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囊菌门赤壳科指赤壳属(Dactylonectria)真菌引起云南地区苹果根腐病初报
1
作者 毕潮龙 莫艳芳 +5 位作者 普特 施竹凤 裴卫华 吴德喜 陈齐斌 杨佩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1,137,共6页
云南苹果主产区根腐病发生为害严重,病原真菌种类复杂。为明确其病原真菌种类及分布,以及是否有新病原的存在,在云南苹果主产区进行病样采集,运用组织分离法获取病原菌,通过科赫法则验证致病性;通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确定病原菌生物学分类... 云南苹果主产区根腐病发生为害严重,病原真菌种类复杂。为明确其病原真菌种类及分布,以及是否有新病原的存在,在云南苹果主产区进行病样采集,运用组织分离法获取病原菌,通过科赫法则验证致病性;通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确定病原菌生物学分类地位,进一步基于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β-tubulin(β-tub)和histone H3(HIS3)多位点基因序列联合建进化树的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昆明市富民县、丽江市古城区和宁蒗县分离得到3株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真菌均能使苹果根部出现腐烂症状。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将其鉴定为指赤壳属(Dactylonectria)的D.macrodidyma、D.estremocensis和D.torresensis。这是病原D.macrodidyma和D.estremocensis引起苹果根腐病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为病害的发生流行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根腐病 Dactylonectria macrodidyma Dactylonectria estremocensis Dactylonectria torresensis ITS β-TUB HI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种耕地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米艳华 王红华 +5 位作者 陶祖盛 和丽忠 潘艳华 陈锦玉 沙凌杰 张晓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36-1841,共6页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连续4年6次对云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旱(缓)坡农耕地、中海拔旱(陡)坡农耕地和平坝区蔬菜地3个监控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点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登高旱(缓)坡农耕区处于N...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连续4年6次对云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旱(缓)坡农耕地、中海拔旱(陡)坡农耕地和平坝区蔬菜地3个监控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点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登高旱(缓)坡农耕区处于Ni背景值偏高区域,除Ni元素超标外,其余监测项目值均低,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清洁或尚清洁水平,未造成污染。晋宁县金沙平坝区蔬菜地农田土壤除个别点Pb、Ni和Cu有污染现象外,其余均未受到污染,处于清洁到轻度污染水平。富民县河东村旱(陡)坡农耕区处于Cu高背景值区和Ni背景值偏高区域,土壤中Cu含量全部达到重度以上污染水平,Ni达到轻度到中度污染水平,Cr个别位点达到轻度污染,其他监测项目均处于清洁到尚清洁水平,土壤综合污染水平处于重污染水平。保山市登高旱(缓)坡农耕区和晋宁县金沙平坝区蔬菜地均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而富民县河东村旱(陡)坡农耕区则需对土壤环境质量加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类型 土壤环境质量 动态监测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个基本农田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林 王红华 +5 位作者 潘艳华 杨明彬 严婷婷 沙凌杰 米艳华 杨文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616-620,共5页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00),连续两年四次定点定位监测了云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旱(缓)坡农耕地、中海拔旱(陡)坡农耕地和平坝区蔬菜地3个监控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连续2年的结果表明,...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00),连续两年四次定点定位监测了云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旱(缓)坡农耕地、中海拔旱(陡)坡农耕地和平坝区蔬菜地3个监控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连续2年的结果表明,3个监测区土壤环境质量各监测样点间差异表现为旱(陡)坡农耕地差异大,旱(缓)坡农耕地其次,平坝区蔬菜地差异小;年度间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表现为旱(缓)坡农耕地差异大,平坝区蔬菜地次之,旱(陡)坡农耕地差异较小。16个监控项目中CEC(阳离子交换量)、Pb、Cr、Ni、pH、As、F、DDT、六六六的年度、样点间差异都大;Cd、Cu、Zn、Hg的样点间差异小而年度间差异大;OM(有机质)的样点间差异大,年度间差异小;甲胺磷、氧化乐果的地点、年度差异都小。为基本农田环境监测、综合评价、趋势预警和治理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环境质量 动态监测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植烟红壤不同施肥条件下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分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林 和丽忠 +9 位作者 陈锦玉 沙凌杰 汪禄祥 潘艳华 樊永言 张晓海 杨春江 王绍坤 陈发荣 刘宝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188-195,共8页
