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林木真菌病害研究(Ⅵ)
1
作者 张中义 张宏 +2 位作者 马木兰 王英祥 何永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0-262,共3页
报道云南林木真菌病害 1 9种 ,其中 :国内新记录 3种 ,省内新记录 3种 ,省已知种新分布 3种。前者有简要描述 ,后者列名录 ,供植保和植检工作参考。
关键词 林木真菌 病害 鉴定 新记录 新分布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林木真菌病害研究(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宏 张中义 刘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0-92,共3页
报道了云南林木真菌病害23种,其中:国内新记录4种,云南省内新记录11种,云南省内已知种新分布8种.前者有描述,其余以名录列后,拟供植保和植检工作参考.
关键词 林木 真菌病害 鉴定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杨梅贮藏期真菌病害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宏 桂明英 +3 位作者 张陶 李晓玲 杨海艳 弓力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03-506,共4页
报道云南杨梅贮藏期真菌病害6种,它们是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托姆青霉(P.thomii),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i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均为杨梅贮... 报道云南杨梅贮藏期真菌病害6种,它们是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托姆青霉(P.thomii),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i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均为杨梅贮藏期新报道的病原真菌;标本采于石屏,菌种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霉变 杨梅 真菌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药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Ⅲ)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宏 王革 +2 位作者 马木兰 刘云龙 张中义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24-227,共4页
报道云南药用植物真菌病害 2 8种 ,其中 :国内新记录 2种 ,省内新记录 5种 ,省内已知种新分布或学名订正 2 1种 .前者有描述 。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真菌病害 病原菌鉴定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的桉树引种及遗传改良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德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11-17,共7页
桉树是云南引种利用较早的一类树种资源,已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为了今后更好地引种和发展桉树种质资源,加快其遗传改良进程,本文在概述了云南桉树引种及遗传改良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云南 桉树引种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龙不同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试验初报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剑英 朱仁刚 +2 位作者 刘永平 吴子欢 吴翕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云南省马龙县采用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和保山林场 3地部省合建的云南松母树林的种子营建子代林 ,以全省和当地商品种造林作对照 ,对 5年生的幼林进行早期观测分析表明 :云南松母树林具有较高的实际增益 ,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和保山... 在云南省马龙县采用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和保山林场 3地部省合建的云南松母树林的种子营建子代林 ,以全省和当地商品种造林作对照 ,对 5年生的幼林进行早期观测分析表明 :云南松母树林具有较高的实际增益 ,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和保山林场的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树高的实际增益分别为 49 85 % ,- 1 3 6 2 % ,1 1 35 % ,地径的实际增益分别为 46 0 1 % ,36 97% ,42 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母树林 子代林 地径 实际增益 白马河林场 古永林场 保山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河林场云南松天然林改建母树林效果初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德贤 朱仁刚 刘永平 《云南林业科技》 1998年第1期23-26,共4页
利用评选出的云南松优良林分改建母树林,是充分挖掘现有云南松优良种质资源,获取良种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对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改建母树林的技术措施和母树林的概况作了介绍,并对改建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改... 利用评选出的云南松优良林分改建母树林,是充分挖掘现有云南松优良种质资源,获取良种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对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改建母树林的技术措施和母树林的概况作了介绍,并对改建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改建后的母树林树干通直度为Ⅰ级的比率由69%提高到9699%,木质纹理扭率由1538%下降为60%,种子千粒重提高2g~3g,3年生子代林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392%。由此看出母树林改建效果良好;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对云南松群体选择改良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对其他一些松科树种群体选择和母树林改建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林 母树林 效果分析 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种子的正态分布曲线分级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基平 《云南林业科技》 1998年第3期37-41,共5页
云南有近千种林木种子用于绿化造林,而国家己制定出种子等级标准的仅115种,许多常用树种还未制定标准。林木种子分级方法较多,用于制定国家种子分级标准的方法有4种,均有缺欠。林木种子的数理统计正态分布曲线分级方法,是根据... 云南有近千种林木种子用于绿化造林,而国家己制定出种子等级标准的仅115种,许多常用树种还未制定标准。林木种子分级方法较多,用于制定国家种子分级标准的方法有4种,均有缺欠。林木种子的数理统计正态分布曲线分级方法,是根据生产、经营、使用者对林木种子质量要求,来确定各级比例,用求正态分布值公式u=(x-x)/s确定各级指标。此法有严谨的理论依据,数据可经检验,能增强人为控制种子质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子 正态分布曲线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良种经济效益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
