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种砧木茶树与嫁接茶树主要生化成分对比研究
1
作者 邓少春 许燕 +5 位作者 李友勇 田易萍 赵才美 孙超 陈春林 朱兴正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为研究砧木茶树与嫁接茶树间香气等生化成分的差异,以砧木茶树云抗10号和以云抗10号为砧木,坝歪茶树王、南迫茶树王、坝歪圆基大叶茶树枝条为接穗的嫁接茶树为试验对象,对其新梢一芽二叶蒸青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 为研究砧木茶树与嫁接茶树间香气等生化成分的差异,以砧木茶树云抗10号和以云抗10号为砧木,坝歪茶树王、南迫茶树王、坝歪圆基大叶茶树枝条为接穗的嫁接茶树为试验对象,对其新梢一芽二叶蒸青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砧木茶树云抗10号新梢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以及酚氨比均高于嫁接茶树,嫁接茶树新梢中氨基酸含量高于砧木茶树。4个茶树新梢样品中共检测得到76种香气物质,砧木茶树云抗10号新梢中有42种,嫁接茶树坝歪茶树王、南迫茶树王、坝歪圆基大叶茶树新梢中分别有40、29、32种,嫁接后茶树新梢中香气物质的数量和丰富程度有所降低。从香气物质的种类看,砧木茶树新梢中碳氢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而嫁接茶树新梢中醇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 嫁接茶树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景洪市古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尚卫琼 杨勇 +5 位作者 段志芬 杨毅坚 李友勇 孙承冕 郭顺云 刘本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23-26,共4页
通过对云南省景洪市古茶树群落进行实地考察,全面摸清了该市古茶树群落种类、分布现状和生长情况,主要包括其海拔高度、树龄、树姿、树幅、干径、叶形和花瓣特征等。以12个代表茶区8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农... 通过对云南省景洪市古茶树群落进行实地考察,全面摸清了该市古茶树群落种类、分布现状和生长情况,主要包括其海拔高度、树龄、树姿、树幅、干径、叶形和花瓣特征等。以12个代表茶区8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8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5.51%-57.74%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最低分枝高〉叶面积〉树幅〉树高〉叶长〉叶宽〉花冠直径〉果实大小;古茶树农艺性状13个特征向量中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3.026%,第一主成分至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依次为:34.830%、15.824%、12.902%、9.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农艺性状 多样性分析 云南省景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江凤琼 梁名志 王立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335-7336,7339,共3页
云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产业,全省涉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该文剖析了云南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撑,争取多方支持;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建立云茶竞争力,用先进的大健康产业理念引领云茶产业的发展;稳定面积,优化种植... 云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产业,全省涉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该文剖析了云南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撑,争取多方支持;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建立云茶竞争力,用先进的大健康产业理念引领云茶产业的发展;稳定面积,优化种植,全面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和产出;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凸显普洱茶、红茶产品优势,提高精深产品的比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打造云茶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网络构建力度,提升云茶综合效益这5大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业 现状 发展策略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主要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5 位作者 朱兴正 邓少春 徐丕忠 包云秀 陈林波 董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53-56,共4页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7%~4.9%,高氨基酸总量(>3.0%)的有12份,占总资源的66.67%;咖啡碱变化幅度为3.4%~5.1%,高咖啡碱含量(>4.0%)的有6份,占总资源的33.33%;茶多酚变化幅度为20.8%~30.9%,高茶多酚含量(>30.0%)的有1份,占总资源的5.56%。EC含量变幅为0.71%~3.32%,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2.65%~8.12%;酯型儿茶素变幅为8.92%~16.88%,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2.03%~22.22%,变异系数分别为45.87%、24.28%、12.86%、12.67%,说明18份茶种资源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酚氨比可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的评价指标,其中12份种质适制绿茶(酚氨比<8.00),占总资源数的66.67%;6份适合红绿茶兼制,占总资源数的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生化成分 多样性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夏锐 刘德和 +7 位作者 梁名志 殷丽琼 肖星 田易萍 罗云祥 夏丽飞 孙云南 罗琼仙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63-66,70,共5页
实地采样测定了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3 g/kg;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0.55、12.93 g/kg,碱... 实地采样测定了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3 g/kg;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0.55、12.93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7.43、5.81、79.1 mg/kg,三大营养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特别是磷、钾元素成为茶园土壤养分供应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在茶园中适当施用磷钾肥;少部分茶园铬、铅、镉、汞的含量超标,建议在茶园管理中注意所使用肥料、农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中低产茶园 土壤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云南 冉隆珣 +4 位作者 蔡丽 梁名志 许燕 刘德和 夏丽飞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对照茶园低,但有增加茶小绿叶蝉的趋势;野花椒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发病率、茶小绿叶蝉虫害均较对照茶园低;沉香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的数量较对照茶园减少,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病率也较对照茶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间作 害虫 捕食性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玉香甩 冉隆珣 +5 位作者 刘关所 浦恩达 李慧 孙雪梅 刘本英 陈剑锋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连续三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调查,并从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指数、稳定性系数值Ss/Si和变异系数ds/dm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茶间作茶园和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 连续三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调查,并从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指数、稳定性系数值Ss/Si和变异系数ds/dm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茶间作茶园和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更大的丰富度、更丰富的多样性和更高的均匀性,表明樟与茶间作、芒果与茶间作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内各物种间制约关系强于纯茶园,结构更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新品种‘云茶红1号’在保山和澜沧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8
