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5岁回族儿童龋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丽 李玥晓 +3 位作者 周庆 拜娴 张石楠 刘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3-867,共5页
目的描述云南省5岁回族儿童的龋病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回族人口在云南省东西部地区的分布比例随机抽取5岁儿童。由两名通过标准一致性检验的口腔医生,使用乳牙龋失补数(... 目的描述云南省5岁回族儿童的龋病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回族人口在云南省东西部地区的分布比例随机抽取5岁儿童。由两名通过标准一致性检验的口腔医生,使用乳牙龋失补数(DMFT)及可视菌斑指数(VPI)评估儿童龋病及口腔卫生状况。采用SPSS 25.0进行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Stata 15.1构建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INB)探索相关因素与龋病状况的关系。结果402名5岁回族儿童纳入此次调查,患龋率为69.90%,龋均为3.67±4.00,VPI均数为63.67%。24个月后才开始刷牙、一年内有牙科就诊经历、每天吃糖不少于一次及家庭月收入较低的儿童更容易患龋(P<0.05)。结论云南省5岁回族儿童有较高的患龋率。儿童的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儿童的龋病状况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危险因素 回族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三磨牙意外移位至咽旁间隙1例
3
作者 李世勇 黎明 +4 位作者 吴勇 马文 张馨 王思航 付帅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2-624,共3页
医源性下颌第三磨牙移位是一种罕见的术中并发症,移位的牙齿或牙根可能会引起异物反应和感染,导致疼痛、张口受限,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本文就1例下颌第三磨牙意外移位至咽旁间隙病例进行报道,并通过文献复习,介绍如何避免第三磨牙拔除... 医源性下颌第三磨牙移位是一种罕见的术中并发症,移位的牙齿或牙根可能会引起异物反应和感染,导致疼痛、张口受限,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本文就1例下颌第三磨牙意外移位至咽旁间隙病例进行报道,并通过文献复习,介绍如何避免第三磨牙拔除过程中牙及牙根移位,以及移位后的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拔牙术 异物 咽旁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动态导航植入精度的临床因素研究进展
4
作者 邵旭鹏 谢志刚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动态导航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逐步在口腔种植临床中应用,术者可以根据术前设计方案,实现实时引导精准预备和精准植入。本文将从临床系统设备、临床操作过程、种植位点的局部条件3个方面阐述可能影响动态导航植入精准度的因素,旨在寻找... 动态导航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逐步在口腔种植临床中应用,术者可以根据术前设计方案,实现实时引导精准预备和精准植入。本文将从临床系统设备、临床操作过程、种植位点的局部条件3个方面阐述可能影响动态导航植入精准度的因素,旨在寻找可能影响动态导航植入精度的临床因素,进一步提高种植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导航 牙种植 精准度 临床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浩然 陈宇翔 +3 位作者 赵安娜 程婷婷 周建忠 李自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6,共1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种植体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调控的关键基因,并通过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方法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33774、GSE106090和GSE57631数据集。对GSE33774和GSE106090数据集...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种植体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调控的关键基因,并通过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方法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33774、GSE106090和GSE57631数据集。对GSE33774和GSE106090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和RF筛选出关键基因,利用ANN建立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并在GSE33774和GSE57631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同时,构建转录因子-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转录因子-微小RNA (miRNA)调控网络。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124个参与调控种植体周炎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和免疫受体活性蛋白及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相关,主要参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迁移的过程。PPI和RF筛选出6个关键基因,分别为CD38、CYBB、FCGR2A、SELL、TLR4和CXCL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表明ANN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性。本研究还发现FOXC1、GATA2和NF-κB1可能是种植体周炎中重要的转录因子,hsa-miR-204可能是关键的miRNA。结论 RF和ANN构建的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可信度高,CD38、CYBB、FCGR2A、SELL、TLR4和CXCL8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FOXC1、GATA2和NF-κB1可能是种植体周炎中重要的转录因子,hsa-miR-204作为关键的miRNA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炎 生物信息学 随机森林 人工神经网络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牙周炎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宇翔 赵安娜 +4 位作者 杨浩然 杨霞 程婷婷 饶先琦 李自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7,共13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牙周炎数据集GSE10334和GSE16134,GeneCards数据库下载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集。通过R语言“limma”包筛选牙周炎中差异表达的脂肪酸代谢...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牙周炎数据集GSE10334和GSE16134,GeneCards数据库下载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集。通过R语言“limma”包筛选牙周炎中差异表达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DEFAMRGs),并进行功能富集和通路分析。进一步用递归特征消除、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和Boruta算法确定枢纽DEFAMRGs,并用其构建诊断模型且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利用一致性聚类分析构建枢纽DEFAMRGs相关的牙周炎亚型。利用CIBERSORT软件分析牙龈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并探究枢纽DEFAMRGs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出113个牙周炎DEFAMRGs。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FAMRGs主要和免疫炎症反应以及免疫细胞趋化相关。最终确定8个枢纽DEFAMRGs(BTG2、CXCL12、FABP4、CLDN10、PPBP、RGS1、LGALSL和RIF1)并构建了诊断模型(AUC=0.967),基于此将牙周炎分为两个亚型。