精准治滇阶段(2016年至今),形成了“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新思路,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科技攻关与成果应用,滇池水质显著提升。针对当前滇池水生态环境问题仍较严峻,存在水资源匮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重、水生态受损等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滇池治理应遵循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思路,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与管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流域水体置换,恢复和维护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水生态环境 治理历程 污染成因 成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温小韵 童雄 +4 位作者 尚江涛 车远 陈柯臻 谢贤 范培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3-969,共17页
磷石膏基胶凝材料是由磷石膏、辅助胶凝材料、外加剂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硬化体,在建筑、道路、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依据国内外现有的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磷石膏基胶凝... 磷石膏基胶凝材料是由磷石膏、辅助胶凝材料、外加剂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硬化体,在建筑、道路、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依据国内外现有的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反应机理及应用进展,总结了磷石膏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磷石膏的类型、杂质、掺量、粒径、辅助掺合料及外加剂等。最后,对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探索新型高效除杂工艺的同时,应发展复合型和功能型高强磷石膏基胶凝材料,并协同其他固废降低材料浸出毒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胶凝材料 水化机理 工程应用 外加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志诚 任正涛 +2 位作者 曾熙雯 段禾祥 吴学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基于《云南省各州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年)》,通过大量收集和整理科考资料、公民科学数据,结合一定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为框架,形成了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补充名录,对... 基于《云南省各州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年)》,通过大量收集和整理科考资料、公民科学数据,结合一定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为框架,形成了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补充名录,对新的名录采用属–科(G–F)多样性指数计算各州市保护物种多样性,并对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动物种类、各州市分布情况及分布格局等进行系统剖析。结果表明:补充后云南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403种,较2021年名录(385种)增加18种(4.68%)。云南省的G–F多样性指数为0.90,各州市平均值为(0.78±0.05),最高为怒江州(0.90),最低是曲靖市(0.56)。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相似性形成6个区域,且物种多样性分布在经纬度上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本研究可为云南省及各州(市)、县(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更新及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陆生野生动物 分布格局 多样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万宾 李森 +4 位作者 张星梓 陈异晖 管堂珍 刘岳雄 刘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9-236,共8页
文章以云南省129个县域行政区为研究目标,系统评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建设用地、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空间分布差异,以期为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承载率为17.54%,承载率总体较... 文章以云南省129个县域行政区为研究目标,系统评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建设用地、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空间分布差异,以期为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承载率为17.54%,承载率总体较低。但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昆明盘龙区、五华区等地区呈"超载"的状态。(2)云南省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合计为25870.58 km^(2),占国土面积的5.52%,现状建设开发强度为26.37%,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较小,开发强度总体较弱。但鲁甸县、绿春县、凤庆县等县域处于"超载"的状态,红河县、师宗县、彝良县等县域承载率处于0.9~1之间,呈"临界超载"状态。(3)云南省COD、TN、TP水环境容量合计分别为464.56、22.86、4.57万t,水环境承载率分别为7.04%、25.65%、10.08%,总体水环境承载率较低。但昆明、曲靖及玉溪等滇中城市部分县域水环境承载率>1,呈"超载"状态,宣威、水富、陆良县承载率处于0.9~1之间,呈"临界超载"状态。(4)基于适宜建设用地核算的云南省SO_(2)、NO_(x)、PM_(10)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272.15、183.53、247.95万t/a,承载率分别为13.39%、10.90%、8.74%,县域大气环境均呈现"未超载"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县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麓湖流域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万宾 管堂珍 +4 位作者 梁启斌 张星梓 刘岳雄 李森 刘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36-1442,共7页
以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中的杞麓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抽样与贝叶斯统计方法对流域典型污染因子COD、TN、TP输出系数及综合降解系数进行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流域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流域... 以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中的杞麓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抽样与贝叶斯统计方法对流域典型污染因子COD、TN、TP输出系数及综合降解系数进行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流域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流域主要河流COD、TN、TP入河量分别为1604.59、622.08、34.34 t/a,入湖量分别为1566.12、617.23、34.02 t/a,河流的污染物降解能力较弱。流域农业面源COD、TN、TP入河量分别占总入河量的73.83%、81.20%、70.65%。(2)流域入湖河流COD、TN、TP水环境容量为1799.83、88.16、17.59 t/a,2020年COD、TN、TP需分别削减33.07、533.92、16.75 t,流域入湖河流水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载。杞麓湖湖体的COD、TN、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6318.88、727.32、114.92 t/a,湖体2020年TN需削减16.3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污染负荷 水环境容量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杞麓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卓韵 潘晓赋 +5 位作者 罗旭 孔德平 吴松 刘淑伟 褚荣波 王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9,共11页