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4 位作者 梁名志 包云秀 邓少春 徐丕忠 李朝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8-20,共3页
1997年,杂交新品种‘云茶红1号’与对照品种‘云抗10号’分别在保山、澜沧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发现:‘云茶红1号’扦插成活率、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生长势较强,属丰产品种,内含成分丰富,夏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26%... 1997年,杂交新品种‘云茶红1号’与对照品种‘云抗10号’分别在保山、澜沧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发现:‘云茶红1号’扦插成活率、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生长势较强,属丰产品种,内含成分丰富,夏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26%~46.4%,茶多酚33.4%,氨基酸1.4%~2.4%,咖啡碱3.52%~4.0%,制成的红碎茶品质超过云抗10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茶红1号’ 保山 澜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期花青素积累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0
9
作者 蒋会兵 孙云南 +5 位作者 李梅 戴伟东 宋维希 田易萍 夏丽飞 陈林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为明确紫娟茶树(Camellia sinensis cv.Zijuan)叶片发育中花青素积累特性及合成途径上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分析了紫娟茶树芽、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4个发育... 为明确紫娟茶树(Camellia sinensis cv.Zijuan)叶片发育中花青素积累特性及合成途径上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分析了紫娟茶树芽、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4个发育期花青素的种类、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花青素积累量随叶片发育先增加后减少,第二叶含量最大(9.87 mg·g^(-1))、成熟叶含量最小(0.11 mg·g^(-1)),与叶色表现相吻合。结构基因PAL在芽、第二叶和开面叶高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C4H、4CL、CHS、CHI、F3H、F3'H、F3'5'H和ANS表达模式相似,表达量均随叶片发育而降低,在芽期高表达,在成熟叶全部下调表达;FLS在第二叶上调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与花青素积累情况一致;DFR在各发育期均有上调和下调表达。GT和ACT表达模式相似,在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上调表达;ANR和LAR表达模式相似,在芽、第二叶和开面叶高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b HLH、MYB和WDR在各发育期均有上调或下调表达。说明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导致花青素积累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时间表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花青素 数字表达普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片响应茶饼病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云南 许燕 +5 位作者 冉隆珣 蒋会兵 宋维希 夏丽飞 陈林波 梁名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转录组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蕊缺失茶树花3个发育期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梅 陈林波 +4 位作者 田易萍 夏丽飞 宋维希 梁名志 江昌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和ABCDE类识别基因的A类、C类和E类可能与茶树花的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密切相关,并且基因调控过程较复杂;WUS基因中WUS2和WUS8下调可能调控了C类和E类基因,从而导致雌蕊的缺失;KNOX家族中,未检测到KNOXⅡ的同源基因,KNOX I类同源基因下调表达和缺失可能减弱了茶树花雌蕊心皮的启动和雌蕊边缘组织的生长。可以看出,本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初步了解了雌蕊缺失茶树花发育前后的网络途径,为后期对茶树花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的研究,探明茶树花不育和性别决定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雌蕊缺失 数字基因表达谱 转录组 花器官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份茶树人工杂交F_(1)代单株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少春 田易萍 +5 位作者 陈林波 陈春林 庞丹丹 徐丕忠 包云秀 朱兴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探究茶树人工杂交F_(1)代单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金萱(♀)×云茶1号(♂)"人工杂交F_(1)代的13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 为探究茶树人工杂交F_(1)代单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金萱(♀)×云茶1号(♂)"人工杂交F_(1)代的13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7%~32.84%,其中,叶长叶宽比的变异系数最小,叶面积、芽重、一芽二叶重和一芽三叶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2.84%、32.66%、31.10%和30.89%;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12个性状在F_(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0.53%~0.01%,超亲优势率为-0.69%~-0.03%,其中叶长叶宽比的中亲优势值为正值,且相对遗传力为正向显性;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6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系统聚类将F_(1)代的137个单株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2个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F_(1)代 人工杂交 芽叶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sAP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成刚 夏丽飞 +3 位作者 陈林波 田易萍 包云秀 尚未琼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7-582,共6页