9
作者 曾德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89年第2期28-33,共6页
林木良种,是实现造林良种化的必要物质基础,对于提高林地生产率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据我国一些林木的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良种的遗传增益,母树林一般为5%左右,种子园一般为10~20%,优良种源在40%以上,优良无性系则可高达1.6倍... 林木良种,是实现造林良种化的必要物质基础,对于提高林地生产率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据我国一些林木的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良种的遗传增益,母树林一般为5%左右,种子园一般为10~20%,优良种源在40%以上,优良无性系则可高达1.6倍;南京林业大学周勇先生对福建省几个主要杉木种子园所做的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每亩杉木种子园宏观经济效益(指采用良种造林后由林木增产效果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净现值为90202.28元,而其微观经济效益(指良种基地本身的效益)每亩种子园的净现值为-181.94元(不计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良种 良种基地 净现值 良种化 经济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生产 理论与实践 将来值 商品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种子的发芽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基平 保华 +2 位作者 张宏 谢丽珠 胡晓燕 《云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2-17,共6页
依据林木种子的生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 ,在通常采用的 6种发芽方法中 ,选择适合于种子特征 (形态、生理 )的发芽方法 ,经 10 0个树种、 30 0 0多个种批的发芽验证 ,总结了 4类种子的发芽要点、技术条件 ,给出了 10 0个树种发芽率的... 依据林木种子的生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 ,在通常采用的 6种发芽方法中 ,选择适合于种子特征 (形态、生理 )的发芽方法 ,经 10 0个树种、 30 0 0多个种批的发芽验证 ,总结了 4类种子的发芽要点、技术条件 ,给出了 10 0个树种发芽率的最高值 ,为绿化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子 分类 发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水衬比法测定小桐子种子生活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玉娟 杨群辉 +2 位作者 唐军荣 李基平 黄木清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4期129-132,共4页
通过研究,运用X射线摄影技术,经浸种、培养、干燥、射线摄影,在3 d内即可准确判断出小桐子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生活力.制作了射线判图的标准图片,确定了最佳判图条件是:25℃浸种24 h,25℃培养36 h,35℃干燥5 h;判图标准是:有生活力... 通过研究,运用X射线摄影技术,经浸种、培养、干燥、射线摄影,在3 d内即可准确判断出小桐子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生活力.制作了射线判图的标准图片,确定了最佳判图条件是:25℃浸种24 h,25℃培养36 h,35℃干燥5 h;判图标准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胚和胚乳之间界线模糊不清,胚隐约可见,胚乳较亮且亮度均匀.同时证明了小桐子生活力强弱与其本身干燥后失水量关系极大,发芽种子的平均失水量为13.6%,死亡种子的平均失水量是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X射线 水衬比 种子生活力 发芽率 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孢属一新种——素馨枝孢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芸 张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7-308,共2页
报道木犀科 (Oleaceae)上素馨枝孢新种Cladosporiumjasminisp .nov .附拉丁文描述及线条图 ,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MHYAU)。
关键词 枝孢属 素馨枝孢 木犀科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柱隔孢属分类研究小卵孢属一些标本命名的变动(Ⅱ)
13
作者 张宏 浦卫琼 +2 位作者 王英祥 王学英 张中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0-161,共2页
中国柱隔孢属分类研究小卵孢属一些标本命名的变动(Ⅱ)TaxonomyofRamulariainChinaⅦChngesofSomeSpecimesNomenclatureinOvularia(Ⅱ)张宏,浦卫琼,王英祥... 中国柱隔孢属分类研究小卵孢属一些标本命名的变动(Ⅱ)TaxonomyofRamulariainChinaⅦChngesofSomeSpecimesNomenclatureinOvularia(Ⅱ)张宏,浦卫琼,王英祥,王学英,张中义(云南省林木种苗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柱隔孢属 分类 小卵孢属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江桉树种子园的直干桉结实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淡清 黄二忠 +3 位作者 郑行生 曾德贤 张必福 高永能 《云南林业科技》 1998年第2期10-17,共8页
直干桉在3年生时即有少数植株现蕾、开花,大量开花结实在5年以后。立地条件好,出现成熟叶、现蕾、开花结实早。直干桉从现蕾至果实成熟要占3个年头,约需2年时间。影响结实量的主要因素是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差异,并与林分密度、立... 直干桉在3年生时即有少数植株现蕾、开花,大量开花结实在5年以后。立地条件好,出现成熟叶、现蕾、开花结实早。直干桉从现蕾至果实成熟要占3个年头,约需2年时间。影响结实量的主要因素是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差异,并与林分密度、立地条件、管理措施等有关。结实量与胸径仅在005水平上相关,与其他生长性状的相关均未达到010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花有明显效果,为对照的25倍。本文还对提高种子产量及改善遗传品质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种子园 直干桉 开花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干桉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15
作者 李淡清 刘永平 +2 位作者 郑行生 朱仁刚 黄永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57,共6页