此外,枢纽DEFAMRGs与不同免疫细胞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相关性较高的免疫细胞是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结论该研究为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基于枢纽DEFAMRGs构建的诊断模型可为牙周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脂肪酸代谢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牙骨支持式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立冬 马文 +5 位作者 付帅 张长彬 崔庆赢 彭灿邦 陈雅琦 黎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牙骨支持式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BSSO的牙颌面畸形患者24例(48侧)。行颌面部CT扫描,激光扫描石膏模型建立三维模型。数字化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及前缘... 目的:探讨个性化牙骨支持式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BSSO的牙颌面畸形患者24例(48侧)。行颌面部CT扫描,激光扫描石膏模型建立三维模型。数字化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及前缘矢状骨切口截骨导板。48侧手术由同一医师术中随机使用(27侧)或不使用导板(21侧)完成,并对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及前缘矢状骨切口(向前约1 cm)的时间进行记录。术后CT复查,按照lingual split scale(LSS)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导板组和非导板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及下颌升支前缘矢状骨切口(往前约1 cm)的时间分别为(125.67±2.23)s和(141.15±3.69)s(P<0.05)。使用截骨导板后下颌骨按照Hunsuck标准截骨线劈开的概率由42.86%上升至66.67%,截骨线经过下颌神经管的概率从33.33%下降到7.41%。并且使用截骨导板避免了截骨线LSS4类的发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裂开方式(P<0.05)。结论:个性化牙骨支持式截骨导板在BSSO中能够帮助医师更好更快的完成截骨,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骨支持式手术导板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辅助定位取出舌根内鱼刺异物1例
8
作者 郑晓红 付帅 +4 位作者 马文 张馨 王立冬 黎明 吴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60,共2页
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因“口腔异物”就诊的患者较多见。异物存留常见的部位为牙龈、舌体、口底及咽上部,但舌根内部异物较为罕见且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本文报道舌根内鱼刺异物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 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因“口腔异物”就诊的患者较多见。异物存留常见的部位为牙龈、舌体、口底及咽上部,但舌根内部异物较为罕见且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本文报道舌根内鱼刺异物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辅助定位下手术取出病例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CBCT 鱼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二磨牙巨大釉珠伴融合多生牙1例
9
作者 寸丽梅 吴勇 +3 位作者 张馨 马文 王思航 付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1-933,共3页
釉珠、融合牙及多生牙是在口腔医疗工作中常见的牙发育异常,恒牙与多生牙融合的病例也有少量报道,而恒牙与多生牙融合伴有釉珠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侧下颌第二磨牙颊侧釉珠伴舌侧融合多生牙引起炎症被误诊为智齿冠周炎的病例,并结合... 釉珠、融合牙及多生牙是在口腔医疗工作中常见的牙发育异常,恒牙与多生牙融合的病例也有少量报道,而恒牙与多生牙融合伴有釉珠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侧下颌第二磨牙颊侧釉珠伴舌侧融合多生牙引起炎症被误诊为智齿冠周炎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珠 融合牙 多生牙 冠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面部炎症的Rosai-Dorfman病1例
10
作者 陈雅琦 马文 +2 位作者 聂根定 黎明 崔庆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1-674,共4页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发生在颌面部更为罕见,本文就1例首诊误诊为口腔疾病造成的面部炎症、终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进行报道,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发生在颌面部更为罕见,本文就1例首诊误诊为口腔疾病造成的面部炎症、终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进行报道,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进行讨论,为今后诊断和鉴别发生在面颊部的Rosai-Dorfman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羟戊酸逆转氟伐他汀钠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钱叶梅 王卫红 +3 位作者 曾琳 李静宜 唐文广 张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究甲羟戊酸(MEV)及氟伐他汀钠(FS)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FS和MEV分别或联合处理舌鳞癌细胞HSC-4。用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RAS同源基因... 目的:探究甲羟戊酸(MEV)及氟伐他汀钠(FS)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FS和MEV分别或联合处理舌鳞癌细胞HSC-4。用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组织因子(TF)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S抑制HSC-4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降低细胞内RHOA和TF的表达,促进BAX表达。MEV逆转FS对HSC-4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内RHOA和TF的表达(P<0.05)。结论:MEV体外逆转FS对舌鳞癌细胞HSC-4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氟伐他汀钠 甲羟戊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技术修复牙龈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例
12
作者 任雪峰 张明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较大的牙龈瘤直接切除极易导致牙龈组织缺损面积增大、根面暴露等问题。利用膜龈美学手术有利于恢复牙龈瘤切除后软组织的缺损及外形。本文报道利用双层技术修复牙龈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1例。
关键词 牙龈瘤 结缔组织移植 侧向转位结合冠向复位瓣 双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4通道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苏轩辰 刘亚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9-1053,共5页