利用c DNA-AFLP技术研究了紫娟茶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在幼嫩叶中高表达的差异片段TDF(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再利用RACE方法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c DNA,其开放阅读框编码518... 利用c DNA-AFLP技术研究了紫娟茶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在幼嫩叶中高表达的差异片段TDF(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再利用RACE方法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c DNA,其开放阅读框编码518个氨基酸,含有2个AP2结构域,与多种植物APETALA2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AP2亚族,命名为Cs AP2。茶树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茶树花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APETALA2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谷蛾成虫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龙亚芹 罗梓文 +6 位作者 王雪松 龙丽雪 玉香甩 李金龙 曲浩 汪云刚 陈林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3-563,共11页
为筛选茶谷蛾嗅觉相关基因,采用Illumina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茶谷蛾触角转录组37708条unigenes。通过同源性比对,在NR数据库成功注释16027条unigenes;有11701条unig... 为筛选茶谷蛾嗅觉相关基因,采用Illumina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茶谷蛾触角转录组37708条unigenes。通过同源性比对,在NR数据库成功注释16027条unigenes;有11701条unigenes得到GO注释,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三大类40亚类;有6047个unigenes得到KOG注释,按照功能分为25类;根据KEGG数据库,有12009条unigenes注释到283个通路。根据注释信息,挖掘到238个候选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08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55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26个味觉受体基因、25个离子型受体基因、1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4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4个感官知觉基因、4个化学感受受体基因和1个气味降解酶基因。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12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9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4个信息素结合蛋白、3个味觉受体基因、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和1个离子型受体蛋白基因。本研究获得了茶谷蛾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茶谷蛾的基因功能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触角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基因注释 嗅觉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紫娟’花青素合成相关的miRNA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林波 夏丽飞 +4 位作者 刘悦 孙云南 蒋会兵 田易萍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1-691,共11页
为筛选调控紫娟茶树花青素合成相关miRNA,以茶树品种紫娟(ZJ)、云抗10号(YK)和福鼎大白茶(FD)为材料,构建了miRNA文库。鉴定出46种已知的miRNAs和67种新的miRNAs,预测到具有注释的靶基因765个。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在ZJ与YK、ZJ与F... 为筛选调控紫娟茶树花青素合成相关miRNA,以茶树品种紫娟(ZJ)、云抗10号(YK)和福鼎大白茶(FD)为材料,构建了miRNA文库。鉴定出46种已知的miRNAs和67种新的miRNAs,预测到具有注释的靶基因765个。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在ZJ与YK、ZJ与FD共有差异表达的miRNA24个。通过对24个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分析,筛选出可能参与调控花青素合成的miRNA 4个,包括miR828a、miR845c、novel14和novel87,其预测的靶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基因MYB4、MYB23、MYB26、MYB82、bHLH74以及4-香豆酰辅酶A链接酶(4CL)、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和UDP-葡萄糖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UFGT)等基因。利用RT-PCR分析8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茶树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青素合成 高通量测序 MIRNA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梓文 龚雪娜 +3 位作者 玉香甩 王雪松 申时全 龙亚芹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 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大于高龄幼虫,且显著大于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蠋蝽3,5龄若虫对茶谷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蠋蝽5龄若虫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最强,日最大捕食量最大;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蠋蝽与茶谷蛾不同密度比下的捕食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蠋蝽的平均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蠋蝽5龄若虫对茶谷蛾3~4龄幼虫的田间防效与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而蠋蝽成虫对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对3~4龄幼虫。蠋蝽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茶谷蛾的天敌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茶谷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17
作者 朱兴正 夏丽飞 +4 位作者 陈林波 孙云南 田易萍 宋维希 蒋会兵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1,共9页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6类;有65 524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5 972个得到了注释,涉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茶叶品质、活性物质代谢以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等;还预测到隶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转录因子有5 785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云茶1号茶树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遗传研究以及品质形成和抗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茶1号 全长转录组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茶黄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星 刘德和 +1 位作者 殷丽琼 夏锐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118-118,共1页
介绍茶园茶黄蓟马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黄蓟马 形态特征 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