参照Terchenek和Oades的方法,对云南几种主要植烟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植烟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呈现以粉粒级为主的特征,土壤有机碳主要结合在粉粒级复合体中,不同粒径复合体量的差异与耕... 参照Terchenek和Oades的方法,对云南几种主要植烟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植烟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呈现以粉粒级为主的特征,土壤有机碳主要结合在粉粒级复合体中,不同粒径复合体量的差异与耕作施肥有关。在0-20cm耕作层,长期施化肥的土壤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相比,同种土壤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相比,直径〈0.002mm粘粒复合体量有增高趋势,同时直径〉0.002mm复合体量降低。通过计算红壤直径〈0.002mm粘粒级复合体与直径0.01~0.25mm粗粉细砂粒级复合体的比值,称为复合体解离度,长期大量主施化肥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化肥配施秸秆、有机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体 颗粒大小分组 植烟红壤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丽江典型玉米种植区地膜残留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康平德 胡强 +3 位作者 鲁耀 雷宝坤 和根强 王朝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56-58,共3页
分别对云南丽江典型玉米种植区连续覆膜≤5a、5~10a、10~20a和>20a的玉米山地的地膜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年限对土壤中残膜含量有显著影响,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高。连续覆膜≤5a、5~10a、10~20 a和>20a... 分别对云南丽江典型玉米种植区连续覆膜≤5a、5~10a、10~20a和>20a的玉米山地的地膜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年限对土壤中残膜含量有显著影响,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高。连续覆膜≤5a、5~10a、10~20 a和>20a的玉米山地的平均残膜量分别为17.00、28.21、38.71、44.71kg/hm2,且土壤中的残膜数量分别为215万、357万、491万、567万片/hm2。土壤中残留地膜主要集中在0~2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残留总量的82.4%~87.4%,而20~30cm土壤层的残膜量很少,仅占12.6%~17.6%。不同覆膜年限地块的大部分残膜均为中(4~25cm2)、小块膜(<4cm2),占残膜总量的91.0%~92.8%,大块膜(>25cm2)只占残膜总量的7.2~9.0%;且覆膜年限越长,小块膜(<4cm2)数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丽江 玉米种植区 地膜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黄精根茎腐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毕潮龙 杨童雨 +5 位作者 刘英 施竹凤 普特 吴德喜 王扬 杨佩文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S1期21-24,共4页
为明确云南省滇黄精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主要病原菌,并基于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云南省8州(市)6县(区)63份典型病害样本分离培养纯化获得4种真菌,确定云南滇黄... 为明确云南省滇黄精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主要病原菌,并基于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云南省8州(市)6县(区)63份典型病害样本分离培养纯化获得4种真菌,确定云南滇黄精根茎腐病主要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kingianum、Fusarium solani、Fusarium foetens和Fusarium concentricum,其分离频率分别为51.43%、26.67%、20.00%和1.90%;其中,轮纹镰孢菌能引起滇黄精根茎腐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为滇黄精根茎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根茎腐病 鉴定 镰刀菌 刺盘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壤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40
7
作者 米艳华 潘艳华 +3 位作者 沙凌杰 郭玉蓉 李金城 张晓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共5页
在云南19.5°红壤坡耕地上设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样方,观测水土流失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观测样方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按照裸地(CK1)〉传统单作玉米区(CK2)〉植物篱玉米秸秆覆盖区〉植物篱麻袋覆盖区〉植... 在云南19.5°红壤坡耕地上设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样方,观测水土流失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观测样方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按照裸地(CK1)〉传统单作玉米区(CK2)〉植物篱玉米秸秆覆盖区〉植物篱麻袋覆盖区〉植物筒牧草活覆盖区依次降低。2004年较2003年降雨和径流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养分流失的增幅显著低于土壤流失的增幅;土壤养分流失与施肥量显著正相关;植物篱十覆盖区的养分利用率比传统单作玉米区极显著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施肥量负相关。植物篱麻袋覆盖区和植物篱牧草活覆盖区。地表径流减少22.7%~34.0%.土壤流失减少27.1%~67.6%。养分流失减少36.8%~77.8%,养分利用率提高27.9%~45.2%;保持水、土、肥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的效果都优于植物篱秸秆覆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白纹羽根腐病菌褐座坚壳菌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8
作者 罗强 莫艳芳 +5 位作者 施竹丽 王宇 普特 施竹凤 陈齐斌 杨佩文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0,共7页