正畸牙齿移动是临床正畸治疗的关键环节,通过在牙齿上施加合适的正畸力,正畸力传递至牙周会引起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适应性改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 channel,TRPV4)是一个作... 正畸牙齿移动是临床正畸治疗的关键环节,通过在牙齿上施加合适的正畸力,正畸力传递至牙周会引起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适应性改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 channel,TRPV4)是一个作用繁多、机制复杂的机械敏感性钙离子通道蛋白,在调控机械力的传导、炎症反应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者发现TRPV4通道也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本文就TRPV4通道在正畸牙齿移动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 正畸牙齿移动 骨重塑 牙周组织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在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帅 黎明 +5 位作者 崔庆赢 王立冬 马文 彭灿邦 张长彬 吴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的操作要点,并分析其在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入路对35例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结... 目的:探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的操作要点,并分析其在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入路对35例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顺利拔除35例患者的多生牙;3例术中发生唇系带黏膜浅层撕裂,缝合后愈合;3例术后出现中切牙不适,于术后2~5周恢复;2例出现唇部轻微麻木,2~4周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术后感染,冲洗后痊愈;均未出现上唇高度、鼻尖高度、鼻孔形状的改变。结论:应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可顺利拔除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不改变鼻唇形态,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带 多生牙 微创拔牙 降鼻中隔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1例
15
作者 付帅 彭灿邦 +4 位作者 王立冬 马文 李彦熙 黎明 吴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0-372,共3页
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DSO)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临床医生对其了解很少,常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DSO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了解该疾病。
关键词 下颌骨 骨髓炎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影像组学在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聂根定 梁燕 +2 位作者 王立冬 马文 黎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CBCT影像组学特征在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颌骨囊性病变的患者CBCT资料(包括成釉细胞瘤4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59例)。勾画病变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建立影像... 目的:探讨CBCT影像组学特征在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颌骨囊性病变的患者CBCT资料(包括成釉细胞瘤4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59例)。勾画病变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构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结合常规影像学特征建立综合模型。分别用训练集、验证集数据进行训练和评价,以曲线下面积(AUC值)、准确率(ACC)评价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利用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3种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准确率均为81.3%,AUC值分别为0.849(95%CI:0.707~0.991)、0.865(95%CI:0.734~0.996)和0.849(95%CI:0.703~0.995),结合常规影像学特征后的准确率分别为81.3%,81.3%和84.4%,AUC分别为0.877(95%CI:0.751~1.000)、0.873(95%CI:0.747~0.999)和0.889(95%CI:0.765~1.000)。无论在3种模型之间或影像组学模型与综合模型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CB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在成釉细胞瘤术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用于辅助诊断成釉细胞瘤,指导治疗计划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颌骨囊肿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扫描仪辅助下预热树脂充填窝沟龋的微渗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帆 吕长海 +3 位作者 马雪婷 伏丽林 饶南荃 刘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9-665,共7页
目的: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比较室温及预热60℃3M Z350 XT通用树脂充填不同宽度窝洞后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方法:51颗离体恒磨牙截去牙根,牙冠自近远中向剖开,颊、舌/腭侧面各形成一牙片,随机分为6组(n=17),根据分组在颊、舌/腭面... 目的: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比较室温及预热60℃3M Z350 XT通用树脂充填不同宽度窝洞后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方法:51颗离体恒磨牙截去牙根,牙冠自近远中向剖开,颊、舌/腭侧面各形成一牙片,随机分为6组(n=17),根据分组在颊、舌/腭面牙片上制备不同宽度的“L”形窝洞以模拟复杂窝沟[洞长(4.0±0.5)mm,洞深2 mm,洞宽分别为1 mm、1.6 mm、2 mm],窝洞制备前于车针上做标记,以控制洞深,制备中及制备完成后采用相应车针衡量窝洞宽度及长度,随后TRIOS数字化扫描仪测量窝洞三维,选取合格样本。分组如下:A1、A2、A3组(室温Z350 XT通用树脂分别充填1 mm、1.6 mm、2 mm宽的窝洞);B1、B2、B3组(预热60℃Z350 XT通用树脂分别充填1 mm、1.6 mm、2 mm宽的窝洞)。6组样本充填后进行冷热循环,每组随机抽取16个样本经1%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后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两个不同位点的染料渗漏程度,其余样本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相同洞宽的室温组与预热组之间的窝洞宽度、长度及洞深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填1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与室温组的微渗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填1.6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在位点1、位点2的微渗漏程度均低于室温组(P<0.05);充填2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在位点1的微渗漏程度与室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位点2的微渗漏程度低于室温组(P<0.05)。SEM观察可见在充填1.6 mm及2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粘接界面较室温组更加紧密。结论:(1)数字化口内扫描应用于测量窝洞三维尺寸有一定优势;(2)预热技术可减小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3)对于2 mm及以下宽度的窝沟龋而言,预热至60℃的Z350 XT通用树脂更适合充填1.6~2 mm宽度的窝洞,尤其对走形复杂的窝洞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 复合树脂 预热 窝沟龋 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