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发酵乳制品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廷 叶沛 +4 位作者 刘玲 陶蓉蓉 张瑞雨 师真 蒋孟圆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3,共8页
该研究采用液液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发酵乳制品中的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两种细菌毒素进行监测分析,以防控细菌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发酵乳制品为基质,通过考察提取试剂、净化剂和盐析剂以及仪器参数对两种细菌... 该研究采用液液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发酵乳制品中的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两种细菌毒素进行监测分析,以防控细菌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发酵乳制品为基质,通过考察提取试剂、净化剂和盐析剂以及仪器参数对两种细菌毒素测定效果的影响,确定前处理条件为采用90%丙酮-1%甲酸溶液涡旋提取,高速离心浓缩,经0.22μm滤膜过滤后进行检测。在最佳条件下,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在1~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075、0.11μ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0.8%~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80%~6.1%。该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更高效便捷,且无需前处理净化操作,展现了更佳的提取率、更高的灵敏度及更强的准确性,适用于发酵乳制品尤其是批量样品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制品 米酵菌酸 异米酵菌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河州3个草果栽培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恩 郭俊明 +5 位作者 张旭山 卢丙越 刘艳红 李春燕 苏一兰 苏长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107,109,共4页
为了了解云南省红河州草果集中生产区域内3个栽培种的单株产量和植株农艺性状,采用完全随机调查设计方法,分别在金平县阿得博、草果山和元阳县爱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圆形草果的单株干果产量均高于椭圆形和梭形草果... 为了了解云南省红河州草果集中生产区域内3个栽培种的单株产量和植株农艺性状,采用完全随机调查设计方法,分别在金平县阿得博、草果山和元阳县爱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圆形草果的单株干果产量均高于椭圆形和梭形草果,梭形草果的产量最低,而每株穗数较多是圆形草果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圆形草果的干果宽最大,而鲜果长、干果长及干果长宽比均最小;椭圆形草果的果鲜重和鲜果宽均最大,而果干重比和种子千粒重均最小;梭形草果的鲜果长、鲜果长宽比、干果长、干果长宽比和种子千粒重均最大,而鲜果宽最小;3个栽培种的每株分枝数、上部和下部叶片的SPAD值均没有差异,而草果下部叶片SPAD值则均显著大于上部叶片。干果长宽比是一个判断或鉴别草果栽培种类型有效的形态指标,而若使用叶片SPAD值却没有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栽培种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传统腌制食品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振宇 杨海英 +2 位作者 詹梦涛 陆小凯 杜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6,共4页
以云南传统腌制食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分离、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乳酸菌多样性考察,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发酵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传统特色腌制食品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强,从11个样本中分离得到10株优势乳酸... 以云南传统腌制食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分离、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乳酸菌多样性考察,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发酵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传统特色腌制食品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强,从11个样本中分离得到10株优势乳酸菌,涵盖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菌株,分别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097b、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1119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128b、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133b、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116b、1125b、1126b、1127b、肠系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1089b、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129b;另外,不同分离源的乳酸菌发酵特性差异显著,乳酸发酵类型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腌制食品 乳酸菌 多样性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葡萄穗霉降解β-胡萝卜素的产香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焰青 杜刚 +2 位作者 党立志 曾熠程 李青青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22份不同陈化时间的烟草样品中筛选到6株可降解β-胡萝卜素的真菌。菌株YNCA9037可降解β-胡萝卜素,获得具甜木香味的发酵产物,经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及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进行菌株分类鉴定,菌株YNCA9037初步鉴定...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22份不同陈化时间的烟草样品中筛选到6株可降解β-胡萝卜素的真菌。菌株YNCA9037可降解β-胡萝卜素,获得具甜木香味的发酵产物,经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及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进行菌株分类鉴定,菌株YNCA9037初步鉴定为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对菌株YNCA9037降解β-胡萝卜素的产香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其较佳产香的条件为:pH 6.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β-胡萝卜素添加量0.2%。菌株YNCA9037降解β-胡萝卜素的发酵产物经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检测到致香物质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葡萄穗霉 Β-胡萝卜素 菌株鉴定 致香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苏银芳 徐梓涵 +4 位作者 袁雨欣 李干鹏 祁艳艳 王芳 蔡正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6-1614,共9页