2020年1—12月,在杞麓湖选取了6个标准样点,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关键理化因子的时相变化,结合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分析杞麓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该湖浮游植物群落周年演替的动力因... 2020年1—12月,在杞麓湖选取了6个标准样点,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关键理化因子的时相变化,结合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分析杞麓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该湖浮游植物群落周年演替的动力因素。结果表明:杞麓湖属于高氮低磷的富营养化水体,其关键理化因子有明显的时相变化;参考近1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以丝状蓝藻占主导地位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相对丰度和相对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并且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演替,夏季(6—8月份)稳定性较低,处于蓝藻爆发阶段。优势物种的时相分布可分为水华束丝藻主导时期和阿氏浮丝藻主导时期,浮游植物受关键理化因子和浮游动物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湖 浮游植物 理化因子 RDA分析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在岩溶地区赤水河上游流域的污染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万宾 赵洋毅 +4 位作者 管堂珍 陈冬妮 贾海锋 张星梓 余艳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为典型的山区型岩溶性地貌。文章利用SWAT模型,系统全面地验证其对径流量、污染物(TN、NH3-N、TP)负荷的模拟性能,分析流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验证其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SWAT... 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为典型的山区型岩溶性地貌。文章利用SWAT模型,系统全面地验证其对径流量、污染物(TN、NH3-N、TP)负荷的模拟性能,分析流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验证其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赤水河流域上游的日径流量及氮磷日负荷量,验证期径流量、TN、NH3-N、TP的模拟性能指标R2分别为0.97、0.95、0.68、0.59。(2)赤水河流域上游水文循环途径主要为降雨-下渗-地下水-河流补给,氮污染物主要通过地下水完成迁移转化,磷污染物主要受地表径流迁移驱动。该研究能为地区决策管理部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创建美丽河流提供基础支撑,也能为SWAT模型在其他岩溶地区的应用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面源污染特征 岩溶地区 赤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镉释放动力学及辣椒安全阈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东哲 宋静 +4 位作者 黄贝童 于泓 李敏敏 和丽萍 骆永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06-2515,共10页
为探究西南典型碳酸盐岩地质高背景区农田土壤镉(Cd)的释放动力学特征以及保护辣椒安全生产的土壤Cd阈值,通过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 technique,DGT)和DIFS模型(DGT induced fluxes in soils and sediment... 为探究西南典型碳酸盐岩地质高背景区农田土壤镉(Cd)的释放动力学特征以及保护辣椒安全生产的土壤Cd阈值,通过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 technique,DGT)和DIFS模型(DGT induced fluxes in soils and sediments model)获取土壤Cd释放动力学参数,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建立了基于土壤总Cd和有效态Cd与辣椒Cd含量的关系,并推导出保护辣椒安全生产的土壤总Cd和有效态Cd阈值。结果表明:土壤Cd从固相向液相释放的能力处于中等到高的水平(R值范围为0.42~0.98),较低的土壤pH有利于Cd的长期持续释放。DGT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对辣椒Cd的预测效果最佳(模型拟合优度=0.86),土壤总Cd、0.43 mol·L^(-1)HNO_(3)提取态Cd(HNO_(3)-Cd)和BCR连续提取法第一步提取态Cd(F1-Cd)结合土壤pH能够与辣椒Cd含量建立较好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均高于0.80。0.43 mol·L^(-1)HNO_(3)提取法具有简单快捷、便于检测的优点,其与土壤pH结合可作为研究区碳酸盐岩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有效态Cd的可靠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基于总Cd和HNO_(3)-Cd推导的土壤Cd安全阈值能够较好地保护当地辣椒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土壤 释放动力学 辣椒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铜矿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牧青 和丽萍 +2 位作者 曾沛艺 和淑娟 杨涛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68-72,77,共6页
以云南某铜矿区的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并对重金属沿程迁移规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河道底泥存在Cd、As、Pb、Zn、Cu超标,平均值分别为30.19、45... 以云南某铜矿区的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并对重金属沿程迁移规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河道底泥存在Cd、As、Pb、Zn、Cu超标,平均值分别为30.19、45.59、941.57、1128.22、178.67 mg/kg,含量平均值均明显超过背景值,Cd超标最为严重;底泥中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I_(geo))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Zn>As>Hg>Pb>Cr>Ni,Cd的I_(geo)平均值达6.58,9个采样点位地累积指数评价均为重度污染以上,严重污染点位占比为88.89%;底泥中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Zn>As>Cu>Cr>Hg>Ni,Cd单因子污染指数为50.31,9个采样点位评价结果均为重度污染;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_(r)^(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Cu>Zn>Ni>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9550.89,Cd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贡献达到93.88%;河道底泥中8种重金属在置信度为0.05或0.01时相互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重金属Cd、Cu、Zn、Pb、As、Hg含量与沿程向下游迁移的距离存在较好的指数拟合规律,总体呈现重金属含量随迁移距离增加而下降且下降程度逐渐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区 河道底泥 重金属 污染评价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博奇 段禾祥 +3 位作者 李璐 刘彦枫 李林霞 欧光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以哀牢山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了较高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南区域最高,中... 以哀牢山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了较高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南区域最高,中部次之,西北区域最低;2000—2020年,总水源涵养量下降了30%,降水减少是影响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林地是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能力在各生态系统中占比最高,约占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2/3。2000—2020年,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主要以一般等级和中等等级为主导,其中中等等级面积显著降低,一般等级面积显著增加。掌握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异特征,为科学评估区域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优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水量平衡 重要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高黎贡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靖 段禾祥 +4 位作者 宋福强 王珺 任正涛 姜志诚 陈异晖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