对直干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弯曲度和枝径比等 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特殊配合力 (SCA)、母本效应 (FEM)、父本效应 (MAL)和特殊正反交效应 (SRE)进行了分析 ,重点讨论了树高、胸径和材积 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这... 对直干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弯曲度和枝径比等 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特殊配合力 (SCA)、母本效应 (FEM)、父本效应 (MAL)和特殊正反交效应 (SRE)进行了分析 ,重点讨论了树高、胸径和材积 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这些性状主要受SRE和MAL的控制 ,GCA仅对树高和枝下高有较小的影响。有两个亲本数量性状的GCA值高 ,可用于建立种子园。直干桉自交衰退非常严重 ,有 8个组合的数量性状显著高于平均值。对直干桉进行遗传改良的最好途径是 :通过杂交育种 ,从中再选出优异个体进行无性繁殖 ,培育出优良无性系后应用于生产。若要以建立种子园来改良直干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干桉 双列交配 遗传效应 配合力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桉全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永平 李淡清 +4 位作者 范林元 曾德贤 吴子欢 黄永强 方正中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9-14,共6页
蓝桉全同胞家系两年两点的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树高、胸径在年度、地点、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材积在年度和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年度和地点间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 ,地点和组合间交互作用也达到显著水平 ,在优良杂交组合的... 蓝桉全同胞家系两年两点的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树高、胸径在年度、地点、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材积在年度和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年度和地点间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 ,地点和组合间交互作用也达到显著水平 ,在优良杂交组合的推广中需要考虑组合的适应区域。树高、胸径、材积 3个性状遗传力在 0 2 0 5范围内 ,表明这 3个生长性状受弱度—中度遗传控制。将参试的杂交组合 ,根据树高表型值和遗传稳定性分成 4类 ,选出了二者表现皆优的部分组合作为优良家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桉 全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稳定性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巨桉引种试验课题组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46-154,共9页
在云南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进行巨桉多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巨桉在我省的北热带、南亚热带及中、北亚热带自然条件较好的试点均表现了良好的速生性,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一般分别高于2m 和2cm,最好的分别达4.36m 和5.54 cm,已达到或超过... 在云南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进行巨桉多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巨桉在我省的北热带、南亚热带及中、北亚热带自然条件较好的试点均表现了良好的速生性,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一般分别高于2m 和2cm,最好的分别达4.36m 和5.54 cm,已达到或超过当地现有桉类及原产地和国内其它引种省区的生长水平。本文分析研究了巨桉在我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适生范围、条件和生长发育特性,初步划分了我省六个巨桉适生区域类型,为巨桉在我省推广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引种 适应性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种子含水量与种子内含物质损耗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基平 钟淑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18-19,共2页
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的华山松种子是1987年10月下旬野马林场所采。种子初含水量为22.4%。分为三个布袋装置,每袋500克,放于室内,让其自然干燥。测定从1987年11月10日起至1988年3月7日止,历时118天。每天在同一时间内用1/100天平分... 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的华山松种子是1987年10月下旬野马林场所采。种子初含水量为22.4%。分为三个布袋装置,每袋500克,放于室内,让其自然干燥。测定从1987年11月10日起至1988年3月7日止,历时118天。每天在同一时间内用1/100天平分别称三个布袋样品的种子全重,用KSC—83型快速水分测定仪,经105℃烘干法定标后,测量三个样品的种子含水量,并记录。二、结果分析1.结果每一种样品得118对含水量及重量数据。因在室内袋装贮藏,1、2天内水分、重量变化不大。为便于分析,3天取一对数据,每一样品有38对数据用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种子含水量 野马林 水分测定仪 自然干燥 子初 烘干法 重量变化 重量损失 种子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根芽和施肥对麻栎容器苗培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明志 周榕 +1 位作者 秦向东 赵林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12,共4页
麻栎截根芽和施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可明显抑制主根伸长 ,减少穿袋率 37 83% ,增加侧根数 5 2 2 6% ;促进苗高生长和地下、地上生物量积累 ,提高苗木合格率 2 5 70 % .除主根长度外 。
关键词 截根芽 施肥 麻栎 容器苗 苗木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斯桉种源试验林的生物量及桉油测定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密斯桉引种及种源试验课题组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5-75,共11页
以发展云南桉树材用林和油料林为目的 ,于 1 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主要分布区的 7个种源 ,以蓝桉和直干桉作对照 ,在云南省的 5个试验点进行多点引种和种源适应性试验 .为确定云南适宜发展的史密斯桉种源 ,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源的... 以发展云南桉树材用林和油料林为目的 ,于 1 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主要分布区的 7个种源 ,以蓝桉和直干桉作对照 ,在云南省的 5个试验点进行多点引种和种源适应性试验 .为确定云南适宜发展的史密斯桉种源 ,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源的生物量、出油率及化学成分 .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在出油率、平均单株产油量、1 ,8-桉叶素含量等方面都优于直干桉和蓝桉 ,引种的 7个种源中 ,1 86 76 ,1 50 6 4,1 86 81 ,1 6 91 6等 4个种源较适合在云南发展材用林或用材、油料兼用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斯桉 种源试验 生物量 桉油测定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