目的观察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干燥云南黑松露粉末进行乙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及乙酸乙酯相部分样品分别采用C 18反相柱、凝胶柱进行分离、浓缩;噻唑蓝(MTT)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 目的观察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干燥云南黑松露粉末进行乙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及乙酸乙酯相部分样品分别采用C 18反相柱、凝胶柱进行分离、浓缩;噻唑蓝(MTT)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Anti-CD3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D_(3)^(+)及CD_(4)^(+)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共分离得到组分17个。其中水相部分分离得到组分8个,记作1-8;乙酸乙酯相部分分离得到组分9个,记作A-I。MTT结果显示,在ConA诱导下,F号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一定促增殖活性。ELISA结果显示,在Anti-CD3诱导下,1、F和G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分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F和G号组分可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CD_(3)^(+)T细胞表达,1和2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CD_(4)^(+)T细胞表达。结论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具有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可激活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FN-γ和IL-2,提高IFN-γ及CD_(3)^(+)、CD_(4)^(+)细胞表达,具有一定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黑松露 脾淋巴细胞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作物中真菌毒素脱毒技术及其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廷 叶沛 +3 位作者 刘玲 申颖 梁孟军 蒋孟圆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对粮食作物中真菌毒素的物理、生物及化学脱毒技术以及在粮食作物不同生产阶段的真菌毒素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围绕各类脱毒技术和防控措施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推动粮食减损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思路。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真菌毒素 脱毒方法 防控措施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乡不同海拔梯度刺叶高山栎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钰雯 何梅香 +3 位作者 江国东 尹鹏翔 应文博 杨青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38-7248,共11页
为理解刺叶高山栎(Quercus spinosa)对于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机制,探究其生态适应策略,通过测定云南禄劝乌蒙乡三个不同海拔梯度样地刺叶高山栎的12个叶功能性状特征,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揭示叶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一步利... 为理解刺叶高山栎(Quercus spinosa)对于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机制,探究其生态适应策略,通过测定云南禄劝乌蒙乡三个不同海拔梯度样地刺叶高山栎的12个叶功能性状特征,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揭示叶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一步利用叶片性状网络与主成分分析对其生存适应策略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乌蒙乡刺叶高山栎叶功能性状均存在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6.12%—54.97%之间,其中叶含水量变异程度最高,变异系数为54.97%,叶碳含量变异程度最小,变异系数为6.12%;(2)乌蒙乡刺叶高山栎绝大部分叶功能性状存在显著的沿海拔分异规律: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碳含量和叶氮含量均随海拔上升呈显著上升趋势,叶厚度、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叶含水量和叶碳氮含量比沿海拔上升呈显著下降趋势;(3)研究区域内,土壤因子对刺叶高山栎叶功能性状变异起决定作用,土壤总钾、总氮、速效磷与含水量是重要土壤因子;(4)乌蒙乡刺叶高山栎形成以比叶面积为中心的叶功能性状网络,并通过调节以叶碳含量为代表性状(即资源获取)与叶氮磷含量比为代表性状(即养分利用)两个功能模块适应环境变化;(5)研究区域内,在不同海拔梯度分布的刺叶高山栎适应环境变化采取不同经济策略;高海拔分布的刺叶高山栎通过提高光合效率以及采取更为积极的“快速投资⁃收益型”资源策略以适应生境。总之,乌蒙乡不同海拔梯度刺叶高山栎叶功能性状沿海拔梯度分异明显,土壤养分及其含水量是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导致了不同的适应策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叶高山栎 叶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叶经济谱 生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对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提取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祥 兀浩 +3 位作者 文星 李进 房媛 史云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7-411,共5页
目的根据表面活性剂特有的增溶能力,研究在超声波存在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对薯蓣皂苷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萃取剂,固定超声频率25 kHz,时间40 min,料液比1∶10的条件下,测定复配后的表面活性剂提取液中薯... 目的根据表面活性剂特有的增溶能力,研究在超声波存在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对薯蓣皂苷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萃取剂,固定超声频率25 kHz,时间40 min,料液比1∶10的条件下,测定复配后的表面活性剂提取液中薯蓣皂苷的提取率。结果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复配体系对薯蓣皂苷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基础,其与金属离子Mg2+的复配对薯蓣皂苷提取率的增加效果最大,提取液中皂苷质量分数达到7.838%。提取率达71.25%。结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薯蓣皂苷提取时,对表面活性剂复配能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复配体系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名红 李玉 +3 位作者 刘多 佘鑫 熊华斌 李成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9,共3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筛选出较理想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无降解现象,D260 nm/D280 nm为1.6~1.9,用于ISSR-PCR扩增时... 为了获得高质量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筛选出较理想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无降解现象,D260 nm/D280 nm为1.6~1.9,用于ISSR-PCR扩增时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都很好,说明DNA纯度和产率完全满足PCR扩增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鳞叶 DNA提取 改良 CTA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青松 赵艳 +2 位作者 熊勇 刘云华 王白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外来入侵种凤眼莲为供体植物,通过测定其根、茎、叶和花的水浸提液对湿地观赏植物黄菖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凤眼莲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其它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随... 以外来入侵种凤眼莲为供体植物,通过测定其根、茎、叶和花的水浸提液对湿地观赏植物黄菖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凤眼莲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其它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在相同浓度下,不同部位凤眼莲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萌发和生长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花>叶>茎>根。凤眼莲花水浸提液对黄菖蒲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加。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构建中必须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入侵种的抑制效应,从而合理进行园林景观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水浸提液 萌发 幼苗生长 黄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甘蔗糖蜜产乳酸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杜刚 刘赟 +3 位作者 詹梦涛 胡秋月 张振宇 杨海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06-4012,共7页