【目的】明确苹果白纹羽根腐病菌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根据其生长条件偏好及致病能力,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褐座坚壳菌菌株F4J2-1为材料,采用菌落... 【目的】明确苹果白纹羽根腐病菌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根据其生长条件偏好及致病能力,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褐座坚壳菌菌株F4J2-1为材料,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pH(4.0~10.0)、温度(5~40℃)、光照(24 h全黑、24 h光照、12 h交替光照)、碳源(乳糖、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D-甘露醇和无蔗糖)和氮源(牛肉膏、硝酸钾、蛋白胨、硫酸铵、甘氨酸、硝酸钠、尿素和无氮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菌丝悬浮液接种法测定菌株对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茶树(Camellia sinensis)、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车厘子(Prunus avium)、柿子(Diospyros kaki)以及葡萄(Vitis vinifera)等云南省内广泛种植的不同重要经济作物的侵染能力。【结果】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necatrix F4J2-1菌株在温度20~25℃时表现出最佳生长状态,且当培养基pH接近中性(pH=7.0)时能够获得最大菌落面积,而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菌种显示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就营养物质供给而言,发现蔗糖为最适宜碳源,牛肉膏为最适宜氮源;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R.necatrix F4J2-1具有广泛的植物感染谱,能引起山楂、茶树、板栗、车厘子、柿子、葡萄等作物根部腐烂。【结论】R.necatrix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对多种作物有致病性。因此,在新果园选址和果苗补栽种植过程中,应避免山楂、茶树、板栗、车厘子、柿子、葡萄等作物混栽,以防宿存的褐座坚壳菌菌株对新植果园或茶园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白纹羽根腐病 褐座坚壳菌菌株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蔬菜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陆琳 邹炳礼 +6 位作者 李茂萱 黎其万 和丽忠 严红梅 汪禄祥 陈锦玉 米艳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52-155,共4页
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昆明市典型污灌区5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和蔬菜进行重金属(Hg、Cr、Cd、Pb、As、Cu、Ni)污染监测。结果发现,污灌区的蔬菜地土壤重金属As、Ni、Cd、Hg、Cu均存在一定的污染,部分已超过GB 15... 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昆明市典型污灌区5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和蔬菜进行重金属(Hg、Cr、Cd、Pb、As、Cu、Ni)污染监测。结果发现,污灌区的蔬菜地土壤重金属As、Ni、Cd、Hg、Cu均存在一定的污染,部分已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部分蔬菜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无公害蔬菜标准;土壤中Cd含量与蔬菜中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多数蔬菜As含量与土壤污染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蔬菜质量 污染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云红河卷烟原料‘K326’的种植海拔及土壤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红光 杨义 +8 位作者 罗华元 陈初 朱海滨 杨应明 王建新 周绍松 潘元宏 董石飞 饶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5-901,共7页
为探明适合烤烟品种‘K326’种植的海拔和土壤条件,对云南主要烟区5个不同海拔区域(1400,1600,1800,2000,2200m)、4种不同土壤类型(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3种不同土壤质地(粘土、壤土和砂土)上种植的K326品种烟叶进行经... 为探明适合烤烟品种‘K326’种植的海拔和土壤条件,对云南主要烟区5个不同海拔区域(1400,1600,1800,2000,2200m)、4种不同土壤类型(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3种不同土壤质地(粘土、壤土和砂土)上种植的K326品种烟叶进行经济性状调查、感官质量评吸和致香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主要烟区‘K326’品种最适宜种植的海拔范围是1400~1800m,最适宜种植的土壤类型是红壤和水稻土,最适宜种植的土壤质地是壤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K326 海拔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枯萎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
11
作者 和国优 张义杰 +6 位作者 白来远 鲁耀 卢木朴 王婧冉 王振充 瞿晓丽 孔垂思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胡椒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而枯萎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深入探究云南省绿春县枯萎病频发的原因,分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联,并揭示健康与发病状态下的胡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及环境因子的差异,采集健康和... 胡椒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而枯萎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深入探究云南省绿春县枯萎病频发的原因,分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联,并揭示健康与发病状态下的胡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及环境因子的差异,采集健康和患枯萎病的胡椒植株根际土壤样本,通过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健康与患病样品间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变化,以及土壤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健康植株:在门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之相反;在属水平上,健康根际土壤中的嗜酸栖热菌属、HSB_OF53-F07、酸杆菌属、JG30a-KF-32、FCPS473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植株,患病的土微菌属、卢得曼氏菌属、鞘氨醇单胞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植株。LEfSe算法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与患病胡椒根际土壤所富集细菌差别较大;RDA分析表明,铵态氮、有机碳和脲酶活性是影响健康与患病胡椒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与胡椒健康状态紧密相关,推测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等有益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和土壤酶活性的降低是导致枯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可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病 胡椒 根际细菌 土壤理化性质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西糯山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2