为揭示高黎贡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以高黎贡山区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选取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格网尺度开展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 为揭示高黎贡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以高黎贡山区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选取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格网尺度开展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森林为主,占45%以上,2000—2020年景观平均生态风险下降19.60%,呈现“以低、较低生态风险分布为主,森林分布为低风险主导因素”的特点。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现以“东北、西南”为中心的低风险聚集区和以“西北、东南”为中心的高风险聚集区交叉分布的空间格局,风险质心表现为低等级“北进”和中高等级“南退”的迁移特点。研究时域内景观生态风险以低-低聚集区为主,占显著变化区域面积的56%以上,出现局部风险急剧变化的可能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高黎贡山区域景观格局优化、生态风险防范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生态系统 生态风险 格网化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矿区周边重金属镉低积累、高产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牧青 和丽萍 +3 位作者 魏恒 曾沛艺 和淑娟 唐嫚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7-9,共3页
以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农田土壤pH为碱性、重金属Cd污染土壤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中重金属Cd含量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个玉米品种产量间存在差异性,金秋玉35、五谷3861、胜玉8号、罗单299... 以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农田土壤pH为碱性、重金属Cd污染土壤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中重金属Cd含量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个玉米品种产量间存在差异性,金秋玉35、五谷3861、胜玉8号、罗单299、垦玉1505、会玉336产量较高,优先推荐种植;20个玉米品种对重金属Cd累积性差异较大,康农20和康农玉007这2个玉米品种籽粒中Cd含量超过标准限值,其余18个品种均未超标,五谷3861、会玉336、诚信5号3个品种对重金属Cd累积性最低;综合玉米产量及重金属Cd的累积性,金秋玉3、五谷3861、会玉336建议在当地优先推广种植,具有高产及Cd低积累特性,能有效保障当地农用地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积累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识别——以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海锋 马小波 +3 位作者 王万宾 刘岳雄 罗怀秀 李森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识别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PP定量指标法和GIS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 【目的】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识别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PP定量指标法和GIS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生态空间范围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结果】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总体一般,极重要区和重要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1%;生态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和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05%。依据管控策略,可将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分别占研究区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的2.05%、94.98%和2.97%,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07%、49.57%和1.55%。【结论】通过识别研究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空间,确定生态修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科学思路,能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生态敏感性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尾矿库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蓉 马海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4-233,共10页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的重要设施,对矿山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满足尾矿库环境监管的要求,通过对谷歌地图卫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尾矿库周边居民区、农田、水体等信息,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尾矿库周边的高程信息,通过哨兵...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的重要设施,对矿山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满足尾矿库环境监管的要求,通过对谷歌地图卫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尾矿库周边居民区、农田、水体等信息,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尾矿库周边的高程信息,通过哨兵2号多光谱影像并结合实验室分析检测结果确定尾矿的主要组成成分。运用多种遥感数据源可以较好地获取尾矿库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信息,以此为依据分析尾矿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尾矿库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调查 遥感 哨兵2号 环境影响分析 治理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垃圾渗滤液的电絮凝处理效果
20
作者 常蓉 赵扬 +2 位作者 张辰 周小刚 王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5-1404,共10页
通过研究不同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的单电极电絮凝体系在120 min内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基于BBD响应曲面法探究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的单独及相互作用,从优化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与电絮凝体系能耗角度分析电絮... 通过研究不同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的单电极电絮凝体系在120 min内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基于BBD响应曲面法探究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的单独及相互作用,从优化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与电絮凝体系能耗角度分析电絮凝构建策略。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3个单一因素与COD、NH_(3)-N去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电流密度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与极板间距呈负相关,3个因素两两交互对COD、NH_(3)-N的去除影响不显著。在极板间距5.5 cm、电流密度80 mA·cm^(-2)、反应时间120 min的运行条件下目标污染物去除率最大,COD为87%,NH_(3)-N为86.5%。从安全、经济、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在长时间、低电流密度和短时间、高电流密度这2个电絮凝构建体系下可实现污染物高效净化及电解池体系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垃圾渗滤液 响应曲面法 去除率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