乳酸是有广泛应用的有机酸,廉价原料是降低乳酸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以实验室前期筛选的植物乳杆菌sy4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利用甘蔗糖蜜生产乳酸的培养条件。在确定发酵温度和初始pH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中心复合实验优化乳酸发酵... 乳酸是有广泛应用的有机酸,廉价原料是降低乳酸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以实验室前期筛选的植物乳杆菌sy4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利用甘蔗糖蜜生产乳酸的培养条件。在确定发酵温度和初始pH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中心复合实验优化乳酸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y4乳酸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60h、初始pH6.5;Plackett-Burman实验表明酵母提取物、糖蜜和碳酸钙是影响乳酸产量的主要因素;中心复合实验得到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酵母提取物13.19g/L、糖蜜476.63g/L和碳酸钙134.82g/L,确定了最适发酵培养基。在此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45.53±1.24)g/L,与模型预测值147.23g/L接近。本研究为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乳酸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植物乳杆菌 甘蔗糖蜜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蜂蜜酒的研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刚 詹梦涛 +3 位作者 马坚司毅 普琼梅 王萌 杨海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82,共5页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蜂蜜样品中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蜂蜜酒进行了研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12份采自云南文山的蜂蜜样品中分离出5株酵母菌(Y3、Y5、Y7、Y9、Y10),经5.8S r DNA-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蜂蜜样品中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蜂蜜酒进行了研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12份采自云南文山的蜂蜜样品中分离出5株酵母菌(Y3、Y5、Y7、Y9、Y10),经5.8S r DNA-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暹罗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iamensis)。5株菌用于蜂蜜稀释液发酵,其中菌株Y3发酵的蜂蜜酒酒香和果香浓郁,是较好的蜂蜜酒发酵菌株。以同时蒸馏萃取(SD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菌株Y3发酵的蜂蜜酒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2-苯乙醇(58.11%)和异戊醇(2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酒 暹罗接合酵母 分离鉴定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硫酸盐还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刚 张广求 +2 位作者 胡秋月 郭沨 杨海英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研究两株SRB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进行SRB菌剂的初步试制。【方法】采用CFU法进行菌株密度计数,考察不同p H、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等条件对两株SRB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对SRB4菌株进行了菌剂的初步试制。【结果】菌株SRB4的最... 【目的】研究两株SRB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进行SRB菌剂的初步试制。【方法】采用CFU法进行菌株密度计数,考察不同p H、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等条件对两株SRB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对SRB4菌株进行了菌剂的初步试制。【结果】菌株SRB4的最适培养条件:温度为38℃;起始p H为8.0;培养基是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的改良Postgate培养基。菌株SRB3的最适培养条件:温度为36℃;起始p H为7.0;培养基是以玉米芯水提液为碳源的Postgate培养基。经菌剂初步试制,SRB4菌株在发酵48 h后菌株密度保持在1012 CFU/m L以上。【结论】两株SRB菌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密度保持在1012 CFU/m L以上,可作为工程应用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培养条件 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恩 《热带农业科技》 2016年第2期21-25,共5页
简述我国关于草果花序、果穗生物学特性,种苗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草果 生物学特性 栽培管理 病虫害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长光照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斌 方睿霞 +2 位作者 高婷 熊浪 杨青松 《种子科技》 2022年第1期8-10,共3页
为探究不同波长光照对青稞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用红、蓝、绿及自然光分别处理长黑青稞、短白青稞和绿青稞3个品种青稞种子并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结果表明,自然光处理下,3个品种青稞种子活力差异明显,长黑青稞种子活力最高... 为探究不同波长光照对青稞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用红、蓝、绿及自然光分别处理长黑青稞、短白青稞和绿青稞3个品种青稞种子并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结果表明,自然光处理下,3个品种青稞种子活力差异明显,长黑青稞种子活力最高(发芽指数=39.1),短白青稞次之(发芽指数=37.4),绿青稞活力最低(发芽指数=14.1);绿光照处理显著提高绿青稞种子活力,与自然光对比发芽指数增加6.4;红光处理提高短白青稞种子活力,与自然光对比发芽指数增加3.8;蓝光处理显著提高长黑青稞种子活力,与自然光对比发芽指数增加7.0;红光照处理降低绿青稞种子活力,与自然光对比发芽指数减少2.3;蓝光处理显著降低短白青稞种子活力,与自然光对比发芽指数减少16.5;红光处理降低长黑青稞种子活力,与自然光对比发芽指数减少3.3。由此可知,红、蓝、绿光处理均可以影响青稞种子萌发,且对不同品种青稞的种子活力影响具有品种特异性,表现出与植物环境适应的匹配性。就本试验而言,红光的效应与蓝、绿光的效应互为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种子 光照处理 种子活力 品种特异性 环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