作者 杨鹏 蜂述先 +6 位作者 和素素 和玉明 孙冬梅 斯那央宗 和央姆 浦庆红 杜彩艳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6-58,共3页
维西糯山药是维西县名优特产,结合维西县实际和维西县糯山药的栽培经验,从栽培环境、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维西糯山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维西糯山药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维西糯山药 优质 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和栽培因素对大白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米艳华 潘艳华 +1 位作者 沙凌杰 张晓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133-136,共4页
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上蒜乡设置1组环境与栽培因素对大白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影响大白菜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和栽培措施。白菜中As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施用甲壳素能在一定... 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上蒜乡设置1组环境与栽培因素对大白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影响大白菜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和栽培措施。白菜中As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施用甲壳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白菜对Hg、Cd表现为积累效应,As、Pb、Cr则随生物量的增加表现为明显的稀释效应;不同白菜品种对重金属积累和稀释效应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栽培因素 白菜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和国优 张义杰 +5 位作者 周敏 吕亚媚 王婧冉 周绍松 李军营 孔垂思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5,共8页
为明确云南省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采集豌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共获得真菌菌株85个,经鉴定这些菌为尖孢镰刀菌... 为明确云南省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采集豌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共获得真菌菌株85个,经鉴定这些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其分离频率分别为60%、20%和20%。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引起豌豆发病,明确其为豌豆根腐病的病原物。3种根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由强及弱依次为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此外,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首次在云南发现能够引起豌豆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木贼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现场速测蔬菜硝酸盐水平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沙凌杰 李正英 +4 位作者 朱丽 潘艳华 陈锦玉 和丽忠 张晓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4-999,共6页
通过结球甘蓝、白菜和黄瓜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用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田间现场速测黄瓜、白菜和结球甘蓝叶柄汁液硝酸根含量与土壤硝酸根含量、施氮量、蔬菜食部硝酸盐含量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心叶外第3展开叶叶柄中段、白菜... 通过结球甘蓝、白菜和黄瓜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用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田间现场速测黄瓜、白菜和结球甘蓝叶柄汁液硝酸根含量与土壤硝酸根含量、施氮量、蔬菜食部硝酸盐含量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心叶外第3展开叶叶柄中段、白菜心叶外第2展开叶叶柄中段、黄瓜心叶下第3叶叶柄中段、叶柄汁液硝酸盐浓度与施氮量和产量都有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灵敏地反映了蔬菜及其土壤的硝酸盐水平。用于3种蔬菜氮素营养诊断推荐追肥,氮肥用量比常规高产施氮量减少40.7% ̄66.4%,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过量化肥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结球甘蓝播种后40d心叶外第1、2和3展开叶叶柄汁液硝酸盐浓度与土壤硝酸根含量极显著和显著线性相关。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现场测定外叶叶柄汁液硝酸盐含量与按GB/T15401-94的方法实验室测定可食部分硝酸根含量极显著线性相关。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快捷简便,是蔬菜氮素营养诊断和蔬菜硝酸盐含量监测的理想的现场速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仪-硝酸根试纸法 硝酸盐 施肥量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强 康平德 +1 位作者 鲁耀 雷宝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30-1733,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氮量 产量 养分吸收量 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磷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恒 胡强 +3 位作者 陈骏飞 鲁耀 雷宝坤 康平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2-64,68,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磷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玉米籽粒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施磷120 kg/hm2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到玉米籽粒理论最高产量的磷肥施用量为181.8 kg/hm2;土壤...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磷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玉米籽粒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施磷120 kg/hm2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到玉米籽粒理论最高产量的磷肥施用量为181.8 kg/hm2;土壤无机态磷(Olsen-P、Ca Cl2-P)含量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籽粒及地上部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玉米对磷肥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肥 产量 土壤无机磷 磷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烤烟系统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米艳华 陆琳 +3 位作者 邹炳礼 王树会 徐照丽 雷丽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54-157,161,共5页
通过烤烟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烤烟系统中As、Cd、Pb 3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烤烟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均低于对照,且各处理烟株生物产量的减少幅度表现为:As+Cd+Pb>Cd+Pb>... 通过烤烟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烤烟系统中As、Cd、Pb 3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烤烟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均低于对照,且各处理烟株生物产量的减少幅度表现为:As+Cd+Pb>Cd+Pb>As+Pb>As+Cd>As>Pb>Cd;Cd在烟株中的迁移能力大于As和Pb;土壤中的Pb、As对Cd在烟株中的积累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土壤中的Cd对Pb在烟株中的积累产生拮抗作用,As和Pb在土壤中则产生沉淀钝化作用;烤烟植株中的As、Cd含量分别与土壤中的As、Cd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烟株体内的Pb含量除与土壤中的Pb含量极显著相关外,还与土壤中的As含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生长 积累 交互作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罗望子人工林间作生态修复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纪潮 潘志贤 +3 位作者 岳学文 何光熊 史亮涛 纪中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0-1714,共5页
在建林15年的罗望子人工林内间作木豆(Cajanus cajan)、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等灌草植物,构建新的生态修复模式。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经济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豆科的... 在建林15年的罗望子人工林内间作木豆(Cajanus cajan)、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等灌草植物,构建新的生态修复模式。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经济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豆科的木豆、柱花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态修复 罗望子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演变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宝坤 刘宏斌 +1 位作者 朱红业 续勇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0-1395,共6页
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状况和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菜田土壤的碳氮比(C/N)和碳氮含量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为此,本文通过收集中国主要蔬菜产区的土壤碳、氮数据和与之对应的粮田土壤碳、氮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菜田土壤的C/... 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状况和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菜田土壤的碳氮比(C/N)和碳氮含量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为此,本文通过收集中国主要蔬菜产区的土壤碳、氮数据和与之对应的粮田土壤碳、氮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菜田土壤的C/N比出现了极显著的下降,比粮田下降了1.7个单位,粮田土壤的C/N比平均稳定在10.3左右,而菜田土壤的C/N比却下降到8.6,下降幅度达到17%。菜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粮田土壤,二者平均相差0.330 g/kg,有机质含量与粮田没有显著差异。菜田土壤C/N比下降主要发生在2种情景下:土壤全氮和有机质都在增加;有机质下降全氮增加。91%的菜田土壤全氮在增加,9%的在下降。52%的菜田土壤有机质在增加,48%的有机质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田 有机质 全氮 碳